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蘇幕遮》
宋仁宗時代,西線戰事告急,範仲淹掛帥赴任,親臨前線,主持防禦西夏的軍務。這首詞就寫於他參軍期間。
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綿延,連接著天地間的秋江。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斜陽相照,芳草萋萋,這山水仿佛在天涯之外。望著這夕陽下的美景,詞人不禁開始思念故鄉的親人。夕陽落下,明月升起,詞人卻難以入睡。明月雖然皎潔,高樓上的夜景很美,他也不能一個人去觀賞。因為一個人倚欄眺望,只會增添悵惘之情。既然夜不能寐,不如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腸,反而化作相思之淚,徒增相思之苦。
這首詞以低徊婉轉、沉雄青剛的筆觸,抒寫了羈旅相思的情懷。詞的上片寫穠麗闊遠的秋景,暗透相思;下片直抒思鄉情懷。全詞大筆振迅,意境深闊。
上片起首兩句「碧雲天,黃葉地」,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了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三四句「秋色連波」:濃厚的秋色與綿邈的秋波相連在天邊,而倚偎著秋波的是空翠且帶寒意的秋煙。山映斜陽,天、地、山、水仿佛融為一體,構成一幅色彩斑瀾的畫面。「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由眼前實景轉為意中虛景,而離別情緒則隱寓其中。埋怨「芳草」的無情,正見出範仲淹的多情、重情。
下片開頭則直抒範仲淹心頭縈繞不去、糾纏已久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只有在美夢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除此之外,別無可能。但天涯孤旅,好夢也難得,鄉愁亦無計可消除。既然好夢難成,不如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圓,反而倍感孤獨與悵惘,於是發出「休獨倚」之嘆。最後二句,範仲淹欲借酒來消除胸中的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於失敗。酒入愁腸,反而更添相思之苦。
這首詞的特殊性在於麗景與柔情的統一。即闊遠之境、穠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相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穠麗。它一方面展示了範仲淹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託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