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文廟:舒展中華文明畫卷

2020-12-25 投資山西客戶端

▲ 太原文廟,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位於上官巷東端,是太原規模最大的文廟。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建斌攝

投資山西客戶端太原消息(祁曉峰)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地處繁華的市中心,車流不息,人來人往。而在五一路文廟巷,一座紅牆青瓦、金碧輝煌的建築物——太原文廟則鬧中取靜,仿佛超脫於塵世之外。

和全國所有的文廟一樣,太原文廟是祭拜孔子的地方。雖然地處市中心,但整個文廟肅穆靜謐,展示著山西古建的傳奇與魅力。這裡連續舉行多年的「祭孔大典」,更是為儒學創新性現代化傳播做出了有益探索。

如今,在新時代新使命的背景下,文廟又承載起山西考古人的冀望,通過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展示山西歷史文明,舒展中華文明畫卷。

▲ 崇聖祠是供奉並祭祀孔子先人牌位的地方。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如國攝

鬧市裡的書沐儒風

太原文廟始建於北宋982年,原地址在太原市水西關,後因雨水成患,破壞嚴重,光緒八年(1882年),經山西巡撫張之洞批准,在崇善寺前部分的廢墟上重新修建起來。太原文廟佔地3.1萬平方米,坐北面南,主要建築依序為木牌坊、照壁、六角亭、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廡和崇聖祠等前後三座院落。

太原文廟主要建築各具特色,各有風韻。然而要說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建築,則當數位於第二進院內正面的大殿——大成殿。

▲ 大成門,門面寬五間,進深三間,減柱造,單簷歇山頂,琉璃脊獸,簡瓦蓋頂,彩繪鬥拱。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如國攝

大成殿為孔廟主殿,唐代稱文宣王殿;因宋徽宗推崇孔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即改為大成殿。整個大殿修建於寬大的月臺之上,更突出了大成殿的莊重感。大成殿屋頂鋪藍色琉璃瓦,屋頂正脊貼有黃色琉璃瓦。此外,據悉大成殿前東西兩廡各21間,原為供奉孔門弟子及儒家歷代先賢之處。

▲ 大成殿屋頂鋪藍色琉璃瓦,屋頂正脊貼有黃色琉璃瓦。在屋頂正脊的兩端收束處,飾有黃色琉璃鴟尾。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如國攝

新時代踐行新使命

2020年第23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強調,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在文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我國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提出了4點要求,即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搞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

2020年4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這是山西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我國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指示的先行先試,亦是促進山西從文物資源大省到文物強省轉變的又一舉措。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副院長鄭媛表示,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將負責山西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負責考古出土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等工作。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建斌攝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的掛牌成立,一方面是利於更好地向公眾展示太原文廟古建築群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作為考古博物館,將成為向社會公眾科普考古知識,讓大眾來了解考古學是如何解讀山西歷史文化。」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副院長鄭媛表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因為有了山西考古博物館,其職能有了延伸和擴展。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將負責山西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負責考古出土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等工作。

▲ 文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是儒家的宣教場所。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如國攝

此外,談及未來工作規劃,鄭媛表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也將先行先試,深層次探索以考古為支撐的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融合發展,從考古發掘到研究解讀,再到展覽宣教,形成完整鏈條,構建富有山西特色、院館合一、考古和博物館兩個職能齊頭並進的運行模式,促進山西從文物資源大省到文物強省的轉變。

相關焦點

  • 山西組建考古研究院 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研究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掛牌成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中新網太原4月10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10日在山西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組建後的考古院將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
  • 鬧市裡的古代儒廟:山西太原國保古建文廟
    文廟屬於儒學歷史遺存,相關統計,山西全境文廟資源多達一百八十處左右,並且,一部分屬於規模大和等級高以及保護好的歷史遺存。現實當中,名氣較大的要數平遙文廟,主要源於平遙古城世界文化遺產品牌度和影響力與平遙文廟本身修繕以及較為少見的金代建築等,而且,當在曲阜孔廟以後和北京文廟以及天津文廟之前。
  • 河南考古舒展中華文明恢宏畫卷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也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地,在這塊歷史深厚的沃土上有過無數次的考古發現。這些發現揭開了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時代的客觀存在,展現了歷史典籍上不曾記述的社會盛景,讓人們看到了先人們的傑出創造。這些發現重構了中國上古史,舒展了中華文明恢宏畫卷,彰顯了中華民族對世界人類的卓越貢獻。
  • 太原府城遊盤點——太原文廟
    >文廟歷史現在的文廟建的時間比較晚,原來的文廟是在太原市水西關一帶。光緒七年的時候,汾河再一次發大水,文廟徹底衝毀,之後由清代名臣、當時的山西巡撫張之洞倡議,在原被火毀的崇善禪寺舊址上,利用未毀的零星建築重建。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在1918年,閻錫山把文廟改成了山西省國立圖書博物館,其後文廟一直是山西文化的重要活動地區。日偽時期這裡叫新聞會館,當時也是圖書館博物館性質的。
  • 文物古建大省,硬核操作:山西考古博物館成立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成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系由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民俗博物館整合而來。山西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的文物大省。新組建的山西考古院將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
  • 探古蹟知史實之"太原府文廟"
    最早的文廟位於太原府城西(今水西關街)一帶,清光緒七年(1881年),汾河決堤,文廟毀於大水。而在這之前的清同治三年(1864年),崇善寺失火,主要建築均被焚毀。清光緒八年(1882年),山西巡撫張之洞,遂在原崇善寺的廢墟之上,大興土木,新建文廟,文廟巷之名稱亦得於此時。
  • 「親情中華」夏令營太原營閉營 營員爭做中華文化傳播使者
    走進平遙古城,遊覽祁縣的大院,既感受了山西濃厚的歷史文化,還親自動手製作非遺布老虎,參與漆器的製作,可謂收穫滿滿。」從英國回來參加「親情中華」夏令營山西太原營的海外華裔少年姚子煊16日告訴記者,要將此行的收穫分享給更多人,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
  • 太原旅遊十條優質線路推薦:太原必去的五大博物館,大部分免費
    近日,太原旅遊產品推介設計大賽評選結果公布。經過由承辦單位、媒體代表、自媒體代表、旅遊業界人士共同組成的評審專家組評定,太原必遊的十大景點、太原旅遊十條優質線路正式獲選產生。其中,「太原博物館全景一日遊」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旅遊線路之一。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掛牌成立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整合了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民俗博物館兩家單位和相關職責,今後將負責全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重點課題研究等。
  • 「山西文博」太原文廟 紅牆碧瓦鬧市中
    報 道:劉戍梅 張佳頎網絡編輯:郝楓太原文廟,坐北向南,佔地面積3.1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餘平方米。中間坊心題有藍底金字的「文廟」二字.坊間上額描金彩繪雙龍戲珠,這在全國同類文廟的牌坊上相當少見,僅有北京國子監牌坊上有類似的圖案。在次間枋上還繪有各式各樣的彩畫,紋飾精美。石砌的夾杆石共4對8個,每一對之間以鐵箍拉緊。除了夾杆石外,為了防風,前後共有8根戧柱支撐。影壁,莊嚴大氣,顏色搭配合適,與文廟整體建築相礙益彰。
  • 中國四大文廟古建
    中國保留至今的各類寺廟古建中,奉祀孔子的文廟佔有一定的比例。 曲阜孔廟、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吉林文廟號稱「中國四大文廟」,這是從歷史影響力與建築規模上講的。從古建文物的角度講,全國保留至今最古老的四大文廟古建是正定縣文廟、泉州府文廟、平遙文廟、清源文廟。
  • 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調研山西大有堂博物館和明太原縣城
    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一行調研山西大有堂博物館和明太原縣城 8月19日,山西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姜新文調研山西最具特色的民間博物館之一大有堂博物館和正在投資建設中的太原最大文旅項目一一明太原縣城。
  • 山西平遙文廟成為「五一」旅遊的新景區
    人民網太原5月5日電  記者羅盤報導:「五一」黃金周期間,山西平遙古城又一重要旅遊景點正式對外開放了。平遙文廟大成殿重建於金大定三年,距今已有84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山西加碼推進中華文明探源 開展文物外展工程
    中新社太原9月14日電 (記者 李新鎖)文物大省山西再次發力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同時與國內外文博機構共建文物交流合作傳播基地,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力、影響力。山西省委14日發文強調:文物工作要在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推動山西文化走出去等方面發力。
  • 鬧市中的靜謐之地——太原文廟,任歲月滄海桑田,肅穆依舊
    太原市五一路地處太原繁華的市中心。而五一路文廟巷,卻巍然靜默地坐落著一座紅牆青瓦、金碧輝煌的建築物——太原文廟。太原文廟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位於上官巷東端,是太原規模最大的文廟。欞星門是1882年(清光緒八年),由當時的山西巡撫張之洞倡議,在火焚了的崇善寺廢墟上重建的。
  • 山西有個千年古城,50多部影片在此取過景,僅距離太原不到30公裡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很多人都有煤和老醋的印象,其實山西也是一個充滿古風韻味的地方,有很多著名的古城,比如平遙古城還有忻州古城等,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景點,大同恆山懸空寺,雲岡石窟等等,都具有很大的欣賞價值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山西有個千年古城,50多部影片在此取過景
  • 二00三年世界古代史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舉行
    由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主辦、山西大學歷史系與山西省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承辦的「二00三年世界古代史學術研討會」,正在太原市舉行。  來自全國各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從事世界古代史教學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博士生等五十餘人,一起探討和交流關於「古代的世界·中國與山西」重大課題的研究成果。  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為,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三晉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太原市迎澤區啟動「太原府城遊」項目
    8月5日,「太原府城遊」項目推介暨「太原府城遊聯盟」啟動儀式在山西飯店舉行,這標誌著,太原市迎澤區將深入實施「文旅+」戰略,依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打造一個講好太原故事、傳播太原聲音的新平臺。 太原市迎澤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慧介紹,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太原市喜迎二青盛會向祖國華誕獻禮。
  • 太原酒廠:中華老字號的時代魅力
    (原標題:太原酒廠:中華老字號的時代魅力)
  • 國慶遊學丨太原周邊的唐宋元明清 第三期(10.6-10.8)
    10月06日純陽宮、太原文廟、狐突廟1 純陽宮在山西提到道觀純陽宮,一般會想到晉北大同的純陽宮、晉中太原的純陽宮、晉南運城的永樂宮。太原文廟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是太原規模最大的文廟。太原文廟曾經轉換過很多功能,自民國以來,文廟就改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