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天津運河博物館展陳策劃專家座談會在天津博物館召開。
天津市文旅局博物館處處長張春雨,天津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陳卓,副館長王建平參會。來自天津社會科學院、天津市紅橋區文旅局、天津大學、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津市檔案館、天津水利勘測設計院、天津自然博物館及天津市西青區文管所等機構的十餘位專家學者參與討論,天津運河博物館籌建組成員現場參加座談會。
會上,王建平副館長介紹了天津運河博物館籌建的背景和項目進展情況,明確本次座談會的主題和目標。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天津運河博物館功能定位、展陳策劃選題方向、展陳方式的效果提升等方面內容進行研討交流,建言獻策,充分探討天津運河文化博物館展陳策劃的選題方向和布展意見。
原天津博物館黨委書記陳克從大運河文化遺產的核心價值、天津段運河的特點以及把握天津運河文化的整體面貌等方面提出建議。
原天津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張利民提出要對選題進行多方位的學術開拓。
天津市文保中心程紹卿提出要對海河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立體、全面、多角度收藏和展示運河文化。
紅橋區文旅局趙永強建議館內展示要講好運河文化縱向的傳承和橫向的流動,在比較中體現天津的獨特文化。
天津大學朱陽認為布展思路要以運河的形態及其與天津城市發展的關係為主脈絡,以大運河天津段特質為重點進行分版塊展示。
天津大學張威和天津水利勘測設計院的劉洪濤不約而同提到展覽中要對水利工程技術有所展現。
天津市檔案館周利成建議關注運河文化相關檔案的搜集和整理。
天津自然博物館王鳳琴提出運河屬於溼地範疇,同樣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功能。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郭洧建議將近年考古新發現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納入策展範圍。此外,考慮建立一個立體、全景的VR體驗館。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張燁以觀眾個人體驗的視角建議博物館使用沙盤、動畫等展陳手段,更好地展示運河的發展和演變。
天津大學代亮以保護和修繕運河沿線古建築的角度提出建議,為天津市傳統古建築建立資料庫、檔案庫和信息庫。
西青區文管所周建介紹了西青區運河的特點,提出運河對沿線村落的布局和農業發展都有影響。
天津市文史研究館方兆麟、天津師範大學王振良、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侯福志、濱海新區博物館崔志華、河北區政協文史委王勇則等專家發表了書面意見,分別從博物館展陳定位和展陳方案構思等方面提出建議。(天津博物館研究員嶽宏代讀)
張春雨處長做總結髮言。他代表市文旅局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提出與會專家學者們的討論直接關係天津運河博物館建設的未來走向,意義重大。陳卓館長在主持會議時表示,本次座談會的召開為進一步推動天津運河博物館發展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持,博物館展覽策劃團隊將會認真吸納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借鑑交流成果,有效做好展陳內容策劃,充分展現運河博物館的天津特色,不負社會各方的期待。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天津市委市政府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遺產保護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強大運河天津段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目前,天津博物館正在承擔天津市文旅局委託的天津運河博物館展陳策劃項目,旨在通過一系列展覽展現天津運河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獨特價值,為「魅力天津」城市名片增光添彩。
···END···
圖片:圖像信息中心 靳挺
文字:媒體中心 賈曼
編輯:媒體中心 徐廣泰
監製:黨委副書記 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