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藏,宋哥窯五足洗,哥窯瓷器珍品,金色鐵線清晰可見
在宋代傳世的瓷器當中,哥窯瓷器與官窯瓷器非常的相似。因為這兩種瓷器在表面上,都布滿了自然的開片。這種自然開片,是由於表面的釉層與底部的胎質,在窯內經過高溫燒制,在出窯後,由於溫度迅速下降,表面的釉層與底部的胎質,收縮比例不同,而在表層產生的輕微的破裂現象。
本來這種釉面破裂現象是一種缺陷,但是喜歡返璞歸真的中國人,把這種自然形成的紋路,作為一種極高的藝術來欣賞。因此造就了哥窯瓷器和官窯瓷器。
哥窯瓷器和官窯瓷器都有自然開片,我們將有金絲鐵線的稱之為哥窯瓷器,沒有金絲鐵線的稱為官窯瓷器。金絲鐵線,據工匠們心口相傳,金絲鐵線的形成是在瓷器出窯後,在形成開片的同時,將瓷器浸沒在某些特定顏色的溶液當中,使得溶液滲入到釉層之下。開片裂紋之間,進入了顏色的液體。顏色較深的地方,便稱之為鐵線,較淺的變成為金絲。而官窯瓷器在形成開片的同時,並沒有浸入到一定的液體之中,因此不會形成這種顏色非常對比強烈的金絲鐵線。
據傳說哥窯瓷器,也是屬於龍泉窯窯系的。有弟兄二人同時在燒窯,由於哥哥的燒造技術比較高,弟弟非常的嫉妒他。出於對哥哥燒制瓷器的一種破壞,他故意的將哥哥正在燒制的瓷器窯門打開,使得窯內瓷器突然受到了外界冷空氣的影響,瞬間產生了這種自然開片。
本以為這一批瓷器成為廢品的哥哥,將這些瓷器帶到收瓷器的官員那裡,這些官員被這種自然開片所深深的吸引,對這種瓷器讚不絕口。這種有自然開片的瓷器送到皇宮之內,受到當時帝王的特別喜愛,由此造就了這種被後世所推崇的哥窯瓷器。
我今天看到了這件宋代的哥窯五足洗,就是哥窯瓷器中的珍品。這件哥窯五足洗,仿製了古代青銅器的造型。底部有五個對稱的底足,整個器型顯得非常的古樸大方。在整件器物的內壁和外壁上,都分布有自然形成的開片。在大的黑色開片之間,細小的金絲遍布全身。這件瓷器的金絲鐵線非常的明顯,是鑑定哥窯瓷器的標準器物。目前這件哥窯五足洗保存在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