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經典草書《曹植詩四首》欣賞

2020-11-22 騰訊網

《箜篌篇》局部

明代祝允明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又名《箜篌引》,草書曹植詩《箜篌引》、《美女篇》、《白馬篇》、《名都篇》,是祝枝山草書的代表作。全卷長一千一百五十四點七釐米,寬三十六點一釐米,計一百十六行,共五百八十一字,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箜篌篇》局部

縱觀作品,既有顛張醉素之勢,又可見其學黃庭堅功力之深,揮筆迅疾,圓轉自然,在隨意揮灑中自有規矩可尋,狂而不亂,情濃勢足,激躍奔發,妍媸不凡,樸拙沉勁而又不失流麗多姿,是學習祝允明草書的佳作。

美女篇局部

《箜篌引》是祝允明草書成就的最傑出代表。作品狂而不亂,情濃勢足,激躍奔發,氣度不凡。其將字中妍媸和巧麗的筆畫起收動作幅度縮短,增加行筆過程中的飽滿度和厚實感。使人在視覺上既感到樸拙、沉勁而又不失流麗多姿。為晚年狂草登峰造極之作。

祝允明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全卷高清圖

祝允明(公元1460年-1526年),明代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希哲,因生來右手六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自幼聰慧過人,善詩賦文章,尤工書法,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名動海內,被人尊為「當代魁儒」。嘉靖五年(1526年)卒,享年67歲。

局部欣賞

祝允明秉性曠達,常在廣庭之中,當眾談笑風生,而援筆疾書詩文,則思若泉湧,頗富奇氣。又愛好戲曲音樂,不僅善度新曲,而且逢場作戲,粉墨登場,連一些梨園弟子都自愧演技不如。他蔑視禮法,風流自喜,甚至飲酒狎妓。晚年更是疏狂任性,揮霍無度,以賣字得錢用來飲酒作樂,每次把錢花光為止,或把錢散給客人,自己不留分文,以致日益貧困。有時出門時,債主群集於其後,他反而更加高興。

祝允明其主要成就在於楷書和狂草。楷書寫得相當嚴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有晉唐人的古雅氣息。狂草來自懷素、張旭、米芾,更多的是接近黃山谷,提按和使轉的筆法交互使用,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很緊,形成一種汪洋自肆的視覺效果。這種反差與唐代的張旭十分相似。他的書法既有傳統精髓,不狂怪諮肆,又有自己的風神氣質,講求風韻。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無怪乎他的書法擁有眾多的追隨者,在當時乃至後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祝允明草書《曹植詩卷》欣賞
    《曹植詩卷》是祝允明草書代表作之一,大約書於明代嘉靖四年(1525)前後。該作品抄錄了曹植《箜篌引》等四首詩,共116行,581字。尺寸為36.1x2154.7釐米。該作品充分展示了祝允明蹤晉、唐的深厚功力和放逸又不羈的豪邁個性,這又著重體現在他對「刷」、「挫」二訣的靈活運用,在迅如奔雷的行筆過程中,手腕翻飛,落筆、出鋒的方位每每出人意表。清代劉熙載曾云:「善書者雖速而法備,不善書者雖遲而法遺。」(《藝概·書概》)觀照此作,其點畫用筆式式分明,痛快而不失沉著,粗曠而實寓精到所有這一切,都表明他是一位真正的「善書者」。
  • 祝允明《曹植詩四首》手卷,明代書壇的草書長卷代表作
    祝允明書《曹植詩四首》手卷,此卷為祝允明書於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前後,共書《箜篌引》、《美女篇》、《白馬篇》、《名都篇》等四首三國魏國文學家曹植樂府詩,計116行581字,原作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登峰造極的《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上)
    祝允明中晚年的楷書,「如綿裹鐵,如印印泥」,筆法遒古豐腴,「肉勝於骨」,「古雅之風照人眉睫」。祝枝山的書法具有晉人書風,小字嚴謹而不死板,遒勁古雅。祝允明的草書藝術成就最高,他將黃庭堅草書與唐顛張醉素的草書通過自己的整合而成為一種新式的草書圖樣出現在明代書壇,並使之成為明代草書的典範,開此風氣之先河。
  • 祝允明行草書法作品欣賞《自作詩四首》高清本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 經典賞讀:啟功《溥儒草書自作詩卷》
    《溥儒草書自作詩卷》為啟功先生所作長跋,不僅敘述詳而多珍聞,書法也同樣妙不可言。……啟功,一位睿智勤勉的大書法家,一個年少多磨的末代皇族,一位和藹寬容的慈祥老人,一位擁有眾多粉絲的文博大家。王寵草書《李白詩卷》,書於「金粟山藏經紙」上,此紙為人間罕物
  • 登峰造極的《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下)魏晉天團「建安七子」
    在前兩篇文章中,我們不但介紹了明代草書第一的著名書法家祝允明和他的草書作品《草書手卷曹植詩四首》,並由此說到了在魏晉文學界造詣頗深的老曹一家在建安文學中的領軍地位。陳琳亦擅長寫詩,其詩僅存四首,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描寫繁重的勞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苦難,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同情,頗具現實意義。全篇以對話形式寫成,樂府民歌的影響較濃厚,是最早的文人擬作樂府詩作品之一,詩風樸實、生動,富有民歌特色,不僅為後世詩評家所稱道,而且對魏晉六朝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 祝允明《太白古風》草書長卷欣賞
    明代,祝允明《太白古風》草書,長卷,尺寸34.5釐米×459.5釐米。 祝允明楷書得益於李應禎的指點,得歐字之骨,顏楷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尤善小楷,直追魏晉人遺意,從而在年輕時就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 經典碑帖:祝允明草書《牡丹賦卷》,純粹自然的天人合一
    祝允明草書《牡丹賦卷》, 明代,紙本,縱30.8釐米,橫925.5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此外祝允明還有一件行書《牡丹賦詩卷》傳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錄草書《牡丹賦卷》局部供書友欣賞。
  • 祝允明《琴賦卷》草書欣賞
    祝允明《琴賦卷》縱25.7釐米、橫738.4釐米,為57歲時所作。 明王世貞對祝允明晚年草書評述:「晚節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熳,天真縱逸,真足上配吳興(趙孟頫),他所不論也。」
  • 樂音嫋嫋,仙樂飄飄——祝允明 草書《春江花月夜》欣賞
    明 祝允明草書明 祝允明草書《春江花月夜》祝允明的書法主張是&34;與&34;,&34;是指人的精神,&34明 祝允明草書《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明 祝允明草書《春江花月夜》明 祝允明草書《春江花月夜》
  • 樂音嫋嫋,仙樂飄飄——祝允明 草書《春江花月夜》欣賞
    明 祝允明草書《春江花月夜》 明 祝允明草書《春江花月夜》 祝允明的書法主張是"性"與"功",
  • 祝允明草書《將進酒》,繞來繞去的,你說好在哪?
    祝允明在書法方面的造詣不用質疑,更多的誇讚之詞咱們也不多列舉了。說了這麼多,祝允明的書法到底好在哪呢?下面,咱們就用幾幅具體的作品來好好欣賞一下屬於他的獨特之處。首先,咱們來看看祝允明的楷書。下面這個片段,取自祝允明在53歲的時候寫的小字楷書《東坡遊記》。
  • 祝允明行草大作《牡丹賦》,此作承襲懷素的狂草風格,值得學習
    」想要寫好草書不僅要求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更要講求意境,這便是草書令人生畏的原因。祝允明《牡丹賦》其實草書並非像大家想像中那般難寫,倘若我們能夠找到一本合適的法帖去臨摹學習,草書並非如我們想像中那般複雜難掌握。
  • 祝允明草書《嵇康酒會詩》欣賞
    祝允明草書《嵇康酒會詩》卷是祝允明為賀友人祖允暉三十誕辰而作。筆致輕鬆自如,有圓潤秀逸的韻致,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祝允明行草大作《牡丹賦》,這字承襲懷素的狂草風格,為明朝第一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位草書大家——祝允明。《名山藏》對祝允明草書的評價是:「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世人稱:「枝山草書天下無,妙酒豈獨雄三吳!」祝允明的草書堪稱是明朝第一!》,《箜篌引(即草書曹植詩手卷)》和《赤壁賦》、《牡丹賦》等等,皆是流利爛漫,灑脫奔放。
  • 明代祝允明草書《千字文》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 狂草即生活,生活即狂草——為什麼說祝允明狂草是「浪漫 」狂草
    狂草即生活,生活即狂草——為什麼說祝允明狂草是「浪漫 」的狂草祝允明狂草得其前賢張旭、懷素、黃庭堅之精髓,尤其逾丈長卷,筆法精熟,氣勢豪放,確為明代草書之冠,莫是龍曾跋祝允明《張休自詩卷》云:祝京兆書不豪縱不出神奇,素師以清狂走翰,長史用酒顛濡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