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Totem)」一詞,本來就源自北美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親族」,圖騰崇拜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約出現在舊石器時代晚期。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天界雷鳥,天界雷鳥在印第安人的傳說中,雷鳥是「天界」的主人,它能讓自己隱形,以狂風的形式出現,出現在印第安人的冬節上。這裡的雷鳥雕刻在一棵粗壯的樹幹上,雕成兩部分,上半部是一隻巨翅張開的鳥,喙為勾狀,樣子像鷹;下半部是兩兩相靠的四個立人,圓眼,鼓凸著,大嘴,嘴角下墜,雙乳裸露,手掌向外,兩臂貼身垂落。
圖騰崇拜的核心是認為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緣關係,是本氏族的始祖和親人,從而將其尊奉為本氏族的標誌、象徵和保護神。印第安人是對除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總稱,其族群構成相當複雜,圖騰也是多種多樣的。一個部落多分幾個不同的圖騰氏族,圖騰相同的氏族彼此視為親屬。圖騰相同的氏族,互相不能通婚。
許多氏族把圖騰的形像雕在木柱上,製成「圖騰柱」,一般高30米,有的高達60米,一般豎在村子最醒目的地方,作為氏族的標記;有的氏族在用具和住房上都繪上圖騰標記。舉行的舞蹈儀式常以圖騰為中心,跳舞的人還要穿戴模擬圖騰的面具和服飾。事實上,印第安人比現代人更早地、深刻地意識到人與動物的關聯、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有的部落除有氏族圖騰外,還有個人圖騰。男子在成年時,要單獨幾天在草原上日夜祈禱,不眠不食,或服麻醉劑,昏迷過去,把昏迷中見到的動物作為他的圖騰。
一根根雕刻有各種動物圖案和人形圖案的圖騰柱,都會以其神秘詭異的氣息和絢麗奪目的濃墨重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理震憾。圖騰是加拿大印第安人的文化象徵,也是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當然,現在神秘的圖騰在現代的演變下已經不再神秘,萌萌噠!
來源:燴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