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燒香拜佛的信徒或者喜歡旅遊的朋友,也許你會發現,很多地方都有一座叫天寧寺的寺廟。我國寺廟眾多,重名的並不鮮見,可是只有天寧寺最多,據不完全統計,至今香火旺盛的天寧寺就有好幾十座。
河南的開封、新鄉、安陽、鶴壁、內鄉、沁陽,河北的衡水、邢臺、正定,浙江的溫州、寧波、金華、嘉興、衢州,江蘇的常州、揚州、南通,山東山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以及北京、福建、江西等地,都有天寧寺。為什麼這麼多寺廟叫天寧寺呢?
網上喜歡編故事的牛人這樣解釋,說乾隆皇帝弘曆本非滿清旗人,而是通過「狸貓換太子」的手段,把當時內閣學士陳世倌剛出生的兒子換了皇室內剛出生的一個女娃,後來陳閣老擔心事情敗露老命不保,辭職還鄉做了雲遊和尚。
可是沒有不透風的牆,後因乳母多嘴,弘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所以瞞著宮廷六下江南,微服私訪尋找生父,在常州天寧寺得見陳閣老,給寺廟賜名「天寧」。因乾隆年號即天道昌隆的意思,這「天寧」之意不言而喻。又說因生父到處雲遊,為表孝心,讓生父能夠處處有安身之所,下詔全國一百多座寺廟改名為天寧寺。
事實是雍正皇帝並不缺子嗣,弘曆也非長子,完全沒必要用女兒換一個不相干的兒子進宮。而陳世倌作為一代名臣,也沒有出家為僧的史料可考,只到乾隆盛世,還曾官至工部尚書之職。可見這些野史根本都站不住腳。
每一座天寧寺名字的由來,都是幾經易名。所謂「天寧」,從字面理解,應為順應天意,安寧太平之意。寺廟取名叫天寧寺,無非就是圖個吉祥安康。
不過在眾多天寧寺當中,確實只有常州這座最為著名,儘管論歷史它沒有溫州和北京的天寧寺更早,現存建築也不是最古老的,可是作為禪宗四大道場之一的「東南第一叢林」,確實比別地的天寧寺更出名。
常州天寧寺始建於唐朝,原本叫廣福寺,唐末更名為齊雲寺。到了北宋又改名為萬壽崇寧寺,政和元年,徽宗皇帝下詔,才更名為天寧寺。到南宋年間,又被叫做報恩廣孝寺、光孝寺、崇奉徽孝道場。元朝時寺舍盡毀,重新建寺後又被稱為天寧寺,自此後寺名沿襲至今。
天寧寺到了清朝,在皇室的重視下發展壯大,有僧眾八百多人,僧田八千餘畝,寺舍佔地一百多畝,比當時皇城北京的天寧寺還要壯觀,被時人稱為「一郡梵剎之冠」,那應該是天寧寺最鼎盛時期。
從唐末節度使楊行密把寺廟改稱齊雲寺開始,此後幾個朝代,常州天寧寺就跟官家結了緣,尤其到了清朝,乾隆六下江南,就有三次來到天寧寺禮佛,至今御題的「龍城象教」的匾額和大雄寶殿抱柱楹聯還在。
加上一些現代文化名流徐志摩、艾青等人對天寧寺的記述,常州天寧寺越發讓更多人了解。至今寺廟之內還有好多歷屆的主要領導人參觀天寧寺的照片展示。
而今的常州天寧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在原來殘存寺廟基礎上陸續修復重建的,那座153.79米高的天寧寶塔,也是2007年才落成開光,據說它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塔。塔前廣場上兩個高大的銅香爐,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銅香爐。
來常州旅遊,天寧寺是必然要去的景點,它跟常州著名的紅梅公園緊密地融為一體。紅梅公園是一座免費開放的國家級城市園林,以紅梅閣而得名,此閣初建於唐代,後被毀,現有的紅梅閣為清光緒年間重建。
從天寧寶塔上可以一覽紅梅公園全貌。關河和市河從公園東西兩面流過,園內錯綜環繞的湖光水色與兩河相通,水景面積佔公園的三分之一,曲池風荷,鳳橋花徑,風景如畫。因為處於主城區,每天遊人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