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規範直播平臺亂象,防範遏制「三俗」不良風氣滋生蔓延

2020-12-06 西部網

法治日報12月4日報導,近年來,網絡秀場直播、電商直播節目大量湧現,成為網際網路經濟中非常活躍的現象和網絡視聽節目建設管理工作需要重視的問題。為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規範,強化導向和價值引領,營造行業健康生態,防範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風氣滋生蔓延,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下發《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出臺的背景是什麼?其中有哪些亮點?圍繞這些問題,《法治日報》記者日前對相關專家進行了採訪。

對話人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 鄭寧

上海恆衍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王豔輝

《法治日報》記者 韓丹東

《法治日報》實習生 楊傑

直播行業亂象叢生,亟待加強管理規範

記者:此次《通知》出臺的相關背景有哪些?

鄭寧:2017年至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發展迅猛。2019年,直播電商總成交額為39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14%。2020年,受疫情影響,直播電商帶貨的模式更加受歡迎。「雙11」期間各大電商平臺進行了逾萬場直播。

與此同時,直播營銷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包括虛假宣傳、產品質量問題、侵害智慧財產權、數據造假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此外,秀場直播中還出現了低俗色情、非理性打賞等問題。

於是,相關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陸續出臺規範性文件和行業自律規範:

2016年7月,文化部發布《關於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督促網絡表演經營單位和表演者落實責任,違法違規表演者將列入黑名單或警示名單。9月,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直播平臺必須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不能從事直播業務。同時,還對直播節目內容,相關彈幕發布,直播活動中涉及的主持人、嘉賓、直播對象等作了具體要求。

同年11月,國家網信辦發布《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重申了對網際網路直播新聞信息服務的資質監管,要求網際網路直播服務提供者提供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的,應當依法取得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資質,並在許可範圍內開展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12月,文化部又發布了《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指網絡表演是指以現場進行的文藝表演活動等為主要內容,通過網際網路、移動通訊網、移動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實時傳播或者以音視頻形式上載傳播而形成的網際網路文化產品,並把網路遊戲直播納入監管範圍。經營者應取得「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健全審核制度,直播實時監管,錄播先審後播。

2020年6月,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10月,市場監管總局出臺《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並就《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11月出臺《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各方主體義務和責任,強調壓實有關主體的法律責任。

王豔輝:近些年電商平臺發展迅猛,線上銷售模式迅速取代了線下門店,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標誌。尤其是2020年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商家選擇通過線上營銷的模式銷售商品,而主播帶貨在其中又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一時間萬物皆可直播帶貨。同時,隨著抖音和快手的入行,也讓秀場直播變得更加深入群眾。然而,因為直播的門檻較低,商家往往只重流量而忽略了內容質量,導致直播行業亂象叢生。結合最近直播帶貨事故頻發的現象,電商直播接受規範的管制勢在必行。

明確平臺管理責任,設置登記備案制度

記者:《通知》有哪些亮點?

鄭寧:《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直播平臺的管理責任,對其提出了非常細緻的要求。如相關平臺的一線審核人員與在線直播間數量總體配比不得少於1:50,平臺每季度應向省級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備直播間數量、主播數量和審核員數量;社會知名人士及境外人員開設直播間,平臺應提前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備;以直播間、直播演出、直播綜藝及其他直播節目形式舉辦電商節、電商日、促銷日等主題電商活動,應按照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的有關規定,提前14個工作日將活動嘉賓、主播、內容、設置等信息報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備案。

同時,對直播間節目內容和對應主播實行標籤分類管理,根據不同內容的秀場直播節目特點,研究採取有針對性的扶優罰劣管理措施,須在直播頁面標註節目類別和直播間號碼,主播改變直播間節目類別,須經網站審核,未通過審核不得擅自變更;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建立直播間和主播的業務評分檔案,細化節目質量評分和違規評分等級,並將評分與推薦推廣掛鈎;網絡電商直播平臺要對開設直播帶貨的商家和個人進行相關資質審查和實名認證。

王豔輝:《通知》主要有三方面亮點:一是要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防範遏制炫富拜金、低俗媚俗等不良風氣在直播領域滋生蔓延,衝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汙染網絡視聽生態。該要求大大限制了某些失德藝人的出鏡機會,如此一來網絡生態環境能夠更加清明。網絡受眾數量龐雜、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參差不齊,很多人非常容易受到個人喜愛的明星的價值引導,如果放縱一些不良的價值理念在網絡上傳播,非常容易對受眾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未成年受眾。

二是開辦主體信息和業務開展情況等在「全國網絡視聽平臺信息管理系統」登記備案。設置登記備案制度可以加強對直播平臺的監管,一旦發現問題相關部門能夠準確定位責任人,更加精準、迅速地解決問題。

三是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平臺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平臺應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這些要求可以加強對未成年用戶的保護,同時規範打賞功能的透明度。之前未成年因為打賞主播而用盡家中積蓄甚至引發盜竊、詐騙等犯罪的新聞屢見不鮮,不僅造成了一些家庭大量的財產損失,也增加了違法犯罪的概率,現在從源頭上對打賞機制進行限制,可以有效遏制不當打賞的行為。

規範直播平臺亂象,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記者:《通知》對當前網際網路直播管理有什麼意義?

鄭寧:如果《通知》得到切實執行,將對整個網絡直播生態產生很大的影響,迫使直播平臺改變用戶協議、管理規則,加強對主播和產品的合規審查,確保導向正確,限制打賞數額,秀場直播的行業收益將會受到影響。對主播而言,需要提供更多正能量的優質內容,避免觸碰法律和政策底線,從而得到更多的機會和資源。

王豔輝:首先,《通知》可以規範一些直播平臺的亂象,給平臺和主播提供一個明確的制度指引,推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內容和形式的創新;其次,打擊了直播過程中一些違反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的行為,保證廣大受眾通過直播獲取健康、真實的信息;最後,從整體上看,大大遏制了電商直播帶貨中的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風氣,保證網絡直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推動網絡直播行業健康發展。

(原題為《廣電總局發文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 防範遏制「三俗」不良風氣滋生蔓延》)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一邊違法失德、一邊直播撈金,此路不通
    &nbsp&nbsp&nbsp&nbsp前不久,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防範遏制炫富拜金、低俗媚俗等不良風氣在直播領域滋生蔓延。
  • 【地評線】封殺違法失德藝人,維護社會公序良俗
    文/李兆清  前不久,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防範遏制炫富拜金、低俗媚俗等不良風氣在直播領域滋生蔓延。  這幾年,網絡直播非常紅火。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線下活動受到了限制,線上帶貨直播火了。
  • 人民日報點名馬保國後,終於有平臺出手了
    馬保國現象背後的推手在本次馬保國「走紅」的過程中,背後有不少網絡平臺和媒體機構的身影。有的密集發布相關惡搞視頻,有的主動邀請馬保國入駐並大加推廣,而對馬保國的輪番專訪、直播更是一日勝似一日。在其看來,馬保國就是熱點,蹭一把流量,抓一把眼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此時不抓更待何時?
  • 網絡直播失速!廣電總局出手,問題直播間或被限期整改
    驅動中國2020年11月24日消息 國家廣電總局日前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進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念好實名制「緊箍咒」營造健康直播生態
    每經評論員 王珊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這是規範網絡直播行業發展的又一新規。針對衝動打賞、惡意刷量、內容低俗、售賣假冒偽劣產品等直播亂象,新規提出了一些新的解決方法,以推動直播行業邁入精細化、法治化軌道。
  • 人民日報俠客島點評劣跡藝人直播撈金,柯震東陳羽凡範冰冰翟天臨等...
    2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帳號俠客島發表評論《劣跡藝人通過直播復出?必須封殺!》。文中提到,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此通知精神之下,劣跡藝人再遭重擊。其中,柯震東、陳羽凡、範冰冰、翟天臨、黃海波作為案例被點名。
  • 發揮基督教愛國組織積極作用抵制異端邪教滋生蔓延
    對此,省基督教兩會以齊魯神學研究中心的設立為契機,以「齊魯神學講壇」為平臺,深入挖掘《聖經》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相通的理念,逐步推動齊魯神學體系建設,為引導信眾穩固信仰根基、提升辨識能力奠定理論基礎。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 發揮佛教的積極作用 遏制邪教的滋生蔓延
    作為佛教界的人士,我認為我們應當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一、弘揚正信的佛教,提高社會大眾識別與防範附佛外道的能力  長久以來,由於民間信仰與佛教混淆,以致造成不少社會大眾依舊「神佛不分」,誤把民間信仰的儀式、內容,冠上佛教的標誌,致使佛教本身蒙受了不必要的誤解和批評,也為附佛外道的滋生提供了可趁之機。
  • 國家將加強對電商直播行業的監管?魚爪網為你解讀
    11月6號、11月13號國家針對電商直播規範出臺了相關政策,11月23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再次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主要內容是要加強對電商直播與網絡秀場直播的規範引導,加強導向和價值引領,打造健康的行業生態,防範並遏制庸俗媚俗等不良風氣滋生蔓延。
  • 掃黃打非通報查封「小姐姐」「金魚」「蜜桃」等涉黃直播平臺
    IT之家7月7日消息 據掃黃打非官方發布,今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門在開展 「掃黃打非 · 新風」集中行動中,專項整治網絡直播亂象,嚴厲打擊非法直播平臺、淫穢色情直播內容,從嚴處置通過低俗網絡表演引誘打賞行為。7 月 7 日,全國 「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 7 起網絡直播平臺傳播淫穢色情低俗有害信息典型案件。
  • 馬保國被點名,兩大視頻平臺慌了,微博粉絲群也被解散
    多個平臺清理相關炒作內容作為馬保國最早成名的平臺,嗶哩嗶哩率發布聲明,對馬保國相關視頻採取限流措施。眾多網友紛紛表達了對馬保國炒作的看法。11月25日,網絡流傳一張海報顯示,馬保國入駐快手平臺,有接近快手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證實這一消息。與此同一時間,馬保國與快手頭部主播「散打哥」宣稱要在11月25日公開比武。「散打哥不會散打,你還舉辦拳賽,今晚我就到廣州,我約你散打哥,25號六點我讓大家看看快手直播,到底誰最厲害。」馬保國在一段視頻中稱,散打哥在快手有5000萬粉絲,告誡「不要偷襲,要講武德」。
  • 「剁手指」「燒紙幣」……網絡直播亂象,得管!
    為規範網絡直播,必須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光在平臺建立實名制還不夠,網絡主播未來需持證上崗,有基本職業認定。跟傳統媒體相比,網絡直播有眾多傳播優勢:生產成本低、技術門檻低、傳播速度快、變現能力快、社交能力強。對廣大網民而言,網絡直播不僅讓他們有了展示自我的平臺,還能激發個體創造力。
  • 袁國寶:直播行業大洗牌,「李佳琦」「辛巴」們或將不復存在!
    三是《通知》一出,直播行業是否將會迎來洗牌?先看第一個問題:《通知》在講什麼,有何影響?毫無疑問的是,《通知》將給當下涉及幾億人的直播產業,以及往後直播生態巨大的衝擊。首先,從內容上說,《通知》的九大板塊,結合現階段直播亂象,就制定了極具針對性的舉措。
  • 網絡直播亂象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亟須加快規範直播帶貨行業發展,釐清主播、監管部門、直播平臺等各方責任和義務。   【關鍵詞】直播帶貨 網絡亂象 虛假宣傳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直播帶貨是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通過直播對相關商品提供近距離展示、導購以及諮詢答覆等服務。
  • 廣電總局官宣:違法失德明星直播圈錢一去不復返了
    11月1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出《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對網絡直播監管提出了強有力的「九條」意見。違法失德明星轉而棲息網絡直播秀和電商直播,是該《通知》要求整頓的一項重要內容。某一位女演員曝出軌醜聞之後,關於她的影視作品紛紛下架,在娛樂圈混不下去了,但她找到了網絡直播帶貨這條路,成了某平臺「好物推薦官」,曾經一場4小時的直播在線人數超過3700萬人,當天帶貨20餘萬單,累計進帳近5千萬元,個人佣金不菲,比較演電影的累,這樣的經濟收入真是來得容易。
  • 「組合拳」遏制直播亂象 「一盤棋」守護一方淨土
    據悉,上海已建立重大網絡事件綜合協調處置機制,著力加強涉網管理部門的協同處置;今年圍繞《上海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的工作方案》,打出行政監管「組合拳」,有效遏制了網絡直播行業亂象。在今年啟動的上海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中,市委網信辦與市「掃黃打非」辦公室作為雙責任單位,與多家行業主管部門加強聯動協同,發揮網上「掃黃打非」聯席會議制度,案件協調督辦能力得到提高。網絡淫穢色情信息專項治理「淨網2020」行動開展以來,已處理網絡直播案件9起,其中4起為刑事案件,取得較好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