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家王瑤:一隻暢遊科幻的「妖精」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一隻暢遊科幻的「妖精」

  王瑤

  科幻小說《讓我們說說話》在科學界「鼎鼎大名」的《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同時也留下了一個中國年輕老師的名字。她本名王瑤,在國內科幻界,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夏笳。

  在不遠的未來,一家科技公司製造了一些小海豹模樣、具有語言學習能力的智能機器玩具,卻不慎將運輸貨物的貨櫃弄丟。當他們找回貨物時,卻發現小海豹在密封的貨櫃中說著人類聽不懂的語言。難道機器人自己能夠發明語言?如果真是如此,人類又該怎麼辦?

  這是短篇科幻小說《讓我們說說話》的大致內容。不久前,這篇小說被發表了。但是,發表的刊物不是國內外的某本科幻雜誌,而是在科學界「鼎鼎大名」的《自然》雜誌。在這個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上,也留下了一個中國年輕老師的名字。

  這位老師名叫王瑤,一年前博士畢業,現在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任班主任。在國內科幻界,她還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夏笳。

  「先得搞好『個人事業』」

  「夏笳」這個名字是王瑤在2004年發表科幻小說《關妖精的瓶子》時所用的筆名。這篇小說既是她的處女座,也是她的成名作。那年,還在北京大學物理系讀本科的王瑤憑藉這篇作品,在當年度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評選中,一舉摘取了「最佳新人獎」的桂冠。

  王瑤的「一舉成名」並不是偶然的。從小她就生活在一個「地道」的理工科家庭裡,父母都是西安交大的理工科老師。從小與科普讀物相伴成長起來的她,慢慢對科幻小說產生了本能的喜歡。

  「我就是看著科幻小說長大的,想寫點東西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王瑤說。而本世紀初,中國科幻界對新人新作的渴望,又讓初出茅廬的王瑤一舉成為了眾人關注的新星。

  「那段時間,其實正好趕上了中國科幻呼喚新一代的好時候。」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對於自己當初的一鳴驚人,王瑤還是有點忐忑。「那段時間,當被別人稱為科幻新生一代的時候,總是感覺很心虛,覺得自己還是個學生,還是要以學業為重。」她笑著說。

  伴隨著這份忐忑,王瑤本科畢業,進入中國傳媒大學攻讀電影學碩士學位,之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讀完博士,其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是「當代中國科幻文學與文化」。此時,曾經的「最佳新人」,早已經成為了五獲「銀河獎」的響噹噹的「美女作家」。

  事實上,直到確定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之前,對於自己的科幻創作道路,王瑤都不十分確定要走下去。「因為為了自己將來的學術工作,我可能首先要停下科幻創作,而一旦停下之後,就很難再回去了。但是,我首先要把個人事業搞好。」她說。

  王瑤的這份擔心再次因為一個「新時期」的到來而消失了。

  「我以後就靠你啦」

  就在王瑤完成博士論文、畢業,到西安交大工作的這幾年間,伴隨著幾部重磅國產科幻文學作品的推出,國內掀起了一股新的科幻熱潮。除了公眾的關注外,國內學界也對科幻文學投來正視的目光。而在國際上,出版界和文學研究界也都對中國科幻表現出了高度的興趣。王瑤忽然發現,她可以將中國科幻研究作為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自己的學術主攻方向,這讓她心裡踏實了不少。

  「之前擔心沒辦法取得科研成果的話,就連職稱都很難評了,現在看來情況要好得多。」王瑤笑言。

  如今,王瑤已經在西安交大工作了一年時間,還擔任了班主任。對於這位漂亮班主任的另一重身份,班裡的不少學生也是心知肚明的。於是,經常有些學生向她詢問會不會開一些關於科幻創作的課程。而對於學生們的科幻熱情,王瑤向來來者不拒。

  不久前,在王瑤的牽線搭橋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來到西安,與當地科幻迷做了一次交流。而在組織這次活動的過程中,她結識了一位陝西師範大學的大一女生。交談中,這位女生告訴王瑤,她準備申請組織學校的科幻協會,將來還準備成立西安高校的科幻協會聯盟。

  「那個女生特別熱情,而且做事乾脆。」這位女生給王瑤的「啟示」是,科幻迷的組織還是需要「妹子」來統籌。「理工科的男生雖然踏實肯幹,但一般都比較『宅』,真正牽頭的事情交給女生做反而要好得多。」

  「我以後就靠你啦!」王瑤對那個女生說。

  「投到他們採用為止」

  也就是在工作的這段時間裡,王瑤萌生了給《自然》投稿的想法。

  作為科幻作家,王瑤其實很早就知道《自然》有一個專門的科幻專欄,用來刊登完全原創、題材限定於未來、內核為硬科幻的優秀作品。平時,她也會關注其中發表的一些文章。看了一些之後,她發現這些文章並不像她之前想像的那麼難寫。

  「他們能寫,我也能寫。」王瑤說,她曾經幫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翻譯過他發表在《自然》上的科幻小說。這次,王瑤向他表達了自己想投稿的願望,劉宇昆完全支持。

  事實上,王瑤和劉宇昆在多年以前就互相翻譯對方的作品,並保持了很好的合作關係。但這次,正趕上劉宇昆比較忙,而且由於小說篇幅不大,王瑤決定直接用英文創作。「我覺得挺好玩的。」她只是在完成之後,請劉宇昆幫忙做了一些潤色。劉宇昆問需不需要他幫忙投稿,王瑤決定自己來。

  去年年底,王瑤投出了自己的小說,並收到了一封自動回復的郵件,說編輯們正在放假,王瑤只能等待,而這一等就是4個月。

  「我覺得這麼長時間了,可能『沒戲』了。」王瑤說。

  事情的轉折出現在今年四月的一天晚上,在臨睡前最後一次看郵件時,王瑤發現了《自然》給她的回信。而回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謝謝你給我們的投稿,希望你接受我們誠摯的歉意……」

  這頗似退稿信的開頭讓王瑤心頭一涼,但隨後的內容卻讓她再次興奮起來。原來,編輯道歉的原因,是因為電腦伺服器的問題,導致她的小說最近才被編輯看到。郵件的最後,編輯通知她,這篇小說已經被採用了。

  王瑤激動得從床上跳了下來,光著腳衝進父母房間大喊:「我要發《自然》啦……」

相關焦點

  • 十大世界著名科幻小說家
    3、亞瑟·查理斯·克拉克 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4、艾薩克·阿西莫夫 艾薩克·阿西莫夫,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文學評論家
  • 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夏笳
    夏笳(筆名),本名王瑤,2002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熱愛幻想類小說創作,其作品《關妖精的瓶子》於2004年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迄今已發表科幻作品《關妖精的瓶子》、《卡門》、《夜鶯》,奇幻作品《逆旅》等多篇小說。夏笳的《關妖精的瓶子》可以說是青春活力的象徵,我們的科幻需要純正的作品強化本原,也同樣需要青春活力,這種活力增添了未來的光彩。
  • 港媒:中國科幻小說的新黃金時代及折射出的社會變遷
    香港《南華早報》5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科幻小說的新黃金時代及其折射出的社會變化與作家們希望全世界看到的未來和故事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前,中國的科幻小說鮮為人知。如今已有兩部獲獎作品正被改編為電影,這標誌著中國科幻小說進入轉折點。
  • 盤點世界十大科幻小說家,你都認識嗎?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阿瑟·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學為依據,小說裡的許多預測都已成現實。尤其是他的衛星通訊的描寫,與實際發展驚人的一致,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因此命名為「克拉克軌道」。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克拉克於2008年3月19日在斯裡蘭卡辭世,享壽90歲。
  • 世界十大最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劉慈欣第九
    1、儒勒·凡爾納 ,代表作:《奇異的旅行》系列儒勒·凡爾納,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誌文章。
  • 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作品大家都看過嗎?
    科幻小說是一種起源於近代西方的文學體裁,在全球有著非常廣泛的讀者,歷史至今也誕生了不少優秀的科幻小說家,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劉慈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公認的3大科幻小說家,他們的科幻小說大家都有看過吧?
  • 科幻小說的鐵籠困境:人類、賽博格與後人類的幽暗未來
    6月21日,在香港中文大學、美國杜克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共同舉辦的華文及比較文學協會雙年會(ACCL)上,青年學者及作家王瑤、世界華人科幻協會副會長及作家陳楸帆分別以《「冷酷的方程式」與當代中國科幻中的「鐵籠困境」》和《控制論視野中的後人類文化症候》為題,在「後人類文化與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研討小組探討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特徵及發展。
  • 為什麼FBI曾懷疑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是前蘇聯間諜?
    據《波士頓環球報》報導,FBI曾經懷疑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是前蘇聯間諜。根據FBI公開的檔案顯示,「受監視的科學」項目的名單還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卡爾•薩根和蒂莫西•利裡。因為他們知道很多重要的科學知識。在冷戰對峙下,若他們背叛美國的話,美國將會損失慘重。
  • 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家:業餘寫作連奪八年銀河獎
    他是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家,他的作品將拍成電影本報記者 屠晨昕本報記者 屠晨昕「誰是劉慈欣?」對這句話的回答,大抵可以區分他是不是科幻迷。近來,「沉默」的科幻迷們都不淡定,因為「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小說將頭一次被搬上大銀幕。
  • 中國科幻:古老傳說成就當代神話
    《意見》一經發布,便在行業內外引起廣泛討論,被視作開啟中國科幻新徵程的「科幻十條」。  回望來路,從上世紀末我國科幻文學與相關類型化影視作品初露鋒芒,到劉慈欣、郝景芳等中國科幻作家在國際獲獎、電影《流浪地球》勇創票房紀錄,以及近期奈飛(NETFLIX)宣布將製作美劇版《三體》在海內外引發熱議……從科幻作品近年來在文學和影視方面取得的不俗成果來看,中國科幻的創作似乎已經獲得了國際認可,並在國內逐漸破界突圍。
  • 科幻小說家韓松的書房
    韓松坐在遮天蔽日、混亂無章的書的茂林裡,一手做新聞,一手寫科幻,一副「時人不知餘心樂」的怡然自得。 韓松現任新華社對外新聞編輯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他的另一重更知名的身份是科幻作家,與劉慈欣、王晉康、何夕並稱中國當代科幻「四大天王」。 他讀書涉獵寬泛,政治、經濟、歷史、哲學、文學……無所不包。
  • 這位非典型科幻小說家,將驚喜亮相騰訊X-Talk
    2016年8月,《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這篇曾在科幻小說迷中流傳甚廣的短篇小說,因摘得科幻藝術屆的「諾貝爾」出圈,成為網絡熱門詞。彼時剛過而立之年的郝景芳,也因繼劉慈欣後摘得殊榮,成為科幻小說屆最為閃亮的名字。 事實上,寫科幻小說只是郝景芳人生中某種契合專業的偶然選擇。
  • 中國科幻:古老傳說成就當代神話-光明日報-光明網
    《意見》一經發布,便在行業內外引起廣泛討論,被視作開啟中國科幻新徵程的「科幻十條」。    回望來路,從上世紀末我國科幻文學與相關類型化影視作品初露鋒芒,到劉慈欣、郝景芳等中國科幻作家在國際獲獎、電影《流浪地球》勇創票房紀錄,以及近期奈飛(NETFLIX)宣布將製作美劇版《三體》在海內外引發熱議……從科幻作品近年來在文學和影視方面取得的不俗成果來看,中國科幻的創作似乎已經獲得了國際認可,並在國內逐漸破界突圍。
  • 歷史上的今天: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於3月24日逝世
    1905年 03月24,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逝世,享年77歲。儒勒·凡爾納(1828.2.8~1905.3.24),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作品的譯本累計達4751種,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次數最多法語作家。在法國,2005年被定為凡爾納年,以紀念他百年忌辰。凡爾納的作品在現實生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科學家都坦言自己受到了凡爾納的啟迪,才走上科學探索之路。
  • 三大著名科幻小說家的經典名句
    一,道格拉斯·亞當斯《銀河系漫遊指南》:讀者的「科幻聖經」2005年4月28日在英國上映。三,羅伯特·海因萊因: "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美國科幻空前絕後的優秀作家"、"美國科幻黃金時代四大才子之一"。在歷史上,暴力,赤裸裸的武力所解決的問題比其他任何因素解決的要多得多。《星船傘兵》我一生之中從未見過這麼多的小姑娘,她們就像小貓一樣在我周圍飛掠而過。
  • 青稞沙龍第139期:靈魂和殼,如今中國科幻影視缺什麼?
    我們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大腕級代表人物之一的張之路老師,資深科幻影評人西夏,科幻電影研究者、科幻作家夏笳,以及科幻世界圖書部主任、科幻電影愛好者古火拉茲,邀你一起,於4月30日北京科技館相見,聊(tu)聊(cao)中國科幻電影的靈魂和軀殼究竟如何以正確的姿勢合體,中國科幻元年是否近在眼前等美(si)好(bi)話題。
  • 歐美科幻筆桿子怎樣煉成?
    《星際穿越》《三體》帶動的科幻熱讓象牙塔裡的科幻文學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北京師範大學近日宣布,明年起正式招收」科幻文學「方向博士生。此舉將填補國內高校在科幻領域的研究空白,被視為中國培養科幻人才的」全新起點「。那麼在科幻作品發達的歐美國家,有沒有專門培養相關人才的高校專業或研究機構?他們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 科幻作家這群怪人,終於得到了承認
    英國科幻小說家理察•摩根在2017上海文學周主題論壇上的發言說出了科幻作家們的心聲。科幻一度被認為是「小眾愛好」,也很難進入主流文學的視域,而本屆上海國際文學周一反常態,主題聚焦「科幻」。上海書展·國際文學周主題論壇於8月15日晚在浦江飯店舉行,圍繞「地圖與疆域:科幻文學的秘境」這一主題,20多位科幻內外作家進行了發言。本文摘錄部分科幻作家的精彩發言。
  • 科幻小說國外大受追捧 因科幻讀者比其他讀者更聰明?
    日前,在「跨文化與跨媒介的科幻」的文學對談上,中國科幻作家陳楸帆、張冉、王侃瑜和英國科幻小說家理察·摩根就文化衝擊與傳播媒介展開了討論。  科幻讀者比其他讀者更聰明 更具包容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被翻譯的科幻作品會因譯者的觀念、習俗、習慣不同而產生改變。
  • 美國著名科幻奇幻小說家厄休拉·勒·古恩病逝
    勒·古恩是美國科幻、奇幻、女性主義與青少年兒童文學作家,著有長篇20餘部,短篇故事一百多則,所獲文學獎與榮譽不計其數。她的文章涉獵廣泛,從龍、巫師到曲速引擎的太空船無所不包。由於她也是人類學家,又受到了無政府主義者和道家思想影響,這些作品的主題多集中在種族、性別和階級的矛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