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暗藏著人生三大智慧,你知道三大嗎?
佛教文化中,大乘經典《金剛經》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當我們剛說一聲未來時,它已經變成現在了,當我們正說現在時,已經變成過去了。這個現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覺、知覺,都是如此。所以國學大師南懷瑾說「可是一切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拼命想在一個不可得的「三心」中,即過去、現在、未來,想把它停留住,想將它把握住」。
人生總是充滿著起伏不定的喜怒哀樂,倘若有虔誠正信誦讀《金剛經》的人,經典中不僅僅有著無上的感應,還含著天文地理,無數的智慧。那麼在《金剛經》中,暗藏著人生三大智慧,你知道嗎?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金剛經》中的三大智慧要點。
第一大智慧:什麼是「善護念」,如何調伏其心?
如果有精讀《金剛經》的人,經典中有三個字是經中的核心,南師在南七時候說《金剛經》精華就有三個字:「善護念」。什麼是「善護念」呢?就是「護彼意」,保護我們的的起心動念。經中佛陀教導人們如何斷除執著,調伏其心的境界。佛說「一念一清淨,一念一佛國」,我們的起心動念中,一定要保持正念,保持一顆向善、向上的心理。
佛教文化中,要人們學佛要講正信,一定不要迷信。正信就是要自發自醒,自己覺悟。我們說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這才是學佛的真正精神。如果說只是去拜佛祈禱,卻沒有依教行事,不能在生活中落實,那是迷信的做法。所以,淨慧法師在人生佛教的基礎上提倡《生活禪》「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就是教導人們,要切合實際,把佛法的法門融入到我們生活中。
第二大智慧:一切唯心照,人不應求太圓滿
南師在《金剛經說了什麼》說到:「清福每個人都有,我們都有清閒的時候,可是一天到晚無事,閒在家裡,你閒不了啊!有的人甚至自己會掉眼淚,好像被社會遺忘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沒有一個人遞一張名片來看我,也沒有人發個請帖來,更沒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覺得悲哀啊……有清福不會享。真福報那麼難求嗎?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這個福報的時候,反而不要了,那都是自找煩惱。」
所以佛說「一切唯心照。」一個人有沒有清福,都是自己起心動念中所落實的。自己的選擇,就不可埋怨,不要有太多遺憾。南師曾說:「不圓滿,才是真實的。」為什麼呢?
南師說:「不圓滿,才是真實,在這個有缺陷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圓滿的,假使圓滿他就早死掉了,因為佛稱為娑婆世界,是一個缺陷的世界。」曾國藩到晚年,也了解這個道理,所以他在自己的書房,名叫做求缺齋,一切太滿足了是很可怕的,有點缺陷是美好的。
第三大智慧:不理煩惱,才消煩惱,不應執著
南師說:「思想哪裡來?哪裡去?「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你為什麼去管思想?它來的時候,貿然而來,去的時候,貿然而去,所以大家打坐時,拼命想把妄想空了。」
昨天早已過去,昨天的煩惱早沒有影子,不可能永遠煩惱,因為煩惱並不停留。我們要經常觀察自己的煩惱,不來也不去,不坐也不臥,不生也不滅。所以不要執著煩惱。
佛家常講起心動念,因為佛告訴我們,如何安住我們的心,就要起心動念開始做起。所以南師解釋得很清楚:「前一個念頭沒有了叫做滅,後面一個念頭來了叫做生,生出來的東西一定有滅亡,滅了以後就沒有了嗎?不是斷滅相,它又會生。生生滅滅,如水上的波浪一樣,波浪儘管在動,動了以後波浪又一個個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