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開講《食物本草》: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2020-12-07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6月3日電 國家典籍博物館、中國中草藥協會近日主辦了「典籍智惠生活」之《食物本草》活動,中國中草藥研究院的專家受邀深入解讀了《食物本草》的藝術收藏價值和書中食用藥材的食用、藥用價值,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真正「活」了起來。

《食物本草》是一部以記載食藥兩用植物、動物為特色的本草專著,全書一套四卷,生動地介紹了中國古代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用藥材的療身藥用、養生保健價值。書中採用一文一圖對照的書法繪畫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現了本草植物的外貌特徵和食用、藥用價值,在本草古籍書中可謂是獨樹一幟。

此書曾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大量引用,至今仍是常用的中醫食療類著作的經典代表,與《本草綱目》一起被稱為中華中醫學文化寶庫中兩顆璀璨的明珠。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明抄本《食物本草》是海內外僅存的唯一完整藏本。

北京華牛世紀生物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子昂,以糖尿病為例並結合東西方現代醫學具體介紹了《食物本草》的智慧及價值。他表示正組建團隊籌劃編寫《食物本草》第五卷。本次活動現場專家們還向觀眾普及茶、沉香、中草藥等中國傳統養生用品的實用價值,現場觀眾通過問答等形式向專家請教了健康養生問題。

今後國家典籍博物館還將充分結合國家圖書館宏富館藏,深度揭示典籍內涵,策劃系列「典籍智惠生活」活動,不斷進行相對應的典籍文創衍生品開發,古為今用,以古惠今,使中華優秀典籍更好地服務於當今社會,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王媛媛)

相關焦點

  • 讓藏文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新華社成都9月7日電(記者 童芳)6日,第三屆全國藏文古籍文獻整理與研究高層論壇在成都舉行。參加論壇的專家學者共同倡議,全國所有藏文古籍文獻收藏單位聯合起來,建立藏文古籍文獻數位化工作的共建共享合作機制,讓藏文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 深圳舉辦「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古籍展專家研討會
    新華社深圳11月28日電(記者李曉玲)「傳承之道」國內古籍善本專家研討會28日在深圳博物館舉辦。博物館專家、古籍專家和學者、古籍收藏家、古籍出版專家匯聚鵬城,從多個角度暢談古籍保護。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鑑定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古籍部主任羅琳對「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古籍展的布局給予肯定,並對史部的展覽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清華大學圖書館古籍部主任劉薔建議展出古籍的專業知識,為普通觀眾帶來藝術欣賞;古籍專家、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德龍說,古籍是一種了解歷史的載體,非常具有邏輯性和科學性
  •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中華民族創造傳承下來的古籍文獻,其數量之豐富,內容之深厚,是其他任何民族和國家無可比擬的。如何讓更多人享受到優秀古籍文化的精神盛宴呢?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對珍貴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活用,關乎中華文脈的延續和傳承。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介紹當前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新成果、新發現。
  • 西藏古籍保護工作「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古籍專家、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研究館員白張說,這部擁有722年的元代上都刻本系薩迦班智達·袞噶堅贊的因明學著作《量理寶藏》,是西藏自治區圖書館的鎮館之寶。伴隨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關於古籍保護工作的系列文件,西藏於2011年在自治區圖書館增掛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牌子和職能,負責全區古籍普查保護的具體業務工作。邊巴次仁介紹,現在全區各市地均成立了本市地古籍普查保護領導小組,形成了本市地《古籍普查工作具體實施方案》。至2013年5月,全區完成了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專家聘任工作,為29位專家委員會專家頒發了聘任書。
  •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 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中華古籍浩如煙海,在千百年的流傳中,成為中華民族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的一種載體。對珍貴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活用,關乎中華文脈的延續和傳承。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介紹當前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新成果、新發現。
  • 如何破解古籍之殤 讓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新華社瀋陽4月9日專電(記者趙洪南)古籍不同於一般的圖書,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歷史的血脈,凝結著數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結晶,但時間的流逝卻讓大量古籍遭受不同程度的損毀,如破舊、泛黃、黴變、蟲蛀……如何破解古籍之殤,讓藏之深山、束之高閣的古籍「活」起來,延續文化命脈?
  • 親手體驗非遺技藝 讓書寫在古籍裡與石碑上的文字都活起來
    上紙、上墨、拓碑,一個個古樸典雅的文字通過捶打浮現在紙上……即日起至25日,「融匯古今,樂創未來——非遺技藝體驗課」系列公益活動在上海圖書館內展開,該活動由上海圖書館聯合萬代南夢宮舉辦。著名碑刻傳拓專家、非遺傳承人趙嘉福與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文獻保護修復部主任張品芳,帶領體驗者們在親身感受、學習「古籍修復」和「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等多項非遺技藝,體會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 南京圖書館設置國學館 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浸潤在唐詩宋詞裡的南京,書香文脈是這座城市的底蘊。千百年來,閱讀早已融入南京人的生活,融入城市的血脈。  為傳承書香文脈,南京圖書館自2014年成立「南京圖書館理事會」以來,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大力推進全民便捷閱讀、引導趣味閱讀、弘揚傳統文化,讓書香瀰漫金陵城。
  • 讓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 省社科院館藏古籍善本圖錄今日出版
    如何加強古籍的整理和修復,如何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今日,省社科院舉辦《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館藏古籍善本圖錄》(以下簡稱「《圖錄》」)出版暨古籍文獻活化利用研討會。來自省社科院、鄭州大學、河南省圖書館的專家學者們齊聚一堂,共品墨香。
  •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對珍貴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活用,關乎中華文脈的延續和傳承。   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介紹當前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新成果、新發現。
  • 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對珍貴古籍的保護、修復和活用,關乎中華文脈的延續和傳承。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752部)》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23個)》,介紹當前我國古籍保護工作的新成果、新發現。
  •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十周年: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記者周瑋)記者25日從國家圖書館獲悉,「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十年來取得顯著成就。數字顯示,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全國1218家古籍收藏單位的普查登記工作,普查登記數據200餘萬條;國務院先後公布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收錄古籍12274部;五批180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帶動全國1000餘家古籍收藏單位不同程度改善庫房條件、配備專門設施設備,使超過2000萬冊件古籍得到妥善保護。
  • 刷子,古紙……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這群蘇州人太棒了
    為了讓這批古籍更好地保護,並且發揮作為圖書資料的作用,一群蘇州人動足腦筋。邊上補完之後把它修齊,再重新裝訂起來。」在蘇州圖書館古籍部工作人員的手中,他們用各種修復工具,把這部清代的醫書一張張完整揭開、修補、陰乾、壓平,完成了修復,搶救了這部古書,也搶救了蘇州古代的文化。「我們收藏的小說有一些孤本,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很多學者來我們這裡查閱,受到好評。」
  • 閱讀經典,讓古籍藏書活起來
    今年省圖在世界讀書日活動上,邀請專家學者、作家、媒體人等各界人士推介館藏經典,向社會推介百部經典書目。這種通過讓社會力量參與進來的推介方式值得提倡,不僅讓公眾找到自己喜歡的經典圖書,還讓更多館藏經典書目走進更多平常百姓家,讓古籍藏書活起來,走出圖書館,服務百姓生活,也大大提升了大眾的閱讀質量。  此外,各公共圖書館館藏的典藏古籍,對於閱讀質量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 本市熱點:讓水族古籍文字活起來的書法家張兆錸
    讓水族古籍文字活起來的書法家張兆錸從文字角度應確切稱為水文,使用水文文字記載下來的資料稱謂水書。「水書」是世界上至今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水書」的古老文字,為鬼師佔卜之用,用數量不多的文字,來表達五行生剋、生死吉兇、八卦、二十八宿和天幹地支之類。水書,是水族民族的「易經」和「百科全書」,是解讀水家人農耕文明的精神文化重要典籍。
  • 讓古籍裡的中華優秀文化活起來用起來
    新時代呼喚古籍出版人繼承優良傳統,做出無愧於前人的嶄新事業,首先要讓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用起來。  「這是收穫豐厚的青春,這是無怨無悔的青春」  作為重要的文化基礎建設工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蘊含著幾代學人和出版人的希望與夢想。
  • 「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系列活動——「傳承之道」古籍展...
    央廣網消息 11月27日-11月30日,深圳博物館攜手榮競文脈館,組織國內古籍專家在深圳博物館舉辦「傳承之道」古籍展研討活動,從博物館、古籍收藏、古籍研究、古籍出版等方面展開討論。研討會由深圳博物館副館長蔡惠堯、榮競文脈館館長黃潔共同主持。
  • 明萬曆刻本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七卷,元李杲輯;《日用本草》三卷,元吳瑞輯,明錢允治校注。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世慶堂刻本。五冊。半頁九行二十字,四周單邊,白口,單魚尾。框高20. 2釐米,寬12.4釐米。題「元東垣李杲編輯;明吳郡錢允治校訂"。《日用本草》題"元海寧吳瑞編輯;明吳郡錢允治校注」。前有萬曆四十八年錢允治序,谷中虛序。
  • 明代珍稀養生藏書《食物本草》出版首發式舉行
    《食物本草》  《食物本草》出版首發式現場圖  1月16日上午,由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和作家出版社主辦的明代珍稀養生藏書《食物本草》出版首發式在京舉行。  古籍善本《食物本草》是由明宮廷畫家根據明代嘉靖間中醫大家盧和、汪穎著作的食療食養專著《食物本草》繪製的彩繪本,全帙只有孤本存世。該套書,共4卷,存含有藥性功能的各類食物387種,有手繪工筆重彩的彩色繪圖492幅。分別記述其來源、性味功能,用法及禁忌,並涉及很多中國古代觀察與運用各種生物的知識,與各種民俗及古代禮俗相關的記載,內容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