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文廟,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位於上官巷東端,是太原規模最大的文廟。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建斌攝
投資山西客戶端太原消息(祁曉峰)山西省太原市五一路地處繁華的市中心,車流不息,人來人往。而在五一路文廟巷,一座紅牆青瓦、金碧輝煌的建築物——太原文廟則鬧中取靜,仿佛超脫於塵世之外。
和全國所有的文廟一樣,太原文廟是祭拜孔子的地方。雖然地處市中心,但整個文廟肅穆靜謐,展示著山西古建的傳奇與魅力。這裡連續舉行多年的「祭孔大典」,更是為儒學創新性現代化傳播做出了有益探索。
如今,在新時代新使命的背景下,文廟又承載起山西考古人的冀望,通過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展示山西歷史文明,舒展中華文明畫卷。
▲ 崇聖祠是供奉並祭祀孔子先人牌位的地方。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如國攝
鬧市裡的書沐儒風
太原文廟始建於北宋982年,原地址在太原市水西關,後因雨水成患,破壞嚴重,光緒八年(1882年),經山西巡撫張之洞批准,在崇善寺前部分的廢墟上重新修建起來。太原文廟佔地3.1萬平方米,坐北面南,主要建築依序為木牌坊、照壁、六角亭、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廡和崇聖祠等前後三座院落。
太原文廟主要建築各具特色,各有風韻。然而要說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建築,則當數位於第二進院內正面的大殿——大成殿。
▲ 大成門,門面寬五間,進深三間,減柱造,單簷歇山頂,琉璃脊獸,簡瓦蓋頂,彩繪鬥拱。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如國攝
大成殿為孔廟主殿,唐代稱文宣王殿;因宋徽宗推崇孔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成」,即改為大成殿。整個大殿修建於寬大的月臺之上,更突出了大成殿的莊重感。大成殿屋頂鋪藍色琉璃瓦,屋頂正脊貼有黃色琉璃瓦。此外,據悉大成殿前東西兩廡各21間,原為供奉孔門弟子及儒家歷代先賢之處。
▲ 大成殿屋頂鋪藍色琉璃瓦,屋頂正脊貼有黃色琉璃瓦。在屋頂正脊的兩端收束處,飾有黃色琉璃鴟尾。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如國攝
新時代踐行新使命
2020年第23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強調,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在文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我國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提出了4點要求,即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搞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
2020年4月10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大成殿廣場掛牌成立。這是山西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我國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指示的先行先試,亦是促進山西從文物資源大省到文物強省轉變的又一舉措。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副院長鄭媛表示,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將負責山西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負責考古出土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等工作。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建斌攝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在太原文廟的掛牌成立,一方面是利於更好地向公眾展示太原文廟古建築群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作為考古博物館,將成為向社會公眾科普考古知識,讓大眾來了解考古學是如何解讀山西歷史文化。」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副院長鄭媛表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因為有了山西考古博物館,其職能有了延伸和擴展。新組建的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將負責山西省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和研究工作,承擔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黃河文化、「一帶一路」考古等重點課題研究,負責考古出土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等工作。
▲ 文廟是歷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是儒家的宣教場所。投資山西客戶端照片,山西(太原),2020年12月15日 李如國攝
此外,談及未來工作規劃,鄭媛表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也將先行先試,深層次探索以考古為支撐的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融合發展,從考古發掘到研究解讀,再到展覽宣教,形成完整鏈條,構建富有山西特色、院館合一、考古和博物館兩個職能齊頭並進的運行模式,促進山西從文物資源大省到文物強省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