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為何只有徐達的爵位一直傳到明朝滅亡?

2020-12-14 騰訊網

明朝開國六公爵是: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李善長被定為謀逆,全家處死,爵位撤銷。李文忠死後,長子景隆襲爵。在朱棣搞兵變中,最終打開南京城投降。先被禮遇,再被打倒,撤銷爵位,但一直活到了永樂末期。馮勝,牽扯藍玉案件,被賜死,爵位撤銷。無子。鄧愈算是善終,洪武十年去世,追封為寧河王。長子鄧鎮襲爵,改封申國公。但因為他的老婆是李善長的外孫女,受到株連被處死,爵位撤銷。

衛國公鄧愈鄧愈死得還算其所,是因病去世,沒有遭到朱元璋誅殺,他死後其子鄧鎮世襲爵位,後來還改成申國公,可惜胡惟庸的案件牽扯太多,最終李善長受到牽連,作為李善長的外孫,鄧鎮難免受到牽連,一起被處決了,並且削除爵位,不得世襲。鄭國公常茂常茂的父親是常遇春,因為常遇春的蒙蔭,所以朱元璋封常茂為鄭國公,可是常茂這個人不夠聰明,朱元璋派他與馮勝去作戰,他再三推辭,因此被削除爵位,但是沒有殺他,後來讓其弟弟常升擔任開國公,結果不幸又受到藍玉一案的牽連,最終被削除爵位,不再世襲。

徐達與朱元璋自幼就為好朋友,甚至徐救過朱元璋的命,兩人感情篤深朱元璋與徐達都是濠州鍾離人(現安徽鳳陽),而且兩人的家庭背景相似,徐達是農民出身,朱元璋幼時平窮,曾經還給地主家(劉德)放過牛,也是農民出身,兩人從小就是好朋友。在元朝末年,郭子興起義時,朱元璋見時機已成熟,便投身於郭子興部參加起義。後來應朱元璋之邀,徐達也參加了這支起義軍,兩人可謂是:「同呼吸,共命運」。徐達在朱元璋奪取天下的過程中,他的作用和功勞,無人可以代替,所以朱元璋對他的加官封爵也是順理成章,但此爵位在他後世的傳承中,也經歷了一番波折。

徐達人品正,為官清廉。徐達出身農家,是從底層一步一步徵戰起步的,他愛護士兵,善於安撫將士,能與官兵打成一片,同甘共苦,深受將士擁戴。他位高權重,不參與朝政糾份,拉幫結派,始終緊跟朱元璋。為官清正廉潔,朱元璋稱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這樣的人,朱元璋當然不會殺了。

相關焦點

  • 朱元璋開國六公爵,獨徐達的魏國公承襲到明朝滅亡,原因是這個!
    所謂世襲罔替,就是受爵者的子子孫孫都能夠繼承爵位,而地位不下降。這就代表著自己的家族如果不生變故,那麼直到朝代滅亡都會持續興盛,且後代都能夠有著良好的生活條件。舉例來說,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初期所封的"開國六公爵"便是世襲罔替。那麼,這六人中,為何只有徐達的爵位一直傳到明朝滅亡呢?
  • 朱元璋封的開國六公爵都是誰?其中有個人,爵位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朱元璋"、"開國功臣",看到這兩個詞,你最先想起的是什麼?是朱元璋殘害多名陪他打天下的功臣?還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那你可知,朱元璋曾封了六位國公,其中有人的爵位是一直承襲到大明滅亡的呢?因而即便李善長能憑藉數年來的勞苦功高而被封為定國公,被朱元璋贊作大明之蕭何,他最終也還是逃不開"大清洗"。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長全家七十餘人被處死,留下的活口再也不能繼承爵位。且因為李善長有此結局,他六公爵之首的位置也讓給了原本排第二的徐達。
  • 明朝開國六公大多數不得善終,只有一人爵位傳到明朝末年
    朱元璋創建了明朝後,對有功勞的大臣們進行了封賞。其中有6人,被封為公爵,是為開國六公。 開國六公的排名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他們在朱元璋創建明朝的過程中,建功立業,要麼坐鎮後方,要麼衝鋒陷陣,是朱元璋取得成功的左臂右膀。
  • 明朝開國6公爵,5個傳不過2代,為何獨有徐達的後代得以延續?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從開國功臣中冊立了六位功勞最高的公爵,以示朝廷對功勳卓著者的獎勵。他們分別是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衛國公鄧愈,宋國公馮勝,鄭國公常茂。在這六人之中,魏國公徐達的戰功最為顯赫。
  • 明朝開國六公爵:徐達上榜,但不是第一
    公元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即位後的朱元璋大封諸位功臣,其中有六人被封為公爵,並成為「開國六公爵」,他們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和鄭國公常茂。
  • 朱元璋冊封開國六大公爵,獨有徐達魏國公延續百年,多虧了女兒!
    明朝皇帝朱元璋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傳奇皇帝,除了他的人生故事之外,他在朝政上的事情也被人們津津樂道,不過有些事情卻反映出了他多疑和殘暴的一面,很多曾經跟他一起浴血奮戰的兄弟基本上都被他故意牽扯到一些案件上處死了,明朝開國後的三年,他冊封了六位有功之臣為公爵,皆因他們了立下汗馬功勞,只不過
  • 明朝開國六公爵李善長、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結局如何
    所以,公爵還是很顯貴的。朱元璋為帝後,也和其他的開國功臣一樣,大封功臣,其中有六位開國公爵,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眾所周知,朱元璋後來猜忌功臣、不願功臣悍將在掌權掌兵,所以就大肆屠殺功臣,結果導致曾經跟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們,大部分落下被殺的悲慘的結局。那明朝開國六公爵的結局如何?明朝開國六公爵的結局,有好有壞,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
  • 明朝開國六公爵的後代有多慘?被朱元璋父子害慘了,尤其是長子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但明朝的天下並不是朱元璋一個人打下來的;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和以往的開國皇帝一樣,廣封功臣。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開國六公爵,這六公爵分別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以及魏國公鄧愈。
  • 為何明朝開國六公爵沒有劉伯溫,而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只能排第二?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史料記載「時封公者,徐達、常遇春子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及善長六人。而善長位第一,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六公爵分別是李善長、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鄧俞,第一功臣則是李善長。朱元璋將李善長譽為蕭何,可見對其有多麼重視。
  • 李善長位居明朝開國六公爵之首,獲贈免死鐵券,結局:滿門抄斬
    李善長位列大明開國功臣之首,手持免死金牌,為何仍難逃被朱元璋清算的命運?一、出身與功績李善長出身普通家庭,少年時期就酷愛讀書,通曉儒家學說和法家學說,具有卓越的謀略和內政能力。當時,朱元璋還在郭子興帳下效力,被派遣去攻打滁州。
  • 明朝開國,朱元璋大封功臣,比肩諸葛亮的劉伯溫為何只是個伯爵?
    可這位號稱能和諸葛亮比肩的人物在明朝開國功臣榜上的序列卻排得相當靠後,朱元璋在建國後大封功臣,劉伯溫只是受封誠意伯,僅僅只是第三等爵位,這可和劉伯溫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大相符合,劉伯溫為何只能受封伯爵?難道是朱元璋對他有什麼看法?本文對此問題略作闡述。
  • 朱元璋摯友,明朝開國六王之首,為何最後被毒死
    徐達出身農家,和朱元璋從小便是好朋友。徐達出生於農家,從小便性情剛烈,胸懷大志,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他自幼習武,一身武功很是了得。朱元璋最初跟隨郭子興起義的時候,奉命回鄉招募義軍,這時候徐達便開始跟隨朱元璋。
  • 朱元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為何唯獨放過了魏國公徐達?
    眾所周知,朱元璋通過「藍玉案」、「胡惟庸案」等大案,對開國功臣大肆殺戮,致使京城血流成河。有人說,朱元璋之所以大肆殺戮功臣,都是為了太子朱標,可惜事與願違,朱標早逝。可凡事都有意外,明朝開國六公爵中魏國公徐達的結局相對較好。注意,野史中(包括影視作品)說徐達後背生疽,結果吃了朱元璋送來的蒸鵝病情惡化而亡。
  • 都說朱元璋愛殺人,那麼明朝有多少開國功臣,躲過了老朱的屠刀?
    明朝見過後四大案死了一批功臣,清朝入關後,還沒來得及清晰就內部鬥爭死了一批。在這些朝代中,清洗功臣最嚴重的的,當屬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對於打天下老臣們的大肆清洗。後世人都說朱元璋愛殺人,那麼明朝究竟有多少開國功臣,躲過了朱元璋的屠刀呢?
  • 大明王朝267年封了多少位異姓王,朱元璋的祖訓為何擱置?
    明朝276年期間,異姓王確實有,但是大部分都是追封,例如開國六公爵常遇春,徐達,李文忠,湯和,郭子興,陳友仁等等,皆因戰功卓著或者與朱元璋關係友善才被封到王爵,但是都是死後追封,而且都是郡王爵位,也就是說沒有親王爵位,即都是二字王。
  • 朱元璋為何沒殺徐達?徐達謹慎小心不是關鍵,真正原因讓人很意外
    眾所周知,朱元璋通過「藍玉案」、「胡惟庸案」等大案,對開國功臣大肆殺戮,致使京城血流成河。有人說,朱元璋之所以大肆殺戮功臣,都是為了太子朱標,可惜事與願違,朱標早逝。可凡事都有意外,明朝開國六公爵中魏國公徐達的結局相對較好。注意,野史中(包括影視作品)說徐達後背生疽,結果吃了朱元璋送來的蒸鵝病情惡化而亡。這是完全的抹黑,根本不是一回事,徐達在洪武十八年去世,終年53歲。與其他開國功臣相比,徐達是善終了,為什麼他能得到善終呢?我們要明白一點,誅殺殺功臣,並不是說他亂殺無辜。
  • 明朝這個家族世襲公爵250多年,存在感很低,卻無人敢動
    明朝時期,出現了幾個世襲公爵爵位的家族。比如大名鼎鼎的魏國公徐達一脈、英國公張輔一脈。他們從明朝初期受封爵位,直到明朝滅亡才終止,可以說真正做到了與國同休。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世襲公爵家族,在明朝時期的存在感遠不如魏國公、英國公,但地位卻至關重要。那就是世代鎮守雲南的黔國公一脈。
  • 明朝開國第一將徐達,一生傳奇,最後卻死於朱元璋送的鵝肉
    同樣,明朝開國的時候也是有這麼一群人的,他們兢兢業業奮戰在一線,後人把這些人稱作是淮西二十四將。咱們今天說的這個開國功臣徐達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徐達據說非常貌美帥氣,可以說是帥哥了,也很高很結實。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是從小就一直在練習武藝,所以他在這一方面很優秀,功夫很好,這就為他之後去跟隨朱元璋打仗徵服天下打下了基礎。徐達和朱元璋是老鄉,他們都是安徽鳳陽的。
  • 明朝記憶之——一王兩國公,徐達這一家子
    徐達,字天德,漢族,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民族英雄,濠州鍾離人。徐達農民出身,後來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死後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
  • 明朝統治時期,如果被冊封為國公,需要立下多大的功勞?
    在明朝統治時期,總計只冊封了10多位國公。由此可見,國公屬於明朝勳貴體系的頂端。那麼,到底什麼功勞才能被冊封為國公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個故事。首先,我們看一下明朝的開國六公爵。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隨後,朱元璋冊封了各級文武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