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自然歷史博物館

2020-12-17 零度可樂雞翅包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2003年上海文化發展藍皮書》介紹,倫敦有92座博物館。

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

同時也證明英國的發展史有足夠的歷史、工業、自然。

美術等文物值得紀念和收藏。

這點非常值得我國去借鑑。

自然歷史博物館是倫敦十大最受歡迎博物館之一。

也是英國親子遊必打卡之地。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1881年正式對外開放,而實際上加上前身的歷史,已有250多年之久,擁有7500萬動植物和化石礦物標本,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手機選取了最為精美的建築部分。

博物館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建築藏品!

考慮到天氣和我相機的原因,特下載一張博物館的全景照片,以饗讀者。

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一棟非常華麗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

每到學校假期或是節假日,英國的家庭除了到郊外度假外,另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帶孩子們到各種博物館參觀,人們把去博物館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一定非要成為科學家或藝術家,但是從置身的環境中去接受科學和藝術的薰陶,對於孩子們的人文知識、科學素養和藝術潛質來說,無疑會在瀏覽博物館博大精深的館藏中得到巨大的提升。

球媽媽也是從世界兒童繪畫冊開始培養球球的博物館情結。

我也是注重帶球球去北京的各種博物館參觀。

9:50,我們趕到博物館後門排隊等待開館。

(10點營業。

)這座博物館的入口位於克倫威爾路。

2分鐘之後,已經有絡繹不絕的觀眾湧來排隊等待參觀了。

(黃色圈內球球的紅帽子是我們的位置。

博物館對面的建築上也有人物雕塑。

幾乎所有排隊的人群都是領著兒童來參觀的。

甚至可以看到殘疾兒童的身影。

所有的小朋友都很認真的排隊等候進場。

10:00,工作人員開始疏導排隊的人流。

可以看到世界各地膚色、不同人種的工作人員。

《地球館》自然史博物館TheNaturalHistoryMuseum。

該館所擁有的生物和地球科學標本約七千萬件,包括五個主題:植物學,昆蟲學,礦物學,古生物學。

該博物館裡許多藏品具有偉大的歷史和科學價值,例如由達爾文所採集的標本。

這部自動扶梯把我們送上太空探險之旅,它可以帶著我們穿過巨大的紅色仿地殼內部去往地球館二樓。

在地球館裡,可以直觀地看到滄海桑田的變化過程,生物進化的足跡,看到各種地球景觀,火山爆發等,體驗地震地理現象的生動演示,讓你置身在巨大的地理課堂。

球爸爸抱球球往捐款箱裡捐款。

球媽媽為球球排照標本。

寶石礦。

地球館展館。

一條藍色的鯨魚的骨架懸掛在大廳的頂部可以釋放地面的空間。

這一構架成為該館新的亮點。

這是20世界70年代最重大的一次改造。

我們有幸看到改造後的新館,自然還是很興奮的。

從畫面的階梯上來拍出的展館視角很震撼。

從建築美學上看展覽大廳也令人大開眼界。

精美建築穹頂擾亂了我的視線,顧不得看館藏,還是觀建築美吧。

每個建築曲線都採用了不同的紋飾。

沿剛才的樓梯下到一層大廳。

球媽媽在找鳥禽館。

看到年紀最小的觀眾了吧?(未滿周歲)關鍵是孩子的媽媽有不止一個孩子,全家出動看展覽就只有抱著貝貝嘍。

《鳥禽館》標本櫃裡有上百隻珍禽益鳥的標本。

球球可開眼了。

美麗至極,形態逼真。

看到叼奶嘴的小孩子了嗎?圖中左二的小朋友。

右面兩個顯得很紳士。

看的極仔細的觀眾。

哺乳動物展[23和24展廳],這裡展出的哺乳動物標本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有的標本也許你在動物園都看不到活體了。

其中有關物種滅絕的統計數據也警醒了我們有更多的物種正不斷從地球上消失。

看看球媽媽多麼愛球球,帶小孩子看展覽是件很辛苦的差事。

達爾文坐像。

後面的建築像兒童積木組合般變化多端。

球球在參與互動講解,現在的博物館都採用互動多媒體注釋說明。

看球球還用踮起腳尖才能觀看。

猩猩是球媽媽和球球都喜歡的動物。

中央大廳一側的二樓展覽通道。

展覽館的館藏擺放與建築完美的結合,加之以燈光的照射,令觀眾享受文物在宮殿裡穿梭的愉快。

在這裡看展覽,令你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中央大廳另一側的二樓展廳通道,展示著海鷗的標本,我只是在對面拍攝了一下大廳結構。

時間太短了,很多展廳都沒有進去。

建議在這裡留出一天時間參觀,尤其是中學生。

扭著腰,終於拍到藍鯨骨架在大廳中央所佔的位置。

令人耳目一新的展覽布局。

此片裡包含的建築元素難以計數。

特意為表現藍鯨的巨大,只拍攝了嘴的部分。

目測有近10米之長。

儘可能的拍出全景,表現博物館內部的建築之美。

仰視拍,偶然拍到博物館的頂部,都是植物的標本圖形。

我真的被這個博物館的建築精美所吸引。

這是館內的紀念品銷售中心,有各種館內的標本模型,毛絨玩具,紀念章等。

我更欣賞的是吊燈和絕沒有重樣的屋頂設計。

相關焦點

  • 大連自然博物館遊記:沒有進步就是退步
    大連自然博物館遊記:沒有進步就是退步自然博物館在我眼裡是最具有吸引人的地方,無論動植物標本、化石還是各種礦物都令我為之著迷。因為工作和興趣,我將會去越來越多自然博物館,然後我會將自己的見聞和感想寫成「小盜龍的自然博物館遊記」,與大家分享。大連自然博物館在我心中有著非常特殊的位置,因為它是我參觀的第一座自然博物館,儘管當時我只有七歲。這次因為參加「巨鯨傳奇」的開幕式,來到大連,立即就將再遊大連自然博物館列入計劃之中。
  • 世界最大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上西城第八大道及第79街交界,是專注於天文學、地球科學、人類學、古生物學、生物學等的博物館。博物館建館於1869年,現有館員超過1200人,每年承辦超過100場特別展覽。該館的主要收藏項目包括於各大洲哺乳動物的收集,以及人類學的館藏。其人類起源館(Hall of Human Origin)是全美唯一此領域的專項展覽,展示了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除了展覽各種展品外,這家博物館還有各種培養中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的教育活動,還會給教師們提供培訓。
  •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世界頂尖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法國巴黎,正式建立於1793年6月10日法國大革命期間,現在是世界頂尖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法國大革命後,皇家機構非常幸運的保留了下來,皇家公園被12位教授改建為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其中包括了解剖學家喬治居維葉、進化論先驅讓-巴蒂斯特拉馬克和艾蒂安若弗魯瓦聖伊萊爾等人。   該博物館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授知識,收集藏品並進行科學研究。其在19世紀蓬勃發展,特別是在化學家米歇爾尤金謝弗勒爾管理期間,其與巴黎大學在科研領域旗鼓相當。
  • 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巡禮
    而今天我要說的卻是遠在倫敦的大英自然博物館,仍於135年歷史的建築裡靜靜地面對時代的變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外景圖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設計建造工作始於1873年,於1880年竣工,1881年正式開放,但所有的搬遷工作卻直到1883年才最終完成。
  • A·p 人家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而遠在倫敦的英國自然博物館仍於135年歷史的建築裡靜靜地面對時代的變革。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外景圖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設計建造工作始於1873年,於1880年竣工,1881年正式開放,但所有的搬遷工作卻直到1883年才最終完成。
  • 走進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影片以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為背景,講述了一位該博物館新任夜班警衛的神奇經歷,第一天值班時,他不知不覺觸動了一件文物以至館內所展示的標本竟奇蹟般地復活:暴龍肆虐,獅子四處覓食,瑪雅人、羅馬戰士、西部牛仔擺開陣勢對決·····這部被媒體熱議為「想像力的盛宴」、「奇幻之旅」的影片,在屢創票房佳績的同時,也給影片拍攝的虛擬場景所在地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做足了宣傳。
  • 自然歷史博物館:萬物殿堂
    歐文爵士詳細計算了擺放自然歷史類藏品所需要的空間,然後向大英博物館的理事們宣布:將大英博物館一分為二的時刻到了,需要把博物館中的來自人的藏品(有關於人類文明的藏品)和來自上帝的藏品(自然歷史類的藏品)分開收藏。到了大英博物館的理事們投票表決的日子,總共50位理事只有17位願意前來參加投票,支持與反對的投票結果為8比7——這意味著大英博物館的一個全新的自然歷史部分即將誕生。
  • 展館分享丨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世界一流自然歷史類博物館
    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FMNH)位於芝加哥的密西根湖畔,創立於1906年,是美國三大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歷史類博物館之一。,保持著作為世界主要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地位。,藏品眾多,收藏與研究堪稱世界一流,從遠古至今,從寶石礦石到動物標本應有盡有,全方面為給人們展示自然歷史的變遷。
  • 華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 自然愛好者天堂
    不過對於喜歡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的我來說,華盛頓這個政治中心也有有趣的元素,比如華盛頓街道花園裡的松鼠,就算是大都市一大特色;還有就是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雖然這家博物館在規模上比紐約自然博物館略小,不過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體系史密森尼博物館所屬的十六所博物館之一。於是我在那裡一逛就是一下午,走走拍拍看看,意猶未盡。
  • 虎牙虛擬雲遊記浙江省博物館直播 傳頌萬年越地長歌
    疫情當下,出遊仿佛變成了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好在虎牙虛擬雲遊記讓網友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我們國家的壯麗風景。  《虛擬雲遊記》是虎牙直播聯合嗨的HiDii文化與多個博物院共同打造的一檔全新虛擬+真人線上旅遊節目,5月9日再次出遊,將帶著直播間的網友們觀賞浙江省博物館,傳頌萬年越地長歌,了解中國陶瓷史,感受歷史文化。
  • 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遊歷英國必去哦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倫敦市中心西南部、海德公園旁邊的南肯辛頓區。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原為1753年創建的不列顛博物館的一部分,1881年由總館分出,1963年正式獨立。
  •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普工作
    自然歷史博物館標本陳列室   1928年4月,中央研究院派遣廣西科學調查團,赴廣西採集動植物標本,並調查地質及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人種等。中央研究院認為必須聘請專家來從事研究,決定創辦博物館,作為研究和展覽的機構和場所,於是便有了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成立。   博物館不僅開展標本採集、研究工作,還建有陳列室和動物園,向公眾進行科學普及宣傳。據《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十九年度報告》載:「本館除研究國產動植物之分布及類別外,對於提倡生物學之研究,增加一般人民對於生物學之常識,喚起其研究之興趣,素來甚為注意。
  •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歐洲最大自然歷史博物館,珍貴藏品7千萬件
    作為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珍貴藏品多達7千萬件,從植物學、古生物學、動物學,到地質學、海洋學等等。自然歷史博物館內,20個陳列廳向前來參觀的遊客,展示了完整的生物進化史。倫敦科學博物館,創立於1857年,70個展覽室內陳列著超過20萬件的藏品。從數學、物理學、化學、到醫學、航空學、電氣學,倫敦科學博物館向前來參觀的遊客展示了人類的科學文明。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是位於英國倫敦的一間裝置及應用藝術的博物館。在英國,它是規模僅次於大英博物館的第二大國立博物館。
  • 聊聊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 倫敦-奇妙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本身是一棟非常華麗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它坐落在倫敦南肯辛頓地區,形似中世紀大教堂。總建築面積為 4萬多平方米,稱其為一座宮殿也毫不為過。
  • 「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活動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行
    「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活動近日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行。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對外合作執行總監克萊爾·馬特森、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國際合作處處長布拉德·艾爾文、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生命科學部總監克萊爾·瓦倫丁,與雲南省博物館代表及現場觀眾分享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發展歷史,並就如何不斷豐富體驗活動、迎接數位化需求、吸引親子家庭和年輕人群體等話題進行了交流。「我用的是故宮文創手機殼,我還有大英博物館的文創粉底。」
  • 「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活動在雲南省博物館舉辦
    9月18日下午,「對話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學術交流活動在雲南省博物館成功舉辦,英國駐重慶總領事艾佩詩女士、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雲貴區域事務處處長李俊傑先生、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對外合作執行總監克萊爾·馬特森女士(大英帝國司令勳章獲得者)、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國際合作處處長布拉德·艾爾文先生
  • 紐約旅遊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
    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其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緊鄰國會大廈,其雄偉壯觀也是十分令人嚮往。裡面的展覽品也如《博物館奇妙夜》一樣,有大量的化石,恐龍,禽鳥,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很多標本,尤其是寶石,軟體動物,海洋生物等等,十分名貴。因此美國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比遊的景點,和大都會博物館一樣極具盛名。
  • 探訪福建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
    9月25日,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吸引不少石文化愛好者前來參觀體驗。該博物館坐落於福建省南安市水頭鎮的「英良·印象五號石文化創意園」內,館藏文物達數千件。博物館以石築基,集中展示和講述從天外隕石、巖礦化石、石器文明、石道建築到現代石材藝術及應用的完整脈絡,以石頭的視角重現歷史,詮釋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界與宇宙中有關石文化的知識和故事。
  •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經營經驗
    原標題: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經營經驗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資料圖   博物館的運營成本高昂,國家財政負擔沉重,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在積極設法自己創收。羅浮宮通過門票,每年可以獲得高達6500萬歐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