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 聲
近年來,龍泉青瓷寶劍行業繼往開來,推陳出新,不斷發揚光大,科技研究、藝術創新、人才培養全面進步,呈現了又一個高峰期。中興龍泉青瓷寶劍,我們責無旁貸。面對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的「青瓷之問」,當下龍泉劍瓷如何在繼承中求創新、創新中求發展,如何通過打造「龍泉劍瓷」品牌文化這張金名片,切實提升龍泉人民的幸福指數,創作出更多綠色生態、符合傳統技藝的原創藝術品,使得龍泉劍瓷文化品牌再度走向輝煌,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劍瓷品牌文化的宣傳與推廣
首先,政府主導。
其次,民間助力。比如周正武的刀劍後援會遍布世界各地;徐朝興、毛正聰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的青瓷大展;沈新培師徒西安展等等。
再次,百花齊放。各類各級的青瓷寶劍主題文化展,如三人行——龍泉青瓷主題文化展、劍瓷與其他藝術的聯展、各地經營公司與劍瓷藝人的展銷、文化會館場所品鑑展等。
最後,劍瓷文化進校園。在《我愛家鄉——龍泉》的基礎上,繼續編撰劍瓷文化鄉土教材,通過校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讓龍泉孩子從小養成「知劍瓷、愛龍泉」的氛圍。
二.劍瓷品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傳統的就是現代的。龍泉窯是我國燒制時間最長、品種最多的一個窯系。龍泉窯在各個時期燒制的作品,都具有明顯的藝術特色。作為一個現代龍泉青瓷藝人,要善於去繼承傳統,用傳統的養分來滋潤自己。龍泉寶劍亦是如此,每個朝代都有其自己的特點風格,更不應該從外地批發其它產品來替代。
立身先立德。德,即品德和修養,包括為人正直、善良、誠懇,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進取心和事業心;藝,即藝人的知識和才能,是經過長期努力而形成的藝術技能。現在很多的劍瓷藝人,不思進取,急於求成;技藝不高卻心氣甚高,恥於向同行請教;不讀書,不研究,不創新,而是一味的抄襲別人,甚至於只會「籤名」。這些狀況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劍瓷行業的整體聲譽。
一個當代劍瓷藝人,就應該有博大的胸懷,虛心請教,靜下心來從事青瓷的創作,切不可心浮氣躁。從藝之人,一定要德藝雙馨,以德為先。
現代的龍泉劍瓷藝人,要忠實地繼承傳統的藝術風格,尤其是在作品的造型、裝飾、原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時下好多劍瓷藝人,摒棄了傳統,覺得去繼承傳統就是簡單的仿古,離開傳統去談創新,作品的意義顯得空洞、蒼白無力。作為劍瓷藝人,必須以史為根,在植根傳統的繼承上,親身去實踐,找出適合自己的藝術創作風格,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藝術語言。
作為「人類非遺」的龍泉青瓷、國家級「非遺」的龍泉寶劍,其品牌文化所顯現的價值越來越大。現實卻是一部分劍瓷從業人員,忽視了對品牌文化的維護和愛戴,以低劣的產品充斥市場,沒有盡到作為一個劍瓷藝人的職責。劍瓷創作應該注重品質,向高品質發展。所創作的每一件作品,都要堅守質量的主題,而絕不能唯利是圖,以次充好,讓低俗粗劣的劍瓷產品,流入市場。那樣,最終受傷害的,還是我們整個劍瓷行業。
作為當代劍瓷藝人,要向傳統和民間學習,靜下心來,潛心研究,不浮躁,把握好創作心態。同時,加強對外界的交流,虛心請教,不抄襲,扎紮實實搞創作。每個劍瓷藝人都應該「重學養、重品德、重功底、重個性」,大膽創新,尋求與其它藝術門類的融會貫通,不斷提升綜合素養。
三.劍瓷品牌文化的「短板」
當代的劍瓷產品應該說具有極強的藝術性,也能符合我們這個新時代的特徵。但是,卻存在以下的「短板」,急須克服。
劍瓷產品,尤其是日用的劍瓷產品,在造型設計上,總體顯得比較平淡、落後,尤其是青瓷,與其它產區相比,設計人才嚴重不足。
品牌文化的創建意識不強。我市的劍瓷行業,沒有較強的品牌,劍瓷藝人往往注重個人的發展,忽略了品牌的創建,不利於劍瓷行業的做大做強。
包裝設計極其落後。劍瓷產品的包裝設計比較落後,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包裝設計理念方向的培訓,鼓勵有藝術家個性的包裝設計。
龍泉劍瓷產業的發展,浸潤著龍泉劍瓷人的心血和智慧。龍泉劍瓷的每一項成就,與龍泉劍瓷人不斷探索、勇於創新是分不開的。「不斷創新,吸收提高,推陳出新,開放自信」是龍泉劍瓷文化永葆青春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