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傳承5000年,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茶如人生。名璽茶文化藝術館創辦人張啟對此有獨特的體驗。
2015年之前,茶對於她來說,是忙碌工作中的一份休閒,偶爾與親友團聚時的一種娛樂,在匆忙人生中所有的一種填補。2015年開始,這種愛好、快樂成為了她的工作,也是她美麗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因為需要考察原葉的產地,張啟走訪了雲南普洱、西子湖畔、福建武夷山等茶葉主產區,親自感受茶農的辛苦勞作、茶葉的殺青、揉捻、發酵等製作過程,只有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走,親自動手親自詢問查看,方能成為行家裡手,真正懂得其中的真味。從茶樹管理、茶葉生產加工到流通銷售,實現全程監控,從而保證「嘉韻名璽」品牌為客戶所信賴。
知名產茶區武夷山的巖茶是客戶們喜歡的茶品之一。 那裡山峰並置、九曲清澈,生長在福建的朱熹曾在此上究無極、下探草木,鑽研出了先師的至理。武夷巖茶是福建北部秀佳東南名山武夷山生產的一種烏龍茶。具有綠茶和紅茶乙二醇的香味。它是中國烏龍茶中最好的,屬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半發酵綠茶。因此,溫和的紅茶不會刺激胃腸,同時它保留了綠茶的香氣,香氣悠揚,味道綿長,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巖骨花香的巖韻,是五顏茶的最重要的品質特徵。武夷巖茶不僅與理學、佛教、道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朱熹對武夷山的熱愛超過了對武夷茶的熱愛,擅長茶道。 他在武夷山上修建了武夷經社,教授學徒、聚友、品茶。他談到喝茶的人。他寫過《詠武藝茶》、《茶薩》等茶詩。朱熹主張:「學習之道,不應以拙劣的理性為基礎;學習之道,必須以閱讀為基礎,而不應以秩序和修養為基礎;求精之道,必須以尊重和堅持為基礎。」
茶與道、與修身養性、與和諧自然合為一體,道因茶而寧靜、純美。
走進名璽茶文化藝術館,率先看到左側的牌匾便是中國孔子基金會頒發的「孔子學堂」。大成至聖先師的學堂學府遍布全球,這裡是第829號。通過品茶、講經、論辯、交流、分享,讓自己正心修身,端正學習態度、提升學習質量。傳統文化的匯聚,有學者專家的孔學講解,有古琴雅樂的禮樂賞析,也有動手體驗的插花、香道學習互動。
這裡也是書法家、畫家、攝影家、作家們的交流場所,在藝術館的長廊、牆壁上,懸掛了多幅知名書畫家的優秀作品,古今的山水奇石,均可在此欣賞。省市攝影家協會的攝影師作品,只需抬頭便可看見,有遼寧當地的風土人情,也有專門的人物特寫,令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一段時間的文人雅集,蘭亭集會,遊目騁懷、暢敘幽情。
這裡同樣也是禪修祈福的好地方。每月,也會有來自各地的修行者、藝術名家、社會精英共聚於此,共話禪語、祈願平安吉祥。誠心真意,渡危解困、達到圓滿。
這裡不僅僅是品茶交友之地,也是文人雅集、藝術家修行者們相會之所、悟道之所。茶修、香修、花修、禪修、琴修,競相來此。陶瓷藝術大師的宜興紫砂壺,便有一面牆那麼多,畫質精細、思源凝香。
另外,親朋好友的聚會、餐飲、休閒娛樂、體味遼菜、滿族特色菜品來到這裡,也是不錯的選擇。
喝茶是慢功夫,講究環境的優雅、茶具的潔淨、茶葉的選擇、衝泡的茶水、適當的火候,歡迎你停下奔忙的腳步、來城市一角名璽茶文化稍停片刻,為自己充充電、換一番別樣心情。你若與好友相聚,可以選擇這個美麗的地方,聚會聯歡、演出沙龍,這裡總有你想不到的意外之喜、看不夠的雅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