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行草大作《牡丹賦》,這字承襲懷素的狂草風格,為明朝第一

2020-11-03 書法網

說起草書,很多人會望而生畏,覺得寫好楷書、行書尚不易,而草書的難度則是提高了一個層次,尚不好辨認,寫好更是不易。

當代藝術大師李志敏曾說過:「臨於池,酌於理,師於物,得於心,悟於象,然後始入草書妙境。 」

想要寫好草書不僅要求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更要講求意境,這便是草書令人生畏的原因。

祝允明《牡丹賦》

其實草書並非像大家想像中那般難寫,倘若我們能夠找到一本合適的法帖去臨摹學習,草書並非如我們想像中那般複雜難掌握。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位草書大家——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527年),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

祝允明《牡丹賦》

祝允明早年精通楷書,師法趙子昂。褚遂良,而後學習歐陽詢、虞世南、王羲之、王獻之,在草書上,祝允明師李邕、黃庭堅、米芾,掌握了宋朝的尚意書風,為了自己的草書風氣打下了基礎,到了晚年,其草書則是更注重風骨,大氣爛漫。

祝允明《牡丹賦》

《名山藏》對祝允明草書的評價是:「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

世人稱:「枝山草書天下無,妙酒豈獨雄三吳!」

祝允明的草書堪稱是明朝第一!

祝允明《牡丹賦》

祝允明的書法代表作有很多,比如說:《草書賈至大明宮早朝詩軸》,《箜篌引(即草書曹植詩手卷)》和《赤壁賦》、《牡丹賦》等等,皆是流利爛漫,灑脫奔放。

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認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軍神理,而時露傖氣;小草則頓宕純和,行間茂密,亦復豐致蕭遠,庶幾媲美褚(遂良)公。」

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

祝允明《牡丹賦》

而在祝允明所有的草書作品中,要數《牡丹賦》最具有代表性,祝允明在創作《牡丹賦》時年六十有五,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界,此作典雅秀挺,有鍾繇、王羲之的風骨,承襲懷素的狂草風格,又融合進自己的風格特色,氣勢飛鴻、俊逸瀟灑,充分顯示出了祝允明的草書藝術價值。

祝允明行草《牡丹賦》,縱30.6釐米,橫529.6釐米,現存於故宮博物院藏,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今天我們將之進行1:1高清複製,還原出其原始風貌,一筆一畫皆是神採生動,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祝允明《牡丹賦》


——編輯 芊苑

相關焦點

  • 祝允明行草大作《牡丹賦》,此作承襲懷素的狂草風格,值得學習
    」想要寫好草書不僅要求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更要講求意境,這便是草書令人生畏的原因。祝允明《牡丹賦》其實草書並非像大家想像中那般難寫,倘若我們能夠找到一本合適的法帖去臨摹學習,草書並非如我們想像中那般複雜難掌握。
  • 祝允明行草書法作品《牡丹賦》精品書法作品欣賞氣勢豪放
    《牡丹賦》是唐代詩人舒元輿所作,運用了擬人手法和排比句,從不同的角度和時空來寫牡丹的來源,歷史,和寫作動機,描述了牡丹的姿態萬千的風情。語言樸素優雅美麗,有著豪放的氣度,詞句工整,節奏特別流暢,想像力極其豐富。...
  • 祝允明65歲大作《牡丹賦》,這字堪稱「明朝草書第一」,驚豔
    祝枝山,原名祝允明(1460-1526),前文提到祝允明是個「奇貨」,而他「奇」的地方就在於他的手指,他天生的六指,自稱是「怪胎」,後人又喜歡叫他為「六指才子」。祝枝山自幼聰慧過人,7歲中秀才,32歲中舉人,文學淵博,能詩能文,工書法,其草書頗受世人喜愛,他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朝中後期的書家之代表,其楷書師從趙子昂、褚遂良,而後學習歐陽詢、虞世南,最後追隨王羲之、王獻之,其草書被譽為「明朝草書第一」,草書師從李邕、黃庭堅、米芾,手法絕妙精湛,在其晚年時期,注重書法風骨變化,堪稱是絕唱。
  • 祝允明行草書法《牡丹賦》高清
    祝允明行草《牡丹賦》 明代祝允明行草書法《牡丹賦》,嘉靖甲申(1524年)春三月望日書,祝允明時年六十五歲,故宮博物院收藏。
  • 最是天資狂草縱,庭堅懷素外一峰,明代書法家祝允明的狂草藝術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才於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甚至其子也在其前一科中進士,於是祝允明放棄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即稱病還鄉。
  • 明朝第一「草書大師」,曾經獨步書壇,這字在書法史排名前三!
    大書法家朱謀垔評價他的字: 祝允明行草書《牡丹賦》 朱大師說他的書法從晉唐取法,草書寫到了明朝第一。另外一位大家黃省也有詩道: 枝山草書天下無,妙灑豈特雄三吳? 祝允明草書的影響了貫穿了整個明朝中後期,一直延續至今!
  • 一位六指醜八怪的書法,居然這麼美,有人評:明朝第一
    祝允明雖然相貌不堪,可才華驚世,一手書法更是冠絕整個大明朝,甚至有人將他的書法稱之為「明朝第一」!《名山藏》云:「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他在65歲那年,寫過一篇名為《牡丹賦》的行草作品,這《牡丹賦》本是唐朝舒元輿所撰的文學名篇。
  • 一位六指醜八怪的書法,原來這麼美,有人評:明朝第一
    祝允明雖然相貌不堪,可才華驚世,一手書法更是冠絕整個大明朝,甚至有人將他的書法稱之為「明朝第一」!《名山藏》云:「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但是對他書法影響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貞與嶽父李應楨兩個人,這兩人在當時頗有一番盛名,徐有貞擅長草書,學的是唐代張旭和懷素.而李應禎則是五體皆通,所以祝允明從師兩位長輩,受益良多。他在65歲那年,寫過一篇名為《牡丹賦》的行草作品,這《牡丹賦》本是唐朝舒元輿所撰的文學名篇。
  • 狂草即生活,生活即狂草——為什麼說祝允明狂草是「浪漫 」狂草
    既是感性的,是其放浪生活的寫照,那麼,狂草作品偏重抒情,有時也不免顧此失彼,在用筆及結字上無疑會有粗率信筆處。莫是龍曾云:「行草應酬,縱橫散亂,精而察之,時時失筆,當其合作,遒爽絕倫」邢侗也曾尖銳地指出祝允明草書太任己放縱,謂「第饋然自放,不無野狐」項穆也曾說,祝書「初範晉唐,晚歸怪俗,意為惡態,駭諸凡夫,所謂居夏而變夷,棄陳而學許者也。」
  • 開創了明代浪漫主義風格的書法家祝允明
    鍾繇名跡《薦季直表》曾在蘇州地區流傳,直接影響該地區的鐘體流行,祝允明約三十歲時跋此墨跡。冊中一段章草,祝允明以流暢行書筆意融合楷書與章草,克服明初章草的生硬突兀感。用筆則是沉穩俐落,結體疏密有致,字形變化錯落,行氣搖曳,為明代章草之佳作。
  • 明朝的一位「六指天才」!行草書法風骨爛漫,堪稱上等佳作
    ,因天生長有六指,所以他為自己取了名字叫做「枝山」。可仕途上的不順,並沒有影響祝允明書法上的驚世駭俗,他諸體皆通,尤其是草書,被稱為「明朝第一」。,名為《牡丹賦》,此作就是他用行草書法寫成,是在他65歲那年所寫。
  • 才子祝允明寫牡丹賦,寫盡了牡丹的嬌媚,當真為寫花之絕品
    祝允明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稱&34;,長洲(今江蘇吳縣)人,祝允明擅長詩文,對於書法造詣頗高,在海內名氣大盛。祝允明自幼便聰慧過人,與唐寅意氣相投,和文徵明、徐禎卿並稱&34;。祝允明的書風變化是逐漸大膽的,從早年的精謹到中年的豪放,再到晚年的風骨爛漫,從其師法淵源中可窺得一二。
  • 經典碑帖:祝允明草書《牡丹賦卷》,純粹自然的天人合一
    祝允明草書《牡丹賦卷》, 明代,紙本,縱30.8釐米,橫925.5釐米,現藏於上海博物館。此外祝允明還有一件行書《牡丹賦詩卷》傳世,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錄草書《牡丹賦卷》局部供書友欣賞。
  • 他是「吳中四才子」之一,擅長行草,書法造詣在明朝首屈一指!
    祝枝山本名祝允明,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他的狂草十分牛逼,在民間,大家都說「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也就是唐畫祝字。由於祝枝山家學淵源,祖父是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外祖父也是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加上他天稟賦很好,又有兩位大神的教導,所以他九歲時已經能作詩,33歲考中舉人。但是沒想到的是,自以為牛逼的祝枝山卻到了55歲,才被授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