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為何又「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2020-08-29 初心文學

文/王嘉偉

北宋是一個文化盛世,作為文人,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是願意生活在北宋的,可能不為別的,就憑宋太祖的那句「世世代代不殺士大夫」足矣。所以,這一時期盛產了諸多文化大家,有晏殊、晏幾道,有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有三蘇、四學士,當然還有一位叫範仲淹的。

範仲淹塑像

範仲淹是這燦爛星河中耀眼的一顆,文壇領袖歐陽修曾評價範仲淹說,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後來,我們知道,「以天下為己任」,可是范文正公畢生的追求。

01 出為名相,處為名賢

他的忘年好友東坡先生在讚譽他時說:出為名相,處為明賢;樂在人後,憂在人先。經天緯地,闕諡宜然,賢哉斯詣,軼後空前。這算是東坡先生對范文正公最中肯的評價了,說到「樂在人後,憂在人先」自然讓我想到范文正公在《嶽陽樓記》中所說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嶽陽樓

在我們看來,這種「樂在人後,憂在人先」的思想,就已經是聖人之心了。範仲淹先生認為,更需要追尋的是「古仁人之心」,這古仁人之心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就是說古聖賢之人,不會因外物好壞、個人得失,而或喜或悲,這大概是一種極致的生命境界了吧。

要探尋古仁人之心,我想大抵盛唐的杜甫身上有古仁人之影。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就談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與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正是如出一轍嗎?

杜甫成都草堂

北宋時期有個叫張載的鴻儒說過這樣四句話,因為張載號橫渠,當代哲學家馮友蘭就將其稱作「橫渠四句」。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因為張載與範仲淹交好,我曾一度認為這就是張載對範仲淹的讚譽之詞。不論事實與否,我認為范文正公大抵是做到如此的。

02 豆蔻詞工,賦得深情

從范文正公的文來看,大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的古聖賢之心。而再細品他的詞作品來看,又有另一番情懷。

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裡有這樣一段詞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有誰知道這樣的錦詞佳句,原化自於范文正公筆下?范文正公在《蘇幕遮·懷舊》一闕中寫道: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明月樓高休獨倚

清鄒祗謨在《遠志齋詞衷》中品這闕詞時說,範希文《蘇幕遮》一闕,前段多入麗語,後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我們讀來,前段麗語,皆是情語,而一切景語皆是情語。所以,秦少遊寫「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裡柔情」,范文正公這闕詞中當屬「秋夜逆旅難夢,相思難解柔情」。

我特別喜歡這闕詞的後兩句,「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登高勢必懷遠,明月飽含相思,獨飲註定愁腸,無奈唯有泣淚。這是最深情的錦詞佳句,讓我們看到聖人之後的多情。

明月,這個意向總是滿懷深情,比如「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在這裡范文正公說「明月樓高休獨倚」,滿懷相思難解,無奈不敢登樓望月,把一個逆旅之人的心境,展現的鮮活無比。

03 古仁人心,何如深情

清代的許昂宵在《詞綜偶評》中品范文正公的這闕《蘇幕遮》時說,鐵石心腸人亦作此銷魂語。我原先並不太認可許先生這裡講的「鐵石心腸人」,是像真正的鐵石心腸人,又怎麼會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呢?後來,我認為許先生這裡所說的「鐵石心腸人」並非有貶毀范文正公之意,相反應該是對范文正公這種「樂在人後,憂在人先」精神的一種反向推崇。

詞綜偶評

那麼,我今天就要講一講追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範仲淹,怎麼在詞作中又飽含深情呢?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文」與「詞」這兩種文體在當時那個時代的地位。「文」一直以來都作為正式文體而存在,不能說正式文體就是假大空,但起碼它與隨筆、日記等比起來要顯得官方得多。所以,在「文」中作者所表達的內容會深邃、高遠些,如當時北宋的文壇泰鬥歐陽修,他在「文」中寫,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而他的「詞」中卻可以有「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這樣的詞句;東坡可以在《前赤壁賦》中寫「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他也可以在詞中寫「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詞」這種形式,自南朝到北宋以來,一直算不上是正式的文體。很多現當代學者把「詞」看作詩類似於現今的流行歌曲,當然它的文學藝術性是當今流行歌詞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倒是更願意把「詞」比作現今我們寫的日記、隨筆一類形式。

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都知道,語文上的寫作文和自己私下裡的寫日記是有很大不同的,所有真摯的感受,多會寫進日記,而並非作文。「詞」和「文」大抵就是如此關係。

範仲淹

再之,天地之間何來絕對的聖人呢?範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是嚮往、去探尋的古仁人之心。日常中的閒情多半不會寫進文賦,然而人多是情感豐富的生物,情總得抒懷出去,恰好「詞」就機緣巧合的充當了這一載體。

《蘇幕遮》這闕詞,也並非全然都乃「銷魂之語、相思柔情」。我認為,它是在蒼涼悲壯之中見精神。上闕之麗句,實乃為下闕的銷魂語作鋪墊。縱然羈旅相思難解,在家國利益之前,他始終是「樂在人後,憂在人先」的存在。範仲淹把逆旅中的別恨、離愁寫得悽神寒骨,使得整闕詞的意境空前闊大,在無限蒼涼悲壯之中,彰顯出一代名臣的氣節、精神。

毛主席在品范文正公時說,中國歷史上有些知識分子,不但能夠下筆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戰。範仲淹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他的詞)介於婉約與豪放兩派之間,既蒼涼又優美,使人不厭讀。主席的評價也算是很好的解答了範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又「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個問題了。

范文正公,蒼涼悲壯中的柔情,你喜歡麼?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告知刪除。 ‖ 版權所有,頭條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繫本頭條號。

相關焦點

  • 範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原文大意:雲天藍碧,黃葉落滿地,天邊秋色與秋波相連,波上瀰漫著空翠略帶寒意的秋煙。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接著江水。不解思鄉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陽之外的天際。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的眼淚。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直接使用這首詞的起首兩句,衍為曲子,竟成千古絕唱。這首詞抒寫了羈旅鄉思之情,這首詞的主要特點在於能以沉鬱雄健之筆力抒寫低回宛轉的愁思,聲情並茂,意境宏深,與一般婉約派的詞風確乎有所不同。
  • 範仲淹《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圖片來源於網絡宋仁宗時代,西線戰事告急,範仲淹掛帥赴任,親臨前線,主持防禦西夏的軍務。這首詞就寫於他參軍期間。圖片來源於網絡這首詞以低徊婉轉、沉雄青剛的筆觸,抒寫了羈旅相思的情懷。詞的上片寫穠麗闊遠的秋景,暗透相思;下片直抒思鄉情懷。
  •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仲淹《蘇幕遮》為何能成為千古絕唱?
    西夏的小孩,估計聽到範仲淹的名號也是要害怕的。就是這樣一個厲害人物寫的《蘇幕遮·懷舊》。這首詞好在哪?何以成為千古絕唱: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散文:範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作者:南山文學淺談宋仁宗康定1043年,秋天悄然來臨,54歲的範仲淹獨上高樓,背影消瘦,遠處,煙波浩瀚的江上,秋水一色,秋風吹動他的戰袍,他望著夕陽落到山的那一邊,眼裡飽含著對家鄉的思念,內心如驚濤駭浪般,來到西北邊寨已有三年,這裡的景色如此的迷人,天空如此的湛藍,白雲倒影在江面
  • 範仲淹的《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蘇幕遮》範仲淹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範仲淹範仲淹一代名臣,德高望重,勳業卓爾,正氣然。山映斜陽三句,隱隱見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而析其所抒之情,則謂作者「憂愁若此,此其所以『先天下之憂而憂』矣。」(《蔥園詞選》)我們認為這樣析詞,求之過深,未免牽強附會,也把範仲淹看得太道學氣了。
  • 品範仲淹的《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品範仲淹的《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仲淹是我國北宋時期一位出色的文學大家,取得了很多成就,他提出的不少思想對後世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雲天藍碧,落葉鋪滿了大地,天邊的秋色連著秋波,波上瀰漫著空翠帶一絲寒意的秋煙。遠處的山峰沐浴著斜陽,天空的盡頭緊連著江水。那不解思鄉之愁的芳草一直往前延伸,直到那夕陽以外的天際。默默地思念著故鄉,黯然悲傷,煩人的羈旅愁緒根本無法排遣,每天晚上只有做了美夢才能入睡。
  •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仲淹《蘇幕遮》為何能成為千古絕唱
    一、出將入相、俠骨柔腸範仲淹,生於989年,字希文。父親範墉,歷任成德、武信、武寧節度使掌書記,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卒於任所。範仲淹兩歲喪父,母親謝氏貧困無依,只得改嫁山東淄州長山朱家。他雖然幼年不幸,但一直刻苦讀書,大中祥符八年進士及第,當時僅有26歲,又得到了宰相晏殊的推薦。
  • 愛唐宋詞:「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仲淹的雄壯相思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時間在推移,到了晚間,離鄉在外讓詞人黯然神傷,人在旅途讓詞人愁緒滿懷,他失眠了,睡不著於是盼望著能有個好夢,有了好夢,就能多睡一些。「除非」二字用得「狠」,極言無法入眠的苦痛,很有男人味,範仲淹的相思,是男人的相思。他不把自己藏起來,轉換成女人的視角,那是別的文人常用的手法,范文正公不這樣寫,他堂堂正正的相思,毫不隱晦,「無情未必真豪傑」,失眠就失眠,就直接說,很陽剛。
  • 愛唐宋詞:「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範仲淹的雄壯相思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先說說範仲淹範仲淹是真正的中國文化名人,我們在上中學時,他是屬於需要「背誦並默寫全文」的那一類作者,《嶽陽樓記》裡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我們影響深遠。
  •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52歲的範仲淹因何事需要借酒消愁!
    這時候宋仁宗想起了被貶謫在外的範仲淹,於是任命年逾半百的範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前往邊境負責對西夏的戰事。52歲的範仲淹從此開始長達數年的邊塞生涯,也親身經歷了邊境生活的悽苦和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
  • 詩詞品讀:酒放愁腸,化作相思淚
    北宋文人範仲淹,詩文成就很高,但詞作不多,留存下來的一共只有五首,不過留存下來的都是精品,《蘇幕遮·懷舊》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蘇幕遮·懷舊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詞的上片寫景,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雲、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遼闊蒼茫的景色。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 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全詞託物詠懷,抒寫故國淪亡之悲慨,幽咽委曲,傷感無奈,對故國淪亡無一句悔恨與反思,又顯見其情雖真而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蘇幕遮範仲淹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今天我這兒下大雪了看著窗外飄飄灑灑的雪花望著庭院那棵銀裝素裹的桂花樹想到了「愛情」提到「愛情」毫無疑問古今中外是個永恆的話題但凡參雜利益失去理智待所有光環褪去剩下的也只能是一空殼毫無生機背負了人生的情債永刻心底在劫難逃逃不了
  •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也正是因這句名言,範仲淹才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範仲淹兩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他跟隨家人回到了蘇州老家。他母親改嫁給一個朱姓軍官,範仲淹就隨母到了朱家,並改姓朱,取名叫朱說(讀音月)。成語劃粥斷齏就是說範仲淹年輕時刻苦讀書的故事。公元1014年,宋真宗到亳州朝拜路過南京,就是今河南省商丘市。
  • 精選6句宋詞經典名句賞析,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張昇《離亭燕》)詞寫江南景色。詞人在讚美江山形勝之餘,忽而觸景生情,起興亡之感。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他們在金陵建都前後三百多年,一個個興盛起來,又一個個衰亡下去。
  • 是怎樣的鄉愁,讓範仲淹寫出「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樣的佳句
    提起範仲淹,讀者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嶽陽樓記》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和開闊的胸襟。然而,這樣一位詞風豪邁豁達的文人也有柔情的一面,在範仲淹心中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所以對於故鄉,他始終在心裡溫柔以待,因而才會有《蘇幕遮·懷舊》這一首詞。
  • 一首宋詞寫思鄉之苦:除非美夢才能安睡,酒入愁腸滴滴化作相思淚
    在宋詞的發展中有一位起著承前啟後重要作用的文學家範仲淹,僅留下存世詞作五首,首首經典!下面這首詞作是其之一,寫出了遊子那愁腸百結的羈旅愁思之苦。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首《蘇幕遮·懷舊》是宋代文學家範仲淹創作的一首詞。作者當時遠離故土戌邊西北,在軍中任陝西四路宣撫使,主持軍事防禦西夏的侵擾。由於長期徵戰邊塞,思鄉之苦難以排解,常常夜不能寐,邀月對飲、借灑澆愁。
  • 和孩子一起讀詩 |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和孩子一起讀詩  2018/11/12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冬天悄然至,日暮詩已成。每天一首詩詞,讓孩子的枕邊有更遼闊的世界~  《蘇幕遮·懷舊》  【宋】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 怎樣理解範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出自北宋文學家範仲淹的散文名篇《嶽陽樓記》,在這篇文章中,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一、字面闡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兩句話,是上下互文,要兩句話合在一起解釋。物,指外物。己指自己的人生遭遇。兩句合在一起,意為:不因因為外物和自己的人生遭遇而感到快樂或悲傷。
  •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飛揚行草書詩詞三首
    蘇幕遮·懷舊宋代: 範仲淹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