《金剛經》研究述評——杜正乾

2020-12-17 佛教在線

(圖片來源:資料圖)

《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金剛」是金中之精堅者,百鍊不銷,能斷萬物,佛教以此來比喻佛法,喻其能斷除人的貪慾惡習和種種顛倒虛妄之見。「般若」為梵語音譯,意指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波羅蜜」亦為梵語音譯,意為到彼岸,即離生死此岸,渡煩惱中流,達涅盤彼岸。《金剛經》自傳譯到中土,就成為一部家喻戶曉的佛教經典,達到了幾乎人人持誦,家家傳習,不唯佛教奉為圭臬,即外道異宗,亦復尊重的程度。《金剛經》歷來被認為是大乘般若類經典的精髓。

《金剛經》在佛教經典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因此歷代高僧大德對其研究、註疏的成果層出不窮。粗略言之,梁代昭明太子曾對金剛經科以三十二分,晉傅大士居士、寶志和尚撰有《金剛經贊》。唐禪宗六祖惠能撰有《金剛經口訣義》一卷、《金剛經大義訣》二卷,大白和尚《金剛經訣》一卷,盧求《金剛經報應記》三卷、《金剛經口訣》一卷,鄭覃等撰《唐六譯金剛經贊》一卷,僧應之有《四注金剛經》一卷。明清時期,明太祖有《集注金剛經》一卷,並且明成祖作序。宗泐《金剛經注》一卷,洪恩《金剛經解義》一卷,王日休有《金剛經解》四十二卷,何湛之《金剛經偈論疏注》二卷,張有譽《金剛經義趣廣演》三卷等,形成五十三家注《金剛經》的盛大局面。

近年來,《金剛經》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共發表論文40餘篇,專著20餘部。現分以下幾方面,對已有的論著成果予以概述:

一、關於《金剛經》的宗教哲學思想 

《金剛經》所反映的哲學和宗教思想,歷來是對其研究的重點和難點。《金剛經》可以說是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經典。《金剛經》包含了大乘佛教般若學說的精華,其「性空幻有」、「掃相破執」為主要內容的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大智度論》中說:「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諸佛以法為師,法者即是般若波羅蜜。」《大般若經》中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母,能生諸佛,攝持菩薩。」《金剛經》也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從現代哲學的眼光來看,《金剛經》之所以被奉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眾聖之所依,是因為其般若思想關涉的達成佛教的認識論問題。趙建軍先後著文對《金剛經》「妙行無住」、「正信希有」、「法會因由」之義理進行了闡釋。認為佛教經典《金剛經》的思想內容非常豐富,對這部佛經國內學術界還重視不夠。如有的學者提出此經為晚出佛經中的精品,因此不必過於推重。而事實上《金剛經》的思想最為樸素並體現大乘般若的思想特點。「法會因由」是《金剛經》的開篇部分,述及釋迦牟尼的起居、行乞生活,其中隱含著整部經義理誕生的信息。並對其中第四分「正信希有」分進行了分析和闡釋,認為之中包含著大乘般若學的核心原理、佛學證悟的途徑、方式及釋迦牟尼對佛教未來行世的預測等內容,認真研究這些內容對於準確把握《金剛經》和佛教義理具有重要意義。慧昭法師著文認為《金剛經》對禪宗六祖慧能及其禪宗經典《壇經》、對荷澤神會以及南嶽懷讓系、青原行思系,乃至於近代禪門臨濟派下星雲大師均產生了深刻影響,《金剛經》的人間佛教思想使「星雲大師不但繼承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理念,而且承襲著慧能大師以來南宗禪的最上乘法,更是真正將《金剛經》的重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實踐於人世間。」對星雲大師弘法取得的偉大成就,第一次從佛教義理上探討了其根源。馮殿忠認為《金剛經》可以說是闡述佛教世界觀的根本著作,《金剛經》所闡述的世界觀是唯心主義,而且可以說是「最精妙的唯心主義」,作者對這一「最精妙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進行了探討。艾畦認為《金剛經》是一部產生於公元一世紀時的最早的大乘經典之一,它基本包括了可直接溯源至釋迦牟尼的有價值的大乘思想,並闡釋、發揮了釋迦牟尼的不少其它重要思想。在佛教經典中屬於相當好的一部。但也有對釋迦牟尼思想的偏離和不足之處,主張要全面分析,不可盲目信從。此外,田光烈對呂先生提出的法趣義、三假義、無住義進行了詳盡的解讀。

二、關於《金剛經》的美學思想 

關於《金剛經》所蘊涵的美學思想,趙建軍認為《金剛經》作為在我國佛教史上影響深遠的重要經典,其中包含了一些獨具特色的、尚未引起學界重視的美學命題,如「美是虛幻的感知」、「美無表象」、「美感即了悟」、「美,即非美,是名美」等等。剖開這些命題的宗教神秘主義外殼,我們不僅可在其中發現與儒、道並行的東方美學的另一側面,而且可在其中找到至今仍值得批判繼承的東西。《金剛經》中的美學思想對中國美學思想的影響是深遠的,它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金剛經》中的某些美學觀點與儒道的合流。儒家的重視德性、內在人格的修養,道家的崇慕虛靜、淨心養性,都與《金剛經》的修煉智慧、超度無極能找到聚合點。另外,《金剛經》中的美學思想也是獨特的。儘管人們多從宗教角度研究它,但它所倡導的關於美在虛幻,美無表象,以及了悟心性的主張,都鮮明地體現出與西方美學不同的特點,而且還在挖掘美的奧秘方面有不失深刻之處。

三、關於《金剛經》的藝術影響

在美術史論方面:劉道廣認為《金剛經》的義理思想對我國南朝劉宋時代的畫論家宗炳產生了深厚的影響。宗炳本人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曾追隨廬山僧團領袖、般若學大師慧遠。在佛學理論上著有《明佛論》,在意識形態、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上從佛學受惠很多。受金剛般若學說的「見諸相非相」思辨主旨的推動,他寫下了《畫山水序》,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篇山水畫論的先河。宗炳之所以能對山水的觀覽、山水畫的創作、鑑賞作出系統的認知,從「理人」、「行人」達到「暢神」的領悟,他認為主要是受惠於佛學的修養,這也是以往研究者所忽視的地方。

對中國書法史的影響,由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樸初任總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刀述仁、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王志遠、中國詩書畫研究院院長何首巫任主編的《金剛經千禧百家書畫典藏》面世。該書木質書封,鍍金版上鐫刻有趙樸老題寫的書名,封面上刻有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書寫的經文。該書其內容包括主編及數位高僧大德之題辭,以及唐代《金剛經》扉頁的說法圖、著名書法家任步武先生用小楷書錄的金剛經全文、當代中國100位書法名家書錄之精品、100位國畫名家配畫之佳作。

江傑來介紹了生產絲織古籍作品《金剛經》的工藝設計及為提高產品質量和織機效率所採取的措施。絲織《金剛經》融絲織、佛教及書畫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該作品的獨特設計,填補了國內外紡織產品的一項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四、關於《金剛經》的語言學 

《金剛經》流傳極廣,又為禪宗藉以弘揚之顯典,故歷代注釋者不下百餘家。敦煌千佛洞藏經室所藏多部《金剛經》抄寫注本,其中以《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最具價值,其寫本共有11份之多。但是又與諸多《金剛經》經本及注本,殊多歧異。褚良才對這些版本予以相參互校並訓釋解詁。艾畦對《金剛經》進行了釋詞。在解釋「四相」時,作者認為,在眾多解釋中,以南宋進士王日休的解釋最為明白、貼切。他在注釋第三十一分中「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時說:「我見者,謂其見識以為賓有我也;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者,謂其見識以為實有人、有眾生、有壽者也。」他是解釋「四見」,但有此見識必有其表現,見識加上表現就是「相」,所以他的這種解釋也可適用於「四相」,在解釋四句偈時,認為只有將「四句偈等」這四個字連起來,理解為「四句偈的複數」,即是指本經文中的所有四句偈,這樣才行文順暢、意思圓滿。本經中出現了十四次的「四句偈等」四字,從而認為四句偈指的是本經文中所有的三首四句偈,即:1「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2「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並認為「法」字應有四種含義,「如來」、「菩薩」、「福德」均有兩種含義。在《金剛經》研究中,即非是名這一特殊句型學者們頗為關注,有人將《金剛經》的這一說法格式作為佛教般若學的一個重要特徵,稱之為「般若學的三句話」。日本學者鈴木大拙等稱此論證格式為「即非」論理學,並給以極高評價,認為遠非其它論理辯證者可比。在佛教界,有人將此稱為斬絕一切相的「金剛寶劍」。李利安認為「即非一是名」三句話可以簡單概括為「現象,非本體,只是假名」。稱「即非一是名」為雙遣否定法能更直接、更準確地反映這一方法的特點。這種雙遣否定法是佛教內部出現的一種新的方法論。這種方法的出現,迎來了佛教變革的新時代,成為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尤其是大乘中觀學派及中國空宗建立其哲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方法。

五、關於《金剛經》的思想文化價值 

《金剛經》不僅在古代佛教經典中地位重要,在現今社會,其思想文化仍有可以借鑑的方面。吳言生認為《金剛經》是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佛經之一,其破相破空破佛法,無住生心不染塵的大智慧、大境界,不僅為中國傳統文化注入了活化因子,而且對現代人也有著諸多有益的啟迪。《金剛經》的無住生心精神,可以緩解現代人的壓力感,使其保持澄明心性。人們面對著驚濤拍岸的物質大潮,必須立定腳跟,以金剛般若的破相精神,將該懸擱的堅決懸擱,將該否定的堅決否定,難捨能舍,難行能行,無住生心,才能將生命提升到光明澄澈的高度之境。楊明通過對金剛經的翻譯情況、對禪宗六祖慧能的深刻影響的分析以及其對僧俗兩界的廣泛重視,認為其對世界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世界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鹹通九年(868)的《金剛經》木刻本;世界上最早的木刻版畫是《金剛經》扉頁的佛教繪畫;現存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石刻經文之一是山東泰山經石峪的石刻《金剛經》。此外,柳公權、趙孟頫等書法大家所書寫的《金剛經》手跡已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少與《金剛經》相關的文學作品仍流傳至今」。並對其現代意義也進行了發掘,認為「今天,現代人在物質生活相對滿足、精神需求日益突顯的情勢下,普遍追尋人格的完善,希望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利益民眾社會,在實現外在價值的同時達成心智平和的內在狀態。《金剛經》中「性空幻有」的般若智慧和「掃相破執」的修行實踐對現代人生還是頗有啟迪意義的。」濟群法師認為《金剛經》是佛經中流通最廣、註疏最豐富的家喻戶曉的經典,《金剛經》對六祖慧能、禪宗經典《壇經》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認為《金剛經》首要解決的是人心問題,只有降伏其心,「擁有健康心境,是建立快樂幸福的根本」。《金剛經》稱:「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表現為增長福德、消除業障、開發智慧、通達實相、消除煩惱以及成就無上道等。

此外,在敦煌學研究中,學者們對敦煌出土的《金剛經》及其相關問題也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如敦煌出土的《金剛經》達數千號,有的經文上還有題記。過去對此類經典的整理不多,一些題記也未引起重視。方廣鋁對敦煌文獻中的《金剛經》及其註疏進行了梳理,並對現藏國內外的敦煌《金剛經》及其註疏做了較為系統的整理與介紹,對一些題記也做了移錄,有的經文還做了版本考證,並指出它們對研究佛教寫經、義理探尋、敦煌歷史、佛眾結社、雕版印刷、官吏宮廷等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另外,學者們還對敦煌《金剛經》變文的研究,《金剛經》變相的研究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綜上所述,學界對《金剛經》的研究,在其義理思想、文化價值、現代意義、藝術影響等方面取得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進展。但是仍有一些尚待加強研究的領域。如對中國歷代《金剛經》信仰的研究。就中國傳統文獻記載來看,其中保存了許多有關《金剛經》俗信仰的材料,如唐代孟獻忠就搜集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集驗記》,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六《金剛經鳩異》和宋代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102至108有關《金剛經》的報應類中,前者集中有關《金剛經》靈驗故事20餘則,後者則保存了100餘則,大大豐富了金剛經信仰研究的史料。另外,明代王起隆輯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新異錄》一卷,清王澤窪編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感應(故事)分類輯要》一卷、周克後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持驗記》二卷、甚至鄰國日本淨慧和尚也集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靈驗傳》。更值得慶幸的是,20世紀初,在敦煌出土約5萬餘卷文書中,佛教文獻約佔95%以上,這其中也有許多關於金剛經信仰的寶貴史料。「一般人佛教之信仰,最顯著者二事。一為善惡報應。二為施與功德。」如此眾多的靈驗記,使得《金剛經》在諸多佛經中迥異突出,在中國古代的知識界、思想界形成《金剛經》的普遍信仰。但是,學術界對其研究明顯表現的不夠重視。佛教俗信仰研究,一直為國內外學術界所特別矚目。就目前所取得的已有成果來看,多集中在觀音信仰、彌勒信仰、地藏王信仰等方面。而作為佛經中流通最廣、註疏最多的《金剛經》的信仰,學術界還無系統的研究。

《金剛經》乃至整個佛教經典的研究,必須借鑑其它學科研究法。對《金剛經》版本或文獻學意義上的研究,目前是其弱項。嚴格意義上的版本學,在中國傳統學問序列中屬於古文獻學。而加強《金剛經》研究史,則屬於佛教史學的範疇。有學者倡導建立佛教史學,這其中就包括「對佛教史料的整理、研究與闡述,以及對佛教史載和史學的整體評價,都必須以歷史的與宗教的雙重角度進行之」。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古今佛教徒的心路歷程和佛教在中國流傳的真實軌跡,對史學與宗教學都有意義」。上文已經談到《金剛經》在中國歷代王朝僧俗兩界廣為信仰,流通著各種版本,而且其註疏也很紛雜。對於這些《金剛經》的不同文本,如何進行比較研究,從而找出其在學術意義上的傳承與發展關係,很有必要。而今出版的大多數金剛經著作,多在講說《金剛經》哲學義理,不重其它版本或文獻上的考證。這是需要亟待加強的。

參考文獻:

[1] 濟群.《金剛經》的現代意義上[J] .法音,1995.2.

[2] 趙建軍.平凡的原始--《金剛經》"法會因由"之義理闡釋[J] .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01.1.

[3] 楊明.《金剛經》及其文化價值[J] .華夏文化.1997.3.

[4] ( 元) 脫脫.《宋史》卷 205·藝文四[M] .北京: 中華書局,1977.

[5] ( 明) 朱棣注.金剛經集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

[6] ( 清) 張廷玉等.明史卷 98·藝文三[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

[7] 0續藏經( 第 38 冊) ·金剛經五十三家注[M]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 民國 82 年.

[8] 王月清.佛門的智慧之母--《金剛經》的思想價值及其文化義蘊[J] .中國典籍文化, 1998.2.

[9] 趙建軍.超越內外虛空--《金剛經》"妙行無住"之義理闡釋[J] .常熟高專學報, 2001.1.

[10] 慧昭.論《金剛經》人間佛教思想對南宗禪的影響與發展[J] .普門學報 13 輯.

[11] 馮殿忠.《金剛經》哲學述評[J] .江西社會科學, 1996.4.

[12] 艾畦.《金剛經》新解[J] .中華文化論壇.1995.4.

[13] 田光烈.呂瀓《金剛經三義》解讀[J] .法音, 2003.6.

[14] 趙建軍.《金剛經》美學思想初探[J] .文史哲, 1994.4.

[15] 劉道廣.《金剛經》和《畫山水序》[J] .美術研究.2002.4.

[16] 金剛經千禧百家書畫典藏 [J] . 法音.2001.11.

[17] 江傑來.絲織《金剛經》的工藝設計與生產實踐[J] .現代紡織技術, 2001.2.

[18] 褚良才.敦煌寫本《金剛經頌》校詁[J] .浙江大學學報, 1996.2.

[19] 艾畦.《金剛經》若干詞語的解釋[J] .中國典籍文化, 1996.3.

[20] 李利安.《金剛經》雙譴否定法賞析[J] .華夏文化, 1997.2.

[21] 吳言生.《金剛經》的精髓及其人文意義[J] .運城師專學報, 2000.3.

[22] 楊明.《金剛經》及其文化價值[J] .華夏文化.1997.3.

[23] 濟群.《金剛經》的現代意義( 上) [J] .法音.1995.2.《金剛經》的現代意義( 下) , 法音 1995.4.

[24] 方廣 .敦煌文獻中的《金剛經》及其註疏[J] .世界宗教研究.1995.1.

[25] 楊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經文》補跋[J] 敦煌研究.1987.4.史葦湘: 論敦煌藝術的世俗性--兼論 "金剛經變" 在莫高窟的出現和消失[J] .敦煌研究, 1985.

[26] 0續藏經( 第 149 冊) [M]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出版, 民國 82 年.

[27]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方之禪法、淨土與戒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 1997.

[28] 杜正乾.唐代的《金剛經》信仰[J] .敦煌研究.2004.5.

[29] 嚴耀中.試論佛教史學[J] .史學理論研究, 2002.3.

[30] 陳燕珠編述.金剛經要義自序[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

相關焦點

  • 譯見||汪寶榮:國內社會翻譯學研究現狀述評
    轉自:跨學科翻譯研究、翻譯學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對近十年我國的社會翻譯學研究現狀進行述評,兼評國內出版的第一本專題論文集。Sela-Sheffy)的研究成果,尤其她對譯者策略的多樣性、翻譯場域的動態建構性及譯者行為模式獨特性的論析。王運鴻述評了近20年來國際上描述性翻譯研究的發展和嬗變,指出其研究對象與範圍已大大拓寬,即「從單一的目標語取向到多維的社會學視角,從單純關注外在的規範研究轉向內外結合的慣習與規範、個體與社會的雙向研究」(王運鴻 2014)。
  • 《湯紹恩述評》出版問世
    汪毅著《湯紹恩述評》書影汪毅著、四川省歷史學會與紹興市鑑湖研究會編的《湯紹恩述評》一書最近出版面世。該書分圖錄和內文兩大部分,約14萬字70幅圖片。著名文史專家、紹興市政協副主席馮建榮先生為該書作序。該書正文分「神人天降,湯湯水命」「科學治水,三江砥柱」「禹績神功,丹心汗青」「文章錦繡,史志重光」「功追馬臻,比較研究」「功媲李冰,比較研究」「拓展未來,建言獻策」7個部分 ,附錄有《湯紹恩入選第三批「四川歷史名人」可行性分析》及水利文化研究資深學者邱志榮、魏義君先生撰寫的《四川湯紹恩故居尋訪記》。「文獻輯存」部分分別輯錄了湯紹恩、湯佐和陶諧的文章。
  • 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構建的思考
    其中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僅有三句話:第一句「探索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是對中小學教師教學改革的一項制度性設計;第二句「任課教師每學期須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業述評」,提出教學述評的基本要求;第三句「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內容」,是講結果的運用,將述評情況納入教師考核。一、建立「中小學教師教學述評制度」立意何在?
  • 《金剛經》及其不同譯本研究——史原朋
    而其中第九會《金剛經》,全文三百頌,文約義深,實為《大般若經》之核心內涵。在中國佛教史,《金剛經》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佛教在中國歷經兩千多年,只有這部《金剛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在中國歷史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持誦這部《金剛經》。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研究述評
    [關鍵詞]中國話語權;實現路徑;述評  [中圖分類號]A849;D6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19)04-0136已有學者對中國話語和中國話語權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述評,如楊昕的《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研究述評》,錢容德的《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研究綜述》,陳明琨、徐豔玲的《近年來「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研究述評》,張傳泉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意識形態話語權研究述評》,劉春霞的《構建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研究述評》,劉希巖、謝玉環的《國內學界關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研究述評》,趙長峰、呂軍的《近年來國內學界關於中國國際話語權研究述評
  • 國外關於20世紀東南亞共產主義運動的研究述評
    國外關於20世紀東南亞共產主義運動的研究述評 2016年08月30日 09:14 來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作者:劉蓮芬 施屹立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國內黑格爾研究述評:研究模式及其歷史轉換
    國內黑格爾研究述評:研究模式及其歷史轉換 2017年02月25日 19:11 來源:《社會科學動態》 作者:潘巍 楚驚鴻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金剛經說什麼》:為何叫金剛經
    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的講記。作者依據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然後逐品作了講解。研究當時的歷史很有意思,鳩摩羅什這樣一位大法師,這麼有學問的一個人,各國都在爭取他,什麼經濟、政治,一概都擺在後頭不管,因為爭請鳩摩羅什,一國消滅了另一國,第三個國家又消滅了第二個國家,這個故事講起來話長,可以講上一兩個禮拜,現在簡單說明,向諸位報告到這裡為止。金剛經前面的發願文等,我們都不加介紹了,由於在坐的女性道友很多,特別要向女性道友介紹一下開經偈。
  • 「熱點述評」跨文化美術史及其方法
    美術史研究曾長期專注於從國別美術史、區域美術史的角度進行書寫,而近年來頗為流行的全球藝術史,更多是一種不同地域藝術史的匯集,還通常伴有某種單一文化視角的審視態度。但真實歷史中的美術現象並非單向度的傳播吸收或邊界分明的自我生長,它必然伴隨著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和影響,在互動中產生變化與發展。
  • 齊世榮先生史學思想述評
    齊世榮先生史學思想述評 2015年12月12日 08:4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徐藍 字號 內容摘要:齊世榮先生是我的業師,我學術成長的每一步都浸透著他的心血。
  • 鍾祥斌:另類解讀《金剛經》
    鍾祥斌是一個長期研究企業文化的人,不為人知的是他研究《金剛經》亦有很多年了。  這是不是有點奇怪啊?說怪也不怪——多少年來,無數學者皆在《金剛經》五千餘字的微言裡尋找大義。且不說唐玄奘譯本的那個古老年代,就說在咱們當代人中如雷貫耳的——學術性強的,比如旅居海外的南懷瑾先生著有《金剛經說什麼》;通俗一點的,又比如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繪有《漫畫金剛經》。  作為大連企業文化研究會的會長,鍾祥斌為什麼也解讀起《金剛經》來?
  • 為何古今中外推崇《金剛經》?
    千百年來,從僧眾到俗眾,從皇室貴族到平常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在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感應,因《金剛經》而開悟成道。最典型的,就是禪宗六祖慧能,因聽聞《金剛經》而頓悟成道。《金剛經》的最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又包含了一切宗教性。經文句句乃寶中之寶,妙意盡藏。
  • 《金剛經》的智慧
    具體到《金剛經》,它也無法告訴你什麼具體知識。所以,如果抱著求知求用的心態來讀《金剛經》,那只能是緣木求魚,了不可得。《金剛經》的義理是抽象的,所謂抽象,在於它消除了一事一物的具體形態,剝離了具體內容,也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夠容納整個世界。解脫之路就在哪裡,《金剛經》可以為你做些指點,但畢竟無法替你邁開雙腿。
  • 許耀桐: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研究述評
    2,專家學者對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主要內容的認識 對黨的文獻關於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主要內容的歸納,專家學者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評論。總的來說,都認同黨的十四大報告和《綱要》對鄧小平理論科學體系基本內容的概括。
  • 曾永義:古典曲學要籍述評
    (一)元代見於文獻之曲學零星論述(二)芝庵《唱論》(三)周德清《中原音韻》等曲學專書述評三、明代曲學專書述評(一)舊題朱權之《太和正音譜》14、靜安先生曲學的貢獻和重要見解,著者認為有三大貢獻:其一,就學術的意義而言,他開闢了戲曲研究的門徑,他研究戲曲的淵源,研究古劇的腳色,研究古劇的樂曲,研究優伶的活動,終於研究戲曲的歷史,使中國戲曲的研究從此進入學術的園林。
  • 2017年新聞傳播學十大研究熱點話題述評
    二、2017年新聞傳播學研究熱點述評 1.習近平的新聞輿論思想的進一步解讀 在2017年1月的瑞士達沃斯,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世界矚目的重要演講,表明中國的國際領導力和話語權正在上升,在變化中的國際輿論格局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有了新的內涵和突破。
  • 「文化大革命」起源研究述評
    「文化大革命」起源研究述評  但對於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運動的發生,若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決議》的結論就顯得原則化、簡單化了。30年來,諸多學者齊心同力,從各個角度對「文化大革命」的起源進行了積極的探討。  研究概況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來,對其起源的研究一直是「文化大革命」史研究中的熱點和重點。
  • 《金剛經》解釋:誦讀金剛經的作用
    《金剛經》是佛經中的經典經文,在佛學中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金剛經講的是大乘佛法。而金剛咒是金剛經中的咒語,念誦金剛經和念誦金剛咒效果是一樣的。修持金剛經對我們是有非常多的好處的,可以讓我們能夠看淡功利,讓我們修行的境界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 金剛經解釋:如何誦讀金剛經
    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文,而且現在修行金剛經的人也是有非常多的,我們大家要堅持去誦讀金剛經,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了解到它的含義,但是對於不知道如何誦讀金剛經的人,我們下面就給他們介紹一下吧。
  • 《金剛經》淺釋連載之六十七
    但是「金剛經」所說的「般若妙理」他沒有去研究,金剛經所含的義理,他不懂,他忽略了「解」的階段,既然金剛經的義理他不懂,他又怎麼會去體會到,原來一切的修行,最後還是要回入「般若智慧」中,才能修到「無漏」的福德呢?他「不住相」的「無住行施」,本來應該歸入「無漏」的福德,但是這個「無漏」的道理,他根本不了解,他只知道「無住行施」能得到很大的福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