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歌曲火遍大街小巷,今日芒種,透過詩歌感受古時農忙氣息

2020-12-14 品詩詞

最近,有一首名為《芒種》的歌曲非常火,其歌曲非常中國風,頗有古風韻味。

本以為這首歌會與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仔細聽之,卻發現意境完全不同。

這首歌曲《芒種》巧妙地融合了佛家的思想,向我們闡述了人在困頓之後的開悟,是一首頗有禪意的歌曲。

今天是芒種時節,我們不談這首歌曲,只談古時芒種時節的文化氣息。

古代,人們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意思是說:螳螂在上一年產的卵現在破殼而出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上鳴叫;有趣的是,在這個時節,能夠學習其他鳥叫的反舌鳥,反而由於感受到了陰氣而停止鳴叫。

芒種,處在小滿和夏至之間,北方的芒種時節,已經顯露出濃濃的夏日氣息,在這夏意盎然的時節,讓我們品讀幾首古時芒種的詩吧。

《梅雨五絕》範成大

梅雨暫收斜照明,去年無此一日晴。忽思城東黃篾舫,臥聽打鼓踏車聲。

範成大曾經寫過頗為經典的《四時田園雜興》,描寫了一年四季鄉村生活的狀態和氣息,而這首《梅雨五絕》則是描述了梅雨時節的風土人情。

在梅雨時節,雨終於停止了,一縷陽光照射出來,去年的梅雨時節,天氣沒有晴過一天。

忽然想起城東的黃篾船,那船上的人,不僅是畫船聽雨眠,還會聽著踩踏車上輪子的聲音吧。

《時雨》陸遊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老我成惰農,永日付竹床。衰發短不櫛,愛此一雨涼。庭木集奇聲,架藤發幽香。鶯衣溼不去,勸我持一觴。即今幸無事,際海皆農桑;野老固不窮,擊壤歌虞唐。

這首詩描繪了南宋時期芒種時節的鄉村場景。此時家家戶戶忙忙碌碌,一家人男女老少在田間插秧,麥子的香氣瀰漫了整個田間,人們在忙碌的同時還不忘唱著小曲。

再看看陸遊,他自嘲自己是一個懶惰的農民,整天躺在竹子做的床上。他深感自己已經年老體邁,頭髮也懶得梳理,最喜歡的事情便是靜靜地看著窗外的雨,感受夏日的一抹清涼。

窗外,紫藤架上發出陣陣幽香,陸遊望著外面成熟的麥子和桑田,悠閒地地喝了點小酒。

《芒種節》

芒種忙忙割,農家樂啟鐮。西風烘穗海,機械刈禾田。稅賦千年免,糧倉萬戶填。麥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巔。

芒種時節,家家戶戶忙忙碌碌地收割莊稼,一派豐收的喜悅之情。西風颳來,讓田地裡的麥穗都成熟了,人們用鐮刀將莊稼收割。

此時正是太平盛世,上繳的賦稅也少,一年下來家家戶戶還存有餘糧,麥子收穫了在繼續中稻穀,等待秋天再豐收一次。

相關焦點

  • 歌曲「芒種」火遍大街小巷,但作為節氣之一的芒種,你又了解多少
    ,有著農作物成熟的含義,有人說芒種可以分為兩種含義,一是有芒的麥子快收割了,二是有芒的水稻快播種了,這其實分別代表了北方和南方在芒種時節的不同農事。也就是說,過了芒種,稻種將錯過最佳的播種時節,播種成活率將大大下降。無論是收割麥子,還是播撒稻種,都是很急迫的農事行為,所以芒種也被稱作「忙種」,農民在這一段時間內真是忙得腳打後腦勺。
  • 今日芒種,十首最美芒種詩詞,願大家六月收穫美好
    六月五日,十三時四十八分今日,芒種。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三個節氣。立夏和小滿還是涼風習習的初夏,到了芒種,表示仲夏時節正式開始。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指「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的意思。《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 芒種三天見麥茬!又是一年芒種節,又是一季農忙時
    2018年6月6日是芒種節氣,故作小詩記之。 《芒種詠》 ~芒種節氣交接時間點在每年公曆6月6日前後,謂之,芒之種穀可稼種也,是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忙」季節。 芒種農事忙在芒, 小麥大麥芒變黃。 穗首飽滿待收割, 麥田機械收割忙。
  • 今日芒種
    古人認為芒種時節螳螂感陰氣初生,於是破繭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擬態專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葉。芒種二候「鶪(jú)始鳴」。「勞燕分飛」,燕指燕子,勞指伯勞鳥,伯勞鳥就是「鶪」。芒種三候「反舌無聲」。
  • 歌曲《芒種》大火:但作為節氣的芒種 你又了解多少
    提起「芒種」,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就算真不知道這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一定知道這是2019年火遍大江南北的一首熱門歌曲,儘管歌詞內容與芒種節氣並沒有太大關聯,但此歌曲一經推出,也引發了許多人對芒種節氣的關注。
  • 【今日芒種】努力耕耘當下 靜待五穀豐登
    【今日芒種】努力耕耘當下 靜待五穀豐登 2020-06-05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芒種:青梅煮酒,夏暑菱歌雨漫漫
    IT之家6月6日消息 今天時值芒種,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是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在天文曆法上,每年太陽到達黃經75度,便為芒種。
  • 今日芒種:時節及芒種,四野皆插秧
    6月5日12時58分將迎來「芒種」節氣每年公曆6月5-7日交節,太陽黃經達75°,迎來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又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為,芒種也。」這個時節氣候逐漸炎熱、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適宜晚稻等穀物作物種植,這個時期過後,再進行耕種,成活率會越來越低,因此耕種也以此為節點,也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
  • 《芒種》這首節氣歌,竟然火了!
    《芒種》是來自於音闕詩聽的一首歌曲,由Morri3on(喬凡三)編曲,趙方婧演唱。正式發行於2019年6月6日。《芒種》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古風歌曲,歌手將現代的調子和充滿古風氣息的歌詞結合在一起,竟然驚人的和諧,聽起來別有一番感受。(聽著真的特別上頭)創作背景天光雲影,於歲月中隱隱閃爍,有人在其中看見復生,有人於其中遇見死亡。
  • 芒種,芒種,忙收忙種。解讀二十四節氣之一——芒種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芒種至夏至這半個月是秋熟作物播種、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農曆書》中說:「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講,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穀類作物,其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過此即失效。
  • 芒種│夢想成熟自芬芳
    俗話說:「芒種芒種,有收有種。」芒種預示著農人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關於農忙之景,白居易的《觀刈麥》一詩則最形象不過: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如今,麥地裡已不再是頻頻攢動的人頭,更多的是代替人工割麥的機器,高效的背後似乎覺得又少了點淳樸的氣息。在工業化還沒普及的年代,一家老少在空曠的麥地裡揮汗如雨,沒有機器轟鳴聲的幹擾,他們弓著腰,在麥地裡歡快大聲地聊天說話,及至晌午時節,暫停手中的農活,與家人在田間地頭共食一頓簡單的飯食,這種樸素的美好,便不言而喻了。
  • 今日芒種,麥黃梅熟仲夏至
    芒種,「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種」,一為種子的「種」,一為播種的「種」。《農曆書》中說:「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意思是講,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穀類作物,其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 最近很火的歌曲《芒種》《野狼Disco》等有沒有你喜歡的
    NO.1 《芒種》隨便刷一刷抖音小視頻都可以聽到《芒種》這首洗腦神曲,爆紅於網絡和各大短視頻平臺,這首出自音闕詩聽與趙方婧的歌曲,讓人百聽不厭,也是被各種的翻唱,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版,各種版本,不得不佩服這些有才的人們。從這也可以看出這首歌的熱度有多高了。
  • 今日芒種 | 梔子花開,麥黃梅熟
    芒種是我國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此時「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從「芒種」到「夏至」節氣,開始全面進入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在字裡行間感受著芒種節氣帶給我們的生活與詩意,不經意間,詩人們給我們留下的詩篇
  • 芒種:耕耘美好、不負時光
    古時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民藉助節氣,將一年定格耕、種、收、割,細緻地界定農作物生長儲藏的時機,以無化有,盡現乾坤之大義!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幹支歷午月的起始。此時北鬥七星鬥柄指向丙位,太陽到達黃經75度。芒種,「芒」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稻、黍、稷等;「種」,一為種子的「種」,一為播種的「種」。芒種的含義是:有芒之穀類作物可種,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
  • 「芒種節氣」芒種是什麼意思 芒種詩詞有哪些 芒種習俗與養生
    本期芒種的專題,Maigoo節氣小編就為大家介紹芒種的習俗、農事活動、養生知識還有芒種詩詞,讓您體會一下「芒種芒種,連收帶種」的忙碌時節。1、芒種是什麼意思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 芒種風物,芒種節氣說芒種
    今日1時29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芒種芒種,連收帶種」,芒種是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時節。而且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芒種節氣。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此時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 詩詞寫生,今日芒種知多少
    芒種 珠子 芒種驕陽花謝去,金黃沃野正開鐮。 幾川碧綠插田鬧,炊煮青梅旺一年。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芒種:芒種積陰凝雨潤,有芒之谷可播種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九個節氣,也就是太陽達到黃經75°時,約在小滿節氣之後15天,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2018年6月6日為今年芒種節氣。今日芒種芒種節氣的取名是來自於我國農業生產活動中,我國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主要種植在東部季風區,以秦嶺淮河為界
  • 芒種節氣,賞析陸遊的《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
    芒種後經旬無日不雨偶得長句【宋】陸遊芒種初過雨及時,紗廚睡起角巾欹。痴雲不散常遮塔,野水無聲自入池。可是,詩人們只旁觀,很少親自參加農忙。這使得他們的芒種詩,缺乏陶淵明、孟浩然的田園氣,而多了純粹的文人氣。我以為好的芒種詩,必須有「種豆南山下」的行動與激情,這樣才能去前人言語的遮蔽,將「能指」變為「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