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智慧

2020-12-14 日新錄

我們其實很容易理解這樣一個觀點:世間萬物各有不同,就如一朵花與一棵樹,一隻鹿和一條魚。為了更好地理解自身以及周圍的世界,我們學會了對比,學會了分門別類,也學會了邏輯思考。人類變得更聰明了,對世界的了解也更深入了,可是人們的困惑也越來越多,內心也越來越迷茫。高速發展的人類文明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內心的平靜,於是人們開始尋找人生的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些都不能從現代文明中找到答案。

也許正是在這種終極意義上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喬答摩.悉達多捨棄了王位,成為一個苦行者,以尋求他的答案。他參訪了許多名師,修煉了各種苦行,一直到六年後的一天晚上,他坐在尼連禪河邊佛陀伽耶的菩提樹下,喬答摩.悉達多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此後,人們稱呼他為釋迦牟尼,也叫他佛陀。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所說亦不過「緣起」、「性空」四字。佛陀否認了神靈,否認了永恆不滅,以「緣起」來看這個世界。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角,在這種視角裡,萬物的不同由「性空」統一,一切相對都被消弭,天與地齊,山與海平,留下的是萬法歸一的和諧。

這種全新的視角,用哲學視角命名都略顯蒼白,如果可以,我想可以用智慧勉強稱呼。需要說明的是,智慧和聰明是兩種東西。

聰明是了解外部世界的能力,了解的對象往往是具體的形而下的事物,我們稱之為知識。這樣的知識,學習起來永無盡頭,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對於知識,與其說需要證悟,倒不如說需要學習,而學習的基礎是對比性的邏輯思維。

智慧卻是抽象的,形上學的。它不會告訴你一些實際問題,更多的時候,智慧是拒絕回答這些紛繁複雜的具體問題的。但它可以給你一種體驗,讓你有種自由飛翔的感覺。智慧和知識不同,智慧很難言說。所謂「言語道斷,心行滅處」,就是這個意思。相對知識,智慧更需要證悟。仿佛佛祖拈花示眾,不知者一臉懵懂,唯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了悟於心。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說:「迥超言慮之端,透出筌罤之表。」也許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站在智慧的門邊上。

具體到《金剛經》,它也無法告訴你什麼具體知識。所以,如果抱著求知求用的心態來讀《金剛經》,那只能是緣木求魚,了不可得。《金剛經》的義理是抽象的,所謂抽象,在於它消除了一事一物的具體形態,剝離了具體內容,也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夠容納整個世界。解脫之路就在哪裡,《金剛經》可以為你做些指點,但畢竟無法替你邁開雙腿。佛陀說:「工作須你們去做,因為如來只能教你們該走的路」。

《金剛經》偈

歷來解讀《金剛經》的人不計其數,我自己也看過不少人的解讀,其中不乏祖師大德,但還是看得似懂非懂。《金剛經》全文僅五千多字,我反反覆覆看了一百遍不止,但某些東西仍然無法瞭然。就我個人之感覺,《金剛經》之難讀,大略原因有二。

第一,《金剛經》義理玄奧難懂。現在我們可能會用一個「空」字來概括《金剛經》的中心意旨,可是什麼是「空」呢?如果用當下的語言來表示,真空生妙有,「空」容納了無邊的空間和無盡的時間,容納了我們所能認知的萬事萬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萬物皆「空」。「空」與「無」的關係又是如何的呢?六祖慧能大師將《金剛經》總結為「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這也成為《六祖法寶壇經》闡釋的主要內容。

第二,《金剛經》中的一些常識、一些背景、一些故事,在其中並沒有詳細闡述,對於剛開始接觸佛教的人來說會對理解經義造成障礙。

以上兩點困難,也許自從《金剛經》出世以來,每一個研究修習它的人都曾面臨同樣的困惑,耗盡心神費力抓取卻依然不知落在何處。《金剛經》中的一些偈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細思卻茫然不知所措。

坦白地說,我對《金剛經》的認識還膚淺得很,只是無數研習《金剛經》的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個。自古高僧大德對《金剛經》的註疏很多,對《金剛經》的解讀已不需要我來贅述。這麼多年過去,《金剛經》於我,仿佛是懸在天空中的一顆明亮的星星,它一直在我心裡光爍爍地閃耀,卻又抓摸不著,讓我糾結,讓我思念。

至此方才明白,無論別人解讀《金剛經》如何透徹,終歸是別人的《金剛經》,唯有自己去學習、去翻譯、去書寫,雖然不能保證能讀懂《金剛經》,但正如小兒爬梯捉月,至少是一種努力的嘗試。本文如果能夠激發您自己解讀《金剛經》並行之於文的衝動,那真是最好不過的期望。

如露

相關焦點

  • 《易經》與《金剛經》,變化與不執著的智慧
    在中國人的人文世界裡,《易經》與《金剛經》都是絕對繞不開的一對雙峰,其歷史之久,其影響之深遠,遠遠超出一般經典的影響力,也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說他們是一時之瑜亮,相信有許多人會不置可否,但是如果真的要去品味二者所蘊含著的智慧,那麼許多的人就會覺得有會心一笑的感覺,《易經》做為全中國最古老的一部經典
  • 淺說《金剛經》對我們的智慧啟示
    《金剛經》就是給上等根性的人講的。佛說,為大乘者說,為最上乘者說。《金剛經》文字簡練優美,這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功力深。《金剛經》實際內涵深廣,是非常高深、非常難的一部經典。我們學習時要恭敬用心,反覆領悟。不可隨便、大意。我淺說《金剛經》其實內心誠惶誠恐,只怕錯解了佛陀的原意。《金剛經》比如大海,浩瀚無邊。我只是在大德高僧的解讀幫助下,舀了一瓢海水。
  • 佛陀為什麼會說 金剛經智慧不可思議
    再有,須菩提,如果學佛的善男子、善女人,在理解讀誦修持這部金剛經以後,還受到他人輕賤,這是因為這個人以前犯下很多應墮入惡道的罪業,所以才造成現在被他人輕賤。如今,他以前所造的罪業會立即消滅,能很快得到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指學習佛法解脫善道的男人們和女人們。
  • 惟覺長老:《金剛經》的智慧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圖片來源:資料圖)《金剛經》云:「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所以,無論是穿衣吃飯、行住坐臥,這念心都有定力、有智慧,這就是《金剛經》的智慧!禮誦自性佛 定慧不二禮佛、誦經也是一樣,有能禮、所禮,有能誦、所誦。誦經的時候,能誦的這個心要清楚,心靠在經上,誦《金剛經》的時候,不要想到《普門品》,乃至打其他妄想。誦了以後,這念心沒有能誦、沒有所誦,不要執著,就是定慧現前。
  • 如何讓金剛經的智慧照亮我們人生之路?
    金剛經是人生智慧的集大成者,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我們誦讀金剛經,領悟金剛經,更要把金剛經的智慧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用金剛經的智慧照亮我們人生之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我們對待他人的態度。
  • 大乘《金剛經》,顛覆你的人生觀,捂得大智慧!
    作為大乘經典的《金剛經》,除了《心經》外,可謂是大乘佛教人們誦讀最為廣泛之一。古今往來,因誦持《金剛經》開悟的人許多。如中國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因《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所以,常誦讀佛教《金剛經》,因緣聚焦時,即能顛覆你的人生觀,開悟自在!
  • 《金剛經》裡的九大人生智慧
    《金剛經》是佛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經典之一,代表大乘佛教的最高指揮,讀懂《金剛經》中的九大智慧,人生從此不再有煩惱。智慧一:心境決定處境真正悟了道,就沒有時間觀念。金剛經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金剛經》的人生智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這部佛教經典,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再詳細介紹了。今天主要分享一下經典名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年六祖惠能大師,五祖為他講《金剛經》,在講到這句話的時候,他就大徹大悟了,後面的就不必再學了。那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 《金剛經》讓你放下煩惱走向智慧
    前些日子讀了一遍《金剛經》,感覺自己對人對己的認識有了徹底的變化。《金剛經》的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意為到達極致智慧的彼岸。這是一本開啟人生智慧的書籍,不同的人可以讀出不同的智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南懷瑾:《金剛經》的大智慧
    《金剛經》是佛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是佛教史上最偉大的經典之一,代表大乘佛教的最高指揮,讀懂《金剛經》中的九大智慧,人生從此不再有煩惱。智慧一:心境決定處境真正悟了道,就沒有時間觀念。金剛經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時間是相對的,真正的時間,萬年一念,一念萬年,沒有古今,沒有去來,等於一首古詩:「風月無古今,情懷自淺深」。
  • 《金剛經》中的十大名句,感悟般若智慧!
    《金剛經》可以說是漢地佛教中流傳最廣的佛經之一。其義理深入淺出,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境界的人,對《金剛經》中的般若智慧,都歡喜不已,都會如法受持。《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般若部經中的無上妙法,以其經中充滿般若智慧而聞名。
  • 《超越「二」的智慧》連載之《金剛經》的翻譯和弘揚
    羅什三藏所譯的《金剛經》,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在達摩笈多、玄奘三藏和義淨三藏的譯本中,增加了「能斷」二字,內涵也有所不同。 在羅什三藏的譯本中,金剛是代表般若智慧,說明般若智慧像金剛一樣,堅固有力,戰無不勝,能摧毀眾生的無明煩惱。而在玄奘譯本中,金剛是比喻眾生無始以來的煩惱執著。
  • 《金剛經》空的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金剛經》全文沒有出現一個」空「字,但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須菩提向佛陀發問:」當眾生立定志向要達到無上圓滿的佛陀覺智時,應該將發心的目標定在哪裡?如果在實踐過程中心不能安住,應該如何降伏?因此,修行者要」遠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放棄對現實世界的執著或眷戀,以般若智慧契證空性。
  • 《金剛經》的智慧: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
    在佛教二千餘年的歷史上,《金剛經》是一座繞不過去的高峰,凡是佛法修行之人,都繞不過去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而作為佛祖說法二十二年之久的六百卷般若之精華,《金剛經》作為其核心所在,歷來是有志證得涅槃聖果的人所研究的重點對象,因為《金剛經》中所說的智慧,是成佛作祖的階梯與捷徑,佛祖在經文中便告訴眾生說
  • 《金剛經》中,暗藏著人生三大智慧,你知道嗎?
    《金剛經》中,暗藏著人生三大智慧,你知道三大嗎?佛教文化中,大乘經典《金剛經》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我們剛說一聲未來時,它已經變成現在了,當我們正說現在時,已經變成過去了。
  • 究竟的般若智慧——金剛經要義與解讀(上)
    金剛經是須菩提為發無上正等正覺的眾生問的,是為修大乘者問的,因為小乘者著我相,故不能信解受持。佛告訴我們要不住相,既不住法相,也不住色相。不住相不代表無相,世界是因緣和合而生,必定有相,否則就沒有因緣一說。
  • 佛學中最偉大的經典著作之一——《金剛經》,開啟智慧必備!
    佛學中最偉大的經典著作之一——《金剛經》,開啟智慧必備!1,《金剛經》與中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2,《金剛經》蘊含的智慧《金剛經》是徹底解放煩惱心靈的大智慧,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千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 人類文明中最精髓的東西就是《金剛經》的智慧
    其實,《金剛經》的智慧才是最偉大的。它是佛陀留下的最偉大的財富,也是佛家最為輝煌的寶藏。人類文明中最精髓的東西就是《金剛經》的智慧,佛家三藏十二部最精華的內容都薈萃在《金剛經》裡。世界的本質如夢幻泡影,終將消失。於是,在執著者眼中,世界就是個悲劇。你想要不悲劇的話,就要證悟真理,但多少人能主動地接受這個道理呢?
  • 《金剛經》是只有高智慧的人才能讀,還是人人可讀?
    《金剛經》是佛教至高無上的經典之一,自其問世以來,就受到了所有佛教徒們的頌揚稱讚,得到了歷代高僧大德的刻苦鑽研與深度解讀,成為了佛教文化中一顆璀璨明珠,為無數的佛教徒指明了前進的道路,為他們達到解脫的彼岸提供了無法想像的智慧,可以說是功莫大焉。
  • 王月清:佛門的智慧之母——《金剛經》的思想價值及文化意蘊
    禪宗六祖慧能因聞《金剛經》得悟,從此中國禪宗與《金剛經》結下不解之緣。《金剛經》與中國文化、中國佛教的關係如此密切,因此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有必要了解《金剛經》。《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為最剛硬的金屬,是金中之精堅者,百鍊不銷,能斷萬物,以此比喻以大智慧斷除人的貪慾惡習和種種顛倒虛妄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