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只是神話故事,不能用來宣揚孝道文化

2020-12-06 管窺漫談集

隨著國力的增長,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也節節攀升,迫不及待地想要擁抱傳統文化,去讀原著,直接聆聽祖宗的教誨,但傳統典籍汗牛充棟,又是文言文,不免晦澀難懂。

於是,一些前代的啟蒙讀物被拿來廣泛宣傳,比如《二十四孝》。小編非常擔心這種趨勢,「孝」是傳統文化的核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二十四孝》這種愚孝萬萬要不得啊!

二十四孝裡的愚孝已經被批評過很多次了,但它荼毒了國人那麼多年,理應再被鞭屍幾十年。

「郭巨埋兒」的故事:晉人郭巨家裡很窮,他娘疼孫子,省下吃的給孫子。郭巨跟妻子商量,兒子還能再生,娘就這一個,決定把兒子埋了,結果埋兒子的時候挖到了黃金,然後圓滿大結局。

殺了母親疼愛的孫子,真的是孝嗎?考慮過母親的感受嗎?

要是沒挖到黃金呢?真把兒子埋死?在今天,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屬物,殺兒子也是故意殺人罪。

家窮不想著如何致富,而是埋兒子,還厚顏無恥地說兒子還能再生,兒子生到他家,真是倒八輩子血黴。

「郭巨埋兒」的故事起初記載在志怪小說《搜神記》裡,跟董永和織女的故事記錄在一起。它是一個神話故事,裡面有因果報應、感通上天等思想在。

就這樣一個迷信的故事,後來被一個弱智元人郭居敬收錄到《二十四孝》裡去,同時收錄進去的還有許多這樣靈異的故事。偏偏這本神話書還成了啟蒙讀物,用來宣傳孝道,以至於現在還有人以為《二十四孝》就能代表傳統孝道文化。

孔夫子知道後,恐怕要從孔廟裡跳出來罵人。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些神話孝道故事不是孔夫子講的孝。孔子是講究仁的,虎毒尚且不食子,活埋兒子不仁,又豈能稱得上是「德」與「孝」。

可這樣的《二十四孝》竟然獲得了主流儒家思想的認可,意外嗎?不意外。因為主流社會通行的是「董仲舒及繼承者們」改造後的儒家思想,不是孔孟的儒家思想。

歷觀史書,可以發現,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是董仲舒「天人感應」的儒家思想,能接受上天會給君王降下示警,接受上天會給孝子黃金又有什麼心理障礙呢?

後來,隨著佛教道教傳播,把儒家思想被進一步神 話,人們用神話去推崇儒家的思想,效果可能非常好。但背棄了孔孟最可貴的人文精神,使佔主導地位的思想偏離了《論語》《孟子》,走向神婆巫師,著實可惜。

這或許是孔孟成為大一統思想難以逃避的宿命,儒家原本只是世間法,向全天下人推廣的話,遠遠不夠,還欠缺一個神話的、出世間的理論體系。

董仲舒彌補了這個的欠缺,不知是儒家的幸還是不幸,但肯定是孔夫子的不幸,因為後來反封建的時候,他被拉出來罵得很慘。

相關焦點

  • 元代郭居敬寫的二十四孝,民國時為何反被魯迅認為是宣揚封建孝道
    《二十四孝》,全稱《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孝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儒家的重要核心思想之一,一直是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傑作。《二十四孝》在當時被做成印本並由王克孝繪成《二十四孝圖》,由於其寫的書中故事通俗易懂、情節感人,便於記憶,非常適合兒童和普通百姓閱讀,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 荒誕不經的古二十四孝,是對傳統「孝道」的高級黑
    但是,一些封建愚昧、宗教迷信的東西也沉渣泛起,有的部門沒有認真辨別,批判斷承,對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古代傳統文化原封不動照搬,如到處可見的古《二十四孝》宣傳畫,像埋兒奉母這樣殘忍的故事都公然上牆。筆者所在城市,《二十四孝》早已進入中小學校園,《臥冰求鯉》、《孝感動天》、《郭巨埋兒》等都做成了宣傳版面,中小學生目聞目睹,無形中每天都受到不良影響!
  • 「二十四孝」石雕能否挽回孝道缺失
    古時「孝道」的典範,莫過於「二十四孝」。這二十四個古人以孝行而感天動地的故事,相傳由  元朝人郭居敬輯錄,後來的印本配上圖畫,通稱為「二十四孝圖」,在民間廣為流傳。  在近代中國,「二十四孝」被重新審視。在「新文化運動」鬥士魯迅筆下,這些孝子故事中所固有的不人性因素,受到了最辛辣的質疑。
  • 微電影《二十四孝》熱播 弘揚孝道再現經典
    微電影《二十四孝》熱播 弘揚孝道再現經典    弘揚中華優良傳統的系列微電影《二十四孝》日前正在全網熱播之中本片由香港著名導演胡儲璽全面執導,並由參與過多部古裝歷史劇的原班人馬共同打造,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再現於觀眾眼前。   《二十四孝圖》凝聚了古聖先賢的智慧,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 弘揚新孝道文化 金家嶺街道開啟「二十四孝」家庭陶藝秀
    陶藝秀  名師授課,深入淺出傳孝道  記者了解到,作為「東城•國學館」正式開館的首講課程,東城國際社區選擇了「二十四孝」專題,邀請了「易恆•國學館」的王輝湘老師進行授課輔導,他是原青島廣電局研究室研究員,二十多年來潛心研究、宣講國學文化,國學底蘊深厚。
  • 「現代二十四孝」 踐行孝道不能等待
    「現代二十四孝」 踐行孝道不能等待 發表時間:2015-06-04   來源:(6月1日《人民日報》)    中國古代有「二十四孝」,那是中華傳統孝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說,孝道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歷史意義、現實價值,但「二十四孝」的內容中有少數糟粕,比如「賣身葬父」「郭巨埋兒」,雖然有孝道的成分在裡面,但卻與現代文明相悖。而最近流行的「現代二十四孝」,則非常切合現代人的心理,富有時代氣息。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 夏正俊-二十四孝的故事
    但與此同時,在很多事情上卻退化了,特別是孝道。現在,很多人已經沒有孝道了,比如養寵物比自己的父母還親,比如當面教訓父母,更別說不奉養父母的大有人在。中華文化之所以能綿延幾千年不斷,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我們歷來重視孝道。一個連孝道都沒有的人,你還指望他來傳承什麼呢?
  • 從《二十四孝》來談談我們今天的孝道
    中國的孝道傳統由來已久,自古便有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孝道乃是人世間最為重要的道德之一,而我們可能最為熟知的就是那"二十四孝"的故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
  • 孝悌園二十四孝引爭議,現代孝道還應思量
    在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裡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嚐糞憂心、為母埋兒、恣蚊飽血、臥冰求鯉等等一些雖高度還原但卻不合常理的雕塑不禁讓人心生疑問:都2019年了,這樣的「孝道還有必要拿來做榜樣嗎?
  • 宣揚「埋兒奉母」是給推廣傳統文化添亂
    否則,不僅不能很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精神,反倒可能給現代社會道德構建「添亂」。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以傳統二十四孝故事為題製作了一批街頭公益廣告,結果引來各方吐槽。其中的「埋兒奉母」故事,令許多市民感覺很不舒服。  「埋兒奉母」講的是東漢一個叫郭巨的人準備埋掉兒子、節省糧食來供養母親的故事。人們看到這則故事感到「瘮得慌」,這就對了。
  • 「二十四孝」裡細思極恐的故事,不能講給孩子聽的是哪個?
    「二十四孝」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雖然很多人並不能具體地說出裡面的每一個故事,但多少還是對其有所了解。這本書經常被一些國學機構奉為經典,並且被很多家長當作真理傳達給自己的孩子。其實,「二十四孝」並不是正統的中國傳統文化,它的主要構成是古代文人所搜集的一些獵奇故事,到了元朝,才慢慢地逐漸「正統化」。
  • 《二十四孝》真的是講孝道?看看別人眼中的二十四孝是什麼?
    你知道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人們爭議的故事是什麼?中國的古代《二十四孝》是元代的郭守正將24位古人有關孝道的故事整理成的書籍,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讀過。一聽這個名字,你可能想到的是驚天動地的有關孝道的故事。但其實不然,如果你認真的看的話,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故事,現在看來簡直是細思恐極,甚至有些變態。並且其中最受爭議的就有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埋兒奉母》這個故事講的是,漢代有個叫郭巨的人,家裡非常的窮,有個老母親需要侍奉。
  • 魯迅為何反對二十四孝裡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孝順還是變態?
    中國傳統文化冗雜繁複,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但是其中除了正確的值得傳送讚揚的大多數,也還有一些根本不值得學習的糟粕,在大力宣傳精華的時候,也要學會甄別其中的錯誤。二十四孝作為自明清時代起就成為了宣揚孝道的基本讀物,但我們從現代的眼光去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是有許多根本不能接受的故事,這些都不值得我們去學習誦讀。
  • 漫談中國傳統孝文化:《二十四孝》對儒家「禮」的闡釋
    孝敬老人、愛護孩子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其中流傳甚廣、最經典的當屬我們口中常說的《二十四孝》了。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雖然知道《二十四孝》這幾個字,孝敬老人莫過於24孝,但是大家知道這《二十四孝》中都是哪二十四孝嗎?這《二十四孝》的背後又藏著怎樣的故事呢?《二十四孝》用實例闡釋了儒家「禮」的內涵和要求。其中的「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
  • 三亞20對父子參觀孝道文化長廊 重溫「二十四孝」
    來自全國各個城市的20對父子代表在主題活動結束後,一起參觀了景區內的「孝道文化長廊」,重溫了「二十四孝」故事,共同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的洗禮。  三亞新聞網記者在孝道文化長廊看到,「二十四孝」故事分布在24個立式廣告板上,包括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裡負米、齧指痛心、蘆衣順母等故事。除了引起20對父子代表的共鳴,也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參觀。
  • 《二十四孝》中的孝真的就值得我們效仿嗎?淺談孝道文化
    常說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非常的正統,而父輩母輩也常常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孝順爺爺奶奶,我也相信很多人都在小學的時候看過《二十四孝》這本書,放在現代,更是有很多國學機構把這本書奉為經典,但是《二十四孝》裡的故事都值得我們去效仿學習嗎?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小編想我國傳統文化淵源長久,優秀傳世之作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二十四孝這樣的經典作品,小編今天就給各位讀友講講對孝道的理解:影響是一種傳承取精華去糟粕二十四孝的核心就是傳統的孝道,而孝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深的影響力。
  • 《二十四孝》埋兒奉母令人髮指,強迫跪地做孝子,這種孝道在吃人
    有一本宣揚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但二十四孝真的就好嗎?或許它裡面有些東西是對的,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髮指的思想。它打著孝感動天的旗號,但這種孝卻在吃人,強迫你跪地做孝子。《二十四孝》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社會發展了。但還有很多人拿《二十四孝》來說事,那些倫理綱常,不過在蠶食中國人的思想。在《二十四孝》裡有一個故事,叫做埋兒奉母。
  • 二十四孝有安安送米嗎?它發生在瀘州嗎?推崇孝道也應清楚來歷
    之前有部分人跟江陽沽酒客私信,希望我講一講二十四孝的安安送米嗎?我說為什麼呢?這些網友告訴我,因為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瀘州合江,列入二十四孝很不容易,作為宣傳孝道文化和提升瀘州人文內涵很有幫助。雖然瀘州人也奉行忠孝,宣傳這些完全沒有問題,但是非要說是瀘州的故事,沒有搞清楚來龍去脈,逮著半頭就開始跑,怕有些不妥。我想推薦的朋友,是好心,而且並不是貪圖什麼利益得失,只是希望正能量的東西多多宣傳。但是即便如此,烏龍事件也不能出。於是我仔細研究了一些這個二十四孝中的安安送米,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它的來龍去脈吧。
  • 宣揚「傳統文化」,尤須去蕪存菁
    來論    廣州大元帥府紀念館最近推出了「寸心報春暉———文物裡『孝』的故事」展覽。據報導,這是該館首次嘗試專為親子家庭而設的「兒童展覽」。展覽用圖片、繪本、文物實物展出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古代《二十四孝圖》。還以時間軸為序,「從孔子講到魯迅」,介紹孝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展覽甚至還能找到「新二十四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