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石雕能否挽回孝道缺失

2020-12-16 搜狐網

  農村養老調查顯示半數以上子女「不孝」

  這座石雕描述的是「二十四孝」中「拾葚異器」的故事。

  孝子蔡順是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

  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裡?」

  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鬥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恪守的傳統美德之一。古時「孝道」的典範,莫過於「二十四孝」。這二十四個古人以孝行而感天動地的故事,相傳由

  元朝人郭居敬輯錄,後來的印本配上圖畫,通稱為「二十四孝圖」,在民間廣為流傳。

  在近代中國,「二十四孝」被重新審視。在「新文化運動」鬥士魯迅筆下,這些孝子故事中所固有的不人性因素,受到了最辛辣的質疑。

  進入21世紀,一組耗資超百萬元的「二十四孝」石雕卻出現在浙江溫嶺農村中,一場關於新舊孝道的激烈討論由此引發……

  <責任編輯:劉星>

  村民自願捐資100多萬建石雕浙江省溫嶺市箬橫鎮浦岙村是一個以石雕產業聞名的村。2005年底,村裡的廣場上樹起了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二十四孝』有24個故事,這24座石雕花了一百多萬元,是一些村民自願捐資建的。」浦岙村村支書毛衛榮說。

  溫嶺市石雕商會副會長連志祥是浦岙村副村長,也是「二十四孝」主題石雕的捐資者之一。他說,在村裡人流比較密集的廣場擺放「二十四孝」主題石雕,是想提醒大家在生活富裕的同時不忘孝敬老人,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據了解,近年來,農村「厚葬薄養」、「只養不孝」風氣較為嚴重。一些小輩對老人生前的贍養吝嗇,在老人去世後辦起喪事來卻鋪張浪費,一次花費幾萬元的現象非常普遍。

  無獨有偶,溫嶺其他地區也選擇了「二十四孝」作為倡導「孝道」的「武器」。據了解,城西街道芝岙村、大溪鎮金岙村等地群眾自發從網上下載了「二十四孝」圖畫,在村裡的宣傳欄中展出。溫嶺的一家企業印刷了二十四孝卡片,免費向人們發放。而河北省滄州市育紅小學日前為了在學生中開展行孝教育,也將「二十四孝圖」貼進了校園。這種教育方式令廣大學生家長或褒或貶,議論紛紛。

  宣揚孝道應從教育開始「孝經,是一本難念的經。」黑龍江省全國人大代表翟玉和對中國農村養老現狀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子女18%孝,53%差。不孝現象大多表現為冷暴力、軟折磨。子女與父母同住一個院,但長年不說話,形同路人。「啃老族」則對父母無限索取,直至榨乾。

  在孝道缺失的現代社會,重提「二十四孝」是否有積極意義?隨著「二十四孝」主題石雕的曝光,支持和反對之聲不絕於耳。

  一些政協委員認為,「二十四孝」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其影響在群眾心目中根深蒂固,但其中有明顯的封建糟粕。目前一些村出現「二十四孝」回歸,只能說明孝在現代社會的缺失。「二十四孝」中有像「郭巨埋兒」等一些不符合現代的道德標準和法律標準的成分。不加區別地去宣傳,後果嚴重,必須一分為二,對這些故事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即使在浦岙村的老人中,對「二十四孝」石雕的意見也並非一邊倒的贊同。81歲的連有發說,「二十四孝」中有不少愚昧內容,孝道宣揚應該從教育開始,讓學生從關愛父母開始關愛老人。

  溫嶺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慕毅飛說,「我們談『孝』,目的是要把兩代人往一處拉,但『二十四孝』起不到這樣的作用。老人一旦將古人的孝與自己子女的孝一比,肯定越看越有氣。而年輕人看到其中的極端故事,只會感到反感。如此一來,兩代人的鴻溝不會彌合,反而越來越大。」

  <責任編輯:劉星>

相關焦點

  • 「二十四孝」該不該推廣?
    本報寧波訊記者昨天從浙江台州溫嶺市委宣傳部獲悉,近來溫嶺部分地區紛紛出現二十四孝石群雕和展出二十四孝圖,颳起一股以「二十四孝」為主要內容的舊孝風,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各種爭議不斷。  針對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不孝敬老人、不文明辦喪事等種種陋習,溫嶺市委宣傳部在早些時候開始大力提倡「孝敬文化」,並力圖在社會上形成一股文明的孝敬之風。
  • 孝悌園二十四孝引爭議,現代孝道還應思量
    在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裡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嚐糞憂心、為母埋兒、恣蚊飽血、臥冰求鯉等等一些雖高度還原但卻不合常理的雕塑不禁讓人心生疑問:都2019年了,這樣的「孝道還有必要拿來做榜樣嗎?
  • 「現代二十四孝」 踐行孝道不能等待
    「現代二十四孝」 踐行孝道不能等待 發表時間:2015-06-04   來源:(6月1日《人民日報》)    中國古代有「二十四孝」,那是中華傳統孝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說,孝道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歷史意義、現實價值,但「二十四孝」的內容中有少數糟粕,比如「賣身葬父」「郭巨埋兒」,雖然有孝道的成分在裡面,但卻與現代文明相悖。而最近流行的「現代二十四孝」,則非常切合現代人的心理,富有時代氣息。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小編想我國傳統文化淵源長久,優秀傳世之作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二十四孝這樣的經典作品,小編今天就給各位讀友講講對孝道的理解:影響是一種傳承取精華去糟粕二十四孝的核心就是傳統的孝道,而孝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深的影響力。
  • 高碑店「孝悌園」石雕惹人生畏 松榆南路新「二十四孝」引人效仿
    在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沿著通惠河邊一路往西,所見到的第一個石雕就嚇人一跳。只見一位古人抱著一個糞桶,臉上露出一副複雜的表情。旁邊的解說牌刻著四個字:嚐糞憂心。原來,這是「二十四孝」中南齊名士庾黔婁的典故。
  • 《二十四孝》中的孝真的就值得我們效仿嗎?淺談孝道文化
    常說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非常的正統,而父輩母輩也常常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孝順爺爺奶奶,我也相信很多人都在小學的時候看過《二十四孝》這本書,放在現代,更是有很多國學機構把這本書奉為經典,但是《二十四孝》裡的故事都值得我們去效仿學習嗎?
  • 微電影《二十四孝》熱播 弘揚孝道再現經典
    微電影《二十四孝》熱播 弘揚孝道再現經典    弘揚中華優良傳統的系列微電影《二十四孝》日前正在全網熱播之中本片由香港著名導演胡儲璽全面執導,並由參與過多部古裝歷史劇的原班人馬共同打造,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再現於觀眾眼前。   《二十四孝圖》凝聚了古聖先賢的智慧,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 莫讓「二十四孝」中的「愚孝」誤導人
    北京晚報消息,在北京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沿著通惠河邊一路往西,所見到的第一個石雕就嚇人一跳。只見一位古人抱著一個糞桶,臉上露出一副複雜的表情。旁邊的解說牌刻著四個字:嚐糞憂心。原來,這是「二十四孝」中南齊名士庾黔婁的典故。
  • 《二十四孝》真的是講孝道?看看別人眼中的二十四孝是什麼?
    你知道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人們爭議的故事是什麼?中國的古代《二十四孝》是元代的郭守正將24位古人有關孝道的故事整理成的書籍,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讀過。一聽這個名字,你可能想到的是驚天動地的有關孝道的故事。不僅如此,《二十四孝》當中還有很多令人後怕的故事,小編就在此不一一訴說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看。孝道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孝道被封建統治者賦予極高地位了,一旦有違孝道,便會遭到整個集體的唾棄。所以說古代的《二十四孝》與其說的是孝順,倒不如說是封建統治者用來宣傳自己統治的一種工具。
  •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三)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三) 2020-07-08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十四孝」中的糟粕早該扔進歷史垃圾堆
    在北京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石雕不僅描述「嚐糞憂心」、「恣蚊飽血」、「臥冰求鯉」等令人反感的故事情節,還有本來就存在巨大爭議的「為母埋兒」(也即「郭巨埋兒」)。一時間,引發人們廣泛熱議。
  •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十六)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十六) 2020-07-22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四)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四) 2020-07-09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眼時評 · 文化鏡像》愚傳「二十四孝」不可取
    核心提示:簡單機械、原封不動地盲目宣傳倡導此類「愚孝」故事,不足以真正弘揚孝道,甚至有害於我們對傳統孝道文化的全面正確理解和把握。  在北京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其中第一個石雕就嚇人一跳。
  • 從《二十四孝》來談談我們今天的孝道
    中國的孝道傳統由來已久,自古便有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孝道乃是人世間最為重要的道德之一,而我們可能最為熟知的就是那"二十四孝"的故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
  • 荒誕不經的古二十四孝,是對傳統「孝道」的高級黑
    但是,一些封建愚昧、宗教迷信的東西也沉渣泛起,有的部門沒有認真辨別,批判斷承,對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古代傳統文化原封不動照搬,如到處可見的古《二十四孝》宣傳畫,像埋兒奉母這樣殘忍的故事都公然上牆。筆者所在城市,《二十四孝》早已進入中小學校園,《臥冰求鯉》、《孝感動天》、《郭巨埋兒》等都做成了宣傳版面,中小學生目聞目睹,無形中每天都受到不良影響!
  • 三亞20對父子參觀孝道文化長廊 重溫「二十四孝」
    來自全國各個城市的20對父子代表在主題活動結束後,一起參觀了景區內的「孝道文化長廊」,重溫了「二十四孝」故事,共同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的洗禮。  三亞新聞網記者在孝道文化長廊看到,「二十四孝」故事分布在24個立式廣告板上,包括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裡負米、齧指痛心、蘆衣順母等故事。除了引起20對父子代表的共鳴,也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參觀。
  • 《二十四孝》只是神話故事,不能用來宣揚孝道文化
    於是,一些前代的啟蒙讀物被拿來廣泛宣傳,比如《二十四孝》。小編非常擔心這種趨勢,「孝」是傳統文化的核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二十四孝》這種愚孝萬萬要不得啊!二十四孝裡的愚孝已經被批評過很多次了,但它荼毒了國人那麼多年,理應再被鞭屍幾十年。
  • 弘揚新孝道文化 金家嶺街道開啟「二十四孝」家庭陶藝秀
    陶藝秀  名師授課,深入淺出傳孝道  記者了解到,作為「東城•國學館」正式開館的首講課程,東城國際社區選擇了「二十四孝」專題,邀請了「易恆•國學館」的王輝湘老師進行授課輔導,他是原青島廣電局研究室研究員,二十多年來潛心研究、宣講國學文化,國學底蘊深厚。
  • 嚇人的不止「二十四孝」雕塑,糟粕也披上傳統文化的外衣招搖過市
    近日,本報報導了朝陽區高碑店村孝悌園內「二十四孝」石雕引發爭議一事。都2019年了,還原封不動地宣揚「嚐糞憂心」、「埋兒奉母」、「臥冰求鯉」這類封建愚孝內容,確實不合時宜。「二十四孝」主題石雕。照搬類似「二十四孝」內容作為街頭宣傳的案例,很多地方都出現過。有些是雕塑,有些是牆報,出版物就更多了。相信當初拍板決策的人不是存心宣揚封建糟粕,跟現代文明和法治對著幹,更大可能是對「二十四孝」缺乏基本的價值判斷。殊不知「埋兒奉母」之類的「孝」其實是「不孝」,與當今世界通行的價值觀早已格格不入,是傳統文化中醜陋猙獰的部分。孝道,既要講孝,也要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