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帶娃成主力」這說法掩蓋了多少事實?無數奶奶暗自哭泣

2020-12-20 小屁孩兒

文|文兒

如今年輕人忙於工作,孩子都交給老人帶。那麼,是交給奶奶帶的多,還是交給姥姥帶的多,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之前,網上颳起一股「找奶奶」風,認為現在都是姥姥帶娃,奶奶們去哪兒了呢?

實際上,「姥姥帶娃成主力」這說法掩蓋了多少事實?無數奶奶暗自哭泣。就比如我鄰居大媽,作為奶奶,一直想要帶孫子,但是辛辛苦苦帶了三年,兒媳一句「教了孩子一身壞習慣」,就全盤否定了她的付出,然後還把孩子交給姥姥接送,說姥姥更會帶孩子。鄰居大媽有苦難言,只能暗自落淚。

所以,當大家說「姥姥帶娃成主力」時,奶奶們也很無奈,也很冤枉。

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姥姥帶娃成主力」?

姥姥帶娃就會被無限放大

大家習慣性認為奶奶帶娃天經地義,因為孫子是跟男方家姓,是爺爺奶奶的後代。所以,爺爺奶奶帶娃,大家不會過度渲染和解讀,兒子兒媳也不會特別感恩,到處說爺爺奶奶的好話。但是,姥姥帶外孫,就是跟女兒女婿幫忙,而且帶來帶去外孫還是要回自己家,隨男方家人姓。

所以大家就會覺得姥姥帶娃很憋屈、很偉大,然後無限放大姥姥帶娃的現象。以至於發展到最後,「姥姥帶娃成主力」被眾多人認同。

姥姥心疼女兒,自然而然接手帶娃

姥姥是寶媽的親媽,她們最心疼女兒帶娃辛苦,最不捨得女兒因為帶娃,白白放棄工作做家庭主婦。同時,媽媽們都護犢子,覺得女兒從小被自己嬌慣著,肯定帶不好孩子。於是,作為姥姥就親自出馬,自然而然接手帶娃的事。

相反,奶奶只會覺得家裡添了孫子孫女是喜事,高興人丁興旺,而不會考慮兒媳辛苦不辛苦,會不會帶娃,所以不會主動接手帶娃的事。久而久之,姥姥帶娃的情況就越來越多了。

婆媳關係難處,奶奶不想帶娃受氣

說起婆婆不懂心疼兒媳,自然要說起婆媳矛盾。畢竟不是親母女,日常生活習慣、觀念都不同,在很多問題上都容易發生分歧,帶娃時自然也是火藥味十足。再加上,現在的兒媳大多比較強勢,會讓老人堅持科學帶娃,對婆婆自然要求更高。所以,婆婆作為奶奶,受不了帶娃的氣,就乾脆撂挑子,最後只能姥姥來帶娃。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平分秋色,但奶奶容易被忽略

其實,生活中「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是平分秋色的,而且很多家庭中還是奶奶帶娃比較多。畢竟,大眾認為奶奶帶娃是天經地義的,如果姥姥有自己的兒子孫子,她們自然是先緊著自己孫子帶,而不是先緊著外孫帶。

而且,因為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姥姥們不習慣去女兒家住,而奶奶們擔心不帶娃,以後兒媳不養老,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奶奶帶娃比較多。

再加上,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好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四個老人帶,既有爺爺奶奶也有姥姥姥爺,大家分工合作,相互幫忙和體諒,一家人和和氣氣。所以,過度渲染「姥姥帶娃成主力」,忽略奶奶帶娃,對奶奶來說太不公平,也容易激化家庭矛盾,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

怎麼做才能緩和婆媳關係,給奶奶帶娃「正名」呢?

實際上,說到底,「姥姥帶娃成主力」,做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婆媳關係難相處。如果婆媳可以和睦相處,女兒帶娃自然不用麻煩自己親媽,而婆婆也不會因為不願受氣,動不動就在帶娃時撂挑子。因此,緩和婆媳關係,給奶奶帶娃「正名」很有必要。

婆媳倆將心比心,多為對方考慮

其實,婆媳之間的相處,就是人心換人心。如果倆人都能將心比心,多為對方考慮,也就沒有那麼多矛盾和摩擦了。比如:婆婆會覺得兒媳生完孩子,一個人帶太辛苦,主動擔起帶娃的重任,讓兒媳多休息。而兒媳,覺得婆婆年紀大了,不捨得把孩子一股腦兒都甩給婆婆。這樣倆人相互為對方考慮,一起帶孩子,都不那麼辛苦,還能增進婆媳關係。

奶奶帶娃不是義務,兒媳要感恩婆婆幫忙帶娃

很多人都覺得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是天經地義的,其實老人養大自己的兒子,沒有義務再帶孫子。所以,如果婆婆願意幫忙帶娃,兒媳要懂得感恩,不要總是一副婆婆欠了自己的樣子。

兩代人育兒觀念不同,婆媳要相互尊重和學習

另外,我們要明白,婆婆那代人跟我們帶娃觀念和方式不一樣,我們是第一次當媽媽,她們還是第一次當奶奶、帶孫子呢。所以,在育兒上如果有什麼分歧,寶媽要心平氣和跟婆婆說。同時,也可以拿出科學的育兒方式擺在她面前,讓婆婆心服口服。而婆婆,作為過來人,兒媳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主動請教她。這樣,婆媳相互尊重和學習,自然關係越處越好。

【話題討論:網友們,你對「姥姥帶娃成主力」怎麼看?

相關焦點

  • 「隔代撫養」新焦慮:姥姥帶娃成為主力,奶奶壓根沒有選擇權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姥姥帶孩子成為主力年輕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讓老人幫忙帶,這個無可厚非,可是之前基本都是奶奶在帶娃,為什麼現在姥姥帶娃成了主力軍?這讓許多奶奶背負著自私自利、老奸巨猾的惡名,被自家兒媳婦暗罵著。姥姥、姥爺帶娃成了普遍現象大家仔細觀察下就可以發現:小區廣場、公園裡帶娃的老人,十個裡面有八個都是姥姥或者姥爺,而網上也逐漸流傳著「媽媽生,姥姥養,奶奶定期來觀賞。」
  • 姥姥成了帶娃主力,奶奶都去哪兒了?答案現實又扎心
    記得以前網上有這樣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爸爸回家就上網。這聽上去似乎有些好笑,但是如果細細品味,便會發現這是一種社會的悲哀,除了媽媽和姥姥,其餘的人似乎和孩子都毫不相干。李阿姨50多歲,退休有好幾年了,之前一有時間都會參加小區老年大學組織的各種活動,是小區裡有名的文藝骨幹。
  •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給紅包?寶媽說出原因令人無法反駁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要感恩?這不快周末了,和同事閒聊到了周末怎麼安排,她說準備去買點禮品和幾件衣服,去看看孩子外婆。因為前段時間孩子奶奶有事回老家了,自己和老公又都要工作,沒有辦法照顧孩子,於是就讓孩子姥姥過來照顧了孩子一段時間。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這些區別很現實,別不好意思承認
    寶媽基本上做完月子就差不多回去工作了,這樣照顧孩子的責任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以前基本上都是奶奶帶娃,而如今姥姥卻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而造成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差別很大,多數的寶媽為了孩子和自己都會選擇讓自己的親媽來幫忙帶,因此姥姥才成為了帶娃主力軍。
  • 「不公平帶娃」悄然來襲,姥姥帶娃要付工資,奶奶帶娃倒貼退休金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現如今,很多小家庭都離不開老人帶娃,由於各家情況不同,有的是姥姥帶娃,有的是奶奶帶娃,雖然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但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如今很多家庭出現了一種老人帶娃的「怪象」,即姥姥、姥爺來帶孩子,兒女會主動給一些生活費,而奶奶爺爺帶娃,不僅一分錢回報沒有,反倒要倒貼兒女 。
  • 奶奶打麻將打發日子,3個娃全送姥姥家,為何寶媽不願讓婆婆帶娃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以前的時代中幫子女帶娃的都是奶奶,人們也都默認奶奶是幫忙帶娃的第一人選,但不知為何如今卻都是奶奶閒賦在家,姥姥成為了帶娃主力軍。為何如今很多寶媽不願讓婆婆帶娃,而姥姥則成帶娃主力軍了呢?1. 姥姥帶娃會維護媽媽的形象不是說奶奶帶娃就一定會在孩子面前詆毀媽媽的形象,但是確實有些婆婆並不會細心到去和孩子們說媽媽有多麼多麼的好,很多都是只讓孩子感謝自己。
  • 奶奶在家打麻將,姥姥卻一人帶4娃,為何姥姥成帶娃排頭兵
    近段時間,網絡上一項關於「你家誰帶孩子」的投票調查引起了眾人的興趣。近一半網友投票姥姥帶,其次較多的是自己帶。而大多數人認為比例最高的「奶奶帶」,卻僅佔4%。對於調查結果,資深網友給出了一句精準的總結——媽媽生,姥姥養,奶奶定期來觀賞。
  •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別再說都一樣了,這幾種情況差別很明顯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什麼差別?也許你會說,一個是孩子爸爸的母親,另一個是孩子媽媽的母親,能有什麼區別,不都是自己的親人帶。確實,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沒有誰親誰疏的概念,那自然差別也就不明顯了。 可現實問題是,一般的家庭裡,因種種原因,孩子的奶奶和姥姥他們的地位原本就是不平等的。
  • 為啥奶奶帶娃吃力不討好,姥姥卻好評無數?根源可能是在寶爸身上
    孩子隨父姓,奶奶帶娃天經地義?奶奶帶娃吃力不討好,姥姥卻好評無數?1、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孩子隨父姓,奶奶帶娃天經地義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裡,孩子隨父姓是約定俗成的「規矩」,雖然近年來也有不少孩子隨母姓,但是前者還是大潮流。
  • 「姥姥帶娃是情分,奶奶帶是本分」,兒媳振振有詞,婆婆有苦難言
    於是趙大媽提出讓孩子的姥姥來幫忙照顧一段時間,據她所知,孩子的姥姥每天打麻將,跳廣場舞,應該有時間的,沒想到兒媳立刻反對:「我媽身體不好,沒法來給我帶孩子,再說了,姥姥帶娃是情分,奶奶帶娃是本分,畢竟孩子姓的是你家的姓,讓我媽帶也不合適,你哪兒難受,我明天給你開點藥先吃著
  •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姥姥帶娃,奶奶都去哪兒了?看完文章,莫名心酸
    前幾天帶著孩子在小區裡轉悠,看到很多的老人在帶孩子,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她們都是孩子的姥姥,而且現在似乎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最近幾年來,姥姥帶娃的人數在逐年攀升,而且他們坦言年輕人工作實在是太過忙碌了,又要上班,又要顧家,帶娃確實不容易,為了給小兩口減輕壓力,於是有很多的姥姥們就自行過來幫女兒帶娃
  • 幫女兒帶娃一場空?過來人感慨:奶奶和姥姥的區別很戳心
    心裡不平衡的劉姥姥就去找了王奶奶訴苦,王奶奶作為過來人,聽了劉姥姥的經歷後,十分感慨,直言:「幫女兒帶娃,孩子也不和女兒姓,等過兩年孩子大了和爺爺奶奶好,就沒有咱們的事了,過兩年女兒還得給另一頭養老,怎麼算都是咱們吃虧。
  • 姥姥帶娃每月一千,奶奶帶娃卻倒貼,憑啥?女人的回懟讓老公閉嘴
    如今的時代,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已經成為帶娃的「主力軍」,但是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由婆家還是娘家帶,老人受到的待遇卻有很大的差別。「姥姥帶娃有辛苦費,奶奶帶娃卻倒貼」寶媽:答應三個條件,我就一視同仁堂姐最近和姐夫大吵了一架,結婚多年已經生育孩子的夫妻,吵架的緣由多半都是因為孩子,他倆也不例外,更準確的來說,是因為「帶孩子」的問題而吵架。
  • 為什麼如今大多是姥姥帶娃,而不是奶奶?這3個原因替奶奶心酸!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到這樣的現象,現在大多數的家庭中,老人帶孩子的時候,仔細詢問之後發現其實大多數都是姥姥姥爺在帶孩子,而爺爺奶奶卻不知所蹤。為什麼現如今大多數都是姥姥在帶孩子,而不是奶奶?知道原因之後,真的是替奶奶感覺到心酸!
  • 為什麼姥姥逐漸成帶娃「主力軍」,而不是奶奶?這2點原因現實
    婷婷今年上小學一年級,放暑假時婷婷因為爸爸媽媽上班,而在姥姥家待了一個月,不僅如此婷婷的爺爺奶奶也沒有反對。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讓姥姥姥爺帶孩子呢?為什麼現如今都是姥姥帶孩子?1、婆媳矛盾。而姥姥帶孩子是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輕鬆一些,不用太過辛苦,所以會主動選擇帶孩子。婆婆帶孩子大多都是被動地,而姥姥帶孩子都是主動的,如此一來自然姥姥帶孩子的時間會多一些。老人帶孩子需要注意哪些?1、拒絕迷信。
  • 隔代育兒為何更提倡姥姥帶娃?過來寶媽感受:三大優勢奶奶比不了
    文 | 幸孕姐傳統家庭觀念中,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女兒生的孩子自然也是有婆家人帶才合情合理,但是現在的多數家庭中,姥姥反而成了帶娃的主力軍,一位寶媽用親生經歷告訴大家:姥姥帶娃有三大優勢,奶奶是比不了的。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到底誰更好一點?看看大家怎麼說!
    以前一提帶孩子,那不用多說,指定是奶奶的事兒,可時過境遷,走在社區的公園裡,隨便一打聽,姥姥帶娃的現象遠遠多過了奶奶帶娃的情況。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的發生呢?@劉美麗:我讓我媽帶孩子,那也是沒辦法,人家奶奶真不給帶啊。
  • 為何現在都是姥姥帶娃,奶奶們都去哪裡了?看完後莫名心疼奶奶
    在以前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奶奶帶,但是現如今帶娃的主力軍卻成為了姥姥,大部分都是姥姥帶娃,那麼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奶奶們都去哪裡了呢?為何現在姥姥是帶娃主力軍?姥姥帶娃的這3大優勢,是奶奶沒有的1.
  • 為啥中國都是姥姥幫忙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背後原因讓人淚目
    現在社會有一種特別的現象,幫年輕人帶娃的往往是姥姥和姥爺,而爺爺奶奶反倒出現的比較少。並且,這一現象在孩子3歲前更加明顯。一、案例莉莉和老公在家大吵了一架,兩人鬧得整晚沒說話。可這時孩子奶奶卻突然跳出來說「今年農活不忙,可以幫忙帶娃了」。一聽到這句話,莉莉頓時不開心了,認為婆婆這做法完全就是「截胡」的表現。要知道,孩子最難帶的年紀就是3歲前,如果等到孩子能跑能跳能上學再來幫忙,不免顯得過於狡猾。再加上自己親媽勞心勞力這麼些年,憑什麼孩子奶奶說帶就帶,這讓她媽媽又該如何是好!
  • 為啥帶娃的總是外婆?科學家揭曉答案:姥姥確實更愛你
    最近帶娃回娘家小住,上午天氣不錯,姥姥就帶著我們去小區裡散步。小廣場上滿是帶娃的阿姨,隨便閒聊幾句,幾乎都是孩子的姥姥。大家忍不住感嘆:「媽媽生,外婆帶,奶奶定期來參觀。」一位姥姥感嘆道:「老大之前就是我看的,現在輪到老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