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中藥有「全能抗癌」成分 毒副作用較小

2020-12-12 中國網

日前,華師大專家從我國中藥中提取出多種影響血管新生的單體,這些單體堪稱「全能抗癌選手」,在理論上能抑制任何一種腫瘤,且毒副作用比傳統化療、放療要小得多。今天上午,記者從東方科技論壇上獲悉,有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腫瘤研究》。會上專家還呼籲,我國應加快此類研究的步伐,並採取措施防止我國中藥資源向海外流失。

新療法「餓死」癌細胞

據介紹,上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科研人員提出了「腫瘤血管新生假說」,認為腫瘤生長依賴血管生成。研究發現,在沒有營養成分和氧氣的供應下,腫瘤只能長到2—3立方毫米,一旦有新生血管與其相連,腫瘤就會以幾何級數迅速生長,促使更多的血管生成,造成惡性循環。

在這個理論基礎上,科學家創立了「餓死療法」,即用藥物來抑制血管新生,讓腫瘤失去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和氧氣,從而被「餓死」。華師大生命醫學研究所所長劉明耀教授指出,相比傳統的放療與化療,血管新生藥物治療腫瘤具有藥效明顯、副作用小等特點,這類研究已成為抗癌藥物研究的前沿領域。2004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個血管新生相關藥物上市,用來治療結腸癌。

國際頂級科學雜誌《自然》撰文稱,未來幾十年裡,血管新生研究將改變目前藥物的面貌,全球至少50億人將從血管新生研究中受益。這是因為,世界三大疾病——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都和血管新生有關。

中藥單體可抑制腫瘤

在這個科研背景下,華東師範大學的生命醫學研究所成立了血管新生研究小組,把目光投向中草藥。經過分離和人工合成,研究組果然發現了幾種影響血管新生的中草藥單體。在日前出版的《腫瘤研究》上,華師大專家發表了一項成果:中草藥單體「藤黃酸」能抑制血管新生,從而「餓死」腫瘤細胞。此前的研究表明,從中草藥藤黃中提取的藤黃酸能抗癌,但它抑制血管新生的功能尚屬首次發現。利用這種機理,很低濃度的藤黃酸就能殺滅腫瘤細胞,副作用小,效果卻很好。

研究組的易正芳博士說,用藤黃酸抑制血管新生抗癌的最大優勢是,它在理論上能抑制任何一種腫瘤的生長,包括引起白血病的液體腫瘤,這是傳統抗癌方法所無法比擬的。

中草藥資源亟待保護

在今天的東方科技論壇上,專家指出,目前國內尚沒有專門針對中草藥單體的血管新生研究機構,而該領域是國際前沿研究和我國傳統醫藥的結合,很有發展前景,有必要建立一個機構,專門從事該領域研究,力爭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癌新藥。

此外,專家談到一個問題,即部分企業把中草藥單體賣給發達國家的科研機構和藥物研發企業,因為資金劣勢,國內科研機構得不到這些單體,這就造成了我國中草藥生物資源的流失。從長遠看,我國將失去源於中藥的新藥智慧財產權,對國民健康和國有資源造成損失。「建議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讓更多的中草藥能在國人手中展現它新的價值。」易正芳博士說道。(記者俞陶然 新聞晚報)

相關焦點

  • 中藥內提取出「全能抗癌」單體
    日前,華師大專家從我國中藥中提取出多種影響血管新生的單體,這些單體堪稱「全能抗癌選手」,在理論上能抑制任何一種腫瘤,且毒副作用比傳統化療、放療要小得多。
  • 中國每十秒增加一個癌症病例 中藥撐起抗癌市場
    參考消息網9月10日報導 外媒稱,多年來,作為世界癌症大國的中國一直是增長最快的抗腫瘤藥市場之一。眼下,另一種抗腫瘤手段的發展速度甚至達到了抗腫瘤藥市場增長速度的兩倍:中藥。據彭博新聞社網站9月9日報導,中國傳統抗癌藥物通常含有一些奇怪的成分,如蟾蜍皮和龜甲等。
  • 發現中藥防己含抗癌有效成分
    來自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通過體內外實驗證實了粉防己鹼(tetrandrine)對肝癌細胞的抑制效應,並闡明了其抗腫瘤的分子機制,為開發出肝癌新藥提供了理論和實驗依據。相關論文發表在權威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李文化副教授。
  • 中藥進補需當心中藥的毒副作用
    中藥進補是保健養生的一個不錯選擇,中藥副作用較小,但是是藥三分毒,中藥也是藥,使用不當很可能引起毒性反應,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如何避免中藥的毒副作用。有些藥物副作用也是較大的,如紅砒石、白砒石、水銀、斑蝥、青娘蟲、紅娘蟲、生藤黃等。
  • 中藥帶來的那些毒副作用
    在在很多人認為中藥是純天然的,是無毒的,所以喜愛中藥就勝過西藥,但是專家需要提醒的是,中藥也有一些我們不太知道的毒副作用,今天小編就為您介紹藥帶來的那些毒副作用,希望能給您提個醒。一般地講,中藥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藥要小些,但也有些藥物毒性較大,如紅砒石、白砒石、水銀、斑蝥、青娘蟲、紅娘蟲,生藤黃等。
  • 忽視中藥毒副作用危害更大
    原標題:忽視中藥毒副作用危害更大 桃 李 不言   很多人覺得中藥無毒副作用,堅持長期服用,這種做法比使用所謂毒副作用高的西藥的危害恐怕更大。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全國兩會上有驚人之語,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嚴格來講,中藥的毒副作用是最小的,和化學藥品相比較它是植物藥,是天然藥,所以它應該是毒副作用最小的」,王局長做客央視兩會特別報導節目,他拋出這樣的言論,在網上招來不少罵聲,尤其有西醫背景的醫生罵聲最大。我也想說,作為堂堂國家衛生部門的領導,談及專業話題,似乎也太不專業了。
  • 中藥「毒」性等於有毒?專家:是治病有效成分,劑量是關鍵
    近年來,中藥有毒的說法一直在廣為流傳。一些組方中含有個別毒性藥材的中成藥經常被推到風口浪尖,一些媒體和網站從中推波助瀾,引起消費者誤解與恐慌。那麼,「毒」性藥材就等於有毒嗎?含有毒性藥材的中藥能否放心使用?
  • 發酵中藥:改變藥物性質、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所使用中藥安全性和藥效要求的提高,中藥炮製受到廣泛關注,而作為其基本方法之一的中藥發酵炮製法因其原理及技術方法異於其他方法成為研究熱點。中藥發酵是在廣義發酵的基礎上,根據菌種特性選擇適宜的中藥材進行處理,使藥材原有性能發生改變,功效得到增強。常見的發酵方式有固體發酵、液體發酵、雙向固體發酵。
  • 中藥是治療癌症分幾類,有何特點
    中藥作為中醫治病的物質基礎,抗癌歷史悠久,從《神農本草經》到歷代本草專著,記載和論述了眾多治療癥痕積聚、惡瘡毒瘤的中藥和方劑。中藥具有多方位、多靶點、不易產生耐藥等優勢,符合腫瘤多因素、多環節致病的機制,是目前抗腫瘤研究的熱點。
  • 這12種中藥從幾千味中藥材中精選而出,防癌抗癌的效果非常好
    中藥可以抗癌,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藥材浩如煙海,常用的都有幾千種,當底哪些是可以防癌抗癌的呢?目前,這12種中藥材是業界公認的,也是效果非常好的。1、急性子。鳳仙花種子,含皂甙、多糖、胺基酸、槲皮素等多種抗癌成分,對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起作用。2、龍葵。中醫認為:「龍葵,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用於疔瘡癰腫,尿路感染,小便不利,腫瘤。」現代研究表明,龍葵就是腫瘤的剋星。目前,國內外的臨床中,龍葵廣泛用於肝癌等多種實體瘤及白血病,並具有良好的防治療效,其抗癌有效成分主要是龍葵總鹼和龍葵蛋白;同時,龍葵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 蒲公英根抗癌有奇效?是時候了解真相了
    網傳文章截圖網上傳播著《研究發現:一味中藥48小時可殺死98%癌細胞》《國外研究發現:蒲公英根抗癌有奇效》文章,文章聲稱:蒲公英渾身是寶,最強「天然青黴素」,這種雜草不一定每人都喜歡,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它能治癒癌症,絕對沒有想到它能殺死98%的癌細胞,而且是在48小時。
  • 茶多酚可增強柔紅黴素抗癌作用
    最新出版的肝臟病學雜誌Hepatolog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由復旦大學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合作完成的題為《羰基還原酶1作為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對抗肝癌的一種新型靶標》的研究成果。這是中國科學家在研究肝癌發生發展及化學藥物治療中的又一新發現。
  • 同仁堂一月兩涉"汞超標" 中藥重金屬超標存隱憂
    而同仁堂集團現有的定心安神、清熱解毒等常用藥品中,仍有近40種藥品含有硃砂。在小孩可用藥中,也有3成左右含有這種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同仁堂產品本月第二次曝出「汞超標」。5月7日,香港衛生署公告稱,一批名為「同仁堂健體五補丸」(註冊編號:HKP- 08760,批次編號:1033946)的中成藥汞含量超標,要求同仁堂方面立即回收。公告稱,該中成藥用於成人調理身體,本不應含有汞。
  • 中藥側柏葉黃酮成分指紋圖譜分析方法的研究
    首頁 » 中藥側柏葉黃酮成分指紋圖譜分析方法的研究 中藥側柏葉黃酮成分指紋圖譜分析方法的研究 來源:www.bioon.com 2006-12-17 01:46
  • 中美研究發現一傳統中藥的鎮痛成分
    原標題:中美研究發現一傳統中藥的鎮痛成分  新華社華盛頓1月3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國和美國研究人員3日說,他們從傳統中藥材延胡索(又名元胡)中找到並確認一個新的鎮痛活性成分,以此為基礎或許可研製出副作用小、無成癮性的止痛藥。
  • 復旦大學教授發現綠茶裡的茶多酚能抗癌
    源自綠茶的茶多酚能顯著提高柔紅黴素的抗癌作用,這是中國科學家們在研究肝癌發生發展及化學藥物治療中的又一新發現。從復旦大學傳來的消息,這一由該校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合作的論文成功發表在8月3日最新出版的肝臟病學《Hepatology》雜誌封面上。
  • 天價冬蟲夏草不抗癌?專家:是否抗癌與蟲草素無關
    醫學古籍對冬蟲夏草早有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冬蟲夏草曰:「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用於腎虛精虧,陽痿遺精,腰膝酸痛,久咳虛喘,勞嗽咯血。」  但中醫藥中沒有「抗腫瘤」的說法,人們相信冬蟲夏草具有抗癌作用,在某種程度上是認為其中含有蟲草素。  蟲草素,即3′-脫氧腺苷,最早於1950年由德國科學家在蛹蟲草中發現,後續研究證明其具有抗菌、抗蟲及抗癌的生物活性。
  • 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經常喝茶真的可以抗癌
    【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近日,繼昆明六年級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武漢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爆料稱,兩人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她們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腫瘤效果。
  • 德國中藥研究 - CCTV.com-健康頻道-〖中華醫藥〗世界與中醫
    德國中藥研究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4日 17:24   自60年代起,面對化學合成藥的毒副作用和諸多疑難病症,出現了藥學"回歸大自然"的呼聲
  • 中藥藤黃的抗癌作用和副作用
    中藥藤黃是藤黃科藤黃屬藤黃的樹脂。這種中藥不常見,絕大多數的藥店和醫院的藥房裡不出售藤黃。因為藤黃是一種劇毒的中藥,未經炮製的生藤黃的致死量很低。我國國務院頒布的《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將生藤黃列入管制藥品目錄。但一些中成藥中含有藤黃,如藤黃健骨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