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是重要習俗 古人寫詩描繪草長鶯飛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清明節掃墓是重要習俗 古人寫詩描繪草長鶯飛

清明歷來是郊遊、踏青的季節。(劉旦宅《踏青圖》)

清明祭祖掃墓(《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繪畫卷》)

  盧忠仁

  清明歷來是郊遊、踏青的季節,也是祭祀祖先和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古往今來,有許多有關清明的詩,一方面描寫人們郊遊賞花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寄託了對先祖及親人的讚頌和思念。

  鶯飛草長的清明景象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清明節又稱三月節、掃墓節、踏青節、植樹節、插柳節、鞦韆節,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節日,又是節氣,一般在陽曆4月4——6日。清明節與寒食節、上巳節接近,(寒食為清明前兩日,上巳在陰曆三月三日)後來三節合三為一,統稱為清明節。《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云:「清明者,謂物生清淨明潔。」清代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歲時記》中引《歲時百問》中的話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歲時百問》一書作者不詳,有人說這段話的出處就是《燕京歲時記》,《歲時百問》原作者就是富察敦崇。)可見,清明節是由其所處的時令氣溫、光照、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表現出天清地明的景象而得名。清明節有眾多習俗,如踏青、掃墓、祭祖、禁火、乞火、賜火、燒包襖、蕩鞦韆、蹴鞠、打馬球、鬥雞、拔河、放風箏、插柳……

  歷史上詠清明的詩篇、詩句很多,我們先看古人筆下的清明景物、景象。羊士諤有詩「落花經上巳,細雨帶清明」,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劉知過的「花開花落清明候,山北山南杜宇聲」、黃庭堅的「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陳與義的「寒食清明驚客意,暖風遲日醉梨花」、範成大的「石門柳綠清明市,洞口桃紅上巳山」、楊萬裡的「正是春光最盛時,桃花枝映李花枝」、李珙的「楊柳堆煙猶冉弱,杏花著雨半飄雪」、虞儔的「紅杏園林初過雨,綠楊庭院欲生煙」,黃遵憲的「幾日春陰畫不成,才過寒食又清明。霏霏紅雨花初落,嫋嫋白波萍又生」,這些詩和詩句寫清明的春日、春風、春雨、春草、春花,表現出大地回春、萬物復甦、風暖日麗、桃紅柳綠的景象。在清明節閱讀這些詩和詩句,使人心曠神怡,感到無限溫馨和愉悅。

  紙灰飛作白蝴蝶

  清明節的活動很多,古人也有眾多詩篇詩句描寫這些清明節的活動,如描寫清明踏青(又名遊春、探春、尋春等)的詩有吳惟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李若水的「見說今年寒食好,踏青歸路看梨花」,胡寅的「故園寒食路,回首踏青人」、程顥的「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麻九疇的「城裡看家多白髮,遊春總是少年人」、楊允浮的「高柳豈堪供過客,好花留待踏青人」等。清明時節,春和景明,萬物復甦,百花競放,當此佳節,或全家老少同行,或男女同伴,一起走向春天,人們怎不無限歡悅和欣喜?

  掃墓則是清明節又一重要活動,古人寫清明掃墓的詩篇、詩句同樣很多。如白居易的「風吹曠野紙錢飛,古木壘壘春草綠」、高翥的「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陸遊的「日落啼鴉隨野祭,雨餘荒蔓上頹垣」、高啟的「風雨梨花寒食後,幾家墳上子孫來」等。中華民族是一個慎終追遠的民族,在長久的家族綿延中,中國人形成了敦親睦族、行孝敬祖、事死如生的優良品德,因此往往在清明這個美好節日,給逝去的先人獻上一束鮮花,獻上一瓣心香,燃燒幾張冥紙,以此來追懷祖宗,感念先人,寄託思念。當然這裡面也包含著感傷和悲戚,因此古人寫清明掃墓活動的詩往往比較悲傷悽戚,讀來令人傷感哀婉。

  插柳,一項重要習俗

  古人寫清明的詩,比較多的還涉及到乞新火、插柳、蕩鞦韆、蹴鞠等活動,這方面的詩篇、詩句同樣很多,如劉長卿的「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杜甫的「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戴叔倫的「晚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雪」、賈島的「清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韋莊的「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等,在詩人筆下,清明點新火,無論是都邑城鎮、街巷墟落,還是水郭山村,均是千家新火,萬戶新煙,一片熱氣騰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清明節又叫植樹節、插柳節,民諺:「種樹造林,莫過清明」、「綠州改天又換地,清明植樹好時節」。插柳是清明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和習俗。陸遊有這樣的詩句描寫清明節插柳:「忽見家家插楊柳,始知今日是清明。」趙元鎮有詩寫道:「寂寂柴門村落裡,也教插柳紀年華。」楊韞華在詩中則寫清明女子戴柳:「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毗鄰諸姐妹,一株斜插綠雲翹。」清明植樹種樹,插柳戴柳,親近自然,嚮往自然,非常符合現代生態、環保理念。此外,在詩人筆下,還有關於清明蕩鞦韆、蹴鞠、讀書等諸多活動的描寫。

  「惆悵東欄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佳節莫將虛過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人間佳節重清明,呼兒折簡招諸彥」,讓我們倍加珍惜清明這個潔淨清亮、春和景明、鶯飛草長的美好節日吧!

相關焦點

  • 古人這樣過清明節! 祭祖掃墓是最重要內容
    ◎ 程道才 (廣州 大學教師)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的時間間隔太短,後人便將兩個節日合為一節,取名清明節。  清明節的設立距今已兩千多年。古人過清明節的方式,除祭祖掃墓外,還有禁火寒食、踏青、泛舟漫遊等內容,與今人的清明節有較大差異。關於這一點,可從相關古詩詞中找到佐證。
  • 清明節為何又稱「踏青節」?清明將至,古人留下的習俗你了解多少
    從這些史料中的記載可以得知,古人所謂的「孝」無外乎尊敬、贍養、侍奉。當至親長眠於黃土之下時作為後人也不應該忘記孝道,這其實才是清明節可以淵源流傳的重要意義。所以,清明節雖然有很多習俗但「祭祀」依然是主角。
  • 清明節習俗風俗 清明節掃墓祭掃祭拜的禁忌與忌諱
    又是一年一度清明時,祭祀和踏青,是許多人清明時期都會做的兩件事,但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可遠遠不止這些。在江西,除了掃墓和祭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俗,你還記得多少?另外,清明節掃墓時有很多禁忌和忌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你漲漲知識。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關於清明節踏青之說,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裡。
  • 清明節只有掃墓嗎?
    唐代詩人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描繪了人們在清明節紛紛走出戶外,踢球、蕩鞦韆,十分熱鬧。宋代詞人柳永筆下的《木蘭花慢》既有音樂助興,又有踏青出遊:「乍疏雨,洗清明。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盈盈,鬥草踏青。」這一天的習俗其實非常豐富,祭祀雖然是主題之一,但並非唯一。事實上,清明節來自於農耕文化,是古人經過對自然長期觀察後形成的節日,體現出自然與文化的融合,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習俗。
  • 古人是怎樣過清明節的?清明節傳統習俗盤點
    自2008年起,清明節與端午節、中秋節一樣成為國家法定假日後,也成了一年中重要的「小長假」。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朝,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也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的融入有關。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節為何要掃墓?起源於何時?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既是古老的節日也是重要的節氣,中國自古就有踏青賞春、掃墓祭祖、放風箏、吃寒食等傳統習俗。一、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 古人清明節,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必要的習俗呢?你知道幾個
    導語:清明節從古至今在我國都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在這個節日的時候會對先祖進行祭拜,每年在到達這個節日的時候,人們不管在哪個地方都會趕回來,祭拜自己的祖先,也正是因為這個節日的重要性,所以有的人會好奇,古人在清明節的時候,除了掃墓祭拜祖先以外還有什麼特殊的習俗呢?
  • 這些清明節習俗的歷史起源,你知道幾個?
    清明節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我國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個節氣處於春分之後,此時天地回暖,萬物復甦,大自然一片盎然生機。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氣,清明節擁有許多習俗,你知道這些習俗的歷史起源嗎?
  • 清明習俗你知多少?除了掃墓,這些也很重要
    我們知道,清明節在我國已經流傳了許多年了,而且從1935年到現在,清明節也一直是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可見清明節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麼重要。海棠之前也說過一些和清明節有關的知識,包括今年清明節的新提倡和規定、農村葬禮上墓碑刻字的含義、清明節和中元節的不同等等,那麼清明節到底有什麼習俗?應該注意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
  • 清明節的習俗和清明節的來源
    仲春與暮春之交,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悄然而至。清明節全家人扶老攜幼去郊外掃墓,在哀悼祖先之餘,清明節踏青也成為清明節假期的一個活動。在明媚的春光裡騁足青青原野,調劑原本哀傷的心情,也順便接近大自然,清明節踏青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下面花草樂和您分享清明掃墓用什麼花?清明節上墳的習俗和清明節來源 。
  • 清明節掃墓禁忌!
    3、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這裡涉及的是兩個時間問題:  其一,是清明節當日掃墓還是前後時間均可?越早越好嗎?  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提醒朋友們:咱們祖國遼闊,南北方對於掃墓的習俗略有不同,比如:南方通常兒女均前往掃墓,而北方一些地方,則通常女兒不前往掃墓,如果是出嫁的女兒則隨夫前往掃墓。6、 清明節可以在家拜祖先嗎?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麼也可以在家拜祖先。
  • 清明節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泉州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2014年清明節是4月5日,星期六。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你知道清明節時期有哪些習俗嗎?泉州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來歷和習俗介紹!【2014清明節放假安排】   清明節,古時亦稱「植樹節」、「踏春節」、「聰明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
  • 掃墓之外的清明節習俗:踏青插柳吃雞蛋期盼新生
    烏丙安說,清明節起初並沒有祭祀先人的習俗,但後來它逐漸與前一、二天的寒食節交匯融合。寒食節本是古代的禁火忌日,後來與晉文公悼念恩人介之推的傳說相附會,寒食節掃墓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行為。兩個民俗節日交融後,禁菸冷食的習俗日趨淡化,祭祀先人的習俗越發凸顯,清明節於是發展為中國重要傳統節日。
  • 清明節掃墓,這些禁忌老禮你都知道嗎?
    古詩詞賞析 看久了會寫詩的 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然而,在掃墓期間,有些禁忌要注意。
  • 清明掃墓的傳統習俗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對於氣候和農事的指導意義很大,特別是在過去的農耕時代優其重要。清明時節農忙將要開始,人們就要進行耕種,在農忙開始前先要祭拜祖先,祈求祖先萌佑,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再者古人對祖先的緬懷不會因農事而廢,所以選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先行祭拜祖先。清明節和寒食節相鄰,都是祭拜的習俗,後來時間久了,寒食節和清明節就和在一起,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上墳掃墓,祭拜祖先。清明掃墓逐漸的成為了約定俗成的傳統習俗,一直傳承到現在。
  • 又是一年清明節,古人過節的習俗,你們傳承了嗎?
    清明節一般在農曆三月份,陽曆比較固定,在每年的4月4號到4月6號之間。清明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寓意天氣漸暖,草木繁盛。清明也是掃墓祭祖的節日。在古代,祭祖程序繁瑣,掃墓的人需要帶上,酒食(雞鴨魚肉甚至三牲)、果品、鮮花、柏枝、紙錢、紙錠、香燭。至今,人們仍保留著用紙錢、紙錠、香燭掃墓祭祖的風俗。人們堅信,燃燒的香燭可以傳遞到祖先那裡,把哀思和願望傳給他們;焚燒的紙錢、紙錠可以為祖先送去錢財,滿足他們在陰間的生活。
  • 清明節的來歷及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朋友都知道有一段講的是許仙踏青片段,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細雨濛濛萬物復甦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運動活動的的習俗。
  • 疫情當前,今年清明節掃墓嗎?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也是追懷祖先、墓前祭祖的日子。墓前祭祖稱為掃墓、墓祭、掃拜,起源甚早。《周禮春官冢人》記載:「凡祭墓,為屍。」「屍」指的是「神主」,可見在西周時期就有祭墓的習俗。說明東漢光武帝劉秀以孝立國,提倡掃墓。來到唐代,掃墓之風從朝官到百姓極為盛行,並且把掃墓定在寒食節。實際上,從《唐六典假寧令》稱古人放假:「寒食通清明四日」,就是寒食加清明放4天假期,可見古代人常把寒食和清明並作一起來談。雖然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但是就墓祭而言,因為寒食節的禁火習俗與掃墓焚化紙錢的習俗產生矛盾,掃墓的日子逐漸被移後到清明。
  • 清明節的起源和文化習俗
    寒食節期間的習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祖掃墓。中國古人對祭拜祖先十分重視,上古到秦漢時期,祭掃墳墓的風氣越來越盛。直到唐代,不論士人還是平民,都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的儀節,由於清明距寒食節很近,人們還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節氣,清明節氣還逐漸吸收了上巳節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