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句話:這世上的事情,都被讀書人說完了。
仔細想想,好像還真的是這個樣子的,一代天才詩人黃景仁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一代神童汪洙提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不是互相矛盾了嗎「
還真的是,世界上的道理,都被讀書人給說盡了,但是道理懂得多了,卻也發現這些道理狗屁不通。
關於這樣矛盾的語錄,不知凡幾,但是卻也有些道理。不少的前輩都提出過。而且在哪個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卻也做到了高度的統一。
例如我們今天的話題:「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與「已有的事,後必再有」,道理是不是一樣的?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的開篇,這句話的含義是,咱們今天這個社會,如果要用一面鏡子去對比,那麼什麼鏡子最好呢?當然是古代了。
故而觀今宜鑑古
這句話是一句很有效果的,至少在亡國的時候是這個樣子的。比如說小編之前寫了一篇關於妹喜、妲己與褒姒的故事。
昨晚夏商周的亡國之根源,至少史書上是這樣說的。難道你不覺得他們很高度相似嗎?夏桀因為寵愛妹喜而疏忽朝政,導致大周商朝反抗,夏朝沒有了。這個應該是一個教訓啊,但是商朝過了幾代。帝辛也犯了夏桀相同的錯誤,寵愛妲己而疏忽朝政,咋看西周,周幽王因為褒姒滅了國。
歷史是不是高度的一致?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歷史總是高度的相似
已有的事,後必在有
這一句話出自《聖經》,但是小編知道這句話,確實因為小時候的一部動漫,名字已經忘記了,記得是哪個反派說的話。
對於這句話最深的影響就是,你打敗了我,難道就沒有其它統治者了嗎?那麼世界的和平誰去維護呢?如果那些和平的種族發生了戰爭,誰去平息呢?那麼去平息者難道不是新的統治者嗎?
當時對這樣的理論覺得是歪理邪說,現在想想,真的非常有道理。就如同前面的典故一樣。難道這些帝君不知道古事嗎?肯定是知道的。但是知道與做,是兩種不同的。
就如同那一句,我們懂得的道理很多,但是我們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話其實也是這個道理,我們知道過去的很多事情不好,但是我們還是會去做這件事情。
勇士殺死了惡龍,最後自己也變成了惡龍
最終:我們活成了我們最討厭的樣子
我想,這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吧?已有的事,後必再有
觀今宜鑑古,今天的事情應該對著過去的事情,然後做得更好。但是,也不要忘記了已有的事情,後必
定發生。
就如同世紀的輪迴,我曾經是你,而你終歸是我
歪叔出品,必定精品,關注後贊,已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