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應不應該納入世界七大工程奇蹟?

2021-01-20 敗家旅社

我們的世界七大奇蹟,進入了第四篇,之前介紹的分別是:

世界七大奇蹟 - 古代

世界七大奇蹟 - 中古

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你知道幾個?

本周,我們介紹一下世界七大工程奇蹟,這個依然由美國選出,選擇機構為土木工程師學會,我們看看都有哪些:

1.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英語:Panama Canal;西班牙語:Canal de Panama)位於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世界橋梁」。

巴拿馬運河,總長82公裡,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建造巴拿馬運河的負責人法國的菲迪南·德·勒塞普在1880年1月1日負責開始動工開鑿巴拿馬運河,但是在高燥地帶開鑿蘇伊士運河和在熱帶叢林內開鑿完全不同,洪水、泥濘、熱帶的流行病如瘧疾、黃熱病等造成的高死亡率迫使法國人放棄了這個計劃。1903年,工程由美國接手。

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極大地縮短了美國東西海岸間的航程,比繞合恩角縮短了14800公裡。為了建造巴拿馬運河,法國在開始付出了3億美元,美國又追加了3.75億美元,共挖掘了1億7700萬方土方,用了450萬方混凝土,最多時有4萬工人同時施工。

2.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

荷蘭北海保護工程,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荷蘭近1/3的國土位於海平面以下。為阻止海洋的進犯,他們建起一系列巨型防洪屏障。該計劃是在風暴頻發的北海之中建造一道30公裡長的防洪堤,以防海水的襲擊,與此同時,在防洪堤後面建一個既沒有潮汐也沒有洪災危險的淡水湖。

荷蘭境內地勢非常低平,在4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中,約有27%的土地低於海平面,在那裡,東南部海拔—二百米的地方就算「高原」了。生活在這樣的國土環境裡,如果沒有海堤和河堤的保護,許多人將失去家園。在歷史上,荷蘭人民深受北海之苦,海水內侵使千裡沃野變成澤國。1282年,海水突破海堤,北海與伏列沃湖連成一片,形成了須德海。據統計,從13世紀至今,荷蘭的國土被北海侵吞了56萬多公頃。但是,荷蘭人並未就此屈服。荷蘭這個國家有近25%的國土在海平面以下。荷蘭人與水抗爭了幾百年,努力捍衛自己的土地。可是,土地開始緩慢下沉。與此同時,海平面漸漸上升。於是,荷蘭人採取了極端的應對措施——修建巨型屏障,把海擋住。

3. 美國帝國大廈

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是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第五大道350號、西33街與西34街之間的一棟著名摩天大樓。

名稱源於紐約州的暱稱──帝國州,故其英文名稱原意為紐約州大廈或者帝國州大廈,惟帝國大廈的翻譯已經約定俗世並沿用。帝國大廈為紐約市以至美國最著名的地標和旅遊景點之一,為美國及美洲第4高,世界上第25高的摩天大樓,也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築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樓(1931-1972年)。樓高381米、103層,於1951年增添的天線高62米,提高其總高度至443米,由Shreeve, Lamb, and Harmon建築公司設計,為裝飾藝術風格建築,大樓於1930年動工,於1931年落成,建造過程僅410日,是世界上罕見的建造速度紀錄。

帝國大廈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評價為現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紐約地標委員會選其為紐約市地標;1982年被列入美國國家歷史遺蹟名錄(編號82001192),1986年被指定為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大廈在進行巨額費用的改建,正在努力轉變為一個更加節能的環保綠建築。

4. 美國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是世界著名的橋梁之一,也是近代橋梁工程的一項奇蹟。大橋雄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歷時4年,利用10萬多噸鋼材,耗資達3550萬美元建成,由橋梁工程師約瑟夫·施特勞斯(Joseph Struss, 1870—1938年)設計。因其歷史價值,於2007年由英、美兩國合拍成同名紀錄片。

金門大橋的北端連接北加利福尼亞,南端連接舊金山半島。當船隻駛進舊金山,從甲板上舉目遠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橋的巨形鋼塔。鋼塔聳立在大橋南北兩側,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為227米,相當於一座70層高的建築物。塔的頂端用兩根直徑各為92.7釐米、重2.45萬噸的鋼纜相連,鋼纜中點下垂,幾乎接近橋身,鋼纜和橋身之間用一根根細鋼繩連接起來。鋼纜兩端伸延到岸上錨定於巖石中。大橋橋體憑藉橋兩側兩根鋼纜所產生的巨大拉力高懸在半空之中。鋼塔之間的大橋跨度達1280米,為世界所建大橋中罕見的單孔長跨距大吊橋之一。從海面到橋中心部的高度約60米,又寬又高,所以即使漲潮時,大型船隻也能暢通無阻。

5. 巴西伊泰普水電站

伊泰普水電站(Itaipu Binacional, Itaipu Dam),位於巴拉那河流(世界第五大河,年徑流量7250億立方米)經巴西與巴拉圭兩國邊境的河段。是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由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發電機組和發電量由兩國均分。目前共有20臺發電機組(每臺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400萬千瓦,年發電量900億度,其中2008年發電948.6億度。是當今世界裝機容量第二大,發電量第二大水電站,僅次於我國三峽電站。

巴拉那河全長5290公裡,總流域面積280萬平方公裡,平均年徑流量7250億立方米。伊泰普壩址以上的流域面積82萬平方公裡,平均年徑流量2860億立方米,分別佔全流域的28%和39%。伊泰普以上流域均在巴西境內,水量充沛、落差也較大。伊泰普水庫總庫容 290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90億立方米,相當於年徑流量的6.6%。在上遊還建成23座水庫,與伊泰普水庫合計總庫容2169億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1265億立方米,相當於年徑流量的44%,所以調節性能很好。1973年巴西、巴拉圭兩國政府籤訂協議,共同開發界河長200km一段水力資源,歷時16年,耗資170多億美元,1991年5月建成舉世界矚目的伊泰普水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82萬平方公裡,大壩全長7744米,196米,攔腰截斷巴拉那河,形成面積1350平方千米、庫容29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多年平均流量8500立方米 /s。壩址處常水位時河寬約400m,枯水河槽寬250m,基巖主要為堅硬完整玄武巖。電站總庫容290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90億立方米 。

6. 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加拿大國家塔、西恩塔是一座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電波塔。英文原名裡的「CN」最初是「Canadian National」首字母縮寫,現在則是「Canada's National」的縮寫,但兩個名稱皆不常使用。塔高553.33米,現為世界上第五高的自立式建築物。該塔被認為是多倫多的地標,每年吸引超過200萬人次參觀。

自從在1976年落成後,該塔一直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紀錄為最高的建築物,直至被哈利法塔(杜拜塔)超越為止。但從專業角度看,加拿大國家電視塔並不是一個建築物,而是一個非建築結構物。加拿大國家電視塔是多倫多的標誌性建築,也是世界第二高的通訊塔,塔內擁有將近1700多級的金屬階梯,塔高約等于于一百幾十層樓的高度。塔內裝有多部高速外罩玻璃電梯,只需58秒就可以將遊客從電視塔底層送至最高層,在塔頂可以遠遠眺望整個多倫多城市以及安大略湖等周圍的景色。1995年,加拿大國家電視塔被美國土木工程協會收入世界七大工程奇蹟。

7. 英吉利海底隧道

(英語:The Channel Tunnel 、法語:le tunnel sous la Manche)也稱為英法海底隧道、歐洲隧道,是一條把英國英倫三島連接往歐洲法國的鐵路隧道,於1994年5月6日開通。它由三條長51km的平行隧洞組成,總長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長度為3×38km,是世界第二長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兩條鐵路洞襯砌後的直徑為7.6m,開挖洞徑為8.36~8.78m;中間一條後勤服務洞襯砌後的直徑為4.8m,開挖洞徑為5.38~5.77m。從1986年2月12日法、英兩國籤訂關於隧道連接的坎特布利條約(Treaty of Canterbury)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車,歷時8年多,耗資約100億英鎊(約150億美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資本建造的工程項目。

隧道橫跨英吉利海峽,使由歐洲往返英國的時間大大縮短。隧道長度50千米,僅次於日本青函隧道。海底長度39千米。單程需35分鐘。通過隧道的火車有長途火車、專載公路貨車的區間火車、載運其他公路車輛(像是大客車、一般汽車、摩託車、自行車)的區間火車。隧道由歐洲隧道技術公司經營,但因為隧道建造費用極高,所以債務沉重。

從我們的介紹中,就可以看到,世界七大奇蹟的評選還停留在20世紀末,進入了21世紀,經過世界經濟20多年的發展,世界上有很多雄偉的建築物在各地「出現」,相信再評選一次的話,我們的三峽大壩應該會取代巴西的水電站,擁有一席之地吧?

關注敗家旅社,帶你的眼睛旅行。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僅次於三峽電站,是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說到水電站,最有名的就是我國三峽電站了,三峽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排名第二的就是位於南美洲的伊泰普電站。伊泰普電站是由巴西與巴拉圭共建的,這個電站建成時間比三峽電站要早,曾經被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三峽大壩高質量機制砂原料的「綠色糧倉」!
    三峽大壩對砂石骨料的選擇卻非常講究。這裡講的砂石,嚴格來講應是機制砂。它的巖性特點要一致,要不含活性成分,還要求其游離雲母含量小於2%。三峽大壩最後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後,水電八局砂石分局副局長熊萬祥心中更有特別的情感:「三峽工程75%的砂石都是由我們生產的。如果將這些砂石砌成1米方的長堤,可以在長城上擺個來回。」
  • 大江大河有大壩,世界上著名大壩,三峽第一當之無愧!
    大江大河有大壩,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世界上的著名大壩!三峽大壩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位於中國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間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宜昌市上遊不遠處的三鬥坪,並和下遊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
  • 三峽大壩建成後,為啥四川地震幾十次?重大水利工程易誘發災害嗎
    我們的三峽大壩建成投入使用的見效益的10多年來,祖國西部的四川省為啥竟然發生地震幾十次?重大水利工程確實易誘發災害嗎?作為享譽中外的三峽大壩,可謂世界第一壩,為啥建成之後長江中上遊的四川、湖北等地(有些還是著名風景區)陸續出現了較多的地質災害呢?2018年12月16日中午12時46分,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突然發生5.7級地震。
  • 三峽之子:今生就在大壩守望
    「作為一名水利人,能參與三峽工程是最大的幸福。」鄭守仁說,「只要三峽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這裡堅守一天。」「『白領』必須堅持到山溝裡幹實事,才有建樹」  三次挑戰截流長江這一世界難題,鄭守仁都是在工地上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 中國10大超級工程排行榜!三峽大壩上榜第一是鐵路建築史上的豐碑
    一、青藏鐵路在中國10大超級工程中青藏鐵路從1897年開始建設,位置在世界最高的海拔上,所以可見工程難度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在其中一段凍土類的路段上,簡直就是建築史上的豐碑。二、杭州灣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三十六公裡,它的建成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位於杭州灣海域之上,也屬於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之一,於08年的時候通車。
  • 立體感受三峽大壩的雄偉壯觀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自古以來,三峽就以其壯美景色而聞名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這裡更是成為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三峽大壩旅遊區對國民免費2研學旅行 傳承「三峽精神」「原來三峽大壩創造了那麼多世界之最。」宜昌市西陵區第九初級中學801班學生甘子豪興奮地說。今年10月,宜昌市教育局組織了「宜昌萬名學生紅色行」研學旅行活動,宜昌各縣市區學生分批次來到三峽大壩研學基地,感受「大國重器」的魅力。
  • 三峽大壩堅固程度可抗核打擊!網友:鑽地彈呢?金一南:膽敢試試
    「三峽大壩,當驚世界殊!」三峽大壩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世界名壩,它的誕生,打破了很多世界紀錄!我們都知道,修建三峽大壩的想法最早是由孫中山提出的。當時他想利用三峽大壩實現航運,以及通過水利資源來發電,向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出重重一步。只可惜的是,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再美妙的設想也是難以實現的幻夢。
  • 中國又一個超級工程,投資比三峽高28倍,外媒:將創造奇蹟!
    在強有力的經濟支撐下,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部分領域的基礎設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外國友人稱中國為「基建狂魔」。就拿三峽水利工程來說,它作為一個大型民生水利工程,堪稱新世紀的標杆工程,其不僅僅綜合規模是世界首屈一指,建築的金屬結構也是位居世界第一。歷史上,長江上遊河段及其多條支流頻繁發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時,宜昌以下的長江荊州河段都要採取分洪措施。
  • 胡佛大壩:如此雄偉的大壩,為何以一位毫無建樹的總統命名
    胡佛大壩,說是好萊塢最出名的明星也毫不為過,《變形金剛》,《末日崩塌》,《2012》等等一些大電影都有胡佛大壩的身影,作為CCTV曾經報導過的七大工程奇蹟之一,這座大壩也確實實至名歸,可是如此著名雄偉的大壩,為何以一位毫無建樹的總統命名?
  • 三峽大壩珍貴文獻"薩凡奇計劃"英文版現身三峽大學
    這份報告是最早有據可查,由專家提出並論證三峽建設大壩可行性的報告。  李瑜先生是美籍宜昌人,1991年移居美國。今年上半年,他通過微博主動聯繫三峽大學,表達了捐贈該報告原件的願望。據李瑜介紹,當年美國墾務局將報告列印裝訂了10多份,交給了國民政府。這份報告是他從美國墾務局一位退休的工程師處得到的,  上世紀40年代,國民政府曾委託美國墾務局對三峽工程進行勘探設計。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冤有頭債有主,濫捕的罪過,為什麼要一口咬住三峽大壩呢?我順藤摸瓜下去,才發現事情不簡單。三峽大壩,可能是被誤解最深的世紀工程。從來沒有一個工程,能夠像三峽一樣從設想、勘察、規劃、論證再到施工,全程被嘲諷,被抵制,不但被外媒抹黑,還被民間編成段子和謠言……一項默默守護了中國至少1500萬人生命財產安全的偉大工程,被我們自己人黑出了翔。
  • 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帝國大廈沒落之路
    世界七大工程奇蹟由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出,它們分別是巴拿馬的巴拿馬運河、荷蘭的北海保護工程、美國的帝國大廈和金門大橋、加拿大的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巴西的伊泰普大壩,以及英國及法國的英法海底隧道。最讓人感到噓唏的非帝國大廈莫屬。
  • 投用十多年的三峽大壩,才竣工一個月?翻出照片想起了以往!
    三峽大壩,這座被稱為世界上最大水利發電工程的中國「奇蹟」,可以說在我小學的時候就刻入了腦海。除了國家新聞的報導,三峽大移民的震撼之舉。還有當時家裡電費單上的三峽建設基金了。雖然也生活在長江邊上,三峽庫區裡。
  • 我從秭歸去大壩:屈原故裡享文化盛宴,三峽大壩攬長江勝景
    從大殿向外望,屈原祠的建築、高峽出平湖的美景、壯觀的三峽大壩一一映入眼帘。或許你會感慨屈原祠的風雨滄桑,或許你會沉醉於高峽出平湖的美景,或許你會感嘆三峽大壩的壯美,又或許,什麼都不說什麼也不做,單是站到那裡用心去觀賞、靜心去感受就已經足夠了。因為有些心情和感受無需言明,但回想起來依然能讓我們熱淚盈眶。
  • 三峽大壩上遊基坑注水 上遊圍堰完成使命
    東方網5月2日消息:昨天,隨著五百五十五響騰起的滾滾煙雲飄過,汩汩長江水流以九米落差流向三峽大壩前的壩前基坑,此舉標誌著一九九七年大江截流後形成的上遊圍堰完成歷史使命,大壩上遊基坑正式進水。
  • 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
    但是基建工程的建設對於周邊環境都是會產生一定影響的,當然影響有大有小,不過說對整個地球產生影響還真是沒聽說過,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我們國家的一項大工程,為啥說三峽大壩使地球重心偏移3釐米?專家這樣回應,表示不背鍋。大家都知道,現在三峽大壩聞名全世界,中國人們也不會陌生,它已經成了一張亮眼的名片,向全世界展示著中國的輝煌。
  • 黃萬裡:「三峽大壩若修建,終將被迫炸掉」
    黃萬裡:「三峽大壩若修建,終將被迫炸掉」黃萬裡是黃炎培之子,黃萬裡在當時是我國水利工程方面的專家,他一生都在反對三峽大壩,三峽大壩帶動了中國經濟發展,他為什麼要反對呢?1、百萬人遷移問題三峽工程涉及的人口覆蓋了當地幾百萬人口,277個鄉鎮、1680個村、6301個組,黃萬裡十分擔心人口的遷移問題,國家財政能否承擔的問題。
  • 三峽大壩雄踞長江,屈原新祠楚風鶴立
    到宜昌市秭歸縣三鬥坪流速減緩,一項世紀工程趁機用其185米高2335米長的巨大身軀將江水攔腰截住,這便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早在上世紀初,孫中山先生就有修建三峽工程的設想,之後的幾十年中陸續有地質學者到三峽地區進行可行性考證
  • 世界七大奇蹟,它們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不評選世界第八大奇蹟?
    世界七大奇蹟,它們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不評選世界第八大奇蹟?「世界七大奇蹟」由「古代世界七大建築奇蹟」而來,最早由公元前2世紀的拜佔庭力學科學家斐羅寫下《世界七大奇蹟》一文提出,包括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阿爾忒彌斯神廟、奧林匹亞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羅德島太陽神巨像和亞歷山大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