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襄陽的郭靖原型,竟然是為蒙古人效力攻下約七百座城的戰神

2020-12-04 歷史筱佰科

很多金庸的讀者有個疑問歷史上有沒有郭靖呢?

其實歷史上沒有郭靖這個人,郭靖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郭靖,是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男主角和《神鵰俠侶》中的重要角色,《倚天屠龍記》中也曾引述其相關事跡,他是貫通"射鵰三部曲"的關鍵人物之一。他融合"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和「左右互搏」三大蓋世武功為一體,遂翩然翱翔,武林尊為「天下第一俠士」,黑白二道俯首稱臣,號令武林群雄,率領群雄守護著南宋.襄陽城的前線邊境。

第三次華山論劍時獲得稱號「北俠"新五絕之一。他生性單純剛直,重孝義、勤奮、愛國,具備一切金庸筆下最模範的俠義精神。他用一生來徹底實現了"為國為民"這一"俠之大者"的目標,他巨大的人格力量也感染了他身邊的人,包括他的家人及《神鵰俠侶》的男主角楊過,無形中帶領他們走向正面的人生路、改邪歸正的康莊大道。

但其實郭靖這個人還是有歷史原型的,今天給大家說一說郭靖的歷史原型是誰?

在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曾跟隨蒙古大軍西徵,屢破堅城,建下奇功。書中郭靖的這段經歷並非金庸先生憑空瞎編,而是以真人為原型加工而成,實際上郭靖的原型比《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在戰場表現的更精彩,他率軍長驅直入上萬裡,攻破733座不同國家的城池,百戰百勝,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蹟。

這位將軍名叫郭侃,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人,出生於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當時的中國有南宋、金、蒙古三個政權,南宋與金國已經日漸衰弱,而蒙古帝國逐漸強大起來。

郭侃幼年時被元朝丞相史天澤收養(郭靖自小在蒙古長大,與郭侃的經歷相似),也許遺傳了祖上的優良基因,長大的郭侃有勇有謀,屢立戰功,年紀輕輕就在蒙古軍中擔任百夫長、千夫長。

郭侃就像電視裡面演的郭靖一樣,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橫掃中亞,攻陷巴格達,大破十字軍,獻策攻宋,郭侃有勇有謀,一生攻下了約七百座城,一生戰爭無數,但毫無敗績,可乃算灘,稱他為:「東天將軍,神人也。」不過可惜的是,他真的沒有大雕和黃蓉。

郭侃在聽聞蒙哥死亡後率兵歸國。東邊傳來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中統元年(1260),脫離旭烈兀並覲見忽必烈。

1276年,郭侃被封為寧海知州,一年後病死。郭侃戰勝攻取,所向無敵,行軍有紀律,風餐露宿,暴風雨時也不入民宅。軍隊所至皆興農課,因此吏民敬服。

郭侃有勇有謀,擅長使用火炮,郭侃作為一個漢人遠徵阿拉伯地區,並創造了百戰百勝,攻下了約七百多座城池的傳奇經歷。總之,他跟著夫拉可汗一同遠徵波斯,攻陷了其都城巴格達,一直前進到地中海岸,其事跡相當地驚人,是中國的武將中西行最遠的人。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郭靖,一生攻下七百餘座城池,西方人尊他為神人
    在《神鵰俠侶》中,郭靖郭大俠後半生一直在襄陽防備忽必烈南下;郭靖的原型是誰呢?傳聞郭靖的原型是一個叫郭侃的人,郭侃的祖先據說能追溯到郭子儀,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郭子儀的後人其中一支逐漸到了蒙古草原,並成了成吉思汗手下大將。
  • 一個漢人徵服阿拉伯攻破700城:他是郭靖原型?別侮辱金庸
    金庸小說中郭靖的歷史原型是誰?網上早有人振振有詞給出了答案:一個為蒙古人效力的漢將郭侃。  這個答案靠譜嗎?我們來看看郭侃的生平。當時北方淪陷已久,無數漢人為金國、蒙古效力。  郭德海中年戰死,郭侃幼年時被蒙古名將史天澤所收養(史天澤也是漢人,後來當上了元朝丞相),二十歲就當上了百戶,「鷙勇有謀略」,後來升任千戶長。  1253年,郭侃率領漢軍千人隊,跟從旭烈兀(拖累第五子,忽必烈弟弟,伊兒汗國的建立者)西徵,開啟了其華麗麗的破城之旅。
  • 郭靖的原型將將軍有多猛、攻下700座城池,把歐洲十字軍踩在腳下
    作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信條的忠實踐行者,《射鵰英雄傳》男主郭靖的形象深入人心,堪稱「大俠」的典型代表。他自幼長在蒙古帳下,不僅數次救過成吉思汗的性命,成為草原上的金刀駙馬、機緣巧合得到武穆遺書後,成為卓越軍事家,於阻止成吉思汗諸子內鬥、並幫助成吉思汗遠徵花拉子模,屢破堅城,為蒙古西徵立下不世之功。
  • 郭靖為何要鎮守襄陽?行俠仗義是第一,還有另一方面原因
    郭靖鎮守襄陽幾十年,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射鵰英雄傳最後郭靖和黃蓉在桃花島度過了十幾年,為什麼不提早防禦蒙古的侵略?在跟隨成吉思汗這些年,郭靖應該知道蒙古的進軍計劃。郭靖自小在蒙古長大,蒙古對郭靖來說是恩人。
  • 歷史上真實的郭靖:破襄陽、滅南宋,為蒙古打下700座城池!
    得到武穆遺書後,郭靖還幫助成吉思汗遠徵花拉子模,屢破堅城,為蒙古西徵立下不世之功。 金庸的小說裡很多人都是有歷史原型的,成吉思汗、丘處機、拖雷,都是彪炳千秋之人,而他寫郭靖從軍西徵的故事也不是信手拈來、瞎編亂造!
  • 郭靖的歷史原型:一人是蒙古大將,被西方人稱為「神人」!
    而主角郭靖也並不是一個完全虛擬的人物,而是有著歷史原型的,郭靖的故事綜合了兩個人的經歷再加上金庸先生的演繹,於是成就了武俠小說中不朽的經典角色。那郭靖的兩個原型人物是誰呢?第一個就叫郭靖啦,這個人在歷史上不出名,只留下了幾行字的記載。
  • 中國最堅固的城池,蒙古韃子花40年,小日本花六年,都沒攻下此城
    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城市,當年蒙古韃子入侵中原時,想拿下此城作為軍事要塞,結果打了40多年都沒拿下來。不光如此,在近代戰爭中,日本人想要攻下此城,花了六年時間都沒有拿下。為什麼這座城市,如此的堅固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個城市的故事。
  • 楊過為何不和郭靖一樣鎮守襄陽?
    《神鵰俠侶》中郭靖黃蓉夫婦一直鎮守襄陽,對抗忽必烈的蒙古大軍。而郭靖亦是大俠之首,一心保家衛國。郭靖曾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郭靖的理念,也是他一直踐行的事。對於楊過來說,二人的信仰不同,自然也無法要求楊過如郭靖一般鎮守襄陽,誓與襄陽同在。楊過雖然不曾像郭靖一般一直鎮守在襄陽城,但是他卻也為鎮守襄陽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反駁的。
  • 郭靖原型探析
    大俠郭靖,用現在的說法是充滿正能量。雖然書讀的不多,但心懷天下愛國憂民,從《射鵰英雄傳》到《倚天屠龍記》,與蒙古人在襄陽從死戰到戰死,生命逝去的剎那,成為真正的傳奇,氣節與精神得到質的升華。許多人會把現實的英雄理想主義,於是就有了小說中的完美英雄。
  • 大俠郭靖的原型真的不是蒙古神將郭侃,時間都對不上
    這便是郭侃是郭靖的原型的由來,不無道理,但其實時間是對不上的。蒙古大軍西徵有三次:1、公元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大軍遠徵花剌子模。郭侃隨蒙古軍隊西徵,一生攻下了約七百座城,其中有中國式的城、伊斯蘭式的城和西歐式的城,其獨自在西亞屢破伊斯蘭軍隊百二十餘城、破十字軍百八十餘城,被稱為「東天將軍,神人也」。4、西徵後的郭靖和郭侃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為帝,郭侃離開旭烈兀並覲見忽必烈。
  • 飛將軍李廣的傳奇——也是金庸巨著作《射鵰英雄傳》郭靖的傳奇
    漢朝初期有個將軍是被稱為戰神的,那就是飛將軍李廣。他一生從軍,臨老了還打算建立功勳,卻被當時的軍制約束,不得不自殺。李廣的一生充滿著傳奇,尤其在匈奴那裡,傳出來「飛將軍」的綽號。匈奴為什麼稱他為「飛將軍」呢?這要從一場無意之間遭逢的突發戰役說起。
  • 東天將軍郭侃:小說中郭靖的原型之一,曾率部打到外國
    這一位忠義之士,他是小說中郭靖名字的來源,是郭靖大俠的原型之一,可郭大俠的原型並不止一個人,他是很多人物的綜合,比如郭大俠很小的時候在蒙古生活過,還成為成吉思汗的大將,這也是有原型的,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原型就是郭子儀的後代,郭侃。
  • 郭靖的原型是誰?郭靖黃蓉夫婦真的戰死襄陽了嗎?
    金庸武俠小說中,很多角色都有歷史原型。比如說張三丰和他的徒弟武當七俠,歷史上都是確有其人,張三丰是武當派始祖,原名也確實叫「張君寶」,他的七名弟子裡,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莫聲谷都是真人真名。
  •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金庸筆下,出了很多厲害俠士,郭靖就是其中之一。《射鵰》中,描寫了郭靖從普通小子一路打怪升級,最終成為令人敬仰的大俠的故事。小說中的郭靖英勇忠義,有血有肉,形象十分鮮活,不禁讓人思考,歷史上是否存在真實的郭靖。其實,小說中的郭靖還真的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原型,不過不止一個,而是好幾個。
  • 楊過在歷史中確有原型,只不過是個陝西人,郭靖的原型也另有其人
    而守城多年的郭靖也有其人物原型,這個人便是合州守將王堅。公元1258年,蒙古新任汗王,憲宗帝蒙哥兵分三路,大舉南下侵宋。早在1251年,蒙哥就為蒙古制定了全面滅宋的計劃。蒙哥覺得,蒙古大軍一旦佔領了四川,就可以將四川變為蒙軍的根據地,隨後蒙軍便可趁勢東進滅亡南宋(攻佔臨安)。
  • 郭靖黃蓉在襄陽殉國,楊過又在做什麼?他另有特殊任務
    郭靖作為成吉思汗鐵木真的養子和準女婿,曾擔任蒙古西徵軍元帥,立下赫赫戰功,更得到鐵木真裂土封王的許諾。然而,郭靖卻義無反顧地拋棄權勢富貴,選擇南下歸國,作為一個布衣客卿,輔佐南宋守將,鎮守戰略要地襄陽,力抗蒙古大軍侵攻數十年。
  • 楊過不幫郭靖守襄陽而是選擇隱居,分析郭靖和楊過的性格形成原因
    郭靖鎮守襄陽幾十年,最後城破身亡,成就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英雄形象,而楊過與小龍女十六年後相遇,兩人選擇了隱居,而不是幫郭靖鎮守襄陽,華省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後來郭靖遇到洪七公,在寶應配合丐幫對付歐陽克,這時候洪七公才收他為徒,教全他降龍十八掌。郭靖受益於江南七怪,全真教,洪七公,一燈大師,而且還是黃藥師的女婿,郭靖鎮守襄陽,好像是自己的選擇,其實也是身邊人對他的要求和期望。
  • 襄陽城破後,郭靖黃蓉和郭破虜戰死郭襄出家,那郭芙最後去哪了?
    《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可以說是金庸筆下最符合「俠」這個字的人,他忠肝義膽,為人處世頗有俠義之風,在家仇國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總是會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一切。郭靖一生都在抗擊入侵大宋邊境的元軍,最終和妻子黃蓉戰死在襄陽城,就連他們唯一的兒子郭破虜也死在了抗擊蒙古人的戰役中。
  •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為何在襄陽抵抗蒙古大軍?來看看南宋的疆域
    金庸在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以金國與南宋並立末期,蒙古人崛起統一天下為背景,描寫了傻小子郭靖由父仇家恨到民族大義的成長過程。郭靖的父親郭嘯天是梁山好漢賽仁貴郭盛的後代,在北宋滅亡之後僑居到了江南,本來郭家的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但由於郭嘯天義弟楊鐵心的事情,落得個慘死的下場。
  • 郭靖和黃蓉戰死城下,真實的襄樊大戰有多慘烈
    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為幾代人勾畫了精彩紛呈的武俠夢。雖然襄樊已是南宋最重要的門戶,但當權者依舊花天酒地,權臣賈似道依舊玩弄權謀,前線主將竟然還玩忽職守,都不太當回事。結果就是鎮守襄陽的京湖安撫制置使趙範因醉酒,而被蒙古軍隊裡應外合,一舉攻破了襄陽城。襄陽城的失守,結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