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藤黃是藤黃科藤黃屬藤黃的樹脂。這種中藥不常見,絕大多數的藥店和醫院的藥房裡不出售藤黃。因為藤黃是一種劇毒的中藥,未經炮製的生藤黃的致死量很低。我國國務院頒布的《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將生藤黃列入管制藥品目錄。但一些中成藥中含有藤黃,如藤黃健骨丸。
臨床用藤黃時必須炮製,藤黃經炮製後,毒性顯著下降。炮製藤黃的辦法有四種:
一是用羊血制藤黃,將鮮山羊血放在鍋內,加水煮1-2小時,撈出羊血塊,加入淨藤黃小塊,再煮5-6個小時,倒出藤黃液,晾乾,研粉,一般100kg藤黃,需要用鮮山羊血50kg炮製。
二是用豆腐炮製藤黃,將豆腐挖空,再將藤黃放入其中,再用豆腐塊將藤黃蓋住,放在籠子裡蒸至藤黃溶化,取出放涼。待凝固後,取出藤黃,晾乾並研成粉末。每100kg藤黃,需要用400-500kg豆腐炮製。
三是用荷葉炮製藤黃,將荷葉煎水後,再將藤黃粉末倒入荷葉水中烊化,再煮成膏狀,取出膏狀物,晾乾,研粉打碎。
四是用清水煮藤黃5-10個小時,煮的過程中不斷加水,不能使鍋中水幹,煮好後,將其濃縮至糊狀,再將其晾乾,研成粉末。
由於藤黃是劇毒藥,所以藥劑師在操作時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不可以用手直接處理藤黃,炮製時也不能口嘗,炮製過程中所用的輔料在炮製完後也應做無害處理。
藤黃雖毒,但自古至今,它都是一味非常重要的抗癌消腫的中藥。傳統中醫認為藤黃性酸,澀,有毒。其主要功效為攻毒,消腫,祛腐斂瘡,止血,殺蟲。主治癰疽腫毒,潰瘍,痰核,頑癬,跌打損傷,創傷出血和燙傷等。這些疾病中,有不少屬於現代醫學中增生性疾病和腫瘤類疾病。中成藥藤黃健骨丸是治療骨質增生的,其用藤黃就是取其能消除增生組織的作用。
現代藥理學證實藤黃中所含的藤黃酸和別藤黃酸有抗癌的作用。藤黃在體內和體外均有選擇性抗癌作用。體內對小鼠艾氏腹水癌、S180、S37、W256、ARA4、ARS、MA737和U14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體外對肝癌BEL7402、SMMC-7721和宮頸癌HeLa細胞均有顯著抑制和殺傷作用。藤黃酸能明顯的控制腹水,使腹水量顯著減少。藤黃抗癌的機制是抑制癌細胞的DNA合成,幹擾癌細胞的增殖周期,導致G2期細胞堆積,S期細胞的百分率減少。現代藥理學研究支持傳統中醫對藤黃功效的描述。
藤黃可以外用,也可以內服。成人內服藤黃時,單次用量應控制在0.01-0.06克,不可以過量服用,內服時只能用之做丸藥或散劑。藤黃有致瀉的副作用,體虛的患者在服用藤黃時必須配合有扶正作用的中藥一起使用。過量服用藤黃後,可引起頭昏、嘔吐、腹痛、洩瀉等副作用,嚴重時會致死。
外用時,一般是將藤黃和其他藥物一起共同製成膏劑,塗抹在皮膚上。中醫用藤黃,多為外用,外用安全很多。只在治療骨質增生和癌症等疾病時,考慮內服。藤黃外用或內服治療皮膚癌有效率可以達到71%,少數患者甚至可以達到臨床治癒的效果。
藤黃外用還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皮膚病,如帶狀皰疹或單純性皰疹,局部急性發炎,竇管性褥瘡等。亦可以之做成栓劑治療宮頸糜爛和痔瘡等。
筆者用藤黃已多年,只要認真炮製,且控制好劑量,藤黃的副作用就可控。筆者單次使用藤黃的劑量,基本上都低於0.01克。因為癌症患者服用抗癌藥,需要長期堅持,單次用量太大,會造成蓄積性中毒。用藤黃時,需要與人參、白朮、茯苓等搭配使用。筆者在炮製藤黃時,雖然採取了足夠的防範措施,但還是因為接觸藤黃的粉塵,中毒不下三次,可見其毒性是很烈的。
中醫抗癌離不開以毒攻毒的藥品,醫生在選擇以毒攻毒的中藥時,要熟悉所用中藥的毒性。臨床用藥既要大膽,又要謹慎。不大膽使用抗癌藥,往往會讓患者錯失得救的機會,不謹慎用藥,則安全性無法保證。所以治療癌症的醫生要膽大心細,密切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如患者的大小便不通暢,也不能正常的出汗,則用藤黃這類藥就要特別小心。
公眾號:zhouzhiyuan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