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風暴行動時,關東軍在兩周內損失8萬人,蘇軍是怎麼做到的?

2020-12-15 觀史談天小阿姨

在二戰時期德軍投降之後,日軍還想利用本土進行防禦作戰,當時在東三省還有70萬的日軍關東軍部隊。為了能夠加速日軍的投降進度,原本在歐洲戰場上的蘇軍被調到了遠東地區,準備對關東軍發起最後一擊。

而關東軍當時也在積極備戰中,甚至構建了「東方馬其諾防線」,準備跟蘇軍展開殊死搏鬥,但是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日軍就被消滅掉8萬餘人,重創了當時驕橫的關東軍部隊,加速了日軍投降的進度,這場戰鬥被稱為「八月風暴行動」,那麼蘇軍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三個方面碾壓日軍。

蘇軍的兵力和裝備碾壓

當時在東三省駐守的日軍部隊在70萬左右,而發動進攻的蘇軍部隊達到了150萬人,蘇軍人數上的優勢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日軍被分散在了若干區域駐守,蘇軍的人數優勢就更為巨大了。

而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引以為傲的火力優勢,面對強大的蘇軍顯得捉襟見肘,蘇軍此次戰役共出動了2.6萬門大炮和5500輛坦克,再加上5000架飛機的掩護完全碾壓了日軍在東北的火力部署,據戰後統計繳獲日軍大炮1165門以及坦克600輛,如果不算在戰鬥中損毀的裝備,蘇軍和日軍的火力比至少也在10比1。而且從裝備性能上來講,日軍裝備的火力強度也遠遠落後於蘇軍。

日軍戰術和戰鬥素養遠落後蘇軍

關東軍本來是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但是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將大量的師團抽調到了太平洋戰場,留在東三省得部隊大都是二流的輜重部隊,關東軍的十一個精銳師團,在中國戰場的只剩一個,而蘇軍都是在戰火中磨礪出來的精銳部隊,在單兵素養上遠遠領先於日軍。

在指揮方面蘇軍的戰術也更加成熟,當日軍還在固守所謂的「東方馬其諾防線」時,蘇軍的一支部隊已經繞後阻斷了日軍的後路。對日軍進行了全方位的包抄,在戰鬥過程中蘇軍的步戰協同也給關東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日軍指揮官還幻想靠自殺式衝鋒,阻滯蘇軍坦克的碾壓速度,結果被蘇軍強大的半自動火力擊潰,日軍也因此損失慘重。

士氣低落和供給不足

在蘇軍對關東軍發起進攻之前,美軍已經轟炸了日本本土,關東軍的士氣十分的低落,在部隊中一度產生了反戰情緒,再加上海上的封鎖,在東三省的關東軍拿到的物資要比之前少很多,而軸心國德軍的投降也給了日軍士氣沉重的打擊,關東軍的狀態十分的低迷。

反觀蘇軍剛剛佔領了柏林贏得了歐洲戰場的勝利,再加上盟軍捷報頻傳,盟軍又是為了自由與和平而戰的,所以在信心方面要比日軍充足的多。

在「八月風暴」進行到第五天時,日本本土就宣告投降了,日軍因此更是毫無戰鬥的意志,但是蘇軍和日軍還處於熱戰當中,日軍士兵思鄉心切有的甚至沒等指揮官下令就投降了。

小結

綜合以上三點因素,在蘇軍發動了八月風暴之後,東三省的關東軍被打的潰不成軍,在不到兩周的時間裡就被消滅了8萬餘人,而蘇軍則損失了2萬多人,最終盟軍獲得了反法西斯鬥爭的完勝,向所有為正義與和平而犧牲的戰士致敬。

相關焦點

  • 蘇德戰爭時,日本為何按兵不動,看關東軍與遠東蘇軍的差距就知道
    關東軍全盛時期70萬人,遠東蘇軍最少時也有80萬莫斯科會戰中,為了挽救危局,史達林親自下令「從駐守遠東的部隊中調回一些步兵師和全部的坦克部隊」,但實際上受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力有限的影響,遠東蘇軍總兵力減少的非常有限。
  • 揭秘日本王牌部隊關東軍是如何被消滅的
    關東軍只好重新擴充力量,進行備戰。為此,關東軍將在東北的25萬退伍的日本軍人重新徵集,並編成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兵團和5個炮兵聯隊,作為臨時部署兵力的補充。經過迅速補充,關東軍兵力一舉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關東軍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種表面的膨脹,武器裝備和戰鬥素養僅僅相當於以前的8個半師團。特別是由於日本在各個戰場連遭慘敗,士氣低落,關東軍往日的威風已經不復存在。
  • 二戰時期,蘇軍是如何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的?
    日本關東軍在陸軍本部的撕裂下,剩下的兵力不足鼎盛時期的1/2,僅僅五十萬左右,對於兵員上的劣勢,陸軍部的做法是大量徵調填充非編人員、退役人員,勉強湊數湊到75萬人。請注意,這個時間點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前一個月,徵調來的兵員根本沒有時間參加訓練,以往調走的精兵都是帶著武器裝備走的,現有士兵連每人一把刺刀都配不上,戰爭資源貧乏至此。
  • 二戰美國打日本很困難,為何蘇聯對陣日本關東軍卻「摧枯拉朽」?
    美國有11~13艘航空母艦在太平洋戰場損失,傷亡43萬多人,其中戰死157,938人。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總共死亡超過130萬人,其中海軍約40萬,整個太平洋戰場戰場上有37個國家參與,日本70%的兵力被牽制在中國戰場。
  • 70萬關東軍投降後,數萬名日本僑民堵路,蘇軍坦克將他們碾成肉泥
    1945年8月9日零時,蘇聯150萬遠徵軍越過中蘇、中蒙邊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盤踞東北多年的日本關東軍發動總攻。而對於蘇軍的此次行動,關東軍總指揮官山田乙三卻渾然不知,還在悠然的欣賞著歌伎表演。
  • 蘇聯為什麼將關東軍的裝備全留給四野?搬空東北,留下破爛來遮羞?
    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向日本宣戰。8月9日零時,蘇軍元帥華西列夫斯基指揮150萬蘇聯紅軍兵分三路,在5000公裡的正面戰場上對駐防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突襲。 不到半個月,關東軍防線土崩瓦解,8.3萬人陣亡,59.4萬殘兵向蘇軍投降,東北迎來解放。
  • 70萬關東軍只抵抗了一周,發生了什麼?日軍戰鬥力竟如此不堪
    這其實有點讓人覺得不可以思議,號稱日本精銳的關東軍在蘇聯軍隊的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難道這精銳的稱呼有假嗎?還是蘇軍太過強大所致?首先我們來說說關東軍的來源呢,在一九零五年日俄戰爭日本勝利以後,於是就在我國的東北設立關東軍司令部,此後就一直行動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後來因為"東北王"張作霖不太樂意跟他們日本人合作,於是關東軍精心策劃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
  • 日本宣布投降,蘇軍總參謀部仍然下令繼續攻擊,為什麼
    8月16日,在日-本已經宣布投降的情況下,蘇聯總參謀部仍然命令遠東武裝部隊繼續進攻,並解釋說,日本天皇於8月15日關於日本投降的公告只是一般性的宣言,對其武裝部隊還未發出停止戰鬥行動的命令,日本的武裝部隊依然繼續抵抗,日本軍隊還沒有真正投降。只有當日本天皇令部隊投降的命令確實付諸實行時,蘇軍才會停止攻擊。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如果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施坦因救援就會成功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多數人認為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救援行動,是因為保盧斯不配合沒有向外突圍所致。那麼,如果德軍統帥部允許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斯坦因會不會把第六集團軍給解救出來呢?第6集團軍的損失又會有多大呢?首先,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失利,是因為德軍統帥部指揮失誤。
  • 曾猖狂的80萬日本關東軍在蘇聯進攻下為何一夜崩潰?原因不難解釋
    關東軍雖然臭名昭著,但在日本陸軍中卻是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並且有著「皇軍之花」之稱的軍隊,在極盛時期,這支軍隊總兵力達到120多萬人,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即便在平常,也多保有70多萬,近80萬人的兵力。
  • 巴格拉季昂行動,被譽為蘇軍戰爭史上的巔峰之作
    因此,巴格拉季昂行動被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最大的一單慘敗,而德軍在這次行動中的損失更是永遠無法彌補。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雖然損失了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兵力,但蘇軍的損失更大,戰爭的主動權仍然掌握在德軍的手中,並且在隨後的哈爾科夫戰役中又被德軍打回了原形。而在庫爾斯克大會戰之中,希特勒雖然為了拯救盟友而匆匆結束了戰役,但並不致命。真正使納粹德國走向敗亡的,卻是巴格拉季昂行動。
  • 日本天皇要求蘇聯遣返60萬關東軍,蘇軍卻送了一船骨灰
    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人大肆的進駐到了我國的東北地區,隨之而來的還有幾十萬的日本精銳部隊,我們稱之為「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最為精銳的一支部隊,但是,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關東軍的威名卻被打了個精光,這是為何?
  • 當年日本已經宣布投降,蘇軍為啥狂追猛打而又不攻佔日本本土?
    對於當年的盤踞在中國的日本關東軍來說,1945年8月9日絕對是永世難忘的一天,這一天在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的指揮下,約150萬蘇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長驅直入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了猛攻。 這隻號稱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部隊,剛開始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激烈對抗後,便慌忙放棄長春,全線退守通化。
  • 二戰時強大的美軍和蘇軍為什麼不願登陸日本本土作戰?
    之所以美軍和蘇軍在二戰後期沒有強行登陸日本開闢新的戰場,是由當時的環境和力量所決定的。二戰末期,雖然日本在各地的佔領區和殖民地節節敗退,但是本土所受的影響並不大,在本土內還是有著充足的軍事力量的。據相關資料統計,到了1945年時,日軍大本營為準備與盟軍決戰而進行的擴充軍隊的行動。先後進行了四次擴軍動員。
  • 如果美國不投原子彈,那麼蘇聯滅了關東軍後,會直接佔領日本嗎?
    作為回報庫頁群島及大連旅順歸蘇聯,5月8日德國正式宣布投降,8月6日美軍原子彈轟炸廣島,8月9日原子彈轟炸長崎。而蘇軍出兵東北是8月9日凌晨(轟炸廣島2天,轟炸長崎之前),此時離德國投降正好三個月。這些事件及時間點百度都可以查到,雅爾達會議內容也可以查到。蘇聯出兵東北共計157萬,這麼數量龐大的軍隊從歐洲運到遠東並完成集結那可不是幾天就能做到的。
  • 美國逼進日本本土,為何還要讓蘇聯出兵消滅關東軍?
    所以蘇聯在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後加入該公告,加入對於日本的打擊。其實早在1944年5月份起,蘇聯就已經加強了遠東的駐軍,當時德國已經被打殘,蘇聯於是調回了大量的軍隊來到遠東,有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第39集團軍、第53集團軍,近衛坦克第5、6集團軍的大量軍隊。
  • 麥赫利斯的瞎指揮和蘇聯多次臨陣換將使其在張鼓峰戰鬥中損失慘重
    這時在中國關內,全面抗戰已經爆發,而在蘇聯,駭人聽聞的「大肅反」正在進行,在克格勃遠東區部長留希科夫的主持下,遠東已有20萬人被逮捕,其中超過7000人遭到處決。 然而很快留希科夫也上了莫斯科的肅反名單,他知道自己絕無生路,在收到小道消息後,1938年7月乾脆越境進入「偽滿洲國」投奔了日本人,並且很快被轉送東京,洩露了大量遠東蘇軍的絕密情報。
  • 蘇德戰爭不到半年,蘇軍29個機械化軍損失殆盡,誰該承擔責任?
    當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正拿著坦克模型摸索裝甲戰術時,蘇聯已經提出了完善的機械化作戰理論,即大縱深戰役理論,並於30年代組建了數個機械化軍。如果按照這個趨勢,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蘇聯軍隊將擁有最經驗豐富的裝甲部隊,在訓練程度遠比新組建的德軍裝甲部隊要強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