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不知羞」的一首詩作,醉酒失態做了一個動作,卻成千古名作

2020-10-18 文化點心鋪

在宋代詩壇,大詩人蘇軾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好玩」的文人,近千年來圈粉無數。他生性曠達,瀟灑不羈,言行舉止總是出人意料。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我們總能夠看到他親切的背影,聽到他吟誦「大江東去」的聲音。

年屆不惑,他被貶黃州,卻自力更生,開闢出一片山地,不僅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問題,還成就了許多偉大詩篇;黃州豬肉賤,滿大街跑的都是沒人要的流浪豬,蘇軾腦袋一拍,發明出了一道東坡肉,流傳至今。

臨近晚年,他又被貶到遙遠的「嶺南」,似乎要葬身此地。可好玩的蘇軾,卻在窮山惡水之地過得悠哉悠哉,還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惠州一絕》「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你說這位蘇先生好玩不好玩?

這不,時任杭州通判時,蘇軾已經一把年紀了卻還「放蕩不羈」,寫下一首「不知羞」的詩作。詩中的他,醉酒失態做了一個動作,被滿大街的人笑話,而這首詩卻成了一首千古名作。它就是《吉祥寺賞牡丹》。全詩如下: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笑,十裡珠簾半上鉤。

公元1071年,即熙寧五年的5月23日,時任杭州通判的蘇軾跟隨知州大人去吉祥寺賞牡丹。或許是因為高興,蘇軾賞完牡丹後喝了許多酒,喝得還有些醉了。酒勁上來,他有些失態,順手摘了一朵牡丹花插在了頭上。

詩作首二句寫詩人簪花之趣。在宋代,士大夫集簪花已經很普遍,但一個大男人,一把年紀了,簪著花走在街市上,始終是有些不好意思,所以詩人開篇先抑,說道「人老簪花不自羞」,掀起第一道波瀾。

而後,詩人卻又筆鋒一轉,說「花應羞上老人頭」:不知羞的不是詩人,而是不願上老人的頭的花朵。不管花願意與否,它終究還是上了老人的頭。兩個「羞」字,一說人,一說花,相映成趣,巧妙絕倫。同時,也展現了蘇軾詼諧幽默,瀟灑不羈的天性。

詩作三四兩句是寫詩人簪花醉歸遭路人嗤笑的場景。試想:一個一把年紀的大男人頭上戴著鮮花,醉步踉蹌,頭上的牡丹花也跟著搖搖晃晃,真是讓人忍俊不禁。一路上,路人看到他的樣子,大笑不止,連那樓上的佳人也半卷珠簾偷偷探頭觀看。

可蘇軾不僅「不知羞」,還發出會心的微笑:人老簪花有什麼可害羞的?要說害羞的應該是那朵花呢。這裡,詩人巧妙地借用了杜牧詩:「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一句,寫出了自己醉酒失態,頭上簪花的滑稽樣子,真是浪漫又詼諧。

整首詩充分運用誇張和擬人約修辭手法,通過幾個動詞的連用,寫出了一種極強烈的喜劇氛圍。它不僅體現了詩人高超的文學造詣,還表現出詩人豁達樂觀、狂放不羈的天性。這樣「不知羞」的蘇先生,童真未泯,天真可愛,試問:誰不喜歡呢?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相關焦點

  • 蘇軾最「不知羞」的一首詩,醉酒後做了一個動作,不料成千古名作
    而最讓人敬佩的是,蘇軾總是在不正經的過程中,寫出一首又一首傳頌千年的詩詞,裡面不僅僅是講述了有趣的故事,還蘊含了蘇軾的豁達之情!有一天,蘇軾就上演了一出讓人哭笑不得事情。講這個故事之前,先問大家如果大街上看見一個頭戴一朵花的男人你會怎樣想?娘娘腔?而蘇軾就是那個男人!1072年,暮春三月,蘇軾與杭州太守沈立一起去吉祥寺觀賞牡丹,數以萬計的杭州百姓也來赴花會。
  • 蘇軾酒後出醜被人笑話,寫了一首「不知羞」的詩,卻成千古名作
    他在擔任杭州通判時,雖然已經一把年紀了,但是依然我行我素,放蕩不羈,甚至還寫過一首「不知羞」的詩。當時,蘇軾陪同知州大人前去吉祥寺觀賞牡丹,由於非常的開心,賞完牡丹後,蘇軾喝了很多的酒,已經醉醺醺的了,酒勁上來以後,他順手摘了一朵牡丹插在了頭上。
  • 蘇軾半夜醉後回家,被關在門外,寫下一首詞卻成千古名作
    蘇軾是我最喜歡的詞人,他這一生屢遭貶謫,卻從不灰心喪志。他將別人眼中的苟且,活出了自己的瀟灑。這份豁達和超然,令人不服都不行。他曾在半夜醉酒回家,被書童關在門外,卻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讀後發人深省。在他返回臨皋亭時,卻被書童關在了門外,於是便有了這首千古名作,讀後發人深省。詞的上半闋寫的是作者夜醉的情景。前兩句便點出了時間和地點,「醒復醉」三字說明當時的蘇軾頗有一種借酒消愁意味。
  • 蘇軾夜晚醉酒後寫下一首詞,說透中年男人的辛酸,成千古名篇
    蘇軾在其44歲時,一場烏臺詩案,讓他的宦海夢斷,仕途受阻,遭貶黃州。蘇軾被貶到黃州後的生活並不是那麼好,過得十分清貧,甚至連一家人的溫飽都成問題。閒不住的他,看到住所的不遠處,有一塊無人耕種的荒地,於是擼起袖子開墾荒地,種植莊稼和花草樹木。
  • 蘇軾最「普通」的一首千古名作,景色唯美,哲理深刻,一讀想再讀
    蘇軾最「普通」的一首千古名作,景色唯美,哲理深刻,一讀想再讀蘇軾不僅是一個文學家,更是一個思想家。 比如,寫廬山,蘇軾寫出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寫景,蘇軾寫出了廬山的層巒疊嶂,各有不同。而進一步,蘇軾又告訴我們局部和整體的關係,這就是意境深遠。再比如,寫古戰場的宏大,蘇軾順手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成了千古名作
    關於人生的意義,沒有誰能比蘇軾還說得清。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林語堂先生曾形容蘇軾: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文豪、大書法家、畫家、造酒試驗家、工程師、皇帝的秘書、酒仙、專唱反調的人、詩人。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儒、釋、道,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而這首《廬山煙雨》是蘇軾臨終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哲理詩。當時蘇過受詔將前往中山府任通判,而此時,蘇軾也恰好結束了在海南的貶謫生活,踏上了回京之路。
  • 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一篇與蘇軾喝酒有關的千古名篇。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園1082年)九月,也就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年,一天夜裡,蘇軾跟朋友在東坡田中飲酒。酒宴散後,蘇軾深夜孤身回到居處雪堂,結果吃了閉門羹。
  • 蘇軾聽不懂方言,誤解別人好意,寫下一首曠達詩作,竟成千古絕唱
    例如宋代大詞人蘇軾,就曾經因為不懂方言,誤解別人好意,而寫下一首曠達詩作,誰知竟成了千古絕唱。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卻是一首曠達名作。它告訴人們:心態好,日子就能過成詩!這首詩就是《惠州一絕》,全詩如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 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以前不理解,現在不想懂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北宋詞人蘇軾的一首千古名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來具體看看現在再讀的不同感受。或許你現在已經不能默寫並背誦全文,但蘇軾詞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你一定熟記在心。而這首詞現在和以前最不同的感受就是體現在這兩句上。儘管我們的年齡大小、生活閱歷不同,但我們每個人卻都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悲歡離合。
  • 與蘇軾老死不相往來的李清照,專門寫詞暗懟蘇軾,成一首千古名作
    李清照比蘇軾小了47歲,當年她憑著十幾歲時的兩首《如夢令》,在北宋文壇獲得了滿堂彩,而一向耳聽八方、好管閒事的蘇軾不可能不知道此事,但他卻一輩子對這位才女隻字不提。原因就在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身上,趙明誠是左僕射趙挺之的兒子,而趙挺之和蘇軾是老對頭,曾多次彈劾蘇軾。李格非明知此事,卻還是將李清照嫁進了趙家,這就說明李格非和蘇軾的師徒情分在當時其實已經斷了。在這種情況下,蘇軾對李清照自然是沒有好感的。
  • 蘇軾這首中秋詞,抄柳永、抄李白、還抄自己!抄成千古名作!
    更有那些文人騷客,在中秋佳節裡,吟詠出無數的千古名篇!如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又如北宋晏殊的《中秋月》:「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韓愈邀請白居易出遊,被拒絕後寫下一首詩,卻成千古名作!
    又與柳宗元、歐陽修、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其詩以長篇古詩著稱,風格平實順暢,對後代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現存詩作300餘首,有《韓昌黎集》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千古名作《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是韓愈創作並寄贈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絕句。
  • 蘇轍給哥哥寄了一首詩,蘇軾隨手回了一首千古名作
    在這場高手如雲的制科考試中,蘇軾再次高中,被評為三等,蘇轍為四等。制科共分為五等,但一、二等只是虛設,從不授予人,合格者一般授予四等。蘇軾之前,宋朝立國一百年來,制科被評為三等的,只有吳育一人,蘇軾是第二人。對於這樣的好成績,蘇軾既興奮,又略感不安,謝表時謙稱「誤佔久虛之等」。
  • 37歲的李清照給閨蜜寫的詞,大開大合矛盾糾結,卻成一首千古名作
    唐代有李白、王維、孟浩然、王昌齡這一詩壇大圈,其中李白和王維後來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因,令人至今不解;宋朝則有蘇軾、秦觀、黃庭堅、王安石這一詞壇大圈,其中蘇軾與王安石的亦敵亦友,讓人看不懂。而說到古代才女們的閨蜜圈子,則好像並不多。一方面女子要做到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另一方面女子在一起也確實不知道玩什麼。
  • 蘇軾醉酒後寫下一首詠梅詩,全文卻不帶一個「梅」字!
    林語堂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也有人曾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他一生風雨,卻依舊泰然處之。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這份豁達和修養,讓我們這些後來人,不由得一贊三嘆。蘇軾是北宋著名詩人,是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人物,他創作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被後人廣為傳唱,他為人率真、性情豪放、廣交朋友。
  • 蘇軾的這首千古名作,很多人只知道一句,卻不知全文
    而隨著離開學校的時間越來越長,那些本身就容易忽視的古詩詞,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一句卻不知全文了。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情人眼裡出西施」、「一將功成萬骨枯」等,這些名句的出處及全文,你還記得嗎?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蝶戀花·春景》,便是很多人只知道一句,卻不知全文。首先,它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筆下的一首千古名作。
  • 《將進酒》究竟是李白借酒抒懷,還是醉酒後的失態之言
    其中李白醉酒賦詩《將進酒》更是喝了當時在唐朝赫赫有名的龍興佳釀後即興而成,流傳至今,被世人贊為經典之作,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李白、《將進酒》和龍興酒的關係。李白、詩仙、大文豪,他的詩句口口相傳,他的故事豐富多彩,他的詩句總是伴隨著他的故事出現,好像每一首詩都是一個故事,每一首詩都是一種意境的表達。
  • 蘇軾也「吃嫩草」?40歲娶12歲小妾,寫下一首情詩,竟成千古名句
    正所謂酒色迷人眼,財帛動人心,這名歌姬這時候還向蘇軾敬酒,蘇軾仔細定睛看了看,真是一見鍾情,越看越好看,當場她賦詩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宋代:蘇軾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沒想到,流傳千古的佳句就此誕生!詩句表面寫西湖的美景,實則寫的是蘇軾初次見到王朝雲後的第一感受。他把歌妓比作西子,真是美豔到不可方物。而且裡面的一句"淡妝濃抹總相宜"更是成為了千古名句,成為了現在很多男人嘴邊的花言巧語。
  • 秦觀晚年被貶,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卻一語成讖,預言了自己的死亡
    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深受蘇軾的賞識,並通過蘇軾的引薦而一步步走向政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說,秦觀與蘇軾的仕途命運是連在一起的。秦觀卒於1100年,可在1095年的晚年仍因新舊派爭而與蘇軾一同被貶黜。流放途中,少遊寫下一首千古名作,卻一語成讖預言到了自己的死亡。
  • 李白一首千古愛情名作,開篇就驚豔世人,也是描寫秋天最美的詩作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詩人,李白作詩往往是興之所至,一氣呵成,便成一篇千古奇文。例如筆者接下來要和大家介紹的這首《三五七言》,即是一首描寫秋天最美的詩作,也是一首千古愛情名篇,開篇就驚豔了世人。尤其是詩作末尾14個字,更是寫出了世間痴情兒女的心聲。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