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

2020-12-13 MBA中國網

01 研討會簡介

2020年12月5日,「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論壇旨在通過思想碰撞,深度解析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共探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之路。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學科領域眾多全國知名學者圍繞中美經貿關係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提出問題、分享觀點並給出對策。

02 專家觀點

東南大學· 徐康寧教授

東南大學徐康寧教授以「大選後美國全球角色的新定位與中美經貿關係前瞻」為題,針對拜登政府上臺後的三大國內問題、三大國際問題、全球角色新定位以及中美經貿關係走向進行了深入分析。

湖南師範大學 · 歐陽嶢教授

湖南師範大學歐陽嶢教授以「構建中國風格的世界經濟學理論體系」為題,就世界經濟學科的發展狀況、構建世界經濟學理論體系、促進世界經濟學理論新體系構建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南京大學 · 於津平教授

南京大學於津平教授以「大選後的美國對華政策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挑戰」為題,從大選後美國會重新塑造在國際組織中的形象、強化與同盟國之間的關係、關注智慧財產權保護、激化中國與周邊之間的矛盾四個方面分析了美國對華政策。

寧波大學 · 鍾昌標教授

寧波大學鍾昌標教授以「國際經貿形勢新變化與世界經濟學科發展新趨勢」為題,結合中國開放發展,從世界經濟學科和我國開放的重點對象、對外貿易模式、對外投資戰略、落實貨幣戰略四個角度,分析了世界經濟學科中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 · 趙春明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趙春明教授以「新文科與新形勢背景下世界經濟學課程建設的一點思考」為題,提出在新文科與新形勢背景下世界經濟學應該遵循「五性一度一化」的課程建設原則,並從國家一流課程角度分析了經貿類(廣義世界經濟學課程)建設的基本狀況與前景。

復旦大學· 田素華教授

復旦大學田素華教授以「中國經濟學科的『三個變化』與推進全球宏觀經濟學研究和教學的思考」為題,強調了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傳統文化、以中國問題為主導,以及當前人才培養方面的不足之處,並給出了相應建議。

對外經貿大學 · 洪俊傑教授

對外經貿大學洪俊傑教授以「世界經濟困局與對策」為題,從全球經濟的基本發展趨勢與變化出發,重點分析了大國之間的博弈加劇以及中美之間的博弈、脫鉤和去中國的區域化問題,並提出了相關對策。

山東財經大學· 趙忠秀教授

山東財經大學趙忠秀教授以「時代觀與世界經濟學科建設」為題,從自身經歷出發,從時代觀與系統觀兩個方面闡述了對世界經濟學科的認識。

南開大學 · 佟家棟教授

南開大學佟家棟教授以「中美戰略競爭繼續,貿易關係緩解——兼論世界經濟的課題」為題,回顧了中美貿易戰,分析了美國拜登新政府上臺可能帶來的新變化,指出我們要加快市場經濟改革步伐,走向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

對外經貿大學 · 唐宜紅教授

對外經貿大學唐宜紅教授以「新時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新特點與國際經貿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為題,闡述了三點:一是新時代對於國際經貿人才仍存在大量需求、二是當前國際經貿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三是新時代國際經貿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遼寧大學 · 崔日明教授

遼寧大學崔日明教授針以「新文科背景下國貿專業建設的新思路與新舉措」為題,從新文科的定義出發,闡述了新文科產生的歷程、背景、意義,從一流專業建設、拔尖學生培養、「政策紅利」、師資隊伍等角度闡述了新思路,從思政建設、新國標、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舉措。

武漢大學 · 齊紹洲教授

武漢大學齊紹洲教授以「大變局下國際經貿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為題, 從全球氣候治理和綠色低碳國際經貿的視角,探討了全球氣候治理中的經貿關係博弈、歐盟的綠色新政與綠色復甦,並重點強調了歐盟的碳邊境調劑機制和大變局下國際經貿人才培養問題。

東南大學 · 顧欣教授

東南大學顧欣教授以「世界經濟學科國際化的幾點思考」為題,從世界經濟學科定義、世界經濟學科發展歷程、世界經濟學科的國際化思考三個方面,基於東南大學自身項目進行了分享。

湖北大學· 朱小梅教授

湖北大學朱小梅教授以「大變局下世界經濟學科建設的幾點思考」為題,從世界經濟學科進入新發展階段的角度出發,延伸闡述了世界經濟學科在大變局下需要新的發展理念,需要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圓桌論壇環節,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從實務界角度分析了中美經貿關係與實體經濟和高校人才培養的相關問題。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張彬教授依據各位專家的發言進行總結,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03 論壇總結

論壇由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餘振教授總結講話。他對參會師生、代表表示感謝,指出本次研討會上各位專家的發言,讓他感受到了「回歸」,感受到了教學的初心、做研究的初心以及學科建設的初心。餘振闡述了專家發言對他的三點啟發:一是學科發展需要理論框架,二是學科發展基礎一定是教學、科研相結合,三是學科發展最終目的是服務國家。

本次論壇由武漢大學美國加拿大經濟研究所、歐洲問題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世界經濟系聯合舉辦。開幕式由武漢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教授主持,論壇與圓桌會議分別由世界經濟系主任張天頂教授、世界經濟系杜莉教授和美國加拿大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劉威教授主持。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宋敏教授以及黨委書記杜曉成研究員分別進行了致辭。數百位師生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的形式參與了本次論壇。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在武大經管共探 「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
    01 研討會簡介2020年12月5日,「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與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召開。論壇旨在通過思想碰撞,深度解析大變局下中美經貿關係新發展,共探理論經濟學學科建設之路。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亞太經濟與兩岸關係(2020)學術研討會在福建...
    研討會現場 劉海棟/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蔡雪雄)2020年11月21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亞太經濟與兩岸關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研究員報告的題目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面臨的新變局與走向》;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戰略研究院大國研究室主任鍾飛騰研究員報告的題目為《供應鏈彈性倡議與日本的印太生產網絡》。李鴻階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與東協經濟關係發展作了前瞻分析。武漢大學《經濟評論》主編葉初升教授對內生於中國經濟發展大邏輯的雙循環作了學理性剖析。
  • 中新時評:中美關係應重建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中美關係應重建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中新社記者 邢一  近來,隨著中國探月工程將從月球帶回採樣,一段塵封已久的中美往事被翻出。  1978年,為推動中美建交,時任美國總統國安事務助理的布熱津斯基將1克月巖標本帶到中國。
  • ...新書發布會 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首先應以內循環為主體,提高居民收入、促進消費升級、保障產業鏈安全、促進國內技術創新、推動要素自由流動與聚集、塑造國內統一大市場;其次是實現內外循環相互促進,在貿易領域,構建國內國際雙雁陣模式,強化中國在全球和區域產業的核心地位;在金融方面,基於經貿合作推動貨幣的國際化;在開放方面,加大自貿區、自貿港及金融市場的開放,結合各個自貿區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出臺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建設方案
  • 疫情下的中美關係與國際大變局
    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證明了全球化意識的重要性,然而人類的意識落後於現實的發展,這是當前一個重要的挑戰。在今天線上活動結束半小時後,我將與美國主要智庫進行連線,就中美關係、經貿關係、中美與WTO、世界貿易組織等相關話題進行對話並做專題發言。通過與類似這樣的溝通,希望能夠促進美國同事、美國朋友們朝著這樣的思考方向發展。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企業管理創新」學術研討會暨中國企業管理...
    青島大學副校長肖江南教授代表青島大學致歡迎辭,他向與會專家學者簡要介紹了青島大學校史以及管理學科的發展情況,感謝此次會議為青島大學管理學科建設提供平臺和機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其仔研究員致辭,他向與會學者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的學科特色、學術團體以及期刊建設情況,並希望與會專家利用此次學術研討會對新變局下的企業管理創新進行深入地研討。
  • 「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國際關係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青島大學...
    他認為在當前國際體系尚未完全成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是中國國際關係學界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3日下午和4日上午的分組討論期間,參會代表圍繞四個議題進行研討交流,分別是:「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國際關係學科的發展」「中國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和「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國際經濟秩序的挑戰」。
  • 樊綱:更加重視「理論假說」的提出——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發表了題為「經濟學的學術規範與理論創新」的主旨演講。樊綱首先回顧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的發展成就,指出中國經濟學在學科建設、研究方法和社會貢獻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充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經貿內涵:溫故知新 繼往開來
    這將是一次增信釋疑、聚焦合作、面向人民和開創未來之旅,將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進一步指明方向,開啟中美關係發展的新篇章。  作為雙邊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中美經貿合作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在這一特殊時刻,回首中美經貿合作36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猶如翻看一部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每一個畫面背後都隱藏著許多動人的甚至是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留下了回味悠長、發人深思的歷史印跡。  撫今追昔,透過一幅幅歷史畫卷,著眼新的時代要求,繼續推動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關係向前發展,對於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 聚焦能源經濟學新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史丹表示,高校和研究機構設立了能源經濟學學科和研究中心,有了組織保障。大批青年學者加入能源經濟學研究之中,增強了我國能源經濟學的學術研究規範性和深度。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同步推進,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者直接或者間接參與國家能源戰略制訂,能源經濟理論與能源發展戰略相互印證。
  • 分論壇(四):如何提升新時代經濟學學科建設水平和質量 | 第三屆...
    雲南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梁雙陸表示,雲南是一個多樣性很突出的地區,雲南大學經濟學學科始終圍繞雲南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定位推進學科建設,突出地域特色。目前人才引進是薄弱環節,自身培養人才可以增強學科傳承,但理論創新有一定局限性。梁院長認為,地方高校在經濟學科發展當中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新時代下評價體系正在轉變,經濟學學科要走特色化發展道路。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中國焦點面對面)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中新社北京12月7日電 題:大變局「進行時」,中美關係該如何期待?  ——專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美關係被認為是對全球未來影響最大的關鍵變量之一。
  • 特寫:智庫專家妙論中美經貿關係
    新華社紐約6月14日電 特寫:智庫專家妙論中美經貿關係  新華社記者楊士龍 周效政  「我們說了不少(中美經貿關係的)好話,也提了不少批評意見,這恰是大家來這裡的目的——架起(相互交流的)橋梁。」  最有意思的一個橋段,是陸克文對中美應加強雙向投資的形象論述。他說,中美投資關係越密切,兩國關係的未來發展會越好。因為做貿易,就像談戀愛,或許可以很浪漫,但總有激情消退的時候。做投資不一樣,它更像婚姻,不僅有法律保障,還會著眼長遠,更不會輕易分手。
  • 「全民閱讀」第三十九次長安街大講堂:新環境下國際經貿類一流人才...
    佟教授指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是一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紮實掌握專業知識,具有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知識運用能力,具有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經貿專業學科建設是素質和專業知識的統一,是能力和潛力的統一,是追求真理的科學素養與適應社會經濟變化能力的統一。洪俊傑教授在會上就「經貿類人才培養與新文科建設」的問題進行闡述。
  • 在線講堂|大選之後:中美關係未來與全球經濟變局
    在線講堂|大選之後:中美關係未來與全球經濟變局 澎湃新聞實習生  倪瀾瑛 整理 2020-11-06 13:02 來源
  • 溫故知新 繼往開來——不斷充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經貿內涵
    這將是一次增信釋疑、聚焦合作、面向人民和開創未來之旅,將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進一步指明方向,開啟中美關係發展的新篇章。  作為雙邊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中美經貿合作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在這一特殊時刻,回首中美經貿合作36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猶如翻看一部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每一個畫面背後都隱藏著許多動人的甚至是鮮為人知的精彩故事,留下了回味悠長、發人深思的歷史印跡。  撫今追昔,透過一幅幅歷史畫卷,著眼新的時代要求,繼續推動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關係向前發展,對於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 理論圓桌會|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對全球形勢發展的權威戰略判斷。如何理解這個大變局?我認為,在這場大變局中,一大變量因素是中美關係。因此,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首先要正確看待中美關係的變化。當前中美矛盾主要是美國內部問題的反應。而美國內部的結構性矛盾能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會直接影響中美關係的走向,進而影響國際環境。
  • 高虎城:溫故知新 繼往開來——不斷充實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經貿內涵
    ,繼續推動互利共贏的中美經貿關係向前發展,對於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影響深遠、意義重大。中美陸續籤訂了紡織品協議、民航協定、海運協定和領事條約,為兩國間經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1983年,中美商貿聯合委員會成立,這一機制後來被譽為中美貿易摩擦的「滅火器」,並成為促進經貿關係健康發展的重要平臺。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筆談)
    吉林大學韓喜平教授則強調,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引領作用,關鍵在于堅持「問題導向」,在「實踐—發展—再實踐—再發展」進階邏輯中解決學科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理論和實際問題。武漢大學佘雙好教授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係上,說明了在服務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推進學科建設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應有之義。
  • 中國在大變局機遇下面臨的壓力與挑戰
    【摘要】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在迎來時代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的同時,中國也將面臨層出不窮的國內外的艱巨挑戰。其中,外部壓力與挑戰來自中美關係、非傳統安全問題以及意識形態領域。國家內部的挑戰有應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國民教育、文化建設以及傳統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