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正本為政篇2.7 名實相符,方能領悟儒學義理之精微

2021-01-09 易經通

2.7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這幾篇問孝都挺有意思的。皆是出在為政篇。

皆是春秋筆法也。以齊家之道言治國之道也。

此是其邏輯所在。概國治必先齊家也。

這章的微言大義在哪裡呢?

一言以蔽之,名實相符也。

孝者,名也,養只是孝之一也,亦是名也。而實則在仁也。

這就和學而篇的孝悌其為仁之本與對應上了。

所以,不能把孝悌翻譯成孝悌難道不是仁的本嗎。這是大錯特錯了。在於不知本末終始。

這句話中的為仁乃是行仁之義。孝悌是行仁的本就對了。

換言之,行仁,必須從孝悌開始。

反觀本章,就是特地說這個問題的。養老也是孝之行為之一。但這個養若是失去了敬的涵義,就不是真孝了。

看起來是名實之辯,實質是說的用不能離本。

其中名是用,本是實。名副其實,就是本用一直。

再稍微延伸一點,就是一以貫之之道也。

一以貫之就是名實相符。

實際上,孔子在很多章節都曾談到過這個問題的。

比如巧言令色鮮矣仁。

名實相符的問題和文質的關係是一致的。

本質都是本用的關係。

文質彬彬就是言內外如一本用一致名實相符也。

可惜的是自從儒學被尊位官家之學,漸漸的就被統治者借用儒家之名而忽視其實。名實已經嚴重不相符契也。

比如禮就是如此。比如三綱五常之道。後世皆是從其名入手而忽視其實。

不光古人如此,今人也多犯此錯誤。所謂望文生義也。

這一章節還有一點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無論孟懿子問孝還是孟武伯問孝,孔子都簡單應對。而自己的學生問孝,孔子都是長篇大論。下一章也是。

這,其實也說明了孔子很重視名實相符這個大問題。

因為孟懿子也罷,孟武伯也罷,在孔子看來都是打著問孝的名這個名而來的。因為他們連魯國的國君都敢欺負,問孝又有何意義呢?

因此,即使為政,更需要名實相符。就像當時的春秋戰國,雖然名義上尊周天子,實際上各有算盤。

這種名實嚴重不符更可怕,牽涉的不僅是一家了,而是一國了。這也是本章的微言大義。

所以子遊問孝。孔子不但說養老是孝的應有之義,而且還特別指出,光養不敬,實際上只有孝之名,而無孝之實。

敬是出自內心的,誠乎中,才能發於外。若不注重誠於中,則發於外者,與巧言令色之輩有何異呢!

故敬出自仁,是仁的內涵。而仁屬於本,是內修之功。孝則是外在的行為表現。表裡如一才是孔子提倡的。

這其中也有禮的內涵。比如養老,保證老人有吃有喝,晚年無憂,在外人看起來很孝順了。實際上呢,去給父母長輩送東西的時候,甩臉子,給臉色,啪的一聲把東西往那裡一扔,砰的一聲關上門就走了。這就是不敬。不敬就是失禮。

所以,光養不敬,不是真的孝。這一點,就牽涉到下一章了。

我們現在得人稱養老院,實際上也是社會重物質利益這樣一個風氣的折射。還是應該叫敬老院才對。

敬老院才能體現出社會尊老的風氣。而養老院就明顯的失去了敬老的含義。

相關焦點

  • 「喜讀經典」系列講座之《為政篇》 韓望喜中英雙語全新演繹論語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劉嘉敏)《論語·為政篇》提到,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9月22日下午,藝展講堂喜讀經典系列講座之——中英雙語論語·為政篇將在藝展中心一期8樓創意階梯開展,特邀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外交部候任外交官、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韓望喜博士進行授課,屆時,韓望喜將以中英雙語對《論語》進行全新演繹,講述身為政治家的孔夫子仁德治國的思想,領略儒學大家的風採。
  • 一起讀《論語》丨為政第二篇之四
    「溫習以前所學的,能生發出新得」比「溫習以前所學的,學習新的未學內容」更能為人師。【先賢精義】《論語註疏》曰:此章言為師之法。鄭玄曰:溫讀如燖(xún)溫之溫,謂故學之熟矣,後時習之謂之溫。張栻曰:溫故,存起所已能者也;知新,進其所未及者也。此雖兩義,而實相通。惟能溫故,是以知新也。鄭汝諧曰:故者,昔之所得也;新者,今之所見也。以昔之所得者,紬(chōu)繹之,溫習之,而今之所見者又日新焉。在我者有所覺,斯可以覺他人也。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曰詩三百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原文】2.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翻譯】孔子說:「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詩經》的話,就是沒有邪念,不偏頗,不過分。」現在是《論語》的第二篇「為政第二」,第一章孔子講了為政的目標和為政的最高境界,緊接著第二章就講「《詩經》思無邪」,僅就這一點,可想而知《詩經》對於為政的重要意義。《禮記經解》云:入其國,其教可知也。
  • 日課 | 為政以德,管理自己比管理別人更重要!——《論語》2.1章
    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而眾星共②之。」居德而無為,眾來歸之。2.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3. 可見無為而治,亦儒家政治之所歸。時人不知,妄議而有儒與道之爭。儒,因禮樂有為之教而終歸無為之治。4. 為政以德,則不動而化,不言而信,無為而成。
  • 學習《論語》「為政篇」——為政以德,是一種「王道」
    咱們之前學習完了《論語》的第一大篇章「學而篇」,今天開始學習「為政篇」。為政篇講得主要是治理國家的道理和方法,但是所謂「家是最小國」,這裡面的道理也可以用在治家以及對公司的管理上。整個「為政篇」分為二十四章節,也是非常簡短,但是言簡意賅,裡面蘊藏的道理,非常值得我們深入咀嚼。
  • 學點《論語》來修身:為政篇一「為政以德」
    學點《論語》來修身,每重讀一遍,就會有新的領悟。今天,為大家分享「為政以德」.....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論語》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習主席《之江新語》中的一篇文章《多讀書 修政德》裡面也引用的這一句。
  • 論語:為政篇第三十六篇
    #論語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翻譯:季康子問:「怎樣讓老百姓尊敬我、忠誠於我,並且還能互相鼓勵工作?」孔子說:「見到老百姓舉止端莊,才能互相尊敬;國君敬老愛幼,自己做到孝慈,就能贏得忠誠;任用賢良正直、培養起不會的人,能使人互相勤勉。」
  • 今天怎樣讀《論語》
    關於《論語》的成書,《漢書·藝文志》稱其為孔子逝世後「門人相與輯而論纂」而成,「論纂」或「論語」之「論」何意?我們往往對此認識不夠深入確切。在《漢書·藝文志》之前,孔子後裔孔安國在談到《孔子家語》的編輯時曾提及:「弟子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餘則都集錄之,名之曰《孔子家語》。」
  • 《論語心解 為政篇第二》:2.21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2.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注釋】1. 或:有的人。2. 奚(xī):為什麼。3. 為政:參與政治。4. 《書》:《尚書》,以下為《尚書》逸文,採入《古文尚書》。5. 施:延及。
  • 《論語·為政篇》或問
    或問:程子曰:「為政以德,然後無為。」何謂也?曰:《為政篇》開篇即有孔子之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借「北辰」之喻,闡明為政者德化之理之效。程子就此釋曰:「為政以德,然後無為。」如此釋讀,深合孔子之意。
  • 《論語 為政》篇,孝道當先,為政以德,慎言謹行
    《論語》為政篇,是《學而》篇的一個延伸,本文看似講為政,其實還在說學習,同時強調孝和德在學習中的運用。文章開篇第一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用道德來治理國家才會使自己像北極星一樣,別的星辰都圍繞它。這就說明德的重要性和非凡地位,為政之人同樣也需要有諸多的美德。
  • 論語為政篇之二 思無邪
    學而篇的十六章我們已經都分享完了,現在我們分享下一篇----為政篇為政篇 之二原文: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簡單注釋:詩三百:指《詩經》,實有305篇,這裡用300篇只是概略稱其整數蔽:概括思無邪:出自《詩經-魯頌》,思,指思想。無邪,純正或者直接的意思。
  • 論語探本2.20:理政之道,在正己也,實乃執政的金玉良言
    2.20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季康子家族也是三桓之一。在魯國很有權勢。孔子的簡單的一句話之所以能被編入論語,絕非是因為話語中所要表達的道理,真正的價值都在話語背後。
  • 圖說《論語》|為政2.1|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篇
    2.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此章孔子講為政之要,莫若以德。德者,得也,物得以生,謂之德。正義曰:案《爾雅·釋天》云:「北極謂之北辰。」郭璞曰:「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然則極,中也;辰,時也。以其居天之中,故曰北極;以正四時,故曰北辰。《漢書·天文志》曰:「中宮太極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三公。
  • 《論語》為政篇第二2.17
    20190819:大家早上好,歡迎準時分享《論語》為政篇第二 【原文】2.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 《論語》為政篇第二 2.9
    20190811:大家早上好,歡迎準時分享《論語》為政篇第二 【原文】2.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 《論語》——為政篇,雙語版分享
    這段時間,我在跟著梁冬學習《論語》,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收穫非常多,前段時間,我為你分享了《論語》的學而篇,今天想為你分享《論語》的為政篇。《為政篇》主要講的是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和對人生階段的思考。我為你讀的翻譯出自英國漢學家理雅各,論語筆記出自梁冬。
  • 湯殷權《論語》講義:《為政第二》篇「子曰為政以德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原文】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翻譯】孔子說:「用德來進行治理,那就可以像北極星一樣,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動,然而天上其它所有的星星都圍繞著它轉動。」
  • 論語為政篇裡的處世思想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單的學習一下論語為政篇的幾句話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大意為,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其中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在孔子的時代,可供學生閱讀的書還不是很多,詩經經過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後,被用作教材。孔子對詩經有深入的研究,所以他用「思無邪」來概括它。論語中接世詩經的話,都是按照思無邪這個原則而提出來的。
  • 《論語》求知|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原文】2·1 子曰:「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眾星共(4)之。」行道而有得於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故謂之發德性。為政者當以自己之德性為本,所謂以人治人。(2)北辰:指北極星。(3)所:處所,居處,位置。(4)共:同「拱」,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