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金庸的讀者有個疑問歷史上有沒有郭靖呢?
其實歷史上沒有郭靖這個人,郭靖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郭靖,是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男主角和《神鵰俠侶》中的重要角色,《倚天屠龍記》中也曾引述其相關事跡,他是貫通"射鵰三部曲"的關鍵人物之一。他融合"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和「左右互搏」三大蓋世武功為一體,遂翩然翱翔,武林尊為「天下第一俠士」,黑白二道俯首稱臣,號令武林群雄,率領群雄守護著南宋.襄陽城的前線邊境。
第三次華山論劍時獲得稱號「北俠"新五絕之一。他生性單純剛直,重孝義、勤奮、愛國,具備一切金庸筆下最模範的俠義精神。他用一生來徹底實現了"為國為民"這一"俠之大者"的目標,他巨大的人格力量也感染了他身邊的人,包括他的家人及《神鵰俠侶》的男主角楊過,無形中帶領他們走向正面的人生路、改邪歸正的康莊大道。
但其實郭靖這個人還是有歷史原型的,今天給大家說一說郭靖的歷史原型是誰?
在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曾跟隨蒙古大軍西徵,屢破堅城,建下奇功。書中郭靖的這段經歷並非金庸先生憑空瞎編,而是以真人為原型加工而成,實際上郭靖的原型比《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在戰場表現的更精彩,他率軍長驅直入上萬裡,攻破733座不同國家的城池,百戰百勝,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蹟。
這位將軍名叫郭侃,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人,出生於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當時的中國有南宋、金、蒙古三個政權,南宋與金國已經日漸衰弱,而蒙古帝國逐漸強大起來。
郭侃幼年時被元朝丞相史天澤收養(郭靖自小在蒙古長大,與郭侃的經歷相似),也許遺傳了祖上的優良基因,長大的郭侃有勇有謀,屢立戰功,年紀輕輕就在蒙古軍中擔任百夫長、千夫長。
郭侃就像電視裡面演的郭靖一樣,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橫掃中亞,攻陷巴格達,大破十字軍,獻策攻宋,郭侃有勇有謀,一生攻下了約七百座城,一生戰爭無數,但毫無敗績,可乃算灘,稱他為:「東天將軍,神人也。」不過可惜的是,他真的沒有大雕和黃蓉。
郭侃在聽聞蒙哥死亡後率兵歸國。東邊傳來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中統元年(1260),脫離旭烈兀並覲見忽必烈。
1276年,郭侃被封為寧海知州,一年後病死。郭侃戰勝攻取,所向無敵,行軍有紀律,風餐露宿,暴風雨時也不入民宅。軍隊所至皆興農課,因此吏民敬服。
郭侃有勇有謀,擅長使用火炮,郭侃作為一個漢人遠徵阿拉伯地區,並創造了百戰百勝,攻下了約七百多座城池的傳奇經歷。總之,他跟著夫拉可汗一同遠徵波斯,攻陷了其都城巴格達,一直前進到地中海岸,其事跡相當地驚人,是中國的武將中西行最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