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寺」也有「分身」的存在

2020-12-15 楊柳低垂風自然

自從東漢佛教傳入並興建第一座寺廟「白馬寺」開始,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歷朝歷代的興修發展,從最初的幾座寺廟到「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在我國得到了極大的傳播。

白馬寺

時至今日,佛教文化與本土文化衝擊,在本土衍生了好多佛教分支,也誕生了好多著名的寺院。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少林寺、普濟寺、靈隱寺、寒山寺等。今天,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的一座寺院。

寒山寺
少林寺

「天寧寺」,提起這個寺廟,首先想到估計就是江蘇常州的這座了。常州天寧寺始建於唐朝貞觀、永徽年間。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由於它的始建歷史起源以及社會地位,使得人們在提起「天寧寺」的時候,常州的這座成為了最著名的一座「天寧寺」。

常州天寧寺

為什麼這麼說,如果你是喜歡到處燒香拜佛的信徒或者旅遊的朋友,也許你會發現,很多地方都有一座叫天寧寺的寺廟。我國有許多寺廟,重名的並不鮮見,可是為什麼只有天寧寺最多,據不完全統計,至今香火旺盛的天寧寺就有好幾十座。可見天寧寺的「分身」並不少。

先不說遠的,在同屬一個江蘇省,就有好幾座天寧寺。南通和揚州也分別有天寧寺,只是被本地其它名剎的光芒給掩蓋了,以至於在江蘇,人們提到天寧寺,肯定聯想到的是常州天寧寺,已經成為了常州的特色歷史文化之一。

揚州天寧寺
南通天寧寺

那麼除了江蘇省內的幾座天寧寺,全國其他地方有沒有比較知名的天寧寺呢?我搜羅到了全國其他地方的天寧寺,山西省呂梁市、北京市、河北省邢臺市、浙江省寧波市、浙江省嘉興市、河權南省鶴壁市、廣東省雷州市、河南省安陽市、浙江省衢州市、河北石家莊、江西省南昌市這些地方都有天寧寺。可見天寧寺貌似是全國「分身」最多的寺廟了!

其中,北京、山西呂梁卦山、邢臺和浙江寧波的天寧寺,是除常州以外比較知名的文化旅遊景點了。

北京天寧寺

那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寺廟,都叫做「天寧寺」呢?每一座寺廟名字的由來,在歷史上都是幾次更名才變成今天的名字的,並不是一開始就叫天寧寺的。就拿常州的天寧寺而言,它始建於唐朝,原本叫廣福寺,唐末更名為齊雲寺。到了北宋又改名為萬壽崇寧寺,政和元年,徽宗皇帝下詔,才更名為天寧寺。後面又幾經易名,元代寺廟重建後才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這麼多寺廟都叫天寧寺,還跟民間流傳的一個小故事有關,據說清朝乾隆皇帝非上任皇帝兒子,其生父乃是民間人士,在乾隆小時候被調換做了皇子,長大才得以繼位,後來乾隆和生父得以見面,因為生父喜歡到處雲遊,為了讓他在各處都有住所,同時契合自己的「年號」,遂下旨讓全國許多寺廟改名「天寧寺」。

乾隆皇帝

當然,上述的小故事是非正統史書和民間流傳的產物,只能做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寺廟叫「天寧寺」,這要和佛教的教義有關,佛家講究慈悲濟世,救苦救難。而我們國家的歷史上,經歷了很多王朝,分分合合,每當朝代興替,總免不了戰爭、災難,受難的永遠都是百姓。

古代百姓受苦,總會進寺廟燒香求福,祈求天賜安寧,天下太平!久而久之,寺廟為了圖百姓們吉祥安康,就開始改名「天寧寺」!

相關焦點

  • 傳奇古剎天寧寺
    明永樂年間重建寺院,宣德十年(1435年)改稱「天寧寺」,正統年間改稱「廣善戒壇」。清代再次改稱「天寧寺」。天寧寺是北京現存始建年代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只有始建於西晉的潭柘寺、始建於十六國後趙時期的紅螺寺,其始建年代比天寧寺更久遠些。
  • 北京天寧寺
    天寧寺位於北京西城區廣安門外護城河西側的天寧寺前街,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簷式磚塔,為遼代時期所建。天寧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當時叫「光林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到唐代改為「天王寺」,明代重修後改名天寧寺。清初塔頂坍塌。康熙二十一年重建天寧寺。
  • 常州天寧寺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千年古剎天寧寺,是我國重點保護寺院和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東南第一叢林」。它始建於唐朝永徽年間(650-65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天寧寺的開山祖師是法融禪師,乾隆曾三次到天寧寺拈香,並為寺題"龍城象教"匾額和楹聯。
  • 東京吃貨:分析神父的分身能力,分身實力不輸給本體
    在《東京吃貨》的故事中,石田翠在漫畫的後期對於赫子的變化有了更多的描寫,我們看到就算是赫子也有不同的戰鬥方式,尤其是神父的分身能力十分令人好奇,我們來看看他的戰鬥方式。一、發動條件在動漫中我們知道神父的分身是一個和本體幾乎一模一樣的存在,並且當這個分身消滅的時候神父會因此失去一根手指,所以這個分身就是神父用一根手指變出來的?
  • 海口天寧寺曾經的輝煌與黯淡
    說起海口天寧寺,莫說外地人,就是土生土長的海南人甚至大多數的海口人,都不知道海口有個天寧寺,更不知道這座如今殘存於路邊草叢中破敗不堪的天寧寺,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是何等的輝煌。那時的天寧寺號稱海南第一寺院,瓊州的許多名人逸士都在此寺留有史跡,而最著名的,當屬貶瓊的南宋宰相李綱,和唯一到過海南的皇帝——元文宗圖帖睦爾。前者謁寺留詩,後者撥款擴寺。
  • 尋訪北京天寧寺
    2007年7月7日,一個千年不遇的好日子,北京天寧寺經過近5年的修繕終於重現昔日的風採。為了解天寧寺的歷史淵源和修繕情況我們前往天寧寺,訪問了監院法恩大師和統籌修繕工作的馬雲峰先生。    見證千年滄桑    乘車沿宣武門西大街前行,舉目遠望,只見一座古塔高高聳立,雄偉壯觀,那便是天寧寺塔。天寧寺是先有寺後有塔。寺院始建於北魏時期(公元386年),初名林光寺,歷經隋、唐、遼、金四代。我們看到的天寧寺塔,建於遼代,是一座磚砌實心八角13層密簷式塔,總高57.8米,為北京最高的密簷式磚塔。「燈明三百六十點,風撼三千四百鈴。」
  • 寧波天寧寺塔
    其中,在今天海曙區法院巷與中山西路交叉口的西北側就有天寧寺。它始建於唐大中五年(851年),原名國寧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為天寧禪寺。民國初期再次改名叫天寧寺。天寧寺幾度毀於火災,又幾度重建,最後於解放前坍塌。它曾長期是寧波老城區的一座大寺院。1841年10月13日,英軍佔領了寧波府城。天寧寺裡的三口大鐘,被當作珍貴財物被侵略軍運往英國。其中一口,現在就存放在大英博物館。
  • 常州天寧寺佛學院
    天寧寺使建於唐貞觀、永徽    年間(627-655年),據記  載,天寧寺的創始人是唐朝    高僧法融禪師,法融(594- 657年),是禪宗牛頭派的     創始人。唐貞觀、永徽年間, 法    融常來弘法、化緣、募糧, 並在這裡「築室十數楹」,供僧人樓身,這就是    天寧寺的開端。
  • 天寧寺凌霄塔
    凌霄塔最大的特點,是在塔身第四層中心部位豎立一根直達塔頂的木質通天柱,並依層位用放射狀八根扒梁與外搪相連天寧寺天寧寺古樹凌霄塔
  • 天寧寺內蓋四層違建 方丈:解決僧眾居住安全
    此外,她指出,天寧寺只有一個殿堂供信眾過宗教生活,因為是文物,大殿不能接暖氣和空調,信眾要飽受冬天嚴寒夏天酷暑的環境困擾。   為此,天寧寺的信眾用三四年的時間籌集了近千萬的資金,希望改善居住環境,擴大宗教活動場所的範圍。   「蓋這個房子,我們確實沒有向文物部門申請,是我們違法在先。但希望市政府、文物部門在後續處理時充分考慮我們現實存在的情況。」法恩說。
  • 天寧寺街 | 半是廣場半是路,天寧寺街西段北側至城牆都是寺院
    街口東建國路口的牆上有塊銘牌,說明這條東西向的路就是天寧寺街,因古寺天寧寺而得名。天寧寺街從建國路到少年路280米,分兩部分,東段是華庭街心廣場,街口13米寬,西段是老天寧寺街和傾脂河填平形成,寬十六七米,街兩邊都是五六層的樓房,底層開著各種食品雜貨店,還有美容理髮店。街北側是原天寧寺所在地。
  • 天寧寺:塔影尋覓蹤,拈花指一笑
    「江陵城南偏西,天寧寺大殿佛像,向之虔誠膜拜,通靈祝告,如來賜福,往生極樂。」蜂友「馬踏東胡」在我發的「天寧寺」照片中這樣說道。受此啟發,退思軒主查詢到這是金庸金大俠在《連城訣》中的一段話。用在此處但是一段佳話!
  • 千年古剎 衡水天寧寺
    在我們衡水,有一座千年古剎「天寧寺」。它位於桃城區趙圈鎮胡家堂村的東側,距衡水市區約六公裡。據說該寺最早建於明朝,是明當朝太監馮保(也稱九千歲)所建。原先佔地300餘畝,興盛時佔地800畝。解放戰爭時期,該寺被一夥土匪佔領,后土匪被正規部隊消滅,天寧寺也被毀,至此荒廢。2011年9月,經政府批准,在舊址重建。
  • 揚州名剎天寧寺的冷暖人生
    在清兵與太平軍的交戰中,揚州一批具有歷史裡程碑意義的文物建築大多毀於兵火,天寧寺也在這次劫難中化為灰燼。 此時,揚州的文人墨客依然在吟詩作賦,但在他們的筆下,已很難覓見天寧寺的蹤影,偶有提及,也是婉轉低迴,一唱三嘆。
  • 探訪北京天寧寺:與菜市場為鄰 寺名曾幾經變更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30日電(記者 上官雲)說起北京天寧寺,許多人都會為它的歷史慨嘆。其中的天寧寺塔,建築工藝精湛,雕像精美傳神,堪稱北京地區著名的古塔之一。古塔不遠處還有一座高聳的大煙囪,它的拆或留,也一度成為熱議話題。遠遠可以看到天寧寺塔。
  • 衢州天寧寺:福壽康寧暖臘八
    2020年1月2日,農曆臘月初八,衢州天寧寺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臘八節施粥祈福活動,千年古剎沉浸在祥和喜慶的氛圍之中。早上5:30,大雄寶殿響起了莊嚴的梵唄,法師們上香念咒,之後,沿著法堂、觀音殿、齋堂一路灑淨。天寧寺住持定照法師手持楊枝香水,一路散灑以淨化加持道場。
  • 全國有那麼多天寧寺,處在這個位置的天寧寺你聽說過嗎
    天寧寺位於正定縣城內大眾街北側(今中山東路)。始建於唐代宗年間(762~779年),初名永泰寺,宋大觀二年(1108年)奉敕為天寧禪寺,因寺內有半木結構的慧光塔一座,明天啟二年賜額凌霄塔,俗稱木塔寺。元代時,天寧寺內的檻、繞已欠維修。明清時期,曾建佛殿,並對寺塔進行過多次重修。
  • 【千年名剎】常州天寧寺 「龍城象教」
    常州天寧寺是我國重點保護寺院和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常州天寧寺雄踞常州東門外,前俯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後倚常州第一大公園紅梅公園,是常州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剎。其特點是五大:"殿大、佛大、鍾大、鼓大、寶鼎大,被譽為"東南第一叢林"。
  • 天寧寺塔裡關過人,您相信嗎?
    北京城區現存最古老的佛塔要數位於西城區廣安門外的天寧寺塔。據《日下舊聞考》引舊籍考證,天寧寺始建於北魏,距今至少有1500年了。該寺初名光林寺,隋朝改為宏業寺,唐代稱天王寺,金大定年間更名為大萬安禪寺。可惜在元代、寺院毀於戰火,殿宇基本無存。直至明永樂時期,對該寺進行重修,宣德年間改稱天寧寺,一直延續至今。
  • 江蘇常州天寧寺千年梵唄聲 已遠播海內外
    法器伴奏是件「體力活」 中國音協會員、曾一手參與「天寧寺梵唄唱誦」非遺申報資料整理的秦德祥先生說,梵唄唱誦以起調的僧人(稱作「維那」)的音高為標準。不用絲竹管弦,僅用法器控制梵唄的節奏與速度,法器包括大磬、引磬、懺鍾、鐺子、鉿子、鼓、木魚等,每種法器的地位和作用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