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 論道 盡在名璽茶文化藝術館

2020-08-27 國旭遼瀋名記者lgx78

名可留於竹帛,璽劍傳於後世。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年世界。走進位於瀋陽市皇姑區珠江街128號的名璽茶文化藝術館,仿佛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忙碌、煩惱、紛亂一一拋諸腦後,留下的是自我的追求和心靈的歡喜。中華文化的延宕傳承和保存,儒釋道三教的綜合學館、獨有的茶藝品鑑體驗,使得在這裡無論呆多久都會感到豐盈和充實。

茶如人生 細細品味方得甘醇

中國的茶文化傳承5000年,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茶如人生。名璽茶文化藝術館創辦人張啟對此有獨特的體驗。

2015年之前,茶對於她來說,是忙碌工作中的一份休閒,偶爾與親友團聚時的一種娛樂,在匆忙人生中所有的一種填補。2015年開始,這種愛好、快樂成為了她的工作,也是她美麗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因為需要考察原葉的產地,張啟走訪了雲南普洱、西子湖畔、福建武夷山等茶葉主產區,親自感受茶農的辛苦勞作、茶葉的殺青、揉捻、發酵等製作過程,只有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走,親自動手親自詢問查看,方能成為行家裡手,真正懂得其中的真味。從茶樹管理、茶葉生產加工到流通銷售,實現全程監控,從而保證「嘉韻名璽」品牌為客戶所信賴。

知名產茶區武夷山的巖茶是客戶們喜歡的茶品之一。 那裡山峰並置、九曲清澈,生長在福建的朱熹曾在此上究無極、下探草木,鑽研出了先師的至理。武夷巖茶是福建北部秀佳東南名山武夷山生產的一種烏龍茶。具有綠茶和紅茶乙二醇的香味。它是中國烏龍茶中最好的,屬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半發酵綠茶。因此,溫和的紅茶不會刺激胃腸,同時它保留了綠茶的香氣,香氣悠揚,味道綿長,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巖骨花香的巖韻,是五顏茶的最重要的品質特徵。武夷巖茶不僅與理學、佛教、道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朱熹對武夷山的熱愛超過了對武夷茶的熱愛,擅長茶道。 他在武夷山上修建了武夷經社,教授學徒、聚友、品茶。他談到喝茶的人。他寫過《詠武藝茶》、《茶薩》等茶詩。朱熹主張:「學習之道,不應以拙劣的理性為基礎;學習之道,必須以閱讀為基礎,而不應以秩序和修養為基礎;求精之道,必須以尊重和堅持為基礎。」

茶與道、與修身養性、與和諧自然合為一體,道因茶而寧靜、純美。

修行論道 在這裡都不偏廢

走進名璽茶文化藝術館,率先看到左側的牌匾便是中國孔子基金會頒發的「孔子學堂」。大成至聖先師的學堂學府遍布全球,這裡是第829號。通過品茶、講經、論辯、交流、分享,讓自己正心修身,端正學習態度、提升學習質量。傳統文化的匯聚,有學者專家的孔學講解,有古琴雅樂的禮樂賞析,也有動手體驗的插花、香道學習互動。

這裡也是書法家、畫家、攝影家、作家們的交流場所,在藝術館的長廊、牆壁上,懸掛了多幅知名書畫家的優秀作品,古今的山水奇石,均可在此欣賞。省市攝影家協會的攝影師作品,只需抬頭便可看見,有遼寧當地的風土人情,也有專門的人物特寫,令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一段時間的文人雅集,蘭亭集會,遊目騁懷、暢敘幽情。

這裡同樣也是禪修祈福的好地方。每月,也會有來自各地的修行者、藝術名家、社會精英共聚於此,共話禪語、祈願平安吉祥。誠心真意,渡危解困、達到圓滿。

這裡不僅僅是品茶交友之地,也是文人雅集、藝術家修行者們相會之所、悟道之所。茶修、香修、花修、禪修、琴修,競相來此。陶瓷藝術大師的宜興紫砂壺,便有一面牆那麼多,畫質精細、思源凝香。

另外,親朋好友的聚會、餐飲、休閒娛樂、體味遼菜、滿族特色菜品來到這裡,也是不錯的選擇。

喝茶是慢功夫,講究環境的優雅、茶具的潔淨、茶葉的選擇、衝泡的茶水、適當的火候,歡迎你停下奔忙的腳步、來城市一角名璽茶文化稍停片刻,為自己充充電、換一番別樣心情。你若與好友相聚,可以選擇這個美麗的地方,聚會聯歡、演出沙龍,這裡總有你想不到的意外之喜、看不夠的雅境之美。

相關焦點

  • 品茗、論道、盡在名璽茶文化藝術館
    名璽茶文化藝術館名可留於竹帛,璽劍傳於後世。走進位於瀋陽市皇姑區珠江街128號的名璽茶文化藝術館,仿佛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忙碌、煩惱、紛亂一一拋諸腦後,留下的是自我的追求和心靈的歡喜。中華文化的延宕傳承和保存,儒釋道三教的綜合學館、獨有的茶藝品鑑體驗,使得在這裡無論呆多久都會感到豐盈和充實。
  • 七日名璽茶文化「璽紱秋祥」雅集 你一定要來
    8月7日,恰逢立秋,暑去秋來,適合品茗、觀畫,書畫名家聚於名璽,各路觀者大開眼界。金秋第一個雅集,為您送走焦躁的暑期,迎來全新的收穫!你,一定要來! 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徐甲英先生、中國著名書法家、收藏家姚哲成先生將蒞臨瀋陽名璽茶文化藝術館,為您講解書法-繪畫藝術、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以茶會友,品茗論道
    2020年9月8日,一向誠實守信、厚道內斂的福建泉州姑娘,徐州市鼓樓區茶之友茶葉店鄭麗珍,特邀各界朋友雅聚於茶之友茶葉店,以茶會友,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書畫茶相結合的紅茶品鑑會,這也標誌著元正品牌正式入駐徐州。
  • 品茗論道泯乾坤,唐詩宋詞賦新意
    品茗論道泯乾坤,唐詩宋詞賦新意中國雅茶文化公益平臺訊:品茗論道泯乾坤,唐詩宋詞賦新意,茶為嘉木,以鍋炒殺青,屬金煮茶用火,衝泡用水,以陶或瓷盛之屬土,一茶中金木水火土盡得,博取兼容陰陽五行的精華靈氣,難怪茶葉有諸多養生養心之功效,煙雨斜陽入淡水,茶香飄逸,一路繁華品茶忙,歡聚麗興呼聲一片,茶香入俗荔枝紅,胭脂請茶慶佳節,品茗論道泯乾坤,半城煙沙紅絲帶,唐詩宋詞賦新意,紅樓舊夢鎖春秋,一壺濃茶品三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集人文美學,倫理道德,哲學等為一體的茶文化
  • 海峽兩岸150餘位茶業專家相聚宜興「品茗論道」
    海峽兩岸150餘位茶業專家相聚宜興「品茗論道」 2016-04-15 17:47:59本次論壇圍繞兩岸茶產業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展開研討和交流,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150餘位茶業專家、教授及茶業代表前來「品茗論道」。  據了解,第四屆兩岸茶文化論壇以「早春乾紅,陶醉兩岸」為主題,論壇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無錫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等單位聯合主辦,宜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太華鎮人民政府、宜興茶文化促進會等單位承辦。
  • 第五屆大連茶博會啟幕 海內外茶商齊聚品茗論道
    第五屆大連茶博會啟幕 海內外茶商齊聚品茗論道 2018-08-31本屆茶博會吸引了海內外800餘家茶商、採購商參加。參展商現場煮茶。 楊毅 攝  據介紹,本屆茶博會展覽面積達2.1萬平方米,設國際標準展位1000個,共分為全國名茶區、普洱茶與黑茶區、港澳臺與國際展區、工藝品區等,匯聚展品囊括茶葉、茶具、茶器、茶服等多個品類。本屆茶博會吸引了海內外800餘家茶商、採購商參加。
  • 佛心看佛:《品茗論道》(五絕)
    品茗論道 ――憲忠賢弟茶室建成有感(佛心看佛·五絕)​​​客來茶煮待, 茗室陋何礙! 同啜共幾人?
  • 農交會上「品茗論道」 兩岸茶人共商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之策
    農交會上「品茗論道」 兩岸茶人共商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之策 2020年11月27日 23: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以「傳承弘揚中華茶文化 促進兩岸茶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兩岸茶產業及文化研討會11月27日在重慶舉行。
  • 鳳凰單叢茶,承接宋味茶之精品!茶禪一味,品茶論道
    茶禪一味 鳳凰單叢(樅)茶 承接宋味一片綠葉讓無數人結緣,茶禪一味,品茶論道。如果單從這兩個名稱而言,可見中華文字的魅力所在,側面流露出鳳凰單叢茶的歷史文化底蘊,可見一斑。「樅」字,繁體「樅」(音zong,同宗),樹木名:柳杉、松。「叢」字,繁體「叢」(音cong,同從),釋之為:叢生草木。
  • 鳳凰單叢茶,承接宋味茶之精品!緣何茶禪一味?品茶論道
    茶禪一味 鳳凰單叢(樅)茶 承接宋味一片綠葉讓無數人結緣,茶禪一味,品茶論道雖然單叢茶理論上是標準的名稱,儘管如此,這兩種稱呼已是被茶友們約定俗成式地通用了。正因如此,這也才成為品茶人在茶餘津津爭論的談資。無可厚非也。如果單從這兩個名稱而言,可見中華文字的魅力所在,側面流露出鳳凰單叢茶的歷史文化底蘊,可見一斑。「樅」字,繁體「樅」(音zong,同宗),樹木名:柳杉、松。「叢」字,繁體「叢」(音cong,同從),釋之為:叢生草木。
  • 茗動山海 陳釀時光|與「青島銀豐玖璽城」一起圍爐閒話詩酒茶
    趟過水,啜過清茶隱士轉身走向山野摸過火,浸過烈酒騎士奔向大海星辰蘇軾曾說:「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納蘭性德一生愛茶,「賭書消得潑茶香」作家老舍也愛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圖片來源:網絡示意圖)如今茶道日漸精湛茶具越發考究,品茗場所也愈發高雅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天下盡付笑談之間(圖片來源:現場展品圖)有茶更要有酒酒,集日月之精華,得五穀之醞釀是人間最有靈氣的飲料在這寒冬蕭瑟的日子裡,應該有一場冬日對酌詠英雄之襟懷,
  • 農交會上「品茗論道」兩岸茶人共商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之策
    以「傳承弘揚中華茶文化 促進兩岸茶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兩岸茶產業及文化研討會11月27日在重慶舉行。「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共同弘揚中華文化。」而茶作為中華民族的「國飲」,數千年的歷史傳承早已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峽兩岸具有共同的茶文化,心靈相通。11月27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簡稱「農交會」)在重慶開幕。
  • 品茗茶道敘茶事
    唐代茶聖陸羽曾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之於中國人,早已是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記。本期《遊在高明》,記者帶你走訪本土茶莊、茶園,了解品茶文化的雅趣生活。漢唐茶莊聞香嘆茶悠然自得未及漢唐茶莊,一襲撩人的茶香撲鼻而來,博古架上陳列著各式茶種、茶具,流淌著來自遠古的香氣。
  • 茶有大益!四川文化界名人齊聚一堂品茗論道
    7月4日,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紅星中路二段70號的四川日報新聞大樓的大益茶超級體驗館(春熙店)正式開業。來自四川省40多位著名文化名人、畫家、書法家名流、以及詩人、媒體記者歡聚一堂,參加大益茶的文化沙龍大聚會。藝術家們揮毫潑墨,論詩作畫,大展風採。
  • 「琪明會館」蘭州開館 茶友現場品茗至尊巖茶大紅袍來源:人民網...
    享譽中外的著名茶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武夷巖茶大紅袍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者、琪明茶葉創始人王順明夫婦親臨會館並主持開館揭牌儀式,甘肅省內部分文化界名流及茶人現場品茗了其親制私藏的珍品巖茶大紅袍。  武夷巖茶大紅袍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曾經造就了兩條舉世聞名的茶葉貿易之路,享有「茶中王者」之美譽。
  • 懂茶的人對品茗追求的不僅是點茶技藝,還有對生活的感悟
    所謂茶藝,指的不僅僅是點茶技藝,它更包括整個品茗過程的美學意境。真正懂得品飲藝術的人是特別講究選茶、選水、選具、選烹煮方式、選品飲方式,整個過程不是簡單的程序化,而是飽含著藝術精神的享受過程。舉例品飲綠茶吧,一般要求是名山之茶,清明前茶,茶芽不僅要鮮嫩,還要形態美,這樣才能引起人美的想像。懂茶的人都說茶一芽為「蓮蕊』』,二芽稱「旗槍」,三芽叫「雀舌』』,這其中既包含有自然科學的道理,又包含人們對大自然的情感和讚揚自然美的意境。
  • 外國「小鮮肉」化身「茶農」 採茶品茗探千年茶文化
    外國「小鮮肉」化身「茶農」 採茶品茗探千年茶文化 2017-03-圖為外國友人穿上漢服品茗 李佳贇 攝  走下茶園間的田埂,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又穿上漢服,一同學習泡茶品茗。
  • 廖寶秀筆下的中國品茗及山水文化
    而名山勝水的品題與遊賞,一開始便有許多文人雅士參與其間,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開創了中國山水文化的新紀元。唐代以來飲茶風氣盛行,名茶成為名山勝水文化的一環,名山所出的名茶、名泉經喜好品茗文人們的記載、品評及傳播,更加聲名遠播,絢麗多彩。
  • 佛教參禪和品茗二位一體,品茗是參禪的前奏,而參禪是品茗的目的
    佛教參禪和品茗二位一體,品茗是參禪的前奏,而參禪是品茗的目的中國的茶詩異彩紛呈、人才輩出,茶文化的氛圍與詩文創作的結合,使得茶詩具備了形式與內容的雙重美感。在唐宋茶詩當中,蘊含哲理性的茶詩一般都於儒教、佛教和道教文化或是與詩人的品格修行有關。中國茶文化本來就是一個多元的聚合體,它有自身的歷史積澱,也存在對外來元素的改良。自唐代開始,茶文化便吸收了多種文化。如本土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外來的佛教文化,茶事體現了大唐「三教合一」的宗教政策,融匯了三教文化。
  • 秋海潤璽詩歌:愛戀如秋天(外兩首)
    愛戀如秋天文/秋海潤璽為你守候成一種姿式在水影子中盈盈而立如今雲窗霧閣思恍忽笑看詩書百事休年輕活力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一個人請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 緣分二字依託多少愛多少夢幾多情幾多戀不要承諾 不要誓言只要用一杯茶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