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巢湖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導向,將創建工作融入群眾日常工作生活,營造崇德向善風尚,提升城市文明內涵,夯實城市發展的軟實力,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斷提高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行走在巢湖大街小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環境衛生乾淨整潔,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城市景觀亮化提升……一步一景,處處讓人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的強勁脈動。今年以來,為確保文明城市創建再上新臺階,巢湖在鞏固文明城市創建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堅持補弱項、提檔次、創品牌,大力提高人民群眾對創建的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和滿意度,推動固安整體文明程度實現大幅跨越提升,打造幸福宜居新家園。
公益廣告提檔次 拔高創建標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講文明樹新風、關愛未成年人、善行功德榜……穿行在巢湖的大街小巷、廣場公園、公交車站及學校社區,隨處可見的公益廣告已成為城市新景觀。
巢湖好人公益廣告。圖片來源:巢湖文明網
巢湖市把文明創建公益宣傳與城市建設、市容環境深度融合,樸實通俗的語言、簡潔明快的圖畫,讓群眾眼前一亮。為促使各類公益廣告上檔升級,專門進行創意設計,讓公益廣告與城市景觀相融合、與不同載體相承、與市民欣賞習慣相契合。
與城市景觀相融合的公益廣告。圖片來源:巢湖文明網
多元化表達、多載體呈現的公益廣告,讓每一位市民抬頭可見文明、駐足可觀文明,文明走進每一個市民心靈深處,一幅幅公益廣告,就像城市的「文明宣傳員」,扮靚了巢湖美麗城市面貌,傳遞著文明向上的正能量,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巢湖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市美麗鄉村建設暨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專職副書記和2位市政府分管副市長負責日常工作推進。制定《巢湖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2018-2020年》、《巢湖市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專項整治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等文件,統籌推進垃圾、汙水、廁所「三大革命」,完成62個行政村、786個自然村和93個美麗鄉村中心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鄉村環境成為美麗巢湖最靚底色,先後榮獲「全國農村生活汙水全面治理示範縣(市)」、「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市)」、「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市)」等稱號。
槐林鎮新王村。圖片來源:巢湖文明網
烔煬鎮南湖方村。圖片來源:巢湖文明網
三級書記齊抓共管。堅持三級書記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立「市級主導、鄉鎮主抓、村居主幹」聯動機制,高規格成立領導小組,巢湖市委書記和市長任組長,巢湖市委、市政府分管負責人任副組長,具體牽頭負責、定期調度推進。特別強調鄉鎮書記、鎮長第一責任,注重發揮村「兩委」牽頭、村幹部帶頭作用,形成「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推進體系。堅持每月召開現場觀摩推進會,徒步查看觀摩結束後就近召開推進會,現場評、實地比,找準差距、認清不足,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採取日常督查、調研檢查、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辦法,對各鄉鎮(街道)環境整治工作進行量化評分,依據結果兌現市級獎補資金,以此調動各地各相關部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保障機制促鄉村振興。堅持城鄉統籌和分類指導,強化頂層設計,結合美麗鄉村、土地整治規劃,編制《市域鄉村建設規劃》《市域農村生活汙水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施方案,科學確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準版(三大革命)、升級版(美麗鄉村)、增強版(鄉村振興)三個梯次,明確目標任務、責任部門、資金籌措方案、農民群眾參與機制等內容,形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任務書」和「路線圖」。探索「爭取中央支持、省及合肥市級獎補、市級政府主投、鄉級政府補貼、村集體補助、農戶適度出資出勞」的經費保障機制,有效整合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三大革命」、農村暢通工程、農田水利「最後一公裡」、鄉村綠化等專項涉農資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序時推進。謀劃一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項目,建立項目庫、項目包,通過推介會、融資需求對接會、媒體網絡等平臺向社會推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PPP合作、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建設整治資金約8.5億元。
突破重點攻堅克難。堅持亮點引領、重點突破、難點攻堅,把握「全域整治一盤棋」的統籌安排和「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工作接力,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不搞「一刀切」「齊步走」,集中力量打好攻堅戰。針對不同村莊的自然風貌、人文特點、發展水平,分別明確建設整治模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程度、推進速度與財力承受度、農民接受度的關係,因地制宜、集成集約,統籌推進路網管網水網建設、治汙治髒治亂、綠化美化亮化。目前全市62個行政村、786個自然村和93個美麗鄉村中心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其中13個鄉鎮通過DBO建設模式建成汙水處理廠,93個中心村均建成汙水處理設施,鄉鎮、中心村汙水處理達到全覆蓋;農村環衛市場化率、陳年積存垃圾清理率、垃圾治理自然村覆蓋率、自然村莊清掃保潔率、農村生活垃圾收運率、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到六個100%;完成4.2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改造。探索總結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五要五須五字訣」、農村生活垃圾處置「三四五工作法」、衛生改廁「六統三化三分八具備」,成為「巢湖模式」的鮮活註解。
長效機制保人居環境。堅持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用長效機制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這是人居環境整治的第四大舉措。把創新實踐及時固化為制度,修訂完善農村生活汙水全面治理工作方案、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施意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考核辦法等文件。理順政府與農民的行為邊界、群眾主體與政府主導的關係,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村規民約自我監管作用,千方百計調動和激發廣大農民的參與熱情,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內化於農民的生產生活中,使他們真正成為參與者、實踐者、獲益者。注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在規劃方案、項目安排、資金使用等重點環節,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充分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探索建立農戶分區包幹制度,動員村民義務投工投勞,主動拆除危舊房屋、綠化庭園、搞好保潔、垃圾分類,充分發揮農民自主、自建、自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村民積極性。創新「三組一會」制度,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指導組、工作組、工程監督組和農村「五老」理事會,建立民主管理機制,化「阻力」為「動力」,為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供智慧和力量保障,促進環境整治由「要我幹」向「我要幹」轉變。
蘇灣鎮山戴村。圖片來源:巢湖文明網
通過以上四大舉措,把農村人居環境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以全域人居環境治理、農村土地大規模整治、大型田園綜合體建設、特色小鎮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域旅遊建設和全國農村社區治理實驗區創建等為差異化、特色化抓手,在鄉村振興戰略上,精謀形成巢湖方案、實幹創出巢湖亮點、探索總結巢湖經驗,充分展現巢湖市「山水名城、產業新城」的絢麗圖景,為合肥市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作出更大的巢湖貢獻。
多舉並措 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巢湖市以體育、藝術、科技等特色項目為抓手,依託系列特色活動,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耕厚培當代價值,推動素質教育活動持續開展,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上臺階。
德育先行,助推全面發展。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學、德育建設中,健全德育工作機制,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深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建設。經常性開展「文明小博客」、法制講座、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評選表彰學年度「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及「美德少年」,制定《中小學校德育工作常規管理考核細則》,完善德育工作督導、考核、評估體系,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全面推進。
體藝同步,提煉一校一品。積極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全力創建全國藝術工作實驗區。著力打造籃球、排球、校園足球、橄欖球、田徑、桌球、羽毛球、武術、跆拳道、航模等特色項目,努力形成「一校一品」體育特色。結合國家級實驗區建設,構建全市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體系,完善藝術教育發展年度報告制度。通過舉辦全市鄉村學校少年宮成果展、校園藝術節等形式,激發鄉村學校藝體發展活力,全市中小學素質教育呈現「百花爭豔」良好態勢。
志願者教小朋友一起製作手工紙飛機。圖片來源:巢湖文明網
活動多元,拓寬素質教育。出臺《巢湖市中小學生活動指南》,從11個方面22個緯度對學校活動給予規範引領。開展「我們的節日」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系列主題活動,舉辦中華經典誦讀比賽,愛國主義讀書教育徵文、演講、講故事比賽,網上知識競賽等活動,吸引8萬多名學生踴躍參加。
新時代文明實踐 雕琢文明之美
「真沒想到,我打一個電話,社區志願者就服務上門了。」安徽省巢湖市向陽社區老人高興地拿出手機拍視頻發朋友圈。
近日,向陽社區組織志願者開展了關愛老人探訪活動,並且為社區內高齡老人和獨居老人測量血糖血壓、提供健康諮詢等。據悉,考慮到疫情和長者的身體狀況,本次義診採用了入戶的方式,志願者盡職盡責,對老人進行血糖、血壓、等常規檢查,讓老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針對每個居民的不同情況,志願者細心全面地詢問了他們的疾病史、日常飲食作息、用藥等情況,耐心地叮囑各種日常注意事項,詳細介紹防病和養生知識,提出合理的膳食、運動等生活指導和建議,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後防範」。
志願者為老人測量血糖血壓。圖片來源:巢湖文明網
本次義診服務活動,志願者們充分發揚了「關愛、博愛、奉獻」的精神,為社區高齡老人和獨居老人提供了便捷優質高效的診療服務,滿足其就醫和保健需求,營造了良好的社區氛圍。讓群眾的臉上寫滿笑意。群眾「需求點單」,志願者「接單服務上門」,已經成為巢湖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新常態。
大到文藝演出、技術服務、移風易俗、環境保護,小到打掃衛生、修理家電、購買生活用品;群眾只要一個電話,一個需求單,志願者就上門服務。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到哪裡。巢湖市發動群眾「點單」、志願者「接單」,精心策劃志願服務內容,推動文明實踐活動避虛就實、直抵人心,真正讓群眾在參與中有獲得感。截至目前,巢湖市累計徵集群眾心願2643條,涵蓋文明創建、移風易俗、文明餐桌、健身娛樂、孝老愛幼、扶貧幫困、美麗鄉村各個方面, 並逐一得到解決。
志願者化身「流動的剃頭匠」。圖片來源:巢湖文明網
志願者開展移動易俗宣傳。圖片來源:巢湖文明網
新時代文明實踐更像是一座橋梁、一根紐帶,不斷拉近黨群、幹群關係。通過搭建這一平臺,我們能更好地傳遞黨的聲音、傾聽群眾呼聲,構建美麗鄉村,實現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通過近期開展的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廣大群眾的精神面貌有了積極、可喜的變化。
文明是一顆小小的火種,它能點亮心燈,照亮我們的前程;文明是一陣涼爽的清風,它能沁人心脾,爽朗我們的心情;文明是一場愜意的春雨,它能潤物無聲,浸潤我們乾涸的心靈。城市文明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一路走來,巢湖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承載起全市百姓對文明幸福的不懈追求,激發出強大的崇德向善正能量,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溫度與活力。(巢湖文明網綜合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