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手體驗非遺技藝 讓書寫在古籍裡與石碑上的文字都活起來

2020-10-22 新民網

上紙、上墨、拓碑,一個個古樸典雅的文字通過捶打浮現在紙上……即日起至25日,「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系列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內展開,該活動由上海圖書館聯合萬代南夢宮舉辦。著名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與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主任張品芳,帶領體驗者們在親身感受、學習「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等多項非遺技藝,體會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文獻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的歷史見證,無論是古籍修復還是碑刻傳拓,活動通過讓體驗者去親手感知,來喚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從而實現「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的目的。此次上海圖書館和萬代南夢宮跨界合作,旨在探索社會力量與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間的協作模式,共同助推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通過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形式向大眾傳播,呼籲社會對於優秀傳統文化如非遺技藝的關注。

圖為市民體驗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

圖為由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的修復師們精心設計,從技藝所涉及的幾十道工序中挑選出極具代表性且相對容易操作的步驟構成了本次的體驗課程

圖為著名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在指導古籍修復

圖為市民體驗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

圖為體驗者修復完成的仿製書葉將由上海圖書館的修復師們重新裝訂成書

本報記者 孫中欽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中華民族創造傳承下來的古籍文獻,其數量之豐富,內容之深厚,是其他任何民族和國家無可比擬的。如何讓更多人享受到優秀古籍文化的精神盛宴呢?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拓一片碑刻,修一本古籍,上海圖書館舉辦非遺技藝體驗課
    無論是「古籍修復」還是「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都不僅僅是一門技藝,更是與時間對話的藝術,要了解不同時期的風格和審美,才能在修復和裝裱過程中留住「古韻」。10月21日,正在上海圖書館舉辦的「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系列公益活動上,著名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先生的傳人——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主任張品芳和她的修復師團隊一起,帶領體驗者們親身感受、學習「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 學習古籍修復 體驗非遺技藝
    10月21日,一名古籍修復師(左)在向體驗者介紹上海市非遺技藝「古籍修復」中的「補洞」工序。當日,主題為「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舉行,參加活動的體驗者和古籍文獻修復師一起在「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實踐中,體會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對珍貴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活用,關乎中華文脈的延續和傳承。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介紹當前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新成果、新發現。
  • 西藏古籍保護工作「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古籍專家、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研究館員白張說,這部擁有722年的元代上都刻本系薩迦班智達·袞噶堅贊的因明學著作《量理寶藏》,是西藏自治區圖書館的鎮館之寶。據介紹,自治區圖書館館藏古籍版本多為刻本和寫本,梵夾裝為主,部分是用金、銀、瑪瑙等珍貴原料書寫而成,時代上起12世紀,晚至近年新刊發的古籍重印本,有元代的內地刻本、有西藏後弘期的各類寫本及伏藏文獻,也有傳世極少的善本、孤本。
  • 做一張碑拓,修一頁古籍,在非遺體驗課上對話時間和傳統
    這幾天,正在上海圖書館舉辦的「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系列公益活動上,著名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先生的傳人,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主任張品芳和她的修復師團隊一起,帶領體驗者親身感受、學習「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體會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 深圳舉辦「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古籍展專家研討會
    新華社深圳11月28日電(記者李曉玲)「傳承之道」國內古籍善本專家研討會28日在深圳博物館舉辦。博物館專家、古籍專家和學者、古籍收藏家、古籍出版專家匯聚鵬城,從多個角度暢談古籍保護。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鑑定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古籍部主任羅琳對「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古籍展的布局給予肯定,並對史部的展覽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清華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劉薔建議展出古籍的專業知識,為普通觀眾帶來藝術欣賞;古籍專家、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德龍說,古籍是一種了解歷史的載體,非常具有邏輯性和科學性
  •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十周年: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記者周瑋)記者25日從國家圖書館獲悉,「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十年來取得顯著成就。數字顯示,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全國1218家古籍收藏單位的普查登記工作,普查登記數據200餘萬條;國務院先後公布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收錄古籍12274部;五批180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帶動全國1000餘家古籍收藏單位不同程度改善庫房條件、配備專門設施設備,使超過2000萬冊件古籍得到妥善保護。
  • 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古詩詞用京昆吟唱是什麼閱讀體驗?
    上海圖書館聯手「克勒門」文化沙龍推出「上圖之夜」閱讀推廣活動,特邀王珮瑜等戲曲演員,用京昆字韻吟唱古典詩詞,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同時再現百年前梅蘭芳訪日演出的片段,以紀念傳統文化在世界傳承以及《品梅記》出版100周年。
  • 讓藏文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新華社成都9月7日電(記者 童芳)6日,第三屆全國藏文古籍文獻整理與研究高層論壇在成都舉行。參加論壇的專家學者共同倡議,全國所有藏文古籍文獻收藏單位聯合起來,建立藏文古籍文獻數位化工作的共建共享合作機制,讓藏文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對珍貴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活用,關乎中華文脈的延續和傳承。   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介紹當前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新成果、新發現。
  •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 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中華古籍浩如煙海,在千百年的流傳中,成為中華民族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的一種載體。對珍貴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活用,關乎中華文脈的延續和傳承。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介紹當前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新成果、新發現。
  •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對珍貴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活用,關乎中華文脈的延續和傳承。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介紹當前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新成果、新發現。
  • 本市熱點:讓水族古籍文字活起來的書法家張兆錸
    讓水族古籍文字活起來的書法家張兆錸從文字角度應確切稱為水文,使用水文文字記載下來的資料稱謂水書。「水書」是世界上至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水書」的古老文字,為鬼師佔卜之用,用數量不多的文字,來表達五行生剋、生死吉兇、八卦、二十八宿和天幹地支之類。水書,是水族民族的「易經」和「百科全書」,是解讀水家人農耕文明的精神文化重要典籍。
  • 刷子,古紙……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這群蘇州人太棒了
    然而,這部醫書在被蘇州圖書館收藏之前就歷經火燒煙燻水漬,」病「得不輕,不要說閱讀,就連繼續完整保存都難以實現。邊上補完之後把它修齊,再重新裝訂起來。」在蘇州圖書館古籍部工作人員的手中,他們用各種修復工具,把這部清代的醫書一張張完整揭開、修補、陰乾、壓平,完成了修復,搶救了這部古書,也搶救了蘇州古代的文化。「我們收藏的小說有一些孤本,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很多學者來我們這裡查閱,受到好評。」
  • 專家開講《食物本草》: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 國家典籍博物館、中國中草藥協會近日主辦了「典籍智惠生活」之《食物本草》活動,中國中草藥研究院的專家受邀深入解讀了《食物本草》的藝術收藏價值和書中食用藥材的食用、藥用價值,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真正「活」了起來。
  • 社會力量參與開設「非遺技藝體驗課」 言傳身教弘揚中華文化
    名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的傳人——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主任張品芳老師和她的修復師團隊一起,帶領體驗者們在親身感受、學習「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文獻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的歷史見證,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 如何破解古籍之殤 讓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新華社瀋陽4月9日專電(記者趙洪南)古籍不同於一般的圖書,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歷史的血脈,凝結著數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結晶,但時間的流逝卻讓大量古籍遭受不同程度的損毀,如破舊、泛黃、黴變、蟲蛀……如何破解古籍之殤,讓藏之深山、束之高閣的古籍「活」起來,延續文化命脈?
  • 萬代南夢宮(中國)聯合上海圖書館舉辦「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
    著名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先生的傳人——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主任張品芳老師和她的修復師團隊一起,帶領體驗者們在親身感受、學習「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兩項非遺技藝的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 北京文博會體驗京味兒「城市書房」,現場觀賞「非遺」技藝
    ,更可以與雕版技藝、古籍修復工藝傳承人互動,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場展示。「城市書房」閱讀體驗區分設精品圖書展示區、閱讀休閒體驗區、古籍圖書展示區三大板塊。精品圖書展示區為讀者推介了千餘種精品好書,內容涵蓋主旋律圖書專架、「中國好書」主題出版物專臺、北京世園會主題出版物專架、「相約築夢·燃情冬奧」主題出版物專架等,無論是「2018年中國好書榜」入選圖書,還是與北京世園會、北京冬奧會相關的園林文化、冰雪運動類圖書,展架上均有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