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報特稿】紀念建校125周年:「人才培養目標」篇——「實踐能力...

2020-12-06 天津大學新聞網


 「人才培養目標」篇——「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北洋-天大百廿五年辦學法寶

□  本報記者 彭莉

增強大學生實踐能力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三全育人」「五育並舉」的需要,也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所謂「實踐」是以某種目的為導向,以基礎知識和技術為支撐,反覆操作直到達成目的行動過程;「能力」是指在人對象化活動的表現和確證。「實踐能力」就是將理論與實踐融合貫通,具備從實踐中提煉科學問題的能力。

注重工程訓練,培養實踐能力,在天津大學有著悠久的優良傳統,是學校建校125年來的寶貴辦學經驗,也是貫穿學校發展始終的治學理念和育人模式。早在1935年,時任北洋大學校長的李書田就在主持制定的北洋校歌中提到了「窮學理、振科工、重實驗、薄雕蟲」的辦學風範和「不從紙上逞空談,要實地把中華改造」的追求目標。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天津大學創辦至今,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已深深融入到每位「天大人」文化血液之中,並隨著學校長期辦學經驗的積累,不斷傳承、發展和創新。

「實踐能力」——

根植於「興學強國」之使命

堅持走教育報國之路,是中國大學的責任和擔當,也是天大師生的精神共識。天津大學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125年來秉承「興學強國」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勇擔國家重任,自創辦伊始就將學校的發展、人才的培養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將學科建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其在實踐中學知識、練技能,成為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的「得意之筆」。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摒棄傳統大學教育弊端的必然要求。傳統應試教育模式淡化了智育的實踐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要求。因此,適應時代發展的高校教育,應從肇始起,就擯棄應試教育的弊端,走上重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培養的發展軌道。

北洋-天大堅持將提升「實踐能力」作為學生培養目標之一,堅持不尚空談,崇嚴求是,在教學安排上做到將理論講授與實際相結合,設立了各類實驗室,安排實驗實習課,組織學生到社會各界實習。


建校早期北洋大學堂實驗室


北洋大學以工科肇基,側重工科,建設了礦物、巖石、冶金實驗室、機械工廠和自然地質標本、礦物等各種陳列室,設備之齊全,在當時名列全國高校之首。


北洋大學時期機工廠


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實習,認為實地練習是培養和訓練學生理論聯繫實際本領、增長實際技術工作經驗必不可少的一環。北洋工學院時期,學校課程設置的重要特點就是從一年級起開設了物理試驗、平面測量等多種實踐課程,並在三、四年級結課後安排學生到校外現場實習,培養其掌握技術的能力。


北洋大學學生在北戴河測量實習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適應社會需求的必然因素。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需求,要求學生具備紮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求其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具備從工程實踐中提煉科學問題的能力。

天津大學秉承「興學強國」之使命,致力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設置了符合國家需要又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制度和課程,加強學生實際能力訓練,讓他們到社會中、到國家最需要的行業和地區實習、打磨鍛鍊,培養真正社會急需的、有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實用型人才。天大國際工程管理專業是我國高校創辦的第一個國際工程管理專業,這批學生也是國內首批畢業的國際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在1997年5~8月的3個多月實習中,他們在河南小浪底實習現場向監理工程師學習,很快就可以獨擋一面;開發出的一個個計算機軟體可迅速投入使用;高質量地翻譯出一份份信函和索賠分析報告。面對高達2米的外商要求索賠英文資料,他們日夜奮戰,撰寫了反索賠初步評估報告,維護了國家利益,挽回了巨額經濟損失。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必然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是其神聖的職責與使命。

「天大人」沿前人之足跡,繼續高舉「興學強國」之大旗,從「科學建國」到「科教興國」,在不同歷史時期以不同方式踐行自身使命,做到學有所成、學有所用,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為目標,探尋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大學實現路徑。錢塘江大橋從橫空出世並屹立至今,北洋大學的師生功不可沒,水利、土木、機械等專業師生以造橋工地為實習基地,將課堂所學應用於實踐,為大橋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洋學子在錢塘江大橋建設工地實習


多年來,學校堅持教學為科研服務,科研成果引入實踐教學的理念,開發研製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實驗教學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機械工程實踐教學中心研發的「軸繫結構設計實驗」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被國內40餘所高校採用;電氣與自動化實驗中心研製了一大批以「智能大廈中央空調綜合實驗裝置」為代表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教學設備……

「實踐能力」——

高等教育現代化之需要

國家的現代化最終取決於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則依賴於教育的現代化。天津大學不斷探索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現代化發展道路,適應形勢需要不斷調整培養方案,加強實踐環節和基地建設,形成了「不尚空談,崇尚實學、學以致用、身體力行」的良好教風學風,培養真正具有較強實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中心環節。高等教育走向現代化,需要打破學校與社會脫節的頑疾,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用「開放式」「啟發式」教育取代「封閉式」「灌輸式」教育,著力打造「沒有圍牆的學校」。

天津大學不斷加強實踐類課程建設,整合和挖掘該類課程資源,儘可能多地設置實習、實踐項目,完善實驗設施建設,構建基於探索的主動式教學模式,使學生儘早、盡多感受科研氛圍。劉習軍是我校機械學院力學系教授,他主講的《工程振動與測試》課程是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資源共享課程。該課程分為理論和實驗兩部分。在實驗課上,劉習軍將龍洗、編鐘這些在博物館或歷史書上看到的「物件」當教具,用來解釋有趣的振動現象。


力學系教授劉習軍在授課


實驗室是培養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天大不斷創新實驗室建設模式,改革實驗教學體制,完善實驗室設備。目前,學校已擁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19個。


能源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現代化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宗旨,唯有將現代教育理念與實踐相結合,還學生一片自我發揮的天空,塑造學生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才是符合高等教育現代化之需。

天津大學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打通了一二課堂界限,一方面發揮第一課堂主渠道作用,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上加大實踐環節;另一方面,開設第二課堂,將課外實踐教育進行規範化、系統化,發揮課外實踐教育的實踐性、互動性特色,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校自2012年起最先將社會實踐作為課外實踐課改革試點,設立了《大學生社會實踐》課程,後又陸續推出了思想道德、政治素養、團隊管理等實踐課程。通過綜合素質的培養,天大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不斷增強,獲得了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IGEM)金牌、全國節能減排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第五屆世界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大賽唯一的最高獎等驕人成績。


我校連續3屆獲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特等獎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培養實幹型人才的衡量標準。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數量連續遞增,從企業招聘情況看,複合型、實踐能力強的大學生能更快適應工作崗位要求,更受招聘單位歡迎。但大學畢業生往往存在實踐能力較弱、工作經驗不足的問題。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不僅是大學生本身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當務之急。

天津大學重視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斷探索「面向企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實幹型、高層次人才培養之路。學校大力推進實踐教學,不斷提升學生從實踐中學習知識和創造知識能力,廣受社會歡迎。


經管學部「彩雲之南 乘鳳擷羽」實踐隊


1991至2001年,天大畢業生10年的平均供需比都在1:8以上,其中2000年,以99.6%的就業一次到位率位居全國高校榜首。驕人的就業率背後,處處閃現著一代又一代「天大人」堅持以培養會動手、會實踐的人才作為重點,大力推進實踐教育,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機會的教育宗旨與理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們在實踐中應用知識、從實踐中學習知識和發展知識的能力。


2017年社會實踐成果交流展示會


「實踐能力」——

新時代對工程人才之要求

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驅動的新經濟發展對現代工程技術人才的知識、能力、職業素質和視野都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打破學科之間、校企之間的藩籬,促進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才是符合新時代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天津大學深入思考「大學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以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引領工程教育改革,致力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強的「新工科」人才。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選擇。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核心使命。進入新時代,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工程教育發展的社會需求發生了深刻變革,高校必須因時而動、主動作為,才能培養出創造未來的卓越工程人才,真正支撐起國家和民族的復興大業。

天津大學積極布局施策,舉全校之力全方位推進人才培養。學校在事業發展「十五」規劃中確立了培養「寬基礎」「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培養目標;2007年,確立了培養理論基礎厚、專業口徑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全球視野」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目標;2013年第七次教學工作會議提出了「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卓越人才培養目標。新世紀後,學校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實施了一系列舉措:作為工程教育改革的「試驗田」,2009年建立的天大求是學部在課程設置上,建立了以基本實踐能力訓練、綜合實踐能力訓練、研究創新實踐能力訓練為核心的《綜合化學實驗》和《電子技術綜合設計實驗》等綜合實驗課程,並規定實踐學分佔到總學分的1/3;在課程安排上,三四年級學生採取「研學結合」或「產學結合」模式,進入實驗室或企業開展實踐訓練。作為國家試點學院——精儀學院,以「工程科學實驗班」為載體,致力培養「善於從工程中發現科學問題,並能運用科學原理解決工程難題,能夠解決人類面臨重大問題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未來工程領軍人才」。學校還以實踐創新為導向,培養具備解決複雜工程技術問題、組織實施高水平工程技術項目等能力的人才,建立了工程博士人才選拔新模式。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新工科建設的必然途徑。新工科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天津大學在「卓越工程師計劃」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在國家「雙一流」戰略背景下,於2017年將新工科理念融入工程教育全過程,在第八次教學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一流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推出新工科教育的天大經驗。學校精準把握「新的工科專業和工科的新要求」,打破專業壁壘,建設跨學科融合、多學院建設、多平臺共享的新型專業建設模式,著力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學校發布了《跨學科招收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實施辦法》,從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鼓勵優秀本科生跨學科保研。新工科建設不僅要「跨」,而且要「融」。2018年5月,天大「北洋龍」參加了「第二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榮獲了無人駕駛組越野賽優秀獎、城市街區場景賽優秀獎等數個獎項。而它正是由機械、精儀等多個學院的8個學科,180多名研究生和20多名教授、副教授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建設了無人駕駛虛擬仿真平臺、無人駕駛樣車平臺等多個平臺之後共同研發的。


天大學生信息技術「新工科」工程實踐創新技術競賽


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關鍵技術,產學融合協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一招。工科性人才應在實戰中培養,要給學生們真正輸入工科或工程元素,而校企合作可以彌補校園、教室和科研型實驗室在工科或工程元素上的不足。

2019年11月29日,天津大學召開了「三全育人」「五育並舉」人才培養綜合改革工作會議,提出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近年來,天津大學不斷加強校企產學研合作,建設了一大批高水平實習實訓基地,聘請行業專家參與實踐教學環節指導與評價工作,形成開放、共享的實踐育人發展格局:與恩智浦公司、騰訊公司分別建立了新工科實驗班,企業全程參與實驗班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建設;實施了「學校-企業」雙導師制,導師共同為學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設立了天津大學-華為物聯網精英實訓營,幫助學生建立「端-管-雲」系統知識構架等。天大師生走進企業,真題真做,在解決問題中提升實踐能力,打造全員育人新局面,描繪出了一幅培養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的「天大路線圖」。

立足實際、不尚空談。實踐能力是適應時代要求、支撐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是天大學子的特色優勢。一代又一代「天大人」將繼續堅持嚴謹篤實、腳踏實地之作風,把遠大的理想抱負和所知所學堅定落實到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中,發揚「實地把中華改造」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學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


(本版刊登於2020年11月30日《天津大學報》第4版 責任編輯 李丹 學生編輯 劉佳慧)


相關焦點

  • 【校報特稿】紀念建校125周年 「天大品格」篇之」實事求是...
    「天大品格」篇——」實事求是」「實事求是」——貫穿天大125年的價值追求□ 韓寶志時光如梭,轉眼間,天津大學從1895年建校至今,已經125年。那就是延續北洋大學的傳統,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因此,趙天麟在任期間,努力地從實際出發,出臺「貸書制」,新建學生宿舍,充實北洋大學圖書,另設法律研究室。他提倡體育鍛鍊,增強學生體質,還邀請了美國體育專家柯拉克(Clark)來校講解奧運精神,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北洋大學確立的「實事求是」的校訓,無論從出發點還是落腳點上,與學校建校的宗旨都是一脈相承的。
  • 521,天大125!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建校125周年紀念活動公告
    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建校125周年紀念活動公告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這一年,天津大學(北洋大學)迎來125周年校慶,尤顯意義非凡。
  • 【校報特稿】 「人才培養目標」篇——「家國情懷」「家國情懷...
    「人才培養目標」篇——「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天大人」的文化基因□ 田達仁2014年經教育部核准實施的《天津大學章程》明確:「學校按照『形上形下、達材成德』的理念,致力於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人才」,在高校中率先將「家國情懷」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內容寫入章程。
  • 雲南警官學院舉行紀念建校70周年大會
    雲南警官學院建校70周年大會暨新生開學典禮新生分列式匯演。(供圖) 人民網昆明10月26日電 (劉怡)10月25日至26日,雲南警官學院舉行了紀念建校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25日上午9時,雲南警官學院紀念建校70周年大會暨新生開學典禮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
  • 11月30日校報推介:天津大學第四次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大討論紀實...
    10月24日,紀念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建校125周年系列校慶活動之一——全球化視野下大學文化研究第二屆天大論壇在我校科學圖書館舉行。校黨委啟動開展第八輪巡察工作      ●校園快訊        南開區區長孫劍楠來校調研         福建省及淮北市相關負責人訪問我校         天大當選天津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產業(人才
  • 北京林業大學隆重召開建校68周年紀念大會
    10月16日北京林業大學建校68周年紀念大會隆重召開大會以「守育人根本,擔時代重任」為主題通過「北林貢獻」「北林人才」「北林未來」三個篇章總結我校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成就
  • 雲南警官學院舉行紀念建校70周年大會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新生開學典禮分列式及匯報演練 雲南警方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10月25日,雲南警官學院迎來紀念建校70周年大會暨新生開學典禮,英模校友代表、退休教師代表、新生家長代表以及全院師生員工參加紀念大會。新生開學典禮分列式及匯報演練 雲南警方供圖雲南警官學院建校七十年,三遷校址、九易校名,始終堅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針,弘揚「忠誠、責任、奉獻」校訓精神;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安邊、穩藏、反恐、禁毒」等雲南邊疆治理和公安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始終堅持在職民警培訓與學歷教育協調發展,堅持一切為了實戰
  • 浙江大學紀念建校120周年
    2017年5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大會在紫金港校區體育館隆重舉行。各級領導、海內外嘉賓、30餘所海外著名大學校長、80餘所國內高校負責人、廣大師生校友歡聚一堂,共襄盛舉。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車俊,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出席紀念大會並講話。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主持紀念大會,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做主題演講。
  • 江西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10月31日,江西師範大學建校80周年紀念大會在南昌舉行。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趙力平和萬紹芬、王太華、劉上洋、劉運來、倪國熙、孫金聲等江西師範大學校友代表出席紀念大會。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施小琳出席並講話,副省長孫菊生、陸軍步兵學院政委劉勇出席。
  • 南華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南華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 【建校125周年】「大學之道」——天津大學建校125周年劉珺書畫...
    本站訊(通訊員 鄧澤宇)9月29日下午,「大學之道」——天津大學建校125周年劉珺書畫作品展暨個人作品捐贈儀式在北洋園校區鄭東圖書館開幕。以知學展覽、知學沙龍以及通識教育課程為美育抓手,通過近五年的不懈實踐,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豐碩的成果。在為莘莘學子提供更多「中國味道」精神食糧的同時,圖書館亦致力於將自身建設成為校園裡的文化中心與思想廣場。
  • [解讀]培養新聞人才的一個搖籃:解析武科大校報現象
    荊楚網(湖北日報)記者曾祥惠 黃宣傳 通訊員雷宇培養學生記者新聞採寫動手能力19日午飯後,武科大學生記者胡芳從新校區出發,轉兩次公交車,匆匆趕到老校區主樓19層陽臺。武科大校報編輯部指導老師提示:站在學生角度,寫個新聞觀察,題目就叫「老師,我想對您說……」寫寫有的老師平時講課或者其他方面,做得明顯不好的地方。兩個小時裡,學生記者們七嘴八舌,談到了近10個話題。新聞沙龍,只是武科大校報編輯部指導學生記者新聞實踐的方式之一。
  • 【建校125周年】津雲:「大學之道——天津大學建校125周年劉珺書畫...
    (天津日報記者姜凝)9月29日,「大學之道——天津大學建校125周年劉珺書畫作品展」在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鄭東圖書館二層展廊開幕。作為天津大學建校125周年主題活動的重要部分,劉珺這批作品在該圖書館集中展出,也是向天津大學獻禮。本次展出的《大學之道》等22幅作品將捐贈給天津大學。
  • 七十載卓育英才 新徵程築夢百年——哈爾濱理工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
    教學主樓前兩側熱烈慶祝哈爾濱理工大學建校70周年和院士群英譜巨幅展板把校園氣氛烘託得喜慶熱烈。  9時30分,哈爾濱理工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在西區體育館隆重舉行。一校兩地四區的師生員工們和所有關心哈理工成長的各界朋友們,共同見證哈理工跨越七十年的榮耀時刻。大會通過人民網、新浪網、學習強國,哈理工官方抖音、官方B站,中國移動和直播平臺同步直播。
  • 七十載卓育英才 新徵程築夢百年 哈爾濱理工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
    9月19日上午,哈爾濱理工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在莊嚴地國歌聲中開幕。一校兩地四區的師生員工們和所有關心哈理工成長的各界朋友們,共同見證哈理工跨越七十年的榮耀時刻。大會通過人民網、新浪網、學習強國,哈理工官方抖音、官方B站等平臺同步直播。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發來賀信,民建中央副主席、黑龍江省主委、黑龍江省政府副省長孫東生宣讀賀信。
  • 【建校125周年】天津大學圖書館第三屆新技術體驗周隆重開幕
    本站訊(通訊員 鄧澤宇 唐慧敏)在天津大學125周年校慶即將來臨之際,天津大學圖書館第三屆新技術體驗周於9月24日上午在北洋園校區鄭東圖書館新技術體驗區隆重開幕。本屆體驗周以「體驗天大智能、洞見科技未來」為主題,旨在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激勵廣大學生以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科學家為榜樣,投身創新報國實踐。
  • 內蒙古財經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鄭宏範出席並致辭
    9月26日,內蒙古財經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自治區副主席鄭宏範出席大會並致辭。鄭宏範代表自治區黨委、政府對內蒙古財經大學建校6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鄭宏範說,內蒙古財經大學作為我國民族地區高等財經教育的開創者、實踐者和探索者,為自治區乃至國家發展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 青島科技大學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
    9月20日,青島科技大學迎來了建校70周年華誕。20日上午,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彩旗飄揚、氣氛熱烈,青島科技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隆重舉行,在校師生、離退休老同志、廣大校友、各界賓朋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青島科技大學70華誕。
  • 武夷學院舉辦「甲子傳薪·知行致遠」建校60周年文藝晚會
    16日,武夷學院迎來建校60周年,來自海內外的嘉賓和校友齊聚一堂,一起回顧奮鬥歷程,展望美好未來。副省長楊賢金,省級老領導黃瑞霖,市領導袁毅、劉洪建、蘭斯文、黃健平、張培棟、朱仁秀等出席了綠色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武夷學院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武夷學院黨委書記肖錚主持會議。  ­楊賢金代表省政府,向武夷學院建校60周年表示祝賀,充分肯定學院60年來取得的辦學成績。
  • 上海交通大學紀念建校123周年
    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在閔行校區舉行。今天的交大,已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前列,正堅定自信地邁向世界一流;學生追求卓越,「學在交大」蔚然成風;名師薈萃一堂,各類人才各展所長;科研實力雄厚,創新引領貢獻一流;社會服務深入,助力國家和區域發展;國際化辦學特色顯著,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校園文化濃鬱,人文情懷凸顯。百年交大,因圖強而生,因改革而興,因人才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