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極的《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上)

2020-10-12 本心書法


說起草書,許多書友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懷素和張旭,但是在明朝有一位書畫家,他是江南四才子之一,只因他的畫名蓋過他的書名,所以他的書法相對他的畫來說,卻很少被人提及,尤其是他的草書,在明朝可謂首屈一指。

這個人就是祝允明,他出生在文化氣氛很濃的蘇州,家族是七代為官的魁儒家庭。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5歲時就能書一尺見方的大字,9歲便能作詩文,被稱為「神童』。10歲已博覽群書,文章瑰麗,才智非凡。19歲即中秀才,32歲中舉人,曾任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等官。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因相貌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

「明狂草第一人」祝允明


祝允明秉性曠達,不滿官場之風,辭官回到蘇州,廣交朋友,常在廣庭之中,當眾談笑風生,而援筆疾書詩文,則思若泉湧,頗富奇氣。又愛好戲曲音樂,不僅善度新曲,而且逢場作戲,粉墨登場,連一些梨園弟子都自愧演技不如。他蔑視禮法,風流自喜,甚至飲酒狎妓。晚年更是疏狂任性,揮霍無度,以賣字得錢用來飲酒作樂,每次把錢花光為止,或把錢散給客人,自己不留分文,以致日益貧困。有時出門時,債主群集於其後,他反而更加高興。

祝允明善書法,猶以草書為最,在明代書法界草書可謂第一。草書主要取法唐代高閒和宋代黃庭堅。他精於詩文,喜歡寫行草書,在明朝四才子中祝枝山的書法遠遠超過其他三位,遠近都來求字。祝枝山這種繼承了前輩優點又有發展的草書,成就頗高,受世人讚譽,更是「擠掉」了明朝第一才子徐渭,董其昌、張瑞圖等人被稱為明朝草書第一。

他的楷書自成一絕,祝氏楷書的淵源和特點可概括如下,他的楷書早年師法李應禎,中年以後,又學習了北魏的鍾繇,晉代的王羲之、王獻之,唐代的智永、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以及元代的趙子昂等,最後融匯各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祝允明中晚年的楷書,「如綿裹鐵,如印印泥」,筆法遒古豐腴,「肉勝於骨」,「古雅之風照人眉睫」。祝枝山的書法具有晉人書風,小字嚴謹而不死板,遒勁古雅。

祝允明的草書藝術成就最高,他將黃庭堅草書與唐顛張醉素的草書通過自己的整合而成為一種新式的草書圖樣出現在明代書壇,並使之成為明代草書的典範,開此風氣之先河。為之後的徐渭、黃道周、倪元璐、張瑞圖、王鐸的草書崛起起了引領作用。雖狂氣十足,但狂而不怪。其《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便是其晚年登峰造極之作,亦是明代書壇中草書長卷的代表。

《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局部

此卷為祝允明書於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前後,共書《箜篌引》、《美女篇》、《白馬篇》、《名都篇》等四首三國魏國文學家曹植樂府詩,計一百十六行,共五百八十一字,原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卷是祝允明在一個冬日的烈風下所作,其將字中妍媸和巧麗的筆畫起收動作幅度縮短,增加行筆過程中的飽滿度和厚實感。

縱觀作品,既有顛張醉素之勢,又可見其學黃庭堅功力之深,揮筆迅疾,縱橫使轉如意,在隨意揮灑中自有規矩可尋,狂而不亂,達到神融筆暢的境界,使人在視覺上既感到樸拙、沉勁而又不失流麗多姿。祝允明在這一卷後自識:「神在千五百年前」,可以知道他意在追摹漢人。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既說到《曹植詩四首》,便少不了要提到曹植曹子建。關於這個名字,有不少人是從大名鼎鼎的《七步詩》中知道的。又有一些書友,從《洛神》的相關電視劇中看過一些花邊橋段。接下來,我們則去到正史當中,重新認識一下這位帶著悲情色彩的大才子。

曹植

曹植是曹操與卞氏所生第三子,可謂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博聞強記。先為曹操寵愛,並欲立太子。魏文帝曹丕繼位,曹植受其兄曹丕嫉妒心重,對曹植屢有猜忌,並欲置其死地。有一天,曹丕喚曹植進前,要弟弟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否則就以欺君之罪將其處死。曹植知道其兄曹丕一心害他,強忍悲憤,於七步之內做成一詩,這才有了上面提到的《七步詩》。

當然,曹植本身文採氣骨兼備,其才華和在詩歌上的影響才是他能得到文人推崇的根本原因。曹植的創作以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為界,分前後兩期。前期詩歌洋溢著樂觀、浪漫的情調,充滿抱負和信心;後期詩歌表達更多的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憤之情,其中有對個人遭遇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憤懣,也有在現實世界中處處碰壁後幻想在神仙世界裡得到解脫的情懷。

他的詩歌,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遠的情調。曹植的詩又有自己鮮明獨特的風格,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轉變。他為人熟知的作品,除了祝允明的這篇《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還有眾多書家熱衷的《洛神賦》。

祝允明《行楷洛神賦》局部

趙孟頫《洛神賦》局部

曹植文學功底深厚,其在詩歌藝術上有很多創新發展。鍾嶸在《詩品》中對曹植的評價是:「骨氣奇高,辭採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的評價,這就是「才高八鬥」這個成語的來歷。

曹植的詩歌中風骨和文採完美結合,在當時詩壇裡可以說是最傑出的代表。特別是在五言詩的創作上貢獻尤大,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作為建安文學的中堅力量,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身邊又聚集了以「建安七子」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學精英。在後續的文章中,我們繼續為大家挖掘這些照亮過魏晉文學史的人物!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中華書脈·江山代有才人出:朱耷(中)」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布,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或通過本心書法(點我訪問)官網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相關焦點

  • 祝允明經典草書《曹植詩四首》欣賞
    《手卷曹植詩四首》又名《箜篌引》,草書曹植詩《箜篌引》、《美女篇》、《白馬篇》、《名都篇》,是祝枝山草書的代表作。使人在視覺上既感到樸拙、沉勁而又不失流麗多姿。為晚年狂草登峰造極之作。 祝允明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全卷高清圖
  • 登峰造極的《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下)魏晉天團「建安七子」
    《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並由此說到了在魏晉文學界造詣頗深的老曹一家在建安文學中的領軍地位。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採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他在燈謎界被尊為文人詩謎的開山鼻祖。阮瑀,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年輕時曾拜蔡邕為師,蔡邕稱他為「奇才」。因得名師指點,文章寫得十分精煉,聞名於當時。
  • 祝允明《曹植詩四首》手卷,明代書壇的草書長卷代表作
    祝允明書《曹植詩四首》手卷,此卷為祝允明書於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前後,共書《箜篌引》、《美女篇》、《白馬篇》、《名都篇》等四首三國魏國文學家曹植樂府詩,計116行581字,原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祝允明草書《曹植詩卷》欣賞
    《曹植詩卷》是祝允明草書代表作之一,大約書於明代嘉靖四年(1525)前後。該作品抄錄了曹植《箜篌引》等四首詩,共116行,581字。尺寸為36.1x2154.7釐米。(《藝概·書概》)觀照此作,其點畫用筆式式分明,痛快而不失沉著,粗曠而實寓精到所有這一切,都表明他是一位真正的「善書者」。
  • 書法家文徵明草書詩四首手卷(美國藏)高清書法作品欣賞
    文徵明草書詩四首手卷,26.1×313.7釐米。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文徵明草書《對月懷友》、《遊幻》、《九日遊東禪》、《秋夜》四首詩卷遊幻住行行西郭兩牛鳴,路轉橋橫得化城。
  • 屋漏痕與折釵股的註腳,林散之草書手卷《中日友誼詩》欣賞
    林散之草書《中日友誼詩》反映了中國近 300年來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見證了中日兩國書法交往的重大事件,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專家鑑定是「神品」、「林散之第一草書」、「林散之王」,堪稱國寶。林散之為中日書法友誼專門賦詩四首,詩曰:黃河之水遠接天,赤縣扶桑兩地連。千數百年唐盛日,早通通寶開元錢。紅白櫻花爛漫開,盈盈一水送春來。願祝此花香不散,千秋百代好同栽。
  • 經典賞讀:啟功《溥儒草書自作詩卷》
    《溥儒草書自作詩卷》為啟功先生所作長跋,不僅敘述詳而多珍聞,書法也同樣妙不可言。……啟功,一位睿智勤勉的大書法家,一個年少多磨的末代皇族,一位和藹寬容的慈祥老人,一位擁有眾多粉絲的文博大家。王寵草書《李白詩卷》,書於「金粟山藏經紙」上,此紙為人間罕物
  • 林散之草書手卷《中日友誼詩》過眼錄
    -1989),字散之,號三痴,別號散耳、江上老人。 林散之草書手卷《中日友誼詩》(局部) 《人民中國》雜誌介紹林散之草書手卷《中日友誼詩》(日文版)林散之草書手卷《中日友誼詩》,又叫《林散之中日手卷》、《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
  • 曠世鴻篇 ——林散之草書代表作手卷《李白草書歌行》賞析
    手卷超長特精,先後 6次著錄,是林散之草書作品中極精之代表作。號三痴,別號散耳、江上老人。印有「林散之印」(朱文)、「長壽」(朱文)。水墨紙本,半透明狀的皮紙,長鋒羊毫筆,宿墨。品相中等。正文具體內容是: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氣涼,酒徒詞客滿高堂。棧麻素絹排數箱,宣州石硯墨色光。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 林散之草書手卷《毛澤東詞 浪淘沙 北戴河》過眼錄
    -1989),字散之,號三痴,別號散耳、江上老人。引首章有「七十年代」(朱文),名章是「林散之印」(白文)。長鋒羊毫筆,宿墨,生宣紙。裝裱精細,品相十全。作品正文內容是: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 林散之草書精品《中日友誼詩》
    林散之草書精品《中日友誼詩》《林散之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簡稱《中日友誼詩》,被稱為「林散之第一草書」。是林散之先生於1975年為會見日本書法代表團精心創作的草書「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之命名;「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分別為《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筱之版),指林筱之兩次題跋的手卷;第二是《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仲華版),指寫有「仲華碩婷」名字的手卷;第三是《中日友誼詩書法手卷》(漢章版);其中「筱之版『被公認為是最好的一幅,被稱為「神品」、「國寶」,後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2010年4月,林散之研究會
  • 草聖于右任,「於體」草書登峰造極
    他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被尊稱為「元老記者」。曾特為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中國報業先驅。可以說,他是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尤擅魏碑與行書、章草結合的行草書,首創「于右任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中國書法史三個裡程碑之一」(另外二位為王羲之、顏真卿)。
  • 祝允明草書《孟浩然詩卷》手卷,意態汪洋,一氣呵成
    祝允明草書《孟浩然詩卷》手卷,紙本,畫心縱34釐米,橫356釐米,書孟浩然五言律詩七首,一氣呵成,意態汪洋。徐平羽收藏,潘伯鷹題籤、題跋。祝允明早年在長輩指導下所臨習的晉唐帖,讓他可以完全掌握中國書法最核心的筆法。
  • 剛柔相濟兼夾奔放縱逸,林散之草書手卷《李白草書歌行》欣賞
    草聖林散之草書手卷《李白草書歌行》為手書長卷,通篇瘦勁遲澀,剛柔相濟;奔放縱逸,騰躍跌宕;鮮妍滋潤,血肉分明;疏密交錯,渾然天成,是林散之先生草書精品。如何欣賞林老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草書作品,體驗草書一瀉千裡之美和狂放不羈之情?
  • 【書法賞析】書元曲三首/精品草書手卷
    名稱】草書手捲尺寸】40.5*236cm質地】紙本年代】2020年作—————————————————————————————全圖欣賞(橫屏)
  • 榮寶齋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獲獎作品欣賞(高清)
    ▲程健行書手卷▲韓志行書手卷▲蔣春民楷書手卷▲劉彭行書手卷《古詩四首》
  • 《沈鵬草書張九齡感遇詩四首》發布 7米長卷顯詩情
    人民網北京10月26日電  日前,《沈鵬草書張九齡感遇詩四首》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據悉,沈鵬先生的最新力作《沈鵬草書張九齡感遇詩四首》長卷,此前在書壇引起了強烈反響,作品之精美,讓人眼前一亮,精神為之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