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行草大作《牡丹賦》,此作承襲懷素的狂草風格,值得學習

2020-11-22 書法網

說起草書,很多人會望而生畏,覺得寫好楷書、行書尚不易,而草書的難度則是提高了一個層次,尚不好辨認,寫好更是不易。

當代藝術大師李志敏曾說過:「臨於池,酌於理,師於物,得於心,悟於象,然後始入草書妙境。 」

想要寫好草書不僅要求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更要講求意境,這便是草書令人生畏的原因。

祝允明《牡丹賦》

其實草書並非像大家想像中那般難寫,倘若我們能夠找到一本合適的法帖去臨摹學習,草書並非如我們想像中那般複雜難掌握。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位草書大家——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527年),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

祝允明《牡丹賦》

祝允明早年精通楷書,師法趙子昂。褚遂良,而後學習歐陽詢、虞世南、王羲之、王獻之,在草書上,祝允明師李邕、黃庭堅、米芾,掌握了宋朝的尚意書風,為了自己的草書風氣打下了基礎,到了晚年,其草書則是更注重風骨,大氣爛漫。

祝允明《牡丹賦》

《名山藏》對祝允明草書的評價是:「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

世人稱:「枝山草書天下無,妙酒豈獨雄三吳!」

祝允明的草書堪稱是明朝第一!

祝允明《牡丹賦》

祝允明的書法代表作有很多,比如說:《草書賈至大明宮早朝詩軸》,《箜篌引(即草書曹植詩手卷)》和《赤壁賦》、《牡丹賦》等等,皆是流利爛漫,灑脫奔放。

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認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軍神理,而時露傖氣;小草則頓宕純和,行間茂密,亦復豐致蕭遠,庶幾媲美褚(遂良)公。」

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

祝允明《牡丹賦》

而在祝允明所有的草書作品中,要數《牡丹賦》最具有代表性,祝允明在創作《牡丹賦》時年六十有五,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界,此作典雅秀挺,有鍾繇、王羲之的風骨,承襲懷素的狂草風格,又融合進自己的風格特色,

氣勢飛鴻、俊逸瀟灑,充分顯示出了祝允明的草書藝術價值。

祝允明行草《牡丹賦》,縱30.6釐米,橫529.6釐米,現存於故宮博物院藏,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將之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其原始風貌,一筆一畫皆是神採生動,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祝允明《牡丹賦》

——編輯 芊苑

相關焦點

  • 祝允明行草大作《牡丹賦》,這字承襲懷素的狂草風格,為明朝第一
    祝允明《牡丹賦》其實草書並非像大家想像中那般難寫,倘若我們能夠找到一本合適的法帖去臨摹學習祝允明《牡丹賦》祝允明早年精通楷書,師法》,《箜篌引(即草書曹植詩手卷)》和《赤壁賦》、《牡丹賦》等等,皆是流利爛漫,灑脫奔放。
  • 祝允明行草書法作品《牡丹賦》精品書法作品欣賞氣勢豪放
    《牡丹賦》是唐代詩人舒元輿所作,運用了擬人手法和排比句,從不同的角度和時空來寫牡丹的來源,歷史,和寫作動機,描述了牡丹的姿態萬千的風情。語言樸素優雅美麗,有著豪放的氣度,詞句工整,節奏特別流暢,想像力極其豐富。...
  • 祝允明行草書法《牡丹賦》高清
    祝允明行草《牡丹賦》 明代祝允明行草書法《牡丹賦》,嘉靖甲申(1524年)春三月望日書,祝允明時年六十五歲,故宮博物院收藏。
  • 最是天資狂草縱,庭堅懷素外一峰,明代書法家祝允明的狂草藝術
    ①最是天資狂草縱,庭堅懷素又一峰。明王世貞對祝允明評價很高,他說:"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師、秘監、率更、河南、吳興,行草則大令,永師、河南、狂素、顛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陽靡不臨寫工絕,晚節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漫,天真縱逸,真足上配吳興,他所不論也"。明董其昌《容臺集》:"枝指山人書如棉裡針,如印印泥"。都對祝允明評價很高。
  • 開創了明代浪漫主義風格的書法家祝允明
    其小楷學鍾繇、王羲之、謹嚴端整,筆力穩健;草書學懷素、黃庭堅,晚年的草書,更顯筆勢雄強、縱橫秀逸,為當世所重。他為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家。
  • 祝允明《牡丹賦》行草書法欣賞
    感謝分享,歡迎關註明代,祝允明《牡丹賦》行草,嘉靖甲申(1524年)春三月望日書,祝允明時年65歲,縱30.6釐米,橫529.6釐米
  • 狂草即生活,生活即狂草——為什麼說祝允明狂草是「浪漫 」狂草
    狂草即生活,生活即狂草——為什麼說祝允明狂草是「浪漫 」的狂草祝允明狂草得其前賢張旭、懷素、黃庭堅之精髓,尤其逾丈長卷,筆法精熟,氣勢豪放,確為明代草書之冠,莫是龍曾跋祝允明《張休自詩卷》云:祝京兆書不豪縱不出神奇,素師以清狂走翰,長史用酒顛濡墨
  • 經典碑帖:祝允明草書《牡丹賦卷》,純粹自然的天人合一
    祝允明草書《牡丹賦卷》, 明代,紙本,縱30.8釐米,橫925.5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此外祝允明還有一件行書《牡丹賦詩卷》傳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錄草書《牡丹賦卷》局部供書友欣賞。
  • 行草書法風骨爛漫,堪稱上等佳作
    祝允明從小就天資聰穎,是十裡八鄉有名的神童,其家境顯赫,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朝廷高官,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祝允明受到的教育是非常良好且完備的,所以他5歲就能過目成誦,9歲便能作詩,並常有驚人之語。所謂「行草」,是介於行書與草書之間的書體,它的連貫性比行書進一步增強,看起來更加奔放,氣勢更加恢弘。
  • 才子祝允明寫牡丹賦,寫盡了牡丹的嬌媚,當真為寫花之絕品
    祝允明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稱&34;,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祝允明擅長詩文,對於書法造詣頗高,在海內名氣大盛。祝允明自幼便聰慧過人,與唐寅意氣相投,和文徵明、徐禎卿並稱&34;。祝允明的書風變化是逐漸大膽的,從早年的精謹到中年的豪放,再到晚年的風骨爛漫,從其師法淵源中可窺得一二。
  • 祝允明65歲大作《牡丹賦》,這字堪稱「明朝草書第一」,驚豔
    祝枝山《牡丹賦》此人便是與唐伯虎、祝枝山,原名祝允明(1460-1526),前文提到祝允明是個「奇貨」,而他「奇」的地方就在於他的手指,他天生的六指,自稱是「怪胎」,後人又喜歡叫他為「六指才子」。祝枝山《牡丹賦》
  • 他是「吳中四才子」之一,擅長行草,書法造詣在明朝首屈一指!
    祝允明尚有《江海殲渠記》、《新聞記》、《九朝野記》、《枝山前聞》、《浮物》、《老怪錄》、《蘇材小纂》、《懷星堂集》等書傳世,並編有《興寧縣誌》。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他為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後人研習的一位書家。
  • 祝枝山行草《牡丹賦》,酣暢淋漓
    🔥「書藝咀華」咀嚼書法藝術之英華⤴此卷行草書有自題云:「甲申歲春三月望日,過湯氏西園觀牡丹盛開
  • 這三位了得,從小楷到草書樣樣精通,不在王羲之懷素之下
    祝允明的小楷師鍾繇、王羲之,狂草師懷素、黃庭堅。他潛心研究古法,出入變化,自成面貌。 祝允明的小楷 3 文徵明的楷書也師鍾繇,行草出於《聖教序》,併兼蓄唐、宋元諸家之長,大字主要師法黃庭堅,小楷則取法王羲之的《黃庭經》和《樂毅論》,成就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