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設計回報生活的恩惠,疫情後時代的設計啟示

2020-12-04 設計品味生活

在上期和大家分享、探討了以禪的美意識生發出的《美的七種表現意向》無印良品的創始人田中一光和堤清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物質的繁盛導致消費的虛華而立志創造一種讓消費回歸生活真相:平實、樸素的全新商業模式 – 無印良品由此理念而誕生。田中一光以日本琳派藝術為靈感,走出了一條簡潔、優雅的日本現代設計之路。無印良品的商業實踐,是《美的七種表現意向》的精粹表達。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被迪特·拉姆斯譽為最佳詮釋《好的設計的十條準則》的APPLE蘋果公司。蘋果的偉大貢獻,在於證明了設計是一種有效的商業模式。通過設計,通過商業模式的設計、品牌的設計、產品的設計、用戶體驗的設計,能夠改變生活方式,並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價值。

蘋果的賈伯斯和喬納森·艾維,就如同無印良品的堤清二和田中一光。賈伯斯將喬納森·艾維視為「在蘋果公司的精神夥伴」。喬納森·艾維參與設計了iPod、iMac、iPhone、iPad、iWatch等眾多蘋果的經典產品。大家對於賈伯斯(喬幫主)可謂非常熟悉,他是一代人的精神偶像。蘋果的傑出廣告Think Different(非同凡響),告訴世人蘋果不同尋常的商業思想:神壇可上,地獄可下。但蘋果始終是為真正的遠見者量身定製,他們持有不同的想法,敢於逆流而行。喬納森·艾維就是這樣人!

艾維曾經在英國的聖馬丁學習設計,是我的校友和前輩。年輕時的艾維對數學和計算機,並不擅長,懼而遠之。對設計和人之間的體驗連結,興趣勃然,尤其是對迪特·拉姆斯Less but Better(少卻更好)的設計理念,推崇備至。在艾維給蘋果所做的產品設計中,都能夠感受到到拉姆斯的巨大影響。

拉姆斯給博朗所做的口袋收音機與蘋果的iPod、博朗電視與iMac、博朗音響和蘋果iPod Hi-Fi,都是以白色為基調,沒有多餘的裝飾,在細膩溫和的造型下,把設計的簡潔唯美、注重細節、功能體驗,淋漓盡致的做到了完美。這是一種對生活認真、致敬的態度所致,是一種懷有對生活的恩惠,並立志於讓生活更加精彩和非同凡響的情懷所致。

生活和人的關係在蘋果的設計中,是如此自然天然的的合二為一,用迪特·拉姆斯的準則而說:好的設計大道至簡,虛懷如谷,才能裝下生活,優化生活。在iPad問世之初,面對媒體的挑剔和懷疑,喬納森·艾維平靜溫和地說過:「很多時候,我們正因為那些不存在的東西而感到驕傲,對於我們來說,設計的重點是自我完善並為生活而完善,直到用戶同他們互動的內容之間沒有障礙為止。」

田中一光或是喬納森·艾維、堤清二或是賈伯斯、迪特·拉姆斯的設計準則或是禪的美意識,都是用設計和美,為我們的生活去偽存真,為人和生活的關係留住真實的價值。在我們當下所經歷的疫情改變生活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直面真實,勇於前行。

正如賈伯斯所說:「有時候,人生會遇到災難性的打擊,這種感覺就像別人用磚頭打你的頭,但你不要就此喪失信心。要相信,只要保持熱愛,求知若飢,虛心若愚,愛你做的事,未來就會是美好的。」

《幸會生活!畢瀛皇講設計》由畢瀛皇先生原創。

畢瀛皇先生是上海唯示品牌設計工作室 Vision & View 聯合創始人兼總設計師。

相關焦點

  • 第三屆「設計中國北京」將啟:探討後疫情時代設計的重新出發
    第三屆「設計中國北京」將啟:探討後疫情時代設計的重新出發 2020-08-05 20:35:32  據悉,第三屆「設計中國北京」將通過100多個品牌及藝廊帶來的家具、家居、燈光、新材料、概念性裝置,以及一系列特別策劃和專業論壇,深入探討「設計如何在全新的後疫情時代重新出發」,並分享未來設計趨勢以及設計在人們生活中的角色變化。  「設計中國北京」及「設計上海」展會總監譚卓說:「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期望能利用設計力量,造福社會及世界。
  • 中國現代設計教育奠基人王受之:後疫情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設計?
    原標題:中國現代設計教育奠基人王受之:後疫情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設計?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許多本質性的變化;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迫使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思考AI與設計結合的可能性與局限。 種種因素交織的時代變局下,王受之先生為我帶來了他關於未來工業設計的思考。
  • 後疫情時代,用家庭影K改變居家生活
    我們可以恢復以前的生活節奏了嗎? 後疫情時代,出門佩戴口罩成為日常 據央視新聞報導:12月8日,在經歷青島疫情事件後,四川省再次出現了本土病例4例
  • 疫情下的創意設計,用創造治癒生活
    據周宸宸介紹,「在嚴峻的疫情中,設計師需要重新定義,去面對這次疫情暴露的各種問題,用設計思維提出思考與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不僅為當下的疫情,也為了之後更多可能面臨的公共衛生的挑戰。」新京報記者了解到,Create Cures「創造治癒」項目已推出包括口罩、消毒燈、洗手液等在內的6件設計作品,均由設計師在兩周時間內設計完成,涵蓋居家、就餐、外出等不同的生活場景。
  • 後疫情時代,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讓設計更富有社會責任與...
    各層次的需求從來不是排他性的,每個人在這場疫情裡所表現出來的心理訴求,其實就是人性本質需求的加速呈現。下面我們用設計思考的理念看看以下產品創新帶來的需求滿足:碧桂園煲仔飯機器人,擁有36個煲位,1小時能完成100份-120份煲仔飯,可實現24小時無接觸式循環生產與配餐,滿足了人們對安全用餐的需求。
  • 國際設計大咖的後疫情時代思忖:從家空間到共享空間的「演變史」
    連續舉辦了44屆的中國家博會,屆時將聯合土巴兔、設計本合力打造「灣區·城市設計展—設計大玩家」,邀請國際知名設計師分享最新作品和最前沿設計思維。現在就疫情影響、行業思考、參展理念等多方面,我們邀請其中三位大咖展開討論,看他們如何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挑戰。
  • 受了恩惠,必定十倍百倍回報的星座
    來盤點下,受了恩惠,必定十倍百倍回報的星座:受了別人的恩惠,金牛座能夠記一輩子。他們一定會報恩,但不是報恩過後就結束了,而是一輩子都會對TA好。不管TA發生什麼事情,金牛座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巨蟹座巨蟹座很倔強,不會甘心受別人的恩惠,一定要回報,而且要加倍回報。只要對他們好一分,註定會對你好十分,期限是一輩子。
  • 廣州設計周開展!冠珠「幸福空間」全屋體驗館演繹後疫情時代家居需求
    冠珠陶瓷廣州設計周「幸福空間」全屋體驗館,實景全面演繹了後疫情時代的家居需求。為後疫情家居難題提供答案,也為設計師提供了新的設計靈感。據悉,冠珠幸福空間的整體設計靈感,緣起疫情之後的家居問題。經過疫情,家居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各種家居設計問題引起重視:通風條件不夠好、空氣不清新,玄關設置不合理,外套帶著病毒進門,客廳雞肋,分不出辦公和娛樂功能等。為了解決這些家居痛點,冠珠陶瓷攜手一兜糖家居APP,深入走訪了3000+屋主,諮詢1000+設計師,發起"你特想改造家裡的地方"話題,挖掘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後,聯合發布《後疫情時代的幸福空間設計趨勢報告》。
  • 巨石設計視野:後疫情時代,民宿投資將何去何從?
    中國旅遊研究院將疫情對旅遊經濟的影響進行了仿真測算,其基準結果顯示,在我國經濟總量中佔比達53%的服務業,受疫情受衝擊最大,特別是住宿餐飲、旅遊等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2020年全年我國旅遊總人次將較上年減少9.8億人次,旅遊總收入減少約1.55萬億元。
  • 後疫情時代,商業空間設計將會如何發展?
    Philip: 後疫情時代,帶著購買目的前來門店的客流,是否會進一步減少 Philip: We got together and reflecting forward at how our work as retail pacemakers could potentially
  • 辦公環境設計 | 如何打造符合後疫情時代的「樞紐空間」
    ▲雪梨Havas通訊公司總部 當企業開始思考後疫情時代的辦公需求時,會進一步審視自己現有的辦公空間,了解其是否能夠滿足新的要求。但是新冠疫情發生後,基於保持社交距離的必要性和對員工辦公體驗的重視,使得此類空間成為業主和設計師的關注對象。 符合疫情需要的多功能空間的打造,可以通過設計手段,利用現有的會議室或重新分配空間或重新選擇辦公家具來達到。
  • 後疫情時代服裝品牌如何煥發新活力?BOSSsunwen帶來新啟示
    由此可見,伴隨著消費觀念轉變和升級趨勢,消費者對服裝品牌尤其是男裝品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再加上疫情之下服裝行業快速洗牌,未來男裝品牌的發展速度和關注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新的機遇已經到來。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已取得較好成效,傳統品牌如何煥發新活力,更好地抓住機遇搶佔市場,成為服裝行業的新課題。
  • 拓寬陶瓷應用場景 冠珠用設計定製幸福生活
    冠珠陶瓷給出的答案是用設計定製幸福生活。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冠珠展位2020年12月3日,在廣州設計周上,冠珠陶瓷聯合一兜糖家居平臺,以打造幸福人居為出發點,挖掘用戶更深層次需求與設計趨勢,結合健康趨勢的新材料,打造一個擁有快樂色彩、滿足多種生活需求的「幸福空間」全屋體驗館,同時聯合推出《後疫情時代的幸福空間設計趨勢報告》。
  • 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疫情提醒了城市設計的「彈性空間」
    新冠疫情的防疫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在空間上,空間決定了傳遞的時間,用空間換時間,用時間保生命,這就是空間、時間和生命的邏輯。」除了同濟大學副校長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身份外,吳志強還是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設計綜合方案總規劃師。
  • 80、90後青年藝術們的後疫情時代生活
    「後疫情時代的青年藝術在疫情之下,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日常行為,大家開始重新審視個體、集體、政治、經濟、文化、自然這些原有既定的概念。因此,也出現不確定的種種因素和節點的到來,不得不站在有形的、無形的界碑前,去思考未來。雅昌藝術網聯合青年100共同推出「後疫情時代的青年藝術」為主題的論壇,圍繞第十屆青年藝術100的現場的藝術家及作品展開話題。
  • 設計分享會~用生活方式做設計
    如果你不了解相應的歷史地域和文化背景,那就是浮於表面的模仿設計源於生活設計源於生活,卻又改變生活。廚房的生活方式用生活方式做設計,再講到時下流行的島臺文化。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只要有空間我都會給予設計到中島。一方面增加儲物空間,因為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像榨汁機,咖啡機,料理機 ,多士爐等小家電越來越廣泛,一般常規廚房操作臺面完全不夠用。另外一方面也是增加家人情感交流的地方。
  • 用設計與藝術,奪回我們的生活和知識
    這也表達了我對當下城市生活的感知,城市生活就像網絡世界一樣,非常碎片化,所有東西都處於一種混雜的狀態。(李漢威,新媒體藝術家) 15、熱力學 考慮到疫情對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我們需要新的角度來思考未來城市建築,比如從能量的視角來看待我們的城市和建築。
  • 現場|看疫情後藝術教育與變化,百餘高校集結藝術設計教博會
    12月5日至12月11日,第二屆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FutureLab, 以下簡稱教博會)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A館和B1館舉辦。本屆教博會由展覽、論壇、工作坊等五大板塊組成,展現國內外百餘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教學實踐與創作作品,從中也能看到疫情後藝術教育的變化。
  • 80、90後青年藝術家們的後疫情時代生活
    雅昌藝術網聯合青年100共同推出「後疫情時代的青年藝術」為主題的論壇,圍繞第十屆青年藝術100的現場的藝術家及作品展開話題。由青年藝術家來談一談,他們如何看待疫情影響下的創作;包括對未來的創作的思考;過去的創作經驗以及現在的工作狀態。
  • 洛可可新物種設計展 「智」造美好生活
    從中國到國際,從展覽到博覽,連續三年成功舉辦後,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在2020年升級成了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這個唯一「國字號」工業設計盛會的第四屆將於12月11日至13日在湖北武漢舉辦,數百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在武漢為觀眾呈現一場求新求變的頂級行業盛會,展示工業設計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成果,助力中國「智」造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