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品茗茶道敘茶事
唐代茶聖陸羽曾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之於中國人,早已是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記。高明茶文化歷史悠久,有地跨高明、鶴山、南海三地的茶山,60多年的高明對川茶場,還有不少雅致的茶莊。本期《遊在高明》,記者帶你走訪本土茶莊、茶園,了解品茶文化的雅趣生活。
漢唐茶莊
聞香嘆茶悠然自得
未及漢唐茶莊,一襲撩人的茶香撲鼻而來,博古架上陳列著各式茶種、茶具,流淌著來自遠古的香氣。古典的紅木茶桌上,店主麥碧琴正泡上一壺茶,與友人閒話家常,一派悠然自適的自得感。
開門七事,茶為其一。早在2003年,年輕的麥碧琴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一系列從事茶文化工作後,她萌生了開茶莊的念想。「茶是養生之物,與朋友在茶館中聞香嘆茶,以茶會友,是一種不錯的生活方式。」麥碧琴說。
麥碧琴在展示茶藝。
一壺茶的光陰裡,以瞬息寧靜,以清淨撫慰。茶的魅力,不僅在於香,還在於怡情。漢唐茶莊開業後,這裡成了麥碧琴推廣茶文化的平臺,來來往往的茶客,在茶湯的醇香中享受感官與心靈共振。麥碧琴介紹,漢唐茶屬於普洱茶,為黑茶的一種,以100年古茶樹為原材料製作而成,最大的特點就是醇香。由於年份較久,含有胺基酸多,以100度的熱水,置於紫砂壺中衝泡,將發揮出茶最大的香氣。
茶莊品牌產品之一「小青柑」亦堪稱一絕。新會柑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果皮經過陳化,成為著名「新會陳皮」,融合普洱熟茶,在陳放過程中二者相得益彰,越陳越香。「『小青柑』兼具疏肝破氣、散結消痰、健脾養胃的功效,品飲口感豐富。」麥碧琴說。不過,店裡最高端的茶種,要數千年單株古樹茶。由於茶葉均採集於同一老茶樹,茶品醇厚、清冽、甘甜,味道融為一體,是上好的茶葉之一。
「今後想開設一些情調高雅的茶室,讓茶客在此地消遣品茗,沉浸茶文化之美。」麥碧琴表示。
瀾滄古茶
品茗賞景領略茶趣
這是一個古典式花園茶莊,走進其中,宛如步入了庭院深深幾許的蘇州園林。錯落有致的麻石板通向茶室,而麻石的周圍鋪滿了白色細石,慢慢沿路走入,便是青磚堆砌的月洞門,茶桌就靜躺其中,等待著茶客在室內山水田林間品茗暢想。
▲瀾滄古茶環境優美,園林風格建築讓品茗者的心靈徹底放鬆。
店主葉婉玲告訴記者,瀾滄古茶早在2011年就開門迎客,主要是想營造一個溫馨的地方,讓志同道合的茶友品茗賞茶,並把茶室打造成為一個具有嶺南特色的室內花園。「剛開始設計時曾種滿了玉龍草,由於室內中華草溼度較大,於是打造了以枯山水為元素的室內園林,營造一種品茶意境。」葉婉玲說。
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曾言,「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佳。」在窗明几淨、環境優美的仿古園林中品茶一壺,偷得浮生半日閒,才能得茶之趣、茶之味。對瀾滄古茶而言,品茶講究佳境,更講究茶品。「瀾滄古茶均以300年以上樹齡古樹作為原料,比如基石產品001、名山名品系列,均醇香口感兼而有之,是上好的茶品。」葉婉玲說,相較於一般普洱根扎得淺、種植密度高,僅3年便可採摘批量生產,百年古樹大多數是混生在高山的原始森林中,茶樹根系可以吸收儘可能多的營養及芳香物質。
▲瀾滄古茶之巖冷普洱茶餅。
據悉,瀾滄古茶是以雲南景邁千年萬畝古茶園為依託,在雲南省多座純正生態古樹茶山有百餘個茶葉原料加工基地,至於茶葉的採摘難度非常大,必須全部人工採摘。正由於優質的茶源,讓茶的湯色、香、水、味、韻兼備。
閒庭信步,斜坐紅木椅,共邀三五知己品茗瀾滄古茶,對弈休憩閒聊,不失為一份自得其樂的心靈放鬆。
相關連結
六十年老茶場迎新生
在美的鷺湖森林度假區,藏著六十多年的國營茶場——高明對川茶場。
茶場在景區中心一個小島中央,穿過橋,便是「對川茶景園」這片遺世獨立之地,在數十年前,曾是繁茂一時的茶田。
對川茶場採茶女在採茶。
據記載,對川茶場始建於1952年,名為廣東省粵中區農業示範場;1956年擴建為地方國營廣東省高明縣機械茶葉示範區,經過兩年開墾種植,最多時曾經擁有過千畝茶田。這裡三迭地酸性紅土壤的地質,讓對川茶場所產的茶類包攬紅條茶、紅碎茶、青茶、綠茶等,味道馥鬱香濃,被譽為「對川茶」,曾盛極一時。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對川茶場的業績一落千丈,慢慢步入沒落。
不過,隨著高明提出建設全域旅遊,面臨轉型的對川茶場將迎來新生。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對川茶場將大力發展茶產業,打造茶品牌,開發茶旅遊。計劃對茶場進改造,升級為茶裡水鄉小鎮和嶺南新民宿。其中,茶裡水鄉小鎮將沿著茶園水岸建設新嶺南建築風格建築,引入各種特色主題餐廳、茶館、酒吧等商業模式,打造嶺南水鄉風情商業街區。而嶺南新民宿將圍繞茶園小島打造,引入多家民宿品牌,設置藝術工作室、婚紗拍攝基地等業態配置,營造濃厚的文創民宿小島氛圍。
來源|佛山日報
文圖|記者何惠健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