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詞中的遺珠,直到1899年才被發現的敦煌曲子詞

2020-12-02 江陽沽酒客

唐朝的詩歌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唐詩三百首不過是一個高級的精編本,據《全唐詩》統計大約有五萬多首。但是這裡面仍然有不少佚失。今天要給你大家介紹的三首敦煌曲子詞,就是其中的遺珠。

在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裡發現兩萬多卷藏書,其中有一百六十多首唐,五代的詞。

據考證,其寫作的時代大約是在公元八世紀到十世紀之間,遺憾的是除了極少數的作者可以考知以外,絕大多數成為了無名氏的作品,其中包含部分民間創作,這些詩詞體裁廣泛,形式多樣,風格樸素,語言清新,對於唐朝的詩詞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古文獻學家王重民先生曾經輯錄過《敦煌曲子詞》。

當年自敦煌石室發現後傳世,就多有散佚,其中大部分先後為伯希和、斯坦因所劫走。分別收藏於巴黎國家圖書館和英京博物館。

王重民先生當年從伯希和劫走的17卷,斯坦因劫走的11卷,還有羅振玉所藏3卷及日人橋川氏藏影片1卷中,集錄曲子詞213首。經過校補,去掉重複的51首,編成《敦煌曲子詞集》。實在值得記一大功。

《敦煌曲子詞集》分為上中下三卷。

卷首有陰法魯序,卷末除5首補遺外,還有王國維、朱孝藏等跋語作為附錄。

上卷所收曲子詞最多,除殘者外仍近百篇,系北宋前唐五代之作。

多為長短句,調式有〔菩薩蠻〕、〔西江月〕、〔浣溪沙〕等20多種詞牌。

內容以離情戀語為多,廣泛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

中卷所收《雲謠集雜曲子》,共30首,多為寄徵夫、思遠吏之作。

反映了蕩子他州,少年負信,怨婦傷情等生活內容以及徵夫曠女的心緒。下卷為樂府,多是五、七言樂府詩,共15首。內容比較廣泛,多系抒情之作。

筆者今天特意挑出三首比較喜歡的來跟大家分享並進行賞析,希望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及文學的朋友,共同來研究。

第一首:

攤破浣溪沙

五裡竿頭風欲平,長帆舉棹覺船行。柔虜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攤破浣溪沙》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山花子》,是《浣溪沙》的一種變調,《浣溪沙》上下片的末句原為七字,句末是協韻。

樂曲攤破開後,就破七字為十字,成為七言、三言兩句,改於三言句末協韻,故名《攤破浣溪沙》

這首詞以通俗生動的語言,自然樸素的筆致,從一位船工看到的和感覺到的角度,寫船行時的平靜和輕快,從一個面反映了船工在勞動生活中的愉快感情。

上片寫張帆舉棹時的船行情況,「五裡竿頭風欲平」,詞一開筆就寫明風向標所指示的情形:「風欲平」。

句中著一「欲」字,形象地寫出風勢將要平息而未平息時的情景,用詞準確生動。「長帆舉棹黨船行」,由於風平浪靜,船行時才張帆舉棹,對兩者的關係作了巧妙的交待。「覺船行」三字,含有悠閒自在之意。柔虜不施停卻棹,是船行。」這兩向是由上面兩句生發而來,進一步寫明張帆之後用不著勞神費力,一種格外輕鬆的情緒滲透於字裡行間。

下片寫船行時觀看山水的感受。

「滿眼風波多閃灼」,忽明忽暗的波光充滿視野。一個「多」字,讚嘆之情溢於言表。「看山恰似走來迎」寫得更妙:仿佛船不是在前進,而是青色的山巒在走來迎接船的到來。這種船行時的特有感覺,生動地寫出了船工欣賞山時的輕快、喜悅心情。「子看山山不動,是船行。」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山不會「走來迎」的,行細一看,果然山巒末動,船在前進。

寥寥數語,再現了船工在風平浪靜時的愉快心境。

第二首:

鵲踏枝

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

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

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裡。

欲他徵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雲裡。

這首詞以清新活波的筆調,精巧奇特的構思,通過人物與喜鵲的對話,反映了古代思婦深切懷念徵夫的心情。

上片寫思婦惱恨靈鵲報喜不靈,將它捉住鎖在金籠裡的情況。

「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可惱鵲兒喜歡謊報導喜訊有何真憑實據?

詞中女主人公原以為靈鵲飛來是向地報告丈夫回來的喜訊,誰知喜訊成空,丈夫未歸,於是遷怒於鵲。這兩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反問的口吻,憎惡靈鵲報喜之失靈。

這樣就將女主人公的惱怒、煩、急躁的內心活動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幾度飛來活捉取,鎖在金籠休共語。」一氣之下,捉住鵲兒,將它關在籠中。「休共語」三字,生動地寫出女主人公在怒氣衝衝之時不理睬被關的鵲兒的神態,妙極!

下片擬用喜鵠被關思放時的心理,反襯思婦懷念徵夫快快歸來的心情。

「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裡。」這是鵲兒的內心表白,好心送喜,反被囚禁籠中,一種抱怨的情緒非常自然地流露了出來。

但是好心的鵲兒並不一心埋怨別人,這時它還為別人著想:「欲他徵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雲裡。」

希望女主人的丈夫早日歸來,她一定會很快開籠放我,讓我直飛雲天。

這一美好的願望,巧妙地反村出思婦懷夫的真感情。這種想像豐富、別開生面的寫法,既富有濃的生活氣息,又具有為人喜愛的藝術魅力。

怎麼樣讀吧者兩首,是不是很有興趣再去看看其他呢?

相關焦點

  • 劉火:說一說《敦煌曲子詞集》
    ,那麼《雲謠集雜曲子》就是一部最早成集卻最後才見天的詞的集子。這部最早的唐(或有五代的)詞集,在鄭振鐸看來是詞學研究上應具有轉折意義。」拙文出來後,我才發現,這段話對、也不對。除了上卷與中卷相同的「魚歌子」外,《敦煌曲子詞集》共集詞牌四十八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這表明在唐或者說在中晚唐時,詞已經走上了中國文學史的前臺,或者說,詞在中晚唐已經成熟。
  • 敦煌曲子詞
    敦煌曲子詞 查看答案解析【正確答案】 敦煌曲子詞反映了早期民間詞所特有的思想感情與素樸風格,富於生活氣息。有相當一部分作品為唐代歌伎所作,體現了女性詞的審美特質。
  • 【敦煌】湯君:敦煌曲子詞的源流再探
    【寫本學講堂】湯君:敦煌曲子詞的源流再探寫本學研究 3天前2020年10月28日晚,「寫本學講堂」第三講開講。
  • 敦煌曲子詞:替青樓女子懺悔、為受傷女子發聲,不愧是詞中鼻祖
    然而,1900年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了曲子詞集《雲謠集》,集中的十三種曲詞中,有十二種見於初唐《教坊記》。可見,敦煌的這些詞,才是目前可追溯的文人詞的鼻祖。眾所周知,敦煌文書問世後,經歷了一場浩劫,被伯希和、斯坦因洗劫。
  • 一代文學「宋詞」的萌芽狀態——敦煌曲子詞
    清朝光緒帝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九零,沉埋在敦煌鳴沙山第二八八號石窟中的大量曲子詞的發現對此起源於民間的說法和詞體初興之時的面貌狀態提供了大量的第一首資料,對後世研究詞的起源和發展變化有重大的推動作用。目前我們對敦煌曲子詞的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在對它的發掘和整理工作方面我們更是碩果纍纍。
  • 【寫本學講堂】湯君:敦煌曲子詞的源流再探
    本次講座題目為《敦煌曲子詞的源流再探》,由四川師範大學湯君教授在線講授,文學院羅建新教授主持,文學院部分老師及古代文學和古典文獻學專業共70餘名研究生在文科樓331會議室集中聆聽線上講座,另有250餘名聽眾通過騰訊會議在線聆聽。湯君教授針對現行高校文學史教材中對於敦煌曲子詞的「民間詞」或「具民間色彩的詞」等表述,引出本次講座的核心內容:敦煌曲子詞是否為民間詞?並進一步追考其源流。
  • 「高手在民間」,要論閨怨詞,這首敦煌曲子詞堪稱經典
    中國的民間文學,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很多作品傳承不得,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也有一部分幸運者,因為偶然的原因,流傳了下來,《敦煌曲子詞》就是此類遺存。19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人們在敦煌鳴沙山第288石窟(藏經洞)裡發現了幾百首手工抄寫的民間曲詞,這些曲子詞大多是五代民間詞,表現內容十分廣泛,形式活潑,風格多樣,有鮮明的民間特徵和濃鬱的生活氣息,嚴格地說,這些詞反映了詞這種文學體裁在民間的原始形態。
  • 「高手在民間」,要論閨怨詞,這首敦煌曲子詞堪稱經典
    中國的民間文學,因為年代久遠的原因,很多作品傳承不得,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也有一部分幸運者,因為偶然的原因,流傳了下來,《敦煌曲子詞》就是此類遺存。19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人們在敦煌鳴沙山第288石窟(藏經洞)裡發現了幾百首手工抄寫的民間曲詞,這些曲子詞大多是五代民間詞,表現內容十分廣泛,形式活潑,風格多樣,有鮮明的民間特徵和濃鬱的生活氣息,嚴格地說,這些詞反映了詞這種文學體裁在民間的原始形態。
  • 【蘭山絮語】#·文史知識篇1)淺說敦煌曲子詞
    因為音樂上的要求,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稱「長短句」。由盛唐到中唐,在民間逐步流行,一些愛好民歌的文人於是開始模仿民間的曲子詞近行創作。即簡短又富有民間氣息,當時的文人詞的特徵。當時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
  • 68.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
    這首詞的作者早已無法考證,但這首小詞的被發現,在客觀上折射出了中國近代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文化事件。而且這個文化事件對全世界的文化界都曾引起巨大的轟動。因為這首小詞是在敦煌莫高窟鳴沙山藏經洞裡被發現的,和它一起重見天日的,還有藏經洞裡2萬多件珍貴的古籍文獻。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就是1900年,也就是清光緒二十六年。
  • 【蘭山絮語】#·文史知識篇2)淺說敦煌曲子詞
    宋詞繼承了晚唐五代時期詞作中的精華,又加之許多的天才作家努力創作,取得了輝煌成就。據史料記載有姓名可考的就有1430多人,錄存作品兩萬多首。1900年敦煌鳴沙山第二八八石窟(藏經洞)被打開,沉埋千年之久的二萬餘卷珍貴文獻遂此重見天日。這些珍貴文獻問世後,經過國內外學者的廣泛研究,已經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國際性敦煌學。現存的敦煌曲子詞大約一千首。
  • 【蘭山絮語】#·文史知識篇3)淺說敦煌曲子詞賞析
    浣溪沙 —敦煌曲子詞 無名氏五兩*桿頭風預平,長風舉棹覺船行。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譯文】桿頭五兩被風吹的高颺欲平,在風中蕩槳感覺到了船身很輕。柔櫓不施,將船槳停下,任船行駛。滿眼風波閃爍,忽明忽暗;遠方的青山越來越近就像走上來迎接,仔細看看、山山又不動,原來如此,是船行走於水中。【賞析】這首詞寫的是詞人在船上看到的景色,語言流暢,直白,民歌氣息非常濃厚。「五兩桿頭風欲平。」
  • 青樓女子的懺悔錄、傷情之人的拒愛稿,藏於敦煌,成為了詞中鼻祖
    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了曲子詞集《雲謠集》,集中的十三種曲詞中,有十二種見於初唐《教坊記》。可見,敦煌的這些詞,才是目前可追溯的文人詞的鼻祖。眾所周知,敦煌文書問世後,經歷了一場浩劫,被伯希和、斯坦因洗劫。幸好,王重名先生將散落於世界各地的曲子詞集錄整編成《敦煌曲子詞集》,為我們研究早期詞提供了依據。敦煌曲子詞問世後,震驚文學界。
  • 這首敦煌曲子詞,堪比「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詩經》中收錄了大量的民風詩篇,直到漢代時期,朝廷都會設立專門收集民間樂府詩歌的官職。而這些民間詩歌、樂府詩大多都是描繪樸素的生活以及熱情真摯的愛情,譬如大家熟悉的「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上邪》:上邪 漢樂府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 這兩首敦煌曲子詞,夫問妻答,堪稱最有趣的唱和詞!
    詞在宋代以前,僅是民間流傳的曲調唱詞,難入大雅之堂,而填詞者也多為民間藝人或不知名的江湖文人。這時的詞用語粗淺,題材也大多貼近民間生活,尤其是春情閨怨。這些唐代民間詞作都被收錄入《敦煌曲子詞》中,雖無宋詞的淡雅含蓄意境雋永,但貼近生活的主題讀來極其親切自然,口語話的語言和場景化的畫面描寫也頗有趣味性。
  • 敦煌曲子詞《攤破浣溪沙·五裡灘頭風欲平》,唐朝的「船夫曲」
    敦煌曲子詞《攤破浣溪沙·五裡灘頭風欲平》這首詞較為特別。它是一首唐代的民間詞。思想新穎,調子輕快,讀起來滿有船夫曲的味道。它的作者是誰?現在已經無法知道了。甚至這篇作品也差不多失傳了近九百年,直到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被打開,人們才有機會讀到它。
  • 欣賞一首我國早期詞作一一敦煌曲子詞"獻忠心"
    一一無名氏敦煌曲子詞,作者已不可考,其創作時間,從詞的內容看,可能是在安史之亂時期。其在感情的表達上,藝術境界的創造上,以及在反映社會生話的深廣上,完全有別於同時代其他文人的作品,可謂一新人之耳目。全詞採用像喜鵲告語的形式,既生動又活潑,情調歡快明暢。
  • 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寫下一首敦煌曲子詞,竟成名篇,末句韻味無窮
    這首詩,是漢樂府中的《古豔歌》,詩中前兩句以動物白兔起興,並伴以比喻的手法,寫一個婦人被拋棄後,猶如孤苦無依的白兔,東走西顧,不舍又無奈,非常悽涼可憐;後兩句通過反喻,來規勸世人應當念舊,不能「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 發現藏經洞:敦煌「復活」120年
    當朔風和黃沙蝕盡最後一絲榮光,敦煌也無法逃出盛極而衰的宿命。直到1900年,一個姓王的道士(王圓籙),一次不經意的行為,讓這個荒涼殘破沉睡千年的地方,再次匯集了世界的目光。1875年以後,他在甘肅西部的肅州(今酒泉)當兵,退伍復員後就地出家當了道士。後來,他離開師傅向西雲遊,大約在1899年前後來到敦煌,慨然嘆曰:「西方極樂世界,其在斯乎!」 從此就在這裡住了下來。
  • 詞從萌芽到成形,並逐步完善的發生發展,經歷了哪些過程?
    然而有的事物較單一,其發生發展過程就相對清晰;有的事物較複雜,其發生發展過程也就相對模糊,詞應該屬於後一種情況。詞興起於唐代,發展於五代(907一960年,繁榮於北宋(960一1127年),派生於南宋(1127一1279年),這樣分期當然是極為簡略粗疏的。「詞」在唐五代,原是多種歌辭體裁中的一種特殊形態,當時主要稱之為「曲子」或「曲子詞」,後來簡稱為詞,就是我們今天用以跟詩或曲對稱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