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齋飯嗎?到古寺去體驗感受吧

2020-12-21 揚州小兔子

燃燈古寺,就在洛帶古鎮中心,老街道旁邊一條路上,與洛帶公園斜對門。我以前並不知道洛帶有燃燈古寺。在成都高升橋邊一條小路散步時,看到一條燃燈寺路,以為在成都市區曾經有過一座名叫燃燈寺的古寺。當我在洛帶老街上看到指示牌時,毫不猶豫地轉身走了出去,想看看燃燈古寺的古,古在什麼地方。

燃燈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雖歷經興廢,至今香火旺盛。寺院內建有山門、川主殿、鐘鼓樓、娘娘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燃燈古佛殿等建築。建築門額的匾額,非常有特點,為黑底金字,其它寺廟很少見這樣的色彩搭配。整座寺廟規模不小。在寺院大雄寶殿內,陳列著一口據說是燃燈古寺所鑄的明宣德鍾。但是,大雄寶殿不讓進。我在門外張望。我聽到了什麼?

燃燈古寺五觀堂

那天是農曆三月十五,大雄寶殿內有活動。很多女子聚在一起高聲誦佛念經。我坐在門外靜靜地聽,勉強聽懂一兩句。念經的人帶了濃重的地方口音。領誦者是個女聲。跟著念的也是女聲。我坐著聽了一會,好奇地站起來悄悄看。領誦者,相貌嚴肅一比丘尼,是住持嗎?跟著念的一半比丘尼,一半女居士。我忽然明白了,這座古寺廟更像庵。正想著,她們一行一邊念著一邊走了出來。她們走到山門背後韋陀殿前,排成兩列整齊的隊伍,繼續念佛。

我有點囧,起身離開大雄寶殿去遊玩寺廟。最後一進大殿,供奉了燃燈佛。燃燈佛是誰?我們常說三世佛,是指未來佛彌勒佛、現世佛釋迦牟尼和過去佛燃燈。有的寺廟大雄寶殿裡,三世佛並立。所以燃燈佛我們並不陌生。燃燈佛擒妖伏怪,救眾生於水火之中,你說佛是入世還是出世、避世?

等候吃飯的鎮上居民

這座燃燈佛是清朝中期客家人遷居到川後所供奉。據說當時的信士們只要身體不適,到寺廟燃燈佛身上對應處的穴位供一盞燈,便很快消災祛病,非常靈驗。燃燈佛身上108個穴位處,各有一個窩狀孔,孔內放置了燈芯,如果加油後點燃全部油燈,燃燈佛會渾身通亮。為此,宋真宗欽賜的寺名「瑞應禪院」,漸漸被人忘記,「燃燈寺」則遠近聞名。我看到了燃燈佛身上有的穴位有點著油燈。開始有點奇怪,為什麼不是全部點亮?看到這個介紹後,明白了原委。

參觀了燃燈佛殿,心有所感。正準備離開,左邊看到「五觀堂」裡坐了很多人,再度好奇地走了進去。我知道,五觀堂是寺廟的齋堂,也就是僧人們吃飯的食堂,怎麼會有這麼多人?且多是普通人。我隨便問了一個人,告訴我可以吃齋飯。好的,我也吃一頓齋飯吧。

「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我按照順序排排坐下,一眼看到牆壁上的「食存五觀」。僧尼修行,吃飯時不能閒著,要觀想五方面的事情:「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故受此食。」我細細看認真想,原來稼穡之不易,也可以這樣理解。每一餐飯,為什麼吃,吃了幹什麼等,明確的要求放在那兒,你自己悟吧。

我的飯菜

人還在往裡進。有個義工輕聲提醒大家不要出聲。每個人吃飯的位置很小,僅夠坐下。座位前,已經放了兩隻碗和一雙橫放的筷子。有人問何時開飯?義工回答還有五分鐘。我抬頭找了找,進門正對的牆上有一隻掛鍾,十一點二十五。原來十一點半開飯。她們過午不食?很快,屋子裡坐滿了人。看來吃齋飯人挺多。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想到這句話後,暗自問自己,這裡能白吃嗎?不可能。轉頭四面張望。另一個義工正穿過窄窄的走道收錢。我不知道給多少錢合適,看到身邊一個女的手上抓著五元紙幣。我輕輕問她,是吃飯錢嗎?回說:「是的。」我又問:「五塊夠了?」她說:「大家都給這麼多。」我猶豫了一下,拿出五元。入鄉隨俗,最好不破壞規矩。

大聲念佛的聲音隨著腳步聲一起,進了屋內。在大雄寶殿和韋陀殿前念經的一幫人進來了。她們一字排開,順著坐進了正中間位子上。我這才發現,她們的碗和我們不一樣,是不鏽鋼的。應該是每個人的專用餐具。

她們結束了念經。有個人大聲叫到,不要出聲。屋子裡霎時安靜下來。有義工開始往每人面前的碗裡盛飯。她非常熟練地往一個碗裡盛進半碗米飯,又有人過來往飯上加了一勺炒米粉。另有人往另一個碗裡放了一點點炒包菜絲、白菜絲、青菜燒蠶豆。這些義工訓練有素,魚貫而行。一人負責一種。那位負責的女尼看飯菜都盛得差不多了,開始帶領大家念「阿彌陀佛」。節奏由徐而急,越來越快。所有的人都跟著念,聲音響亮。在最急促處突然慢下來,連續三聲後戛然而止。繼而,她宣布開始用膳。

吃飯的過程不許交流。負責飯菜的義工們,不斷穿行在桌子之間,有需要者示意,添加飯菜。原來,五塊錢保證吃飽。又有一個人過來,往碗裡放了半小勺酸辣蘿蔔乾丁,還有一個人給了一片兩醃黃瓜。我身邊那個告訴我五塊錢的女子,輕聲告訴我,她是東北人,嫁到成都已經三十年了。她吃飯的速度很快,每一次有人過來她都示意增加。飯、米粉和菜,來者不拒。

我的鹹菜湯

我很快吃好了。有個人拎了個桶過來,裡面是鹹菜湯。我要了一點點嘗嘗味道。總體上這頓齋飯很有特色:莊重的儀式感;很多人一起就餐卻寂靜無聲的敬畏感;義工勞動時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珍惜每一粒米的精神。有趣的是,盛到每個人碗裡的飯菜,不允許剩,湯也必須喝光。光碟行動,在這裡得到最徹底的落實。結束時,每個人將自己用的碗筷洗淨,放到規定地方後才可以離開。

我從沒有在寺廟吃齋飯的經驗。這一次無意撞上,既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又吃了一頓正宗齋飯。燃燈古寺給我的印象,就不一般了。吃飯時我問鄰座,是不是每天都有齋飯供應?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來吃?回答很真實:吃的人多,因為便宜。周圍的人家都過來吃飯了。不是每天都有,初一十五做法事才有。原來如此。

相關焦點

  • 雲南:花園古寺,寺廟內沒有香火但種滿了鮮花,齋飯20元吃到飽
    一年要旅行兩三次,帶靈魂去旅行。看看別的城市,換個環境住幾天。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見識。不知道大家是否和小編一樣呢?小編在每個城市需要打卡的景點都會有寺廟。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的寺廟打破了我們對寺廟的傳統認識。這座寺廟沒有香火。
  • 去寺廟吃齋飯,看見了「肉」,齋飯不是素的嗎?原來……
    事實上,此句原為明朝的破山和尚所說,那時候張獻忠攻打渝城,不知想到了什麼,非要到寺廟裡面強迫僧人吃肉。這時,破山和尚問:是否我吃了肉,你就不屠城?張獻忠答應了,於是破山和尚吃了肉,然後留下了這麼一句話。他為保城開戒,非為了口欲破戒。也有說,是道濟活佛說了這麼一句話,但人家是以大功德渡化吃下的畜牧的,更以此來渡化世人的。
  • 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寺,深受單身人士喜愛,齋飯隨便吃
    光孝寺規模宏大,是廣東省內有名的古建築群, 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當時這裡是南越王趙建德的私宅, 世道變了,到了三國時代,這裡成了吳國虞反的住處, 他去世後,他的家人把房子變成了寺廟。最初的光孝寺被命名為制止寺,更名為五園寺、幹明法性寺、幹亨寺、萬壽禪寺、恩廣孝寺等, 南宋時代才確定為光孝寺,至今仍在使用,成為如假包換的千年古寺。
  • 中國齋飯最好吃的寺廟:飽經風霜,「素齋」享譽天下,還不收門票
    中國齋飯最好吃的寺廟:飽經風霜,「素齋」享譽天下,還不收門票大家應該都知道,在我國有很多的寺廟,大多數人在參觀寺廟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奔著寺廟的名氣和地位去的。但是在我國卻有這樣的一座寺廟,除了地位非常高,並且還有享譽天下的「齋飯」,有很多的遊客就是為了來到這裡吃一下齋飯的。想必應該很多人猜到這樣的一座寺廟了,它就是南普陀寺,起源於唐代,明末被毀,可以說是經歷了很多風霜的洗禮,飽經風霜!
  • 浙江的國清寺,不僅是免費的5A景區,而且還可以吃到正宗的齋飯
    在這裡不僅可以免門票自由出入,而且還能在寺廟裡面享受僅僅只需兩元錢的齋飯,遊玩的累了就可以在寺院裡靜靜地享受一頓素雅的午餐,何嘗不是一種新奇又有趣的體驗。從台州市區坐車或者是自駕去北部的國清寺,大概只需要不到一小時的路程。雖然途中的道路相對有些坑坑窪窪,還沒有徹底修好,但這並不妨礙慕名前往千年古剎國清寺的熱情!
  • 第一次去吃齋飯,八菜一湯挺豐盛
    第一次去廟裡吃齋飯,原來還有不少的規矩,你知道嗎?近日,在安徽蕪湖市千年古剎法華禪寺,攝影師第一次有幸來這裡品嘗到這一桌豐盛的齋飯,八菜一湯,挺豐盛的!吃齋飯時也有規矩,首先要請師傅們先動筷子,在先吃三口飯後,才可以動筷子撿菜吃。這一桌子的齋飯,八菜一湯,真的是挺豐富的,這一盤菜是青菜炒粉絲,味道很好。這一盤,醋拌黃瓜,味道也很清爽可口。
  • 隨筆:塗山寺吃齋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南岸塗山寺環境清幽,視覺獨特,坐在寺內的觀景長廊,一碗茶,一本書,觀景看書累了,起身活動幾下,一整天像眯眼打個盹一樣就過了,尤其感受別樣的是中午寺內的齋飯。《現代漢語詞典》1449頁解釋曰:齋,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齋飯:和尚向人乞討的飯。
  • 來湖南這些古寺走走吧!
    去那兒吧,心會沉澱,平和潔淨得和藍天一樣。 南嶽南臺寺、上封寺、望城洗心禪寺   吃齋飯住佛寺,滋養心靈細無聲 推薦理由:
  • 記者體驗古寺禪修:大多數時間都在靜坐
    昨晚,記者隨同學員們來到棲霞寺,一同體驗了這個與眾不同的培訓班。  吃飯:除了碗筷碰撞,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  待眾人集合完畢已經是下午5點,按照計劃到了吃飯時間。所以吃飯就成了這次禪修班的第一個集體活動。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大家魚貫來到寺廟的齋堂。和普通的飯店不同,在這裡吃飯顯得格外乾淨。  儘管菜裡沒有半點葷腥。
  • 鹹素媛帶婆婆去寺廟吃齋飯,婆婆一整天沒吃肉,餓得喝洗碗水
    第二個就是吃齋飯,倒不是我們可以去自取的那種,這個寺廟也有自己的規矩,是跟著步驟來的,需要先把碗洗乾淨,吃多少自己加多少,碗裡是不能剩下一點食物的,因為不能浪費,還要等師父開始了,大家才能一起用餐,而且也不能發出聲音,時刻要保持肅靜的狀態。
  • 國慶長假就要到啦!一起去杭州六大祈福地許願吧
    淨慈寺是杭州的一座古寺,距今1000多年歷史了,身處繁華的南山路上,寺院的大門低調而不招眼,腳步匆匆者一不留神就會錯過。淨慈寺對面,就是著名的雷峰塔。祈福許願後,不妨登塔臨湖遠眺。 雷峰塔下許願登高感念父母恩 2015年是中國傳統中的「羊年」,雷峰塔景區有登高祈福活動,不妨帶上父母和孩子,一起體驗與「羊」有關的活動,希望老人平順安康的同時,也祈願孩子能像小羊羔般茁壯成長,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
  • 靈山大佛景區與眾不同,耐人尋味,在附近吃了一頓齋飯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來一場迷人的豔遇之旅,而有的純粹只是想參觀一下著名的古建築,感受一下不同的人文而已。發展到至今,靈山大佛已經成為了世界聞名的景點,它坐落在美麗的江蘇省無錫市,長年累月香火鼎盛,並且很多人都來朝拜,聽說很多未結婚的女孩子也來這裡祈福,不知道你有沒有來過。靈山大佛給人感覺非常的壯觀,也讓人感覺這裡擁有很多寶藏,所以不得不說,平日裡很多人都想來這裡探索。
  • 隨筆:塗山寺吃齋飯 - 作家薈原創文學
    《現代漢語詞典》1449頁解釋曰:齋,信仰佛教、道教等宗教的人所吃的素食。齋飯:和尚向人乞討的飯。齋飯給人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是電影、電視的傳導:腦殼剃得光光、穿長紗、頸項掛著佛珠的僧人敲開施主的門,然後在施主和善憐憫的眼神裡端著一缽飯菜念著阿彌佗佛而去。
  • 這座古寺不僅拒收香火錢,而且齋飯免費!
    這座古寺不僅拒收香火錢,而且齋飯免費!佛教自從在東漢末年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相互碰撞磨合了幾千年,形成了目前大家所熟知的中國本土佛教。在這幾千年裡,佛教文化在中國的土地上不斷地發展融合,發展出了很多的佛教派系以及數量眾多的寺廟。
  • 這個夏天去湖南吧 九大寺廟最適合養心養肺
    去那兒吧,心會沉澱,平和潔淨得和藍天一樣。 長沙麓山寺 近自然,繁華衰落皆尋常 推薦理由:湖湘第一道場;白鶴泉旁專設素食館,可隨時品嘗到一般寺院需提前預定的素食。 湖南寺院的源頭在嶽麓山。常德乾明寺專設了禪茶館細解茶中禪意,遊客皆可體驗。 品茶前要先淨手,然後靜坐10分鐘,「心靜」才能「心淨」。茶葉是安化黑茶和石門紅茶,天然井水衝泡,喝了三杯茶後方可小聲交流。 靜坐的時候就可以觀察,你看那茶葉,它原本嬌嫩地掛在枝頭,經過殺菁、揉捻、曬乾乾枯蜷縮,像不像人類生命的歷程?可是一遇到水與火,它又活過來了,輕靈地在水中翻騰,好像不曾受過磨難。
  • 我國最純淨的寺廟,零門票,齋飯隨意吃,卻有「一種人」不能進
    進門要門票、燒香要收香火錢、求籤要收命運費,各種費用層出不窮,讓人們對如今的佛寺印象都不好,但是有一個寺廟至今仍十分純淨,你知道是哪個寺廟嗎?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就這個大佛也是吸引了不少的人來,畢竟太壯觀了,都想一覽他的真容,而且還不要門票,隨意進入,如果是逛累了還可以去這裡的齋飯,也是免費的。自古以來這裡的香火也都是特別旺盛,儘管這裡曾經被破壞過,香火一直沒有斷。
  • 這座千年古寺被譽為南朝第一寺,據說求姻緣很靈驗,常年香火不斷
    就以中國來說,很多人們主要信奉的就是佛教,人們經常都會去各個不同的寺廟之中,從而寄託自己心願,並且虔誠跟佛祈禱,保佑家人的平安。今天要說的是這座千年古寺被譽為南朝第一寺,據說求姻緣很靈驗,常年香火不斷。它就是雞鳴寺,處於南京玄武區,一直以來都有南朝第一寺的美稱,相隔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時間。
  • 散文-《好想吃一頓靈泉寺的齋飯》-思宏原創
    閒來無事到靈泉寺去玩,一是看看景色,燒上幾炷香,到每個殿堂磕頭拜佛。雖然身在紅塵,拜佛也是一種心靈上的安慰。佛家們到點時便到大殿裡舉行佛殿儀式,他們,她們,嘴裡唱著好聽的佛歌,圍著佛殿的大廳轉著,一邊是男,一邊是女。我們也不懂,只是覺得有趣。那天正巧是朋友們用佛家齋飯,朋友邀請一塊到餐廳用齋飯。
  • 開在寺廟裡的正宗齋飯,體驗健康美味的素食Day!
    這家店開在大佛寺裡面,是對大眾開放的吃齋飯的地方,素食餐廳在大佛寺普覺樓的一樓。一進入餐廳,就聽到循環播放的佛經,能夠讓人瞬間平靜下來,是個很適合安靜吃飯的地方(忽略觀辰)。餐廳的環境和裝潢,也都很有寺廟的感覺。
  • 青島菩提寺裡的齋飯體驗:兩菜一湯 免費吃 規矩多!
    寺廟,一直是廟門之外的人們感覺最為神秘的地方,他們如何生活,日常怎麼吃,都吃些什麼,人們頗感興趣。在山東青島的小珠山腳下,有個靈珠山菩提寺,由於小珠山景區內沒有飯館,遊客們中午時可在寺廟裡免費吃齋飯。爬小珠山,從進山或出山,需要數個小時,遊客出山,一般已到中午,於是位於出口處的菩提寺為遊客們提供了方便,中午可以免費在齋堂裡就餐,香火錢你隨便給,遊客們一般每人把10元投進門內的善款箱內。素齋堂設在大雄寶殿外東側坡上,齋堂面積很大,可容納上百人同時用餐。裡面光線微暗,香菸繚繞,莊嚴肅穆,明黃色的香火箱佇立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