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已經過去了,但在這年國內汽車市場卻並非那麼樂觀,甚至還迎來了國內市場28年來的首次下滑。市場的下滑對於車企來說毫無疑問是一次巨大的考驗,面對著2018年的全年目標完成率,可謂一家歡喜一家愁。但不論如何,這次的考驗對於車企其實也是一次「優勝劣汰」的過程。所以應對市場的不振,車企應對手法的有多種,但最常用的就是人事調動。
畢竟車企的高管很大程度的影響著車企的戰略發布、完成程度以及車型的研發。所以能夠加盟到更得力的人才同時調動一些對車企作用不大的高管,其實對於車企接下來的走向非常重要。而在市場表現不佳的2018年,車企人事調動更是頻密,需知道,2018年車企的人事變動人數已經超過160人了。那麼變動對車企的作用是否夠大?下面就來慢慢分析。
東風日產:人才丟失,戰略不成銷量增幅減緩
首先來看東風日產。東風日產在今年最重大的人事調動,相信就是在2月份連續宣布的兩次人事調增。第一個就是在2月7日,原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市場銷售總部副部長的陳昊升任為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原擔任該職位的王金寧則正式宣布退休。第二個就是在2月9日,辛宇正式出任東風日產乘用車市場銷售總部總部長,而原擔任該職位的劉宗信則宣布離職。
事實上不論是新上任的陳昊還是辛宇,其能力都是非常強悍的。陳昊曾為東風日產的營銷生態體系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東風日產現在強悍的營銷能力很大程度都是因為陳昊。而辛宇則是有著多年的營銷經驗。但要知道,離職的劉宗信和退休的王金寧同樣是不簡單。特別是劉宗信,劉宗信在東風日產任職的兩年時間,順利完成了東風日產的Young Nissan品牌的轉化,所以東風日產在2015年-2017年銷量增長幅度才如此迅猛。但來到2018年,銷量增幅的減緩或許與戰略之後的走勢有關,畢竟辛宇雖然能力強悍但對東風日產並不熟悉。
事實上,在現在,東風日產的不足日漸明顯,一個就是推新速度慢而導致在售車型優惠幅度巨大,第二個就是質量問題的頻發。但為何東風日產銷量仍讓非常不錯?那就是東風日產在營銷上的功力,要知道此前奇駿的CVT變速箱問題,東風日產能夠把召回變成了升級。但對於車企來說,車型的硬實力顯然要比營銷更加重要,所以東風日產之後還需多注意技術研發才行。
長安福特:兩次人事調整加上110億美元重組,福特腳步並沒有停止。
第二個說的就是福特。其實福特在2018年絕對算不上是一帆風順。不論是下滑的銷量還是不斷曝出的裁員消息,似乎福特都在持續不振。所以要破局,人事調動依然是福特的一個重要措施。今年6月份,福特汽車和長安汽車聯合宣布,李宏鵬、曹振宇將分別出任長安福特的全國銷售服務機構總裁和執行副總裁。而在最近12月份,李宏鵬因為個人原因而提出辭呈,劉曰海則代理該職位。
事實上面對著不振的銷量,長安福特並非毫無行動。其實歸根到底長安福特銷量下滑,主要就是車型更新迭代的減慢,以及福特汽車執行長傅禮德曾表示的「此前銷量飆升過快、品牌建設不足」等因素。所以福特汽車便大拿110億美元來重組和改革,並單在國內市場,福特就曾與大眾、眾泰、阿里等多方合作。所以推新緩慢,其實福特腳步並沒有停止,並且在不斷前進。
其實福特也深知國內市場才是品牌突破的關鍵,從這幾次人事變動可以看到,福特直接任命本土人員出任團隊領導,也就證明著福特的「在中國,為中國」本土化戰略的有力實行。所以長安福特之後的市場如何反彈?就非常值得關注了。
神龍汽車:銷量下滑受質疑,實施本土化最關鍵
第三個說的就是神龍汽車。對於近年來銷量並不好的神龍汽車,人事變動可謂就非常有必要了。而在2018年12月份,神龍汽車進行了一次非常巨大的人事變動,可謂行業罕見。這次變動除了神龍汽車黨委書記高大林職務沒有變化以外,其他副總經理以上的執委會成員都發生了變動,而李軍則是接替蘇維彬擔任神龍執行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實際上,太大規模的人事變動對車企很容易會出現軍心不穩的情況,那麼神龍為何仍敢由此動作?銷量始終是不得不說的。
需知道,在2012年-2015年,神龍汽車的銷量非常出彩,但到2016年開始增速開始減緩,歸根到底,其實就是法系車特性在國內市場「水土不服」,可以說就是不符合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本土化同樣是神龍汽車的「翻身」關鍵。而實際上,神龍汽車本次本土化也是實施得非常到位,需知道神龍汽車新推出的標緻508L、7座版的標緻5008、為國內市場研發雪鐵龍C6等等,都是按照國內消費者需求來研發的。另外,12月份的這次人事變動同樣都是本土化人員居多,所以也就看到神龍汽車這次破釜沉舟的希望了。
北京現代:老將回歸,銷量開始回暖
因為多方面因素,其實北京現代近年來的表現同樣難以樂觀,特別在2017年,單月銷量一度下滑至3萬輛。但這種情況在2018年卻沒有出現,7月份經歷了一次人事變動之後,現代的銷量開始穩定,而2018年1-11月份,現代銷量已經達到了70.24萬輛,同比增長超10%。而這次重大的調整就是劉宇的回歸。
之所以說是回歸,主要就是因為早在2008年,劉宇就曾擔任過北京現代銷售本部南區事業部部長一直。而在當時任職期間,劉宇率領團隊成功扭轉了北京現代南區市場份額下滑的局面,在2009年,實現了區域同比增長65%。除此以外,2010年劉宇轉戰自主品牌時,也讓北京汽車在低迷的車市中實現品牌銷量上漲。可見,劉宇不論是個人能力還是現有的業績表現,都是可看出了劉宇的彪悍實力。所以2018年再次調任回北京現代業績不難理解了。
因為此前銷量的下滑,北京現代的人事調動總是非常頻密。甚至連續4年換了4次總經理人員。而如今,劉宇的歸來顯然給了北京現代更強的信心。
寶沃汽車:掛牌轉讓,寶沃前景如何?
要數人事變動最受關注的,相信就是寶沃汽車了。在2018年12月28日,寶沃汽車正式宣布成原麥格納亞洲區域總裁Bruno Lambert出任寶沃汽車全球總裁,而原寶沃汽車總裁楊嵩則是調任福田集團副總裁。實際上對於寶沃來說,這次調動也是迫不得已,因為銷量寶沃汽車銷量的下滑,福田在2018年10月份正式公開掛牌轉讓北京寶沃汽車有限公司67%的股權,所以楊嵩也就回到福田任職。
楊嵩其實加入到寶沃汽車的時間並不長,在2018年1月份有著「營銷奇才」之稱的楊嵩正式加入到了寶沃汽車,任職3個月後楊嵩升為寶沃汽車集團總裁。在任職期間,楊嵩可謂對寶沃做出了不少改變,一個就是戰略升級,廢止寶沃汽車是德系「左」的錯誤宣傳,另外還新推出了BXi7和BX6。可見楊嵩對於寶沃其實是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這次楊嵩和寶沃的「分離」是否意味這寶沃之後的路就艱難?需知道,Bruno Lambert的實力同樣不可小視,其有著近20年的汽車從業經驗,還對多個國家市場非常了解,在新能源、智能駕駛板塊更是有著豐富的經和前瞻性。所以對於寶沃之後的發展來說同樣十分「有效」,寶沃之後表現依然值得期待。
總結
除了這些以外,在其他車企上的人事變動同樣不少。據此前有數據表示,2018年的人事變動其實已經多達60個品牌。其實也能看到今年車市的「寒冷」。可能會有網友表示,人事表動其實與消費者有多大關係呢?答案顯然是關係密切的,畢竟從人事變動的動作,就能預測到車企未來的走勢和發展。
而今年市場的寒冬使得多個車企都可謂動作頻密,來應對接下來的市場表現。如何2019年車市又會如何走勢?各車企又會如何發展?相信就非常值得期待了。但不論如何,國內市場將會越來越成熟,車企間的競爭也會愈演愈烈,屆時汽車市場也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