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時,日本為何按兵不動,看關東軍與遠東蘇軍的差距就知道

2020-12-12 讀萬卷書破萬仞浪

長期以來,日本方面一直把蘇聯作為假想的敵人。早在1936年,日本參謀本部擬定的《國防國策大綱》便明確提出應「首先傾注全力迫使蘇聯屈服」,在「消除北方威脅後,再以實力積極推行我國對南洋及中國之國策」。但實際上,日本雖然在我國東北組建了實力強大的關東軍,卻始終都在蘇聯邊境上按兵不動。

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也未見絲毫動作,這是為什麼呢?

關東軍全盛時期70萬人,遠東蘇軍最少時也有80萬

莫斯科會戰中,為了挽救危局,史達林親自下令「從駐守遠東的部隊中調回一些步兵師和全部的坦克部隊」,但實際上受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力有限的影響,遠東蘇軍總兵力減少的非常有限。到1941年末,「蘇聯遠東軍的兵力仍有23個步兵師、大約1000輛坦克、1000架飛機和105艘潛艇,總兵力仍達80萬人左右」。關東軍雖然一直都在加緊擴軍,但總兵力也僅從40萬增加到70萬人,實力仍略遜於蘇軍。

關東軍的強大僅維持到1943年上半年

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太平洋戰場的美軍越戰越強,相繼攻克了塞班島、關島等多處重要島嶼。隨後,麥克阿瑟率領第7艦隊在菲律賓萊特島登陸,並重創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陷入困境的日軍統帥部為了挽回敗局,不得不從關東軍抽調精銳部隊,派往太平洋戰場。據統計,關東軍光調走的完整師團就有20個,都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所謂「精銳之師」。

大批精銳師團被調離關東軍

到1944年底,關東軍所轄步兵師團減少1/3,總兵力僅有45.6萬人,此外,大批重炮、重機炮、坦克乃至要塞炮都被外運,關東軍實力明顯削弱。1945年初,為了防備蘇軍可能發動的進攻,日軍大本營對關東軍進行緊急整補,動員25萬退役軍人和大批僑民入伍,重新編成了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旅團、5個炮兵聯隊,並從中國關內戰場抽調了4個師團(即第63、117、59、39師團)補充關東軍。

緊急整補而成的關東軍不過是紙老虎

到1945年7月,關東軍總兵力又達到了24個師團、9個混成旅團、1個機動旅團總數約70萬人。但是,這些新組建起來的部隊,不管是在人員素質上,還是在裝備上都極差。裝備方面,關東軍兩個坦克旅團僅有坦克約160輛;空軍僅有各型作戰飛機約150架、教練機約500架,幾乎「成了用竹槍武裝起來的不堪一擊的紙老虎」。

出兵東北前,蘇軍兵力兩倍於日軍

對比之下,蘇軍無論人數、素質還是裝備上,都佔據絕對優勢。當時,由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指揮的蘇軍地面部隊總兵力為157.7225人,擁有坦克5556輛、飛機4995架、大炮26137門,大多是剛從蘇德戰場調回的精銳,戰鬥經驗十分豐富。此外,還有500艘艦艇和海軍航空兵1500架飛機支援。

因此,在整個二戰時期,日軍雖然氣焰囂張,並在東北屯集重兵,但實力仍然遠遠不夠,根本不敢也不能去招惹更加強大的遠東蘇軍。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蘇軍是如何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的?
    落花流水,這詞用得好,關東軍的外號就是「帝國之花」、「王牌之花」、「皇軍之花」,別管什麼花,終究還是落花流水一春休。第二春?現在不敢了,哪怕十年前他們還勉強有種撲騰撲騰,現在的軍力差距太大,已不配稱為對手,他們自己也明白,就是個墊背的存在。
  • 八月風暴行動時,關東軍在兩周內損失8萬人,蘇軍是怎麼做到的?
    在二戰時期德軍投降之後,日軍還想利用本土進行防禦作戰,當時在東三省還有70萬的日軍關東軍部隊。為了能夠加速日軍的投降進度,原本在歐洲戰場上的蘇軍被調到了遠東地區,準備對關東軍發起最後一擊。日軍戰術和戰鬥素養遠落後蘇軍關東軍本來是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但是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將大量的師團抽調到了太平洋戰場,留在東三省得部隊大都是二流的輜重部隊,關東軍的十一個精銳師團,在中國戰場的只剩一個,而蘇軍都是在戰火中磨礪出來的精銳部隊,在單兵素養上遠遠領先於日軍。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從這個層面講,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最有影響力的一場戰役,也是改變整個二戰走向的一場戰役。由於蘇軍的勝利,盟軍加大了開闢第二戰場的進度,蘇軍也從戰略防禦開始轉向戰略反攻,戰場形勢迅速得到改觀。其次,史達林格勒戰役又是一場戰爭史上最漂亮的殲滅戰。
  • 當德軍進攻莫斯科時,日軍為何不選擇北進?理由只有一個
    有網友問1941年日軍面對德國的邀約,為何不北進反而南進?實際上對於日軍來講,理由只有一個。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這場戰爭的打響不止在歐洲掀起了軒然大波,同時的對正在亞洲實施大侵略的日本也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 曾猖狂的80萬日本關東軍在蘇聯進攻下為何一夜崩潰?原因不難解釋
    「關東軍」這個臭名昭著的稱謂終止於1945年8月,這一年,蘇聯在遠東集結了157萬人,2.6萬門火炮,5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外加3800多架作戰飛機,在一個大雨瓢潑的凌晨,蘇軍百萬大軍和滾滾鐵流全線壓向關東軍陣地。
  • 1939年的5月27日,日軍為什麼突然進攻蘇軍?
    海拉爾位於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在這片平靜得甚至有些偏遠的草原為什麼會爆發一場日蘇之間的戰爭呢?1938年6月日本關東軍的諜報機構哈爾濱特務機關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來路非同一般,他原來是蘇軍總政治部保衛局局長的留希科夫,留希科夫負責蘇聯在遠東地區情報事務的高級官員,他除了掌握蘇軍大量軍事機密情報外,他還熟悉蘇聯諜報通信的密碼。
  • 自詡只有一根棍子的史達林,如何避免日本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日本和蘇聯的矛盾可是不小,這矛盾都能追溯到沙皇俄國時期,蘇聯建立前的俄國內戰中,日本也是派了幹涉軍來的,雙方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日本國內有所謂的"北進派",主張就是要北上進攻蘇聯,一群人挖空心思想要進攻蘇聯,誰也不知道這群傢伙現在會不會進攻蘇聯。來自日本的威脅在蘇德戰爭爆發前,雙方還在張鼓峰和諾門罕爆發過兩次衝突,日本方面那是連敗兩陣。
  • 日本天皇要求蘇聯遣返60萬關東軍,蘇軍卻送了一船骨灰
    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人大肆的進駐到了我國的東北地區,隨之而來的還有幾十萬的日本精銳部隊,我們稱之為「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最為精銳的一支部隊,但是,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關東軍的威名卻被打了個精光,這是為何?
  • 二戰前後,日俄之間發生了哪些戰爭?日本為何北上的企圖落空?
    上世紀上半葉,日俄之間一共發生過4次戰爭,結果日本是一贏三輸,不僅日本企圖北上西伯利亞的願望落空,最終還在蘇軍的打擊下,結束了長達14年的侵華戰爭。那麼,日俄之間這4場戰爭是如何發生,又是如何結束的呢?第一次日俄戰場對決是1904年的日俄戰爭。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面對法西斯盟友德國的請求,以及對蘇聯豐富資源的渴望,日本還是無法下定出兵蘇聯的決定,卻選擇派出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企圖一舉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放棄幫助盟友攻擊蘇聯,挑起與美國的戰爭,日本的這一操作不僅出乎各國的意料,也成功將美國推向了法西斯的對立面。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成功讓法西斯勢力走向滅亡,奠定二戰後的新秩序。那麼,日本為何出現這一重大決策失誤呢?
  • 當年日本已經宣布投降,蘇軍為啥狂追猛打而又不攻佔日本本土?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了日本無條件投降,隨著蘇軍的快速突進,日本關東軍和朝鮮半島的日軍第3軍被完全孤立,蘇聯第25集團軍立即轉入朝鮮境內作戰。 原本打算繼續推進佔領朝鮮全境,並向日本本土進攻的蘇軍卻在8月20日接到了莫斯科的指示,要求所有進入38度線以南的部隊迅速向北撤回。在即將打到日本本土之時,蘇軍選擇撤退的原因是什麼?在這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博弈?
  • 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直接佔領日本嗎?
    而蘇軍出兵東北是8月9日凌晨(轟炸廣島2天,轟炸長崎之前),此時離德國投降正好三個月。這些事件及時間點百度都可以查到,雅爾達會議內容也可以查到。蘇聯出兵東北共計157萬,這麼數量龐大的軍隊從歐洲運到遠東並完成集結那可不是幾天就能做到的。
  • 揭秘日本王牌部隊關東軍是如何被消滅的
    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前,關東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31個師團,人數上升到85萬人,號稱百萬。太平洋戰場的炮灰眼看德國進攻蘇聯受挫,日本十分忌憚,不敢貿然進攻蘇聯。趁英法等國忙於歐洲的非洲戰事,無力東顧之機,日本人決定先發動太平洋戰爭。關東軍於是奉命南下。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
  • 同樣是打日本,為何美國進展緩慢而蘇聯摧枯拉朽?
    同樣是打日本,為何美國進展緩慢而蘇聯摧枯拉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日本交戰的國家,包含了後來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的全部。其中,英國和法國都被日本瞬間擊潰,逃之夭夭。而中國因為這是自己老家,再加上戰略縱深廣闊,堅持了14年之久。
  • 為何蘇德戰爭前蘇聯會成為西方公敵?
    1941年6月22日,軸心國190個師共550萬大軍在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以及190艘軍艦的配合下,向蘇聯發動了猛烈進攻,蘇德戰爭由此爆發。由於戰前的史達林對戰爭的錯誤預判,加上蘇聯大清洗運動帶來的惡劣後果,開戰之初,蘇聯軍隊一潰千裡。
  • 二戰美國打日本很困難,為何蘇聯對陣日本關東軍卻「摧枯拉朽」?
    美國向日本扔原子彈的時間是1945月8月6日和8月9日,蘇聯紅軍進攻日本關東軍的時間是8月9日。由此來看,蘇聯紅軍進攻日本關東軍的時間段,正是日本關東軍士氣低落和思想不集中的時候,從精神上日本關東軍就輸了。
  • 日本宣布投降,蘇軍總參謀部仍然下令繼續攻擊,為什麼
    8月16日,在日-本已經宣布投降的情況下,蘇聯總參謀部仍然命令遠東武裝部隊繼續進攻,並解釋說,日本天皇於8月15日關於日本投降的公告只是一般性的宣言,對其武裝部隊還未發出停止戰鬥行動的命令,日本的武裝部隊依然繼續抵抗,日本軍隊還沒有真正投降。只有當日本天皇令部隊投降的命令確實付諸實行時,蘇軍才會停止攻擊。
  • 身穿鋼胸甲 火燒日本兵,打不死的蘇軍突擊工兵旅
    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蘇德戰局開始向有利於蘇軍的方向發展。戰後在審問俘虜時,他們對蘇軍士兵刀槍不入的原因感到不解。在他們的一再請求下,蘇軍最後讓他們觀看了這種防護胸甲。整個戰鬥只持續了兩個小時。蘇聯工兵將紅旗插上了陣地。被俘的德指揮官表示,德指揮部認為233.3高地是堅不可摧的,但沒想到蘇軍工兵竟在不依賴坦克掩護的情況下發起突襲,而且戰鬥結束得這麼快。蘇聯西部前線軍事委員會對第1突擊工兵旅的表現給予了很高評價。
  • 蘇德戰爭中的中國血性!異國戰場上,中國英雄,打出了中國軍魂
    這是蘇德戰爭的另一個側面——在共產主義理想感召下,在抗擊軸心國的使命驅使下,  那一腔蘇德戰爭中的中國血性!    在人類戰爭史上,蘇德戰爭是規模最龐大、戰況最激烈、傷亡最慘重的戰場。  這場戰爭,被蘇聯人稱為神聖衛國戰爭。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挫敗了希特勒的德意志戰車,也改寫了世界歷史。  人們記住了紅旗插上柏林,卻少有人記起,這場戰爭中的中國血性。「蘇聯衛國戰爭勳章」,銘記住了這些中國面孔。
  • 二戰中蘇聯對日宣戰最晚,為何對日本戰俘最狠?
    得到這一消息的日本大使非常震驚,因為就在同一天,他還奉日本政府的命令,積極聯絡蘇聯請求他們充當與美國等國的中間人,對戰爭進行調解。沒想到,蘇聯接著對他們宣戰了。當時日本大使震驚之餘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國內,讓他們早做準備,誰知大使館的電話線已經被切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