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白銀不再含蓄,晴空下,改造後的十大公園與靚麗的城市街景相映成趣,美麗宜人。百姓心中勾畫過無數次的「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美麗家園伴隨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步伐越走越近……
守恆心、抓深化,創城機制建起來
2015年,白銀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正式邁開了向全國文明城市衝刺的步伐。為保障創建工作有力有序,白銀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為總指揮,區四班子領導為副總指揮,區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並下設辦公室,承辦日常工作。同時,設立7個創城專項工作推進組和1個督查考核組,由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分別擔任組長,分片包幹,強勢推進。至此,創城工作作為白銀區的發展工程、民心工程,以接力棒的方式,一屆接著一屆幹、一錘接著一錘敲,走出了一條抓創建、促轉型、惠民生的新路。
增顏值、提氣質,綠色家園美起來
環路建成、斷頭路打通,人行天橋按期投用;產業蓬勃,「六朵金花」美麗奪目,「十大公園」絢麗登場……白銀區始終堅持創建為民,順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讓群眾深切感受到文明創建帶來的新變化新成效。基礎設施逐年完善。探索以市政道路、公園廣場、車站和城區4個出入口為重點的劃區域提升工程;推進舊老小區及「三供一業」提質,改造城市排水管網,拆除戶外不合規廣告牌,規範沿街門頭牌匾,基礎設施建設從「惡補欠帳」到「有序推進」,逐步走向精細化。城市管理持續向好。健全各項城市管理制度,確定環境衛生、市容秩序、基礎設施、交通秩序、入戶宣傳、創城督導六大常態創建機制,不間斷開展「三清一維護」,集中整治「四亂」,落實「門前五包」,市容環境日趨漸好,城市管理逐步規範。城鄉共建效果顯著。大力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綠化、改廁,成功創建25個省級清潔村莊、5個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顧家善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綠化指標基本達到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標準,全年優良天數從2015年全年278天上升至2019年全年295天。一樁樁,一件件的創城惠民實事讓城市「溫度」升了起來。
重實踐、播文明,城市靈魂鑄起來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白銀區始終堅持內外兼修,不斷傳遞文明白銀的大愛力量。文明實踐揚帆遠航。把穩「傳播思想+傳遞文明+服務群眾」的文明實踐方向,堅持「整合+融入」,打造「中心+站(所)+成員單位+基地」矩陣,把文明實踐融入百姓生活、「三城同創」、社會治理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中。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0個文明實踐基地、82個文明實踐站、368支文明實踐隊,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000餘場次,服務群眾13萬餘人次。志願服務情暖銅城。完善志願者登記註冊、項目發布、服務記錄等建設機制,63個志願團體,4萬多名登記註冊志願者,8000多個志願服務項目打響了「情暖銅城」志願服務品牌。開展健康義診、法律援助等常態志願服務,「保護母親河」等特色志願服務活動。抗疫期間,3000多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遍布全區430個檢測點,開展登記監測、宣傳勸導等工作。今年3月,2000多名志願者投身「四抓四促」城鄉人居環境專項整治,集中清理、清運雜物垃圾3500餘處、200餘噸……白銀區志願服務由常態化邁向精準化、特色化、項目化,聚沙成塔的溫暖力量激情蕩漾。
塑底蘊、促內涵,創建合力強起來
群眾參與是創建文明城市的持久動力。白銀區堅持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深化開展「我們的節日」「四下鄉」「戲曲進校園、進鄉村」等主題實踐活動,黃河戰鼓、曲子戲、社火表演等本土特色文化活動,以文化的力量感染人、凝聚人。注重文明典型引領,評選各級各類文明單位143個、星級文明戶1.4萬餘戶,28人榮獲全國、省、市級道德模範稱號,2戶家庭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越來越多的模範人物、身邊好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到建設家鄉、共築文明的行列中來。強灣鄉白崖子村羅繼軍等新鄉賢人士,累計為家鄉建設捐贈籌資1000餘萬元,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疫情期間,白銀區「最美計程車司機」崔貴花自編自演《今年過年不串親》《出門亂逛要「著活」》《向「疫」線人員致敬》等文藝作品,通過抖音視頻等方式向鄉親們宣傳疫情防禦知識。先進模範的身體力行,在全社會形成了崇德向善、見善思齊的濃厚氛圍,賦予了創建文明城市新的內涵意義。
如今的白銀,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文明之花芬芳盛開、社風民風持續向好……白銀區也將繼續立足全域創建、精緻創建、特色創建,步履鏗鏘向著全國文明城市邁進,打造起文明白銀的金色名片。
來源:白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