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人生:一種高雅的享受,通過品茗而陶冶性情

2020-12-17 騰訊網

飲茶是一種高雅的享受,通過品茗而陶冶性情,這便進到了更高的境界,茶道的真髓即在於此。

年齡不同的人對茶的喜好是不一樣的。

少年好奶茶,概緣於邊疆牧民的傳統。有朋自遠方來,好客的主人定會端上味純香甜的熱茶以盡地主之宜。茶中多放奶油,有的還滲入白糖之類。人生的酸甜苦辣,他獨獨嘗到甜味兒,這世間的風景便如味純甘甜的奶茶,五彩繽紛。

步入青春的歲月,工作了,戀愛了,世間的山山水水就如海市蜃樓,既朦朧又充滿誘惑。挫折和欲望、失意與理想水乳般交融在一起,既患得患失,又樂在其中,那略帶澀味,亦苦亦甜的苦丁給人以成熟的刺激感,符合青年複雜多變的心境。這時的口味便轉向了青茶。

人到中年,柳暗花明,對生活,有了明確清醒的認識,再無不切實際的奢望。「人生苦短,韶光飛逝」的現實無時不在提醒這些國家的中流砥柱、家庭的頂天大梁們;每一份歡樂都包容在一個個平淡的日子和樸實的追求中。花茶那種深藏不露的幽香,恬淡而雋永,沉實而深刻,便讓飽經風霜後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回味無窮了。

老年過後,經歷的成敗得失,闖過的驚濤駭浪都成了過眼雲煙。獨立寒秋,以寧靜、平和的心態觀每天的日出日落,一切都恍然如夢、淡然如水。那淡而無味,細細啜飲卻能品嘗出一絲甜味的綠茶也便成了老者們較多的選擇了。

對月行吟,傍溪小啜,風中品茗如品人生。

文/朱濤

相關焦點

  • 「茶道源於中國,盛於日本」你怎麼看?
    茶道:通過沏茶、品茶以及相關的禮節來陶冶性情的飲茶技藝。起源於我國唐代,現盛行於日本。那麼,盛於日本,卻是值得商榷:近代以來日本茶道名氣和影響力不容忽視,相對於中國的狀況來講,日本這項原為「茶湯」的「活動」已經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形式和內容的框架,形成了獨立的系統——它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它不僅僅是物質享受,而且通過茶會,學習茶禮,陶冶性情,培養人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念。
  • 茶道與茶葉,一味一人生!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以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內省修行」的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精髓。
  • 品茗茶道敘茶事
    唐代茶聖陸羽曾言:「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之於中國人,早已是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記。漢唐茶莊開業後,這裡成了麥碧琴推廣茶文化的平臺,來來往往的茶客,在茶湯的醇香中享受感官與心靈共振。麥碧琴介紹,漢唐茶屬於普洱茶,為黑茶的一種,以100年古茶樹為原材料製作而成,最大的特點就是醇香。由於年份較久,含有胺基酸多,以100度的熱水,置於紫砂壺中衝泡,將發揮出茶最大的香氣。茶莊品牌產品之一「小青柑」亦堪稱一絕。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的關係,茶道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中澹閒潔,韻高致靜……」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 大咖講茶道,悟人生
    茶道,是一種古典雅致的文化修養,也是接待賓客的一種特殊禮節。如今的茶道人口約達1000萬,將近全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有很多年輕人都不愛喝茶,為什麼呢?可能有人和小編一樣覺得太麻煩、太藝術吧。品茶,給予人美好的感覺,此刻,多想時光永遠停留,品茶味,悟茶韻,知人生。6品茗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人生亦如此,先苦才會後甜。喝一杯茶,拿起,放下。拿起是為了生存,放下是為了生活。當拿起一杯明知苦澀無比的茶,你是否能喝下?
  • 品茗焚香,靜下來享受你的慢生活
    如果能在這個季節裡,靜下來享受一杯茗茶,放鬆身心,去感受生活裡的美好,是一件多麼雅致的事。豬客之家的小夥伴們,這次就來到了鳳儀唐,感受屬於我們中華的傳統茶道,品茗,回味,焚香,感受靜下來的慢生活。▲鳳儀唐進入鳳儀唐,小夥伴們就被室內的陳設索吸引。
  • 中國茶道與日本茶道
    人們在品茗的過程中除了對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外,還上升到心靈的感受,發展為一種精神境界上的追求;與此同時,還伴生著一種哲理上的追求,即在品茗過程中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而有啟迪教化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品茶之道,簡稱為茶道。
  • 茶道之道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是茶文化的靈魂
    所以,對於「道」的理解要因人而異了,當然對於「茶道」的理解也是這樣的。茶聯的集大成者《百茶聯》原創作者在天認為:「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周作人先生則認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為忙裡偷閒,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 日本的茶道文化,為什麼可以深入人心?
    他還在年幼的時候,就非常熱愛學習茶道,先是拜向道陳為師學習書院茶,後來又經師傅介紹向當時的茶道大師武野紹鷗學習草庵茶。而長大之後,千利休更決心惟茶道的發揚傳播為自己的終身事業,並在1574年做了茶道侍從。
  • 以茶會友,品茗論道
    品茗論道,談古論今。潑墨成景,勾勒經絡柔中帶剛,設色盡顯高雅,點線面縱橫穿插,墨色交融,乾濕濃淡勾抹點,氣韻流暢,百節疏通,繁而不亂。彰顯出蘊於筆墨中對生命的摯愛與慈悲,以及對物對事對人堅韌的耿直、善良、率真、謙卑與自信。也正因此,備受大家的尊敬。
  • 茶道與茶藝,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
    福建茶葉官網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以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儀式。茶藝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對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是一種美好的意境,其過程體現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其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
  • 中國茶道,其意不在形式,而在於一種精神表達
    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 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
    答:只需點上邊《福爾摩沙》免費關注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喜歡茶,中國的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家裡來客人,喝茶聊天、聊人生,節日送親朋好友。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與提倡「清淨、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
  •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文化中比較久遠的歷史了、為客人奉茶之事,「茶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
  • 帶你走進中國茶道流派之一——雅士流派
    這也是我國茶道的一種,那麼讓我們來詳細了解:古代的「士」有機會得到名茶,有條件品茗,是他們最先培養起對茶的精細感覺。茶助文思,又最先體會茶之神韻。是他們雅化茶事並創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響此後相繼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說,沒有中國古代的士便無中國茶道。
  • 茶藝不等於茶道,茶藝和茶道有聯繫也有區別
    茶藝和茶道在茶文化發展史上相互影響,喝茶的養生功效是聯繫他們的紐帶,並未他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群眾基礎。因為有了茶藝和茶道的存在,飲茶活動的目的才具有更高的層次。茶藝和茶道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在品茶的不同側重是這種區別的最直接表現。
  • 中國茶文化: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喜歡茶,中國的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家裡來客人,喝茶聊天、聊人生,節日送親朋好友。茶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被稱為美的哲學。每個地方的茶文化是不同的。一起來看下臺灣文化中,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吧。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
  • 茶道:和、靜、怡、真之四締
    、品茶、悟茶的藝術,也是大隱於市、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佛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參禪悟佛;普通老百姓講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享受人生。—靜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空靈虛靜的
  • 中國四大茶道之雅士茶道,飲茶成為文人雅士一種重要寄託
    隨著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茶從一種飲品逐漸升華為具有文化內涵事物。在這其中,雅士茶道的誕生無疑與中國茶文化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在幾代文人雅士的傳承和發揚之下,雅士茶道已經成為茶道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流派,而且成為四大茶道中最為源遠流長和影響最大的一種。在文人雅士看來,喝茶不僅僅只是提神、消食和止渴,而是激發文思和得出感悟的重要手段,也就是飲茶之意在與山水、風月、詩文、名利,飲茶甚至是他們的一種寄託。
  • 日本茶道的演講及體驗
    它為我們定義了宇宙的均衡比例,讓所有信奉茶道的人們成為懂風情、有品位的精神貴族,體現了東方美學思想的真實內蘊。」「唯有以美而生之人,能以美而死。偉大茶人的末日,如同他們此生其它的時刻,儘是高雅動人。」--日本 岡倉天心日本茶道起源於中國,具有東方文化之韻味。它有自己的形成、發展過程和特有內蘊。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日常生活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聯繫起來,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