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被貶後回京,筵席上寫一首詩答謝白居易,頸聯乃是千古名句

2021-01-13 暮城煙雨遙

唐代詩人劉禹錫外號「詩豪」,他有一首詩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名字很長。詩歌的頸聯是千古名句,那就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在這兩句詩中,劉禹錫既表達了對歲月蹉跎,仕途不幸的傷感,同時又展現出了對欣欣向榮的未來的憧憬。

不過,有對劉禹錫生平和性格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認為:劉禹錫是「詩豪」,他在被貶十年後還能寫出《玄都觀桃花》來諷刺政敵。他這麼「剛」的一個人,怎麼會把自己比喻得那麼「衰」呢?

於是,他們便認為「沉舟」和「病樹」絕不是劉禹錫在自喻,他肯定是在比喻朝中敵對的勢力。但是不管怎樣,大家一致覺得劉禹錫這一生,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鬥志昂揚的。

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詩作意譯:被貶在巴山楚水的荒僻之地,已經二十三年了。如今重返故地,舊友們一個個辭世,我只能獨自吟誦《聞笛賦》來表達哀思。這一次回來,恍如隔世。

我好像一艘江海中的沉船,身側百舸爭流,千帆競秀;我又像一株生了病的老樹,萬木在我的前頭煥發著春天的生命力。如今聽了你為我作的歌,感慨萬千,就讓我藉手中這一杯酒來振奮精神吧!

這一首詩是劉禹錫為「酬答」白居易的詩所作。當時劉禹錫從和州返回洛陽,在楊州和白居易碰了個頭,白居易在酒宴上寫了一首詩讚他是「國手」。

白居易在首詩的最後說:大概是因為你的才名太高,所以理該遭受一點挫折吧。可是被貶謫了二十三年,時間也太長了!

劉禹錫聽了這首詩,也產生了萬般感慨。他在詩中說:二十三年被放逐到巴山楚水那種地方,生活真的是悽涼苦楚啊。

等到我再回來的時候,好友們都去世了,我還能幹什麼呢?我只有吟誦一下《聞笛賦》表達哀思罷了,感覺自己好像是民間傳說裡的「爛柯人」。

在這裡,劉禹錫連用了兩個典故。《聞笛賦》是晉人向秀經過舊友嵇康故居時,聽到鄰居吹笛子所作的文章。

「爛柯人」的典故,是說一個叫王質的砍柴人在山上迷了路,然後去看「仙人」下棋,然後吃了仙童的棗子,不知不覺看到斧頭柄都爛掉了,回家才發現已經過了好幾十年。

全詩最精彩的是接下來的「沉舟側畔千帆過」兩句,在這兩句詩裡劉禹錫連用了兩個比喻,來說明他此時此刻的感受。

他將自己比喻成一條沉船,一棵病樹。因為被棄置流放的二十三年中,他一直沒能在功業上有所建樹。表面上看,他寫到這裡是很傷感的。

可是,他將那些「混得比較好」的朋友,比喻成身側的千帆和春天的樹木,隱約表明他對旁人所取得的成就,是持欣賞與肯定態度的。所以也可以理解成,他為身邊萬事萬物的欣欣向榮而感到喜悅。

他雖然是「沉舟」、「病樹」,但他並沒有氣餒,他依然覺得自己還可以有一番作為。這一點,從他別的詩歌裡也可以見到一些端倪。

比如同樣是貶中所作的《秋詞二首》裡,他其一中說「自古逢秋非寂寞,我言秋日勝春朝」。又在其二中,自比狂沙吹散後方可見到的黃金。

因此他聽到白居易誇讚他是「國手」,為他打抱不平的時候,他非常開心地接過白居易的酒杯,精神一下子就來了。

二、堅持做「嘴最欠」的詩人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他生長在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有詩才。

二十一歲的時候,他和柳宗元同科進士及第。然後,同年登「博學宏詞科」,兩年後參加吏部的選官考試,又登科。二十三歲就「連登三科」,可見其才華過人。

劉禹錫出名的時候,白居易還沒有出名。當時白居易剛到長安,聽說了劉禹錫,但他這時候已經因為「永貞革新」被貶官了。

白居易這個人特別愛交朋友,他不想放過和劉禹錫交流的機會,於是便一口氣寄了一百多首詩去跟他「打招呼」。這樣,兩個人後來就有了書信往來,算是神交。

他們初時的交情還淺,所以等到寶曆二年劉禹錫在楊州再見他的時候,劉禹錫說這是「初逢」。這一次「初逢」後,劉禹錫寫下了這首名詩,後來二人的交情就越來越深了。

劉禹錫一輩子寫的詩傳下來800多首,其中300首都是和白居易唱合的,劉禹錫還把他們唱合的詩做成了《劉白唱合集》

再說回劉禹錫,。他雖然很早就成名了,可是運氣特別不好。原來「永貞革新」的時候,唐順宗當皇帝,他比較欣賞王叔文,而那時的劉禹錫、柳宗元,是和王叔文都是一起的。

結果,唐順宗只當了幾個月皇帝就被逼退位,唐憲宗上來,永貞黨就被打壓了。王叔文被賜死,劉禹錫和柳宗元還有另外六個人一起被貶。

唐憲宗還下詔書說:「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意思是即使遇到大赦,也要把他們排除在外。柳宗元就是因此被貶到荒僻之地,寫下了《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最後客死他鄉。

劉禹錫大約比柳宗元好一點點,但是也沒好多少。他被貶的時候,他九十高齡的母親跟著他一起受苦,最後死了在外面。

但是,劉禹錫的性格真的很「剛」。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他被貶。十年之後,也就是公元815年,他和柳宗元被召回京城。結果,他一高興就寫了一首遊玄都觀的詩,調侃當權派,結果又被貶了!

十四年後,他又回京城了。可是他死性不改,又寫了一首《再遊玄都觀》,很得意地說: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個人真的是剛得不能再剛了。因詩獲罪了,但是一直改不了「嘴欠」。而且他被貶後可開心了,還寫《秋詞二首》大讚秋天比春天好,又說「吹盡狂沙始見金」。真是厲害了,怪不得叫「詩豪」!

理論上一般認為,標題裡提到的這首詩創作於《再遊玄都觀》之前。寫《再遊玄都觀》的劉禹錫都已經57歲了,老脾氣不是改。所以,他怎麼可能把自己比喻成「病樹」和「沉舟」呢?

只有他的政敵才是「病樹」跟「沉舟」。假如這個邏輯成立,那麼如今我們介紹的這首詩,就可以改名為《前度劉郎今再來》,算成「前度劉郎今又來」的姐妹篇。

劉禹錫在詩中說:你們這些「沉船」和「病樹」啊,雖然我已經苦了二十三年,但是我老劉如今又回來了!你們就等著看我怎麼揚帆從你們身邊經過,像春天的萬木一樣煥發生命力吧!

當然,我個人覺得以上其實都是別人在胡說。雖然劉禹錫狂慣了,但是這一首畢竟是唱和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正替他傷感呢,他都五十七歲了,想起貶謫的歲月,有一些小傷感才是正常的反應。

不像從前給「玄都觀」寫那兩首詩的時候,那就是給他政敵看的,所以他會表現得比較「幸災樂禍」外加「得意洋洋」。

結語

其實我小的時候,是把「沉舟側畔千帆過」這兩句詩,也是當成勵志的話來用的。我經常把它和別的一些亂七八糟的勵志詩句抄在複印紙上,貼在牆上看。

我當時想:趕緊努力啊!再不努力,你後面的船全部都抄近路,開到你前頭去了!這沉船也是不爭氣,要是爭氣,當一塊礁石,去把河道給它一堵!我就看看誰還能趕到我的前頭!

劉禹錫這兩句詩之所以能成為千古名句,正是因為它的精湛的比喻,的確可以作多重解讀,這也正是詩詞的魅力所在了。

其實,唐詩中這樣可作多重解讀的作品和句子非常多,只是我們平常很少去發現而已。一來是現代人生活和工作節奏快,沒時間去讀古詩詞;二來是古詩詞相對普通人來說深奧、晦澀,很難直接讀懂。

要想快速讀懂古詩詞,普通人就需要借鑑工具書。那麼,市面上那麼多種類的古詩詞鑑賞一類的工具書,到底哪個性價比更高呢?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學海】的《唐詩大鑑賞》。

這本《唐詩大鑑賞》內容豐富,插圖精美,與詩歌意境相得益彰,使讀者耳目一新。對每篇唐詩的解讀和鑑賞也都分為了五個部分:詩人簡介、注釋、散譯、鑑賞和名家點評。

這樣可以讓讀者可以從作者的生平開始了解,並知道詩歌的詳細創作背景和含義,同時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詩歌的獨特美麗。還可以通過歷代名家的點評,在閱讀中切身體會他們的神來之筆。

所以,【學海】的《唐詩大鑑賞》對於想了解詩詞的人來說非常有用,無論是大人還是處於學習階段的孩子,都可以使用,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一首詩,第三句流傳千古,鼓勵了無數人
    劉禹錫有"詩豪"之稱,而這個稱號是白居易送給他的。829年,白居易將自己與劉禹錫相互唱和的詩詞編集,集成《劉白唱和集解》。在這本集子中,白居易寫道:"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文之神妙,莫先於詩。若妙與神,則吾豈敢?
  • 劉禹錫初識白居易,寫下一首千古名篇,其中兩句激勵了後世無數人
    但在其中有一位詩人卻可以做到二者兼具,既有非常優美的意境,而同時也蘊含一定的道理,讀他的詩總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一定的啟迪,這位詩人就是劉禹錫。說到劉禹錫,就讓人情不自禁的就想到他與白居易之間的故事,比如說二人的那次鬥詩。有一次劉禹錫在回洛陽的途中途經揚州,而此時也正巧碰上了同樣回洛陽的白居易,兩個人就在揚州的一家客棧相識,當時他們二人在爭一個最佳觀景的位置。
  • 被貶二十三年後,劉禹錫寫下一首詩,開篇內容就讓人淚目!
    再如白居易被貶九江後,為了抒發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創作出了著名的長篇樂府詩《琵琶行》。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就是此類詩作中的一首典範。說它是典範,除了作品本身的質量外,因為它還是一首千古樂觀之作,即被貶二十三年,卻依然具有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大唐「詩豪」劉禹錫能被冠之以「豪」相稱,足見其詩豪氣幹雲。「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反悲秋之音,豪情沖天;「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鏗鏘有力儘是叱吒風雲的氣概。劉禹錫一生所作眾多名句中最豪者莫過於這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了。
  • 劉禹錫白居易相互贈詩,劉禹錫的選入高中課本,白居易的同樣經典
    在高中課本中,選了劉禹錫的一首詩:《酬樂天初逢席上見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這首詩非常經典,尤其「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已經成為千古名句。詩題中的「樂天」,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給劉禹錫,劉禹錫寫這首詩以酬答。那麼,白居易寫給劉禹錫的詩怎麼樣呢?
  • 劉禹錫在揚州偶遇白居易,寫下一首絕美的詩,豪情壯志讓人流淚
    有人說是積極,有人說是消極,我一直認為,理解一首詩,第一要了解創作背景,體會詩人作詩時候的感受,第二要結合自己讀詩時的心境。拿這句詩來說,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咱們先看全詩: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 「詩豪」劉禹錫最著名的一首詩,飽含人生哲理,成為千古名篇
    說起大詩人白居易的友誼,首先想到的就是元稹,兩人情深意厚,成為了一段佳話,白居易一生重情,他一生中有兩個摯友,除去元稹,就是劉禹錫了。兩人在仕途、追求和遭遇上都極為相似,才子之間的惺惺相惜,兩人也成為了知己。劉禹錫是中唐時期現實主義詩人中的佼佼者,與白居易、韋應物一起並稱為「三傑」,白居易對他的詩作推崇備至,後人稱其為「詩豪」。
  • 初次見面,白居易對劉禹錫說了啥?讓劉禹錫寫「沉舟側畔千帆過」
    就在被調回京之前,他還在安徽「囂張」了一回。被當地知縣欺負,他立了塊石碑在家門口,這石碑上寫著的一段文字很多人都背過,它就是《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帶著這樣的豪情,劉禹錫離開和州回京。路過揚州時,他遇到上了詩魔白居易。同樣名滿天下,同樣多年被貶,同樣是一流詩人,相見恨晚!
  • 劉禹錫很曠達的一首詩,五六句是千古名句,最後二句神來之筆
    而本文要重點解讀的是劉禹錫另一首很曠達的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此詩的五六句是千古名句,最後二句則是神來之筆!為了更好地理解詩意,首先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進行簡單描述。劉禹錫仕途上比較坎坷,他曾度過了23年的貶謫生涯。寶曆二年,獲赦返回洛陽途中的劉禹錫,恰好與白居易在揚州相逢。
  • 劉禹錫很曠達的一首詩,五六句是千古名句,最後二句是神來之筆
    而本文要重點解讀的是劉禹錫另一首很曠達的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此詩的五六句是千古名句,最後二句則是神來之筆!劉禹錫仕途上比較坎坷,他曾度過了23年的貶謫生涯。寶曆二年,獲赦返回洛陽途中的劉禹錫,恰好與白居易在揚州相逢。一別經年,白居易見到此時已雙鬢斑白的劉禹錫不免潸然,宴席上白居易贈與劉禹錫一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文此處不去贅述,想了解的朋友自行查閱),詩的內容主要是對劉禹錫仕途坎坷的慨嘆,而劉禹錫則寫下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作答,詩寫得十分曠達,與詩豪風格極其吻合。
  • 詩豪劉禹錫被貶23年寫的這首詩有兩個典故,還有千古傳誦的名句
    這首詩有一聯千古傳誦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和劉禹錫的好朋友白居易有關,這首詩作於826年,劉禹錫從被貶謫的和州任上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回洛陽,兩個人在揚州相逢。酒席之上,白居易就寫了一首詩贈給劉禹錫,劉禹錫寫了這首詩作答。
  • 白居易這首罵人詩,專罵有眼無珠的人,卻成了千古名句!
    在白居易的所有詩中,最被人稱讚的應該就是那首《長恨歌》了,這首詩排在盛唐詩歌的前幾,其中的用詞更是華麗美觀,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後宮粉黛無顏色」、「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等。這也使人們認為白居易的詩歌應該是陽春白雪的,他本人也是優雅的,但是筆者這一期要介紹的這首詩,白居易一改平日的豁達,相反,他罵起了那些有眼無珠的人,其中的14個字更是成為了千古名句,不得不說詩人有自己的想法,膽子也很大。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其詩無論短章長篇,風格大都簡潔明快,豪爽俊逸,有一種哲人的智慧滲透其中,極富有哲理意蘊和藝術感染力。如劉禹錫的經典詩作《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劉禹錫寫看花詩諷刺權貴,遭貶謫14年,回京後他又寫一首諷刺詩
    其實在唐朝,有一個和蘇軾一樣豁達的人,並且在豁達之上,他還有一種剛烈,有一種鬥士精神,他便是劉禹錫。被貶十年,劉禹錫回京後傲骨不減,寫詩諷刺新貴貞元二十一年,王叔文等人著手改革除弊,劉禹錫也是革新集團的人員之一。由於保守派的反撲,劉禹錫、柳宗元等人都被貶謫偏遠地區。
  • 劉禹錫漫長的被貶生涯
    大家非常熟悉劉禹錫的《陋室銘》,其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等名句流傳千古。但這樣的名篇是劉禹錫被貶和州創作的,除了《陋室銘》,他還有許多作品都是在被謫貶時寫的。因為他被貶的時間太久了,長達二十三年。他的一首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最能反映他被謫貶的基本情況:
  • 一首不該落選《唐詩三百首》的詩,其中14個字,安慰世間多少絕望
    但詩豪劉禹錫的作品,卻兩者兼備。一首《陋室銘》,堪稱千古名作,身居陋室又何懼,畢竟「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畢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首《秋詞》,可謂豪氣沖天,人生哪怕如秋天般蕭瑟,我們也當有「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情。一首《酬樂天詠老見示》安慰了多少壯志暮年,青春不再,也不失「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生活熱情。
  • 白居易和劉禹錫喝酒時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最後10個字千古名句
    白居易和劉禹錫這對多年好友,只論性格,似乎並不算很搭。如果按星座來看,白居易或許是永遠溫暖的白羊座。無論是面對陌生琵琶女寫下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還是為巢中小鳥寫下的「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都能讓人感受到詩魔的溫情。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劉禹錫聰明好學,二十一歲進士及第,同期上榜的才子還有柳宗元。將近十年內,劉禹錫先是在京城任職,之後又到淮南、揚州做官,朝廷對他一番考核後,提拔劉禹錫為監察御史。喜好交友的他,與韓愈、白居易和柳宗元關係都非常好,其才學受到王叔文賞識,卻也因參與「永貞革新」被貶外地。
  • 劉禹錫回贈白居易一首詩,雖然沒被唐詩300收錄,卻流傳千古
    唐詩存在的意義並非一定要給人呈現深刻的見解或道理,有的時候它存在即是一種美,唐詩的美是讓人非常享受也很難忘掉的,李商隱就曾經寫過很多首與情愛有關的詩。從他的詩句裡,我們能窺探到他對愛情的觀點,他對感情的見解。也有一些詩善於給人啟迪,他也許沒有優美的詞彙,但是留下的道理一定是深刻的。而有這樣一位詩人能夠做到讓以上兩種風格兼備,他就是劉禹錫。
  • 劉長卿的這首詩,寫得太美了,頸聯是千古名句
    今天給朋友們分享一首唐代「五言長城」劉長卿的一首七言律詩《別嚴士元》,這首詩,辭藻美麗,意境閒雅,讀來非常享受。詩的頸聯,「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是寫景詩中的千古名句。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裡情。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據考,這首詩是寫於詩人劉長卿第一次被貶之時,詩中,通過描寫送別友人嚴士元途中所見景物,感慨宦海沉浮,前途渺茫。全詩運用一連串「景語」來敘述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畫面生動,辭藻美麗,詩意十分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