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家譜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家譜是平民百姓的史冊,也可以稱為老百姓的「小史記」。它不僅關乎血脈,更關乎記憶、文化、傳統等生生不息的傳承。一部好的家譜就是一部傳承弘揚家族文化的優秀文獻。有很多東西在學校裡、社會上是學不到的,卻能在家譜中受到教育。因為不少家譜在家訓族規中都規範了後人如何立志?如何敬業?如何治學?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從而很好地陶冶我們的情操,鼓舞我們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為國貢獻,為族爭光。同時家譜還有助於血肉聯情,相互提攜、幫助。

  我國修譜源遠流長,幾千年來一直綿綿不斷。近年來,家譜熱又悄然升溫,特別在一些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修家譜更是成了一種時尚。

  來源於2011年8月1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消息說,2000年以前,常州地區也就三五家修過家譜,且規模不大。2003年,修家譜有所升溫,常州地區共有十多家修了家譜,2005年,常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成立以後,修家譜一下子興盛起來。目前,常州大約有400個家族修了家譜,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還有更多家族正躍躍欲試。

  在無錫江南大學任教的姐夫告訴我,隨著2007年惠山古鎮祠堂群開發的日漸升溫,市民對家譜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每天上午,都有不少從惠山上晨練結束的老人來到錫城直街上的祠堂文化研究會查詢自己家族的來源、了解修編家譜的知識。據悉,無錫宗祠文化研究會自2004年成立後,已收到捐獻的各種家譜32姓53個分支194卷(冊),其中絕大部分是2005年後續修的。

  近日在列車上與一個溫州客商閒聊得知,修家譜比較早的溫州現已與時俱進出現了頗具特色的「光碟版家譜」。這位溫州客商的一個親戚姓項,原有老家譜三本,裡面只有簡單的文字,記錄的東西非常簡單,又不易讀懂,而且已經泛黃破舊。從去年2月份開始他重新編制家譜,並借鑑了《上下五千年》、《項羽全傳》、《百家姓》等書籍。新家譜裡增加了有關家譜的理念、中國姓氏起源、項氏歷代名人錄以及紀元幹支對照表等知識性的內容,還附有項氏分布圖、祖先的畫像等。為了便於保存和隨時增加、修改內容,他不惜代價特意製作了「光碟版」。

  盛世修家譜。近年來國內經濟迅猛發展、社會普遍穩定、人們安居樂業,特別是不少家族中一些出人頭地的企業主資助家譜重修工作,一些家族成員也希望利用這個機會留名後世、昭示子孫,聯絡族內或族外的親戚朋友,以擴大圈子和人脈,因而使修家譜漸成為廣大民眾主動自願參與的民間文化工程。

  最近我瀏覽了幾本新編的家譜,發現新修的家譜婦女也填名入譜,不再有各宗之間因大小宗、因外姓子嗣而產生的「名份」之別。這體現出時代進步的新觀念。然寫作水平不及古代,用詞也不嚴謹,並改變了古時「生不立傳」的嚴訓,給活人也寫簡歷,尤其是給資助的企業主簡歷篇幅較大,有樹碑立傳之嫌疑,特別是牽強附會依附歷史名人,這對家譜的庸俗化和公正性造成了不良影響。

  此外,編修家譜的通病是追認「帝王將相澤被後世、文章節義昭垂史冊、為後儒仰宗」的古人為始祖。文天祥說家譜「鑿鑿精實,百無二三」。胡適也說:「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後,不知古代那些小老百姓的後代都到哪裡去了?」

  編修家譜,既是記錄歷史的一種好的傳統,也是一種尋根,它能夠挖掘前輩的文化財富,並作為一筆精神遺產留給後人,創造一個和諧家族,有助於和諧社會的創建。2001年,文化部曾就協助編好《中國家譜總目》發出通知:「家譜,它與方志,正史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是國家珍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家譜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民族學、教育學、人物傳記及地方史的資料,對開展學術研究有重要價值,同時對海內華人尋根認祖,增強民族凝聚力也有著重要意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有些人編修家譜的活動,不是在記錄歷史,而只是熱衷於攀附古代名人聖人,輾轉抄襲一些虛構的世系,甚至牽強附會,把祖先世代越追越遠,對同自己有真實關係的世系和歷史,卻避開不談。還有一些家譜成了為在世有錢人有權人的獻媚,這類家譜,就沒有什麼價值可言了,也背離了家譜的旨意。

  慎終追遠是中國人歷來的傳統,認真修好家譜,客觀公正記錄族史,讓它真正從文化上記錄先祖智能,拓啟心智,激勵後人,應是編修家譜的重要職責。

  (摘編自香港《文匯報》 文/王大慶)

相關焦點

  • 「亂世藏金,盛世修譜」,修家譜應該從哪下手?
    家譜家譜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興亡歷史,所以近幾年來,隨著社會越來越繁榮穩定,很多人包括一些海外的遊子,都回國尋根,回鄉修譜。「亂世藏金,盛世修譜」,很多人都知道修譜的重要性,但是對於龐大的數據整理和收集,卻讓有些想要修譜的人望而止步。修譜應該從哪裡下手?如果已經開始修譜,有沒有捷徑?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修譜那些事!
  • 續修家譜倡議書
    尋根溯祖, 天理人情;續修宗譜, 族心所向。 武城王姓,名門望族, 自從明洪武二年(1368年)始祖妣程氏攜長子士安、次子士嘉落戶武城東南八方塔以來已有650年,生息繁衍, 枝繁葉茂, 勤勞奮進, 人才輩出。 當代宗親估計已達萬人,已知武城、故城、夏津、聊城、東北齊齊哈爾、海拉爾、昂昂溪及其他地方宗親數千人。
  • 現代人修家譜的重要性
    有的人會希望讓下一代人去完成修家譜,自己就算了。其實,不能讓希望一代代的流傳,家譜文化更不能在你這一代而斷流。某著名大伽只知道其太爺爺出生在哪裡,往上祖輩的信息情況已不清楚。當自己有能力,有時間,想尋根問祖,卻無從下手。朱重八的祖輩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同時,老朱家任何人估計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朱家後人會坐江山。
  • 修家譜,不用打字?這波操作有點牛!
    家族大合影「亂世藏黃金、盛世修家譜」,在如今的和諧社會,老百姓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家族也開始重視興修家譜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現代人修家譜,基本都是修網際網路家譜、電子家譜。雖然傳統的紙質家譜顯得更有收藏價值,但是很顯然,網際網路家譜能夠實時上傳一些視頻、圖片,光是這一點就是傳統的紙質家譜所無法做到的。最近,專業研發網際網路修譜軟體的名門修譜「發大招」,居然開發了一個不用打字就能夠修家譜的「黑科技」,這個確實值得點個讚。
  • 名門修譜:族老堅持修家譜,100年之後,家譜誰來接續?
    因此在很多大家族裡,修家譜是一件家族大事,是後人緬懷祖宗最直接的方式。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圖籍。而修家譜的起源和最初雛形,根據資料可追溯至商代。真正興盛於隋唐,開始傳世起於宋代。而且在家譜一開始只出現在古代帝王諸侯世家,記錄皇室官場世系、事跡而逐漸演變來的。
  • 家譜究竟是為誰修?
    「亂世藏金,盛世修譜」已成俗例,譜書是除了是家族人口的統計之書,更是記錄家族發展史實之本,彰顯族人德行之地,明證家族成員道義之綱,家族文萃匯集之冊。老家譜如今欣逢盛世,各個姓氏家族都在新修或續修家譜,由於近代人們頻繁的遷居和人為的破壞,也有部分遷居之後連續幾代沒有續修家譜,造成如今很多人想修譜卻找不到自己的根源;甚至還出現比對字輩無誤
  • 名門修譜:修家譜最困難的事情,沒敲定,等於白忙活!
    傳統紙譜 中國有句古話,說「亂世藏黃金,盛世修家譜」。修家譜本來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家族文化,看看現今社會,雖然大家物質生活越來越高,但是對家族文化的傳承,卻越來越淡忘。傳統修譜的方式繁瑣複雜,網際網路家譜的普及才是解決家譜文化傳承的關鍵。修家譜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非常家譜,盛世重收
    有專家稱:家譜、尤其是皇家名人家譜,將成為未來藏界投資的新熱點,其市場升值潛力不容忽視。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家譜又稱譜牒、族譜、宗譜、家乘、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血親團體記載本族世系和相關事跡、反映本家族繁衍發展過程的歷史圖籍,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已有家譜雛形的記載。
  • 妙音家譜續修:如何編寫家譜序文
    家譜序文是家譜構成的一個重要元素,下面具體講述編寫序文的基本要素。一、標題:以家譜支派的名稱命名譜序的標題。二、正文:1.寫明本次家譜續修的緣起。以及本次續修家譜新增人數及其他內容變動情況說明,如增加字輩等。4.現在續修家譜,女子也要編入家譜,在家族名冊裡有詳細記載,要加以說明。在古代女子是不編入家譜的。5.如果家譜格式如有新的格式,要列舉範例,以便族人能夠看懂家譜,如世系圖等。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
    網際網路家譜 「亂世藏黃金,盛世修族譜」,在國家大力推動民族自信,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政策下,興修家譜,把傳統家譜數位化也成為迫在眉睫、且勢在必行的一種趨勢。
  • 炎黃修譜網:修家譜的重要意義何在?
    為什麼要修家譜?現在很多人對修家譜不以為然,認為修家譜是一項沒有意義的事情,甚至認為修家譜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跟他毫無相關!尋根是為了修譜,而修譜是為了流傳,因此除了印刷的傳統紙本族譜外,家譜數位化,建立電子家譜可以節約紙本印刷成本,方便資料傳輸與分享,資料內容增修易行,複製備份增加資料保存安全性。 一、以質量標準論家譜的作用和意義 家譜的作用和意義,取決於家譜的質量。我門現代新編的家譜質量應在借鑑古譜優點的基礎上有所創新,與時俱進,體現進步。
  • 續修家譜|傳承家譜文化,延續家譜精神,我輩責無旁貸!
    家譜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結晶,從古代氏族時期就已經存在的口傳家譜、結繩家譜、到後來的石碑家譜,紙質家譜等等,但由於歷史上的各種災禍、戰亂等,導致家譜文化飽受摧殘,讓今天的很多人都無法見到自己家族的家譜,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但作為家族的一份子,熱愛家族文化的人,我們不應讓家譜文化就此落寞下去,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家譜續修下去,讓家譜文化傳承下去。
  • 新時代,應該怎樣修家譜?
    親族家譜1、成立「修譜機構」及確定「修譜主持人」凡一個家族準備新修或續修家譜,首要的工作就是成立「修譜機構」。2、「登記入譜」的準備工作「登記入譜」是決定修家譜之後就要開展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此項工作按以下要求辦理:①分發「家族成員入譜登記表」必須使用專門設計、統一印刷而成的,與《家譜》配套使用的專用底稿紙:「家族成員入譜登記表」,將每一房人、每個家庭的成員全部正確的進行填表登記。
  • 什麼是家譜嗎?中國人為什麼要修家譜?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家譜,而這個家譜每一年都要修,叫修家譜。比如說這一年之中,有哪些人過世了,哪些人出生了,每一年都要整理一次。而一個人一生的行跡,也就是他對國家、民族、人民的貢獻,也都以簡要的方式記載在家譜之中。所以有了家譜之後,就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遠祖是從哪裡來的,是什麼原因到這個地方來定居的,一共傳了多少代,歷代祖先對這個地方、這個國家有什麼貢獻、有什麼德行。
  • 「家譜」是什麼?現在人,到底該不該修家譜
    家譜是一部怎麼樣的書呢?家譜的名稱很多,常見的有家譜、宗譜、族譜、家乘、房譜、支譜、譜牒、家牒、譜系等。對家譜的定義,有四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家譜是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這是從家譜的基本意義或原始意義,即狹義上講的。清人劉雲端說:「譜者,世系之謂也。」
  • 「家譜」是什麼?現在的人,到底該不該修家譜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家譜影響廣大、久遠。自有明確歷史記載起至民國年間,整個中國,上至皇帝天子,下至庶民百姓;從鄉村到城市,從漢族到各少數民族,都在連續不斷地編修、續修家譜。二、記述範圍。宗族性。家譜一般是以特定宗族為範圍進行編撰的,它所記述的內容,一般也在宗族範圍之內。
  • 盛世修志書寫時代 浙江方志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修志
    央廣網金華12月14日消息(記者 張國亮 謝夢潔)偉大時代需要精彩書寫,盛世修志呼喚社會各界。即將於2020年面世的多達113卷、字數上億的《浙江通志》目前正在緊張編纂過程中。12月13日,浙江省地方志辦公室召集全省社會各界專家在金華召開「全省社會參與支持地方志事業發展座談會」,就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修志」、促進地方志轉型升級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據了解,這是地方方志辦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召開此類型會議。
  • 如何修續家譜?家譜應該寫進哪些內容
    家譜,也稱族譜、宗譜、世譜等,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的歷史圖籍,簡言之,家譜就是記錄一個家族歷史的書或冊子。家譜在明代以前所見極少,無以考察。明清期間修續家譜蔚成風氣,內容從簡單到複雜,包括譜序、譜例、恩綸錄(恩榮錄)、傳記、族規、家訓、典制、墓圖、墓誌、派語、捐款、領譜名目、世系圖、世系表等。現代一部完整的家譜已經簡化,一般包括如下部分:一、序言序言如同圖書的序言,一般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寫,也可請家族以外的名人賢達寫,主要是對家譜進行評價。
  • 修家譜,絕對是個「苦差事」
    家譜文化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背景,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家譜記錄了人類以血緣關係為核心的家族信息,更是把同一個家族裡面的各個小家庭,緊密地捆綁在一起。從很早的數據不難看出,人類在進入文明社會以前,血緣關係就是人類建立信任、共同生活的重要紐帶。雖然家譜的作用很大,但眾所周知,家譜也經歷過歷史上的「黑暗時期」。
  • 武城:劉姓一家族歷經九個月續修家譜 歷史文化得傳承
    現在很多姓氏的後人們又開始了家譜的續修工作,今天就講講武城縣嶽覺寺村劉姓修家譜的故事。  家譜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題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載體,家譜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殷墟出土的刻有甲骨文的譜牒,骨片上就記載有姓氏等內容。時至今日,中華族譜已經歷幾千年的風雨滄桑,但其世代相承的延續性,仍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