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2003年上海文化發展藍皮書》介紹,倫敦有92座博物館。
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
同時也證明英國的發展史有足夠的歷史、工業、自然。
美術等文物值得紀念和收藏。
這點非常值得我國去借鑑。
自然歷史博物館是倫敦十大最受歡迎博物館之一。
也是英國親子遊必打卡之地。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1881年正式對外開放,而實際上加上前身的歷史,已有250多年之久,擁有7500萬動植物和化石礦物標本,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手機選取了最為精美的建築部分。
博物館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建築藏品!
考慮到天氣和我相機的原因,特下載一張博物館的全景照片,以饗讀者。
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一棟非常華麗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
每到學校假期或是節假日,英國的家庭除了到郊外度假外,另一個重要的活動就是帶孩子們到各種博物館參觀,人們把去博物館當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一定非要成為科學家或藝術家,但是從置身的環境中去接受科學和藝術的薰陶,對於孩子們的人文知識、科學素養和藝術潛質來說,無疑會在瀏覽博物館博大精深的館藏中得到巨大的提升。
球媽媽也是從世界兒童繪畫冊開始培養球球的博物館情結。
我也是注重帶球球去北京的各種博物館參觀。
9:50,我們趕到博物館後門排隊等待開館。
(10點營業。
)這座博物館的入口位於克倫威爾路。
2分鐘之後,已經有絡繹不絕的觀眾湧來排隊等待參觀了。
(黃色圈內球球的紅帽子是我們的位置。
)
博物館對面的建築上也有人物雕塑。
幾乎所有排隊的人群都是領著兒童來參觀的。
甚至可以看到殘疾兒童的身影。
所有的小朋友都很認真的排隊等候進場。
10:00,工作人員開始疏導排隊的人流。
可以看到世界各地膚色、不同人種的工作人員。
《地球館》自然史博物館TheNaturalHistoryMuseum。
該館所擁有的生物和地球科學標本約七千萬件,包括五個主題:植物學,昆蟲學,礦物學,古生物學。
該博物館裡許多藏品具有偉大的歷史和科學價值,例如由達爾文所採集的標本。
這部自動扶梯把我們送上太空探險之旅,它可以帶著我們穿過巨大的紅色仿地殼內部去往地球館二樓。
在地球館裡,可以直觀地看到滄海桑田的變化過程,生物進化的足跡,看到各種地球景觀,火山爆發等,體驗地震地理現象的生動演示,讓你置身在巨大的地理課堂。
球爸爸抱球球往捐款箱裡捐款。
球媽媽為球球排照標本。
寶石礦。
地球館展館。
一條藍色的鯨魚的骨架懸掛在大廳的頂部可以釋放地面的空間。
這一構架成為該館新的亮點。
這是20世界70年代最重大的一次改造。
我們有幸看到改造後的新館,自然還是很興奮的。
從畫面的階梯上來拍出的展館視角很震撼。
從建築美學上看展覽大廳也令人大開眼界。
精美建築穹頂擾亂了我的視線,顧不得看館藏,還是觀建築美吧。
每個建築曲線都採用了不同的紋飾。
沿剛才的樓梯下到一層大廳。
球媽媽在找鳥禽館。
看到年紀最小的觀眾了吧?(未滿周歲)關鍵是孩子的媽媽有不止一個孩子,全家出動看展覽就只有抱著貝貝嘍。
《鳥禽館》標本櫃裡有上百隻珍禽益鳥的標本。
球球可開眼了。
美麗至極,形態逼真。
看到叼奶嘴的小孩子了嗎?圖中左二的小朋友。
右面兩個顯得很紳士。
看的極仔細的觀眾。
哺乳動物展[23和24展廳],這裡展出的哺乳動物標本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有的標本也許你在動物園都看不到活體了。
其中有關物種滅絕的統計數據也警醒了我們有更多的物種正不斷從地球上消失。
看看球媽媽多麼愛球球,帶小孩子看展覽是件很辛苦的差事。
達爾文坐像。
後面的建築像兒童積木組合般變化多端。
球球在參與互動講解,現在的博物館都採用互動多媒體注釋說明。
看球球還用踮起腳尖才能觀看。
猩猩是球媽媽和球球都喜歡的動物。
中央大廳一側的二樓展覽通道。
展覽館的館藏擺放與建築完美的結合,加之以燈光的照射,令觀眾享受文物在宮殿裡穿梭的愉快。
在這裡看展覽,令你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中央大廳另一側的二樓展廳通道,展示著海鷗的標本,我只是在對面拍攝了一下大廳結構。
時間太短了,很多展廳都沒有進去。
建議在這裡留出一天時間參觀,尤其是中學生。
扭著腰,終於拍到藍鯨骨架在大廳中央所佔的位置。
令人耳目一新的展覽布局。
此片裡包含的建築元素難以計數。
特意為表現藍鯨的巨大,只拍攝了嘴的部分。
目測有近10米之長。
儘可能的拍出全景,表現博物館內部的建築之美。
仰視拍,偶然拍到博物館的頂部,都是植物的標本圖形。
我真的被這個博物館的建築精美所吸引。
這是館內的紀念品銷售中心,有各種館內的標本模型,毛絨玩具,紀念章等。
我更欣賞的是吊燈和絕沒有重樣的屋頂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