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學佛者的人生觀

2020-12-14 騰訊網

凡是學佛學禪的人,首先要建立一個確定的人生觀。認為我這一生,來到這個世界,根本就是來償還欠債,報答所有與我有關之人的冤緣的。

因為我們赤手空拳、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一無所有。長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眾生、國家、父母、師友們給予的恩惠。我只有負別人,別人並無負我之處。

因此,要盡我之所有,盡我之所能,貢獻給世界的人們,以報謝他們的恩惠,還清我多生累劫自有生命以來的舊債。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而為世為人,濟世利物。大乘佛學所說首重布施的要點,也即由此而出發。

這種精神不但與孔子的「忠恕之道」,以及「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入世之教互相吻合,而且與老子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的效法天道自然的觀念,以及「以德報怨」的精神完全相同。

——《禪話》

佛說布施的道理,不論大小乘的修持,均以布施為先。布施在中國固有文化中是「仁」的發揮,人字旁加個二,就是人和人之間,只有愛人,慈悲他人才稱得上仁。……「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親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從自己的親人朋友開始,然後發展到社會大眾乃至全人類。

仁民是慈悲眾生,由慈悲眾生而擴及其他的生命,人只愛人類仍是自私的,最後還要愛物,愛一切生命。所以,仁是佛家慈悲布施的基本,仁慈行為的第一步就是布施。

——《藥師經的濟世觀》

秉承天地生生不已,長養萬物萬類的精神,只有施出,而沒有絲毫佔為己有的傾向,更沒有相對的要求回報。人們如能效法天地存心而作人處事,這才是最高道德的風範。如果認為我所貢獻的太多,別人所得的也太過便宜,而我收回的卻太少了,這就是有辭於勞瘁,有怨天尤人的怨恨心理,即非效法天道自然的精神。

——《老子他說》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這個天地宇宙,生了萬有,都沒有將任何一樣東西收為己有。一切自然地生起來,又全部交給天地,並不一定交給我們人類,不過人類自私把它佔有了。人類自認為是萬物之靈,豬嘛,該給我們吃的;牛嘛,笨笨的也應該是給我們吃的,所以人類很壞。天地雖生萬有,並沒有想佔有任何一點東西。

——《老子他說(續集)》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這是《老子》真正的中心,要我們效法天地。天地生長萬物,生生不已,只有付出,不想收回,不想得到報酬,所以天地還是天地。人處處要想佔有天地,佔有別人的利益,結果反而什麼都得不到,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原則。

——《老子他說(續集)》

相關焦點

  • 為表懷念 溫州圖書館設立南懷瑾先生專櫃
    溫州網10月2日訊(見習記者  張湉) 9月29日下午4時,溫籍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在蘇州太湖大學堂去世,享年95歲。為懷念南懷瑾先生,溫州市圖書館特別設立「南懷瑾先生專櫃」,讓更多家鄉人、年輕人了解南懷瑾,一品他書中的人生百味與涓涓禪意。
  • 重溫南懷瑾先生生平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溫州樂清人。    南懷瑾先生年譜(一)  錄自《話說中庸》附錄    1918—1948    南懷瑾先生,譜名常泰,別號玉溪    1918年  戊午  1歲
  • 《南懷瑾選集》推薦
    之所以推薦,是因為我覺得先生的書值得去閱讀。每次閱讀,都會有所收穫,讀者不僅能從中吸取到中國傳統文化所包含的關於人生和宇宙的智慧,能夠助讀者發現自我,活出真我。但是先生的《論語別裁》結合《論語》文本,講先生自己的思想和人生閱歷,「經史」相結合,以《論語》為經,以生活為史,以經釋史,以史證經,幾乎每一字都散發出智慧之光。在先生的影響下,後來我讀了歷史上一些名家解讀《論語》文本,如《〈論語〉朱子集注》,加深了對《論語》的理解,在修身方面不斷進步。
  • 南懷瑾先生的國學體系
    南懷瑾先生的國學體系南懷瑾先生仙逝以後,國人紀念這位世紀老人、國學大師,上世紀九十年初先生的作品剛引進大陸時有人斷言將會有「南學」出現,像學術界研究《紅樓夢》的學問叫「紅學」,研究王陽明的學問叫「王學」。
  • CCTV10《先生,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
    這位孜孜以求的好學青年,為深入探究宇宙人生的奧秘,不畏艱險,跋山涉水訪求多位巖穴高隱之士,虛心求教,學到了許多不傳的法門和秘學。南先生總是以誠、以禮相待,傾心傳授,不講求代價,更不要求回報,因而不少從南師學習或交往的西方人士,受中國文化薰陶,逐漸進入東方文化的人生境界,與南師有若家人父子。一位德國來的學生學成歸國時,更向南師行中國的跪拜大禮辭行,起來時仍淚眼婆娑,依依不捨。
  • 高聳入雲的豐碑——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祭
    樂清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趙樂強先生在拙著《南懷瑾年譜及其他》的序言中說得很精彩,也很經典:「古有王十朋,今有南懷瑾,於樂清這是兩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並撥冗潛心著述,嘔心瀝血,撰寫了一系列著作:《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易經傳別講》《歷史的經驗》《新舊的一代》《中國佛教發展史》《中國道教發展史》《金剛經說甚麼》《圓覺經略說》《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習禪錄影》《禪觀正脈研究》《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如何修證佛法》等等。
  • 學佛者最容易犯這三個毛病,南懷瑾因此幾十年都不講真正的佛法
    南懷瑾先生曾說:「我從離開臺灣之前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時間,不講真正的佛法。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佛法沒有人修的,包括你們諸位。儘管標榜自己在學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沒有真正學佛的人。」
  • 佛道儒為一體的南懷瑾大師之《南懷瑾集》
    南懷瑾,1918年生,樂清南宅殿後村民。幼承庭訓,學習諸子百家。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懷瑾隨國民黨移居臺灣,應邀到臺灣多所大學、機構和社會團體講學。後來,她生活在美國、香港等地。2012年9月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大學逝世,享年95歲。
  • 南懷瑾:戒律之學 學佛者入門必須修持的基本
    編者按:2018年3月18日,是南懷瑾先生誕辰100周年。為紀念先生百年誕辰,鳳凰網佛教特別策劃紀念專題《南環瑾:為蒼生立心的繼往開來者》,以此緬懷南懷瑾先生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接續中華民族文脈所做的貢獻。本文摘自南懷瑾先生著《中國文化泛言(增訂本)》,文章由南懷瑾學術研究會、南懷瑾文教基金會提供。
  • 紀念 南懷瑾先生(高風)
    紀念 南懷瑾先生明末以降,異族竊據華夏,凡二百七十六年。巧施法術,酷吏峻法,工於心計,荼毒人心,役中國之人為奴亦二百七十六年矣。及國政日敗,吏治日腐,民生日蹙,為政者窮奢極欲不能戒,為官者貪贓枉法不能治。
  • 南懷瑾先生與雁蕩山
    這是南懷瑾先生在《山川人物與永嘉禪師》一文中的描述。可見山水秀麗的雁蕩山是南懷瑾先生魂牽夢縈的故園記憶。南懷瑾先生對雁蕩山的讚美和喜愛,不僅表現在語言文字上,也體現在他對雁蕩山建設的關懷行動上。1990年,雁蕩山管理局顧問周丕振借夫人張燕徵赴港工作之便,向南懷瑾先生請教雁蕩山靈巖寺重建問題。
  • 南懷瑾先生的最後六年
    第二天,南懷瑾先生追思會舉行。南懷瑾生前不乏爭議。他被一些人尊為當代大儒、國學大師、禪宗大師,卻被另一些人視作高級策士、「學術上經不起推敲」。這些爭議,並未遠去。而南老在太湖大學堂所度過的這最後六年,對於外界來說,依然不乏神秘。留給「太湖大學堂」的問號如今,誰來接管太湖大學堂,法定代表人能否變更?
  • 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
    書名: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探索中華傳統文化既涉及詩話與人生、文化與文學、讀書與論史、談典與論人,也涉及知命與立世以及作者的人生精言;在闡述我國傳統文化經典名著時,作者廣徵博引,談笑風生;談詩時,既有典故,又有哲理;談人生時,引用了大量典故和詩詞;用典故時,又有作者其獨到的見地。本書內容博大精深,文字通俗易懂,這本書與其說是他寫出來的,不如說他是講出來的,是講課或演講的記錄,通過娓娓道來,親切自然。
  • 南懷瑾先生 | 尸位素餐
    《孟子與盡心篇》南公懷瑾先生 著述[內容節選]公孫丑曰
  • 假期讀書:南懷瑾先生著作推薦〈一〉
    《話說中庸》——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南懷瑾原著《話說中庸》,全球首度面世,一探子思別傳孔門心法的奧秘。◎南懷瑾先生原著,並收錄劉雨虹老師整理編本,便於國學涉入較淺之讀者閱讀。《孟子與盡心篇》——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全球首發!南懷瑾先生集儒、道、釋三家思想大成之重要著作。◎全球首次發行,南懷瑾先生最新談《孟子》重要著作。
  • 視角:聽南懷瑾先生講禪
    聽南懷瑾先生講禪,無疑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況老先生雖已高齡,瘦骨嶙峋,仍然精神矍鑠,中氣十足,演講終日,精力不倦,一聲斷喝,聲震屋宇。時值寒冬,未見他厚衣裹身,微露冷相,但見他雙足盤腿,體態輕盈,尚能引體向上。老先生的修行有術,由此可知矣。
  • 魏承思先生:南懷瑾大學問100講發刊詞(附音頻)
    此次魏承思先生希望通過四個部分:「帶你認識南懷瑾「、「南懷瑾的學問」、「南懷瑾著作導讀」、「南懷瑾還說了些什麼」,共100集的課程,伴隨大家一起逐步深入到南懷瑾老師的世界。了解大師是如何煉成的、了解南懷瑾老師治學講學的特點,掌握南懷瑾老師對中國文化方方面面的見解和觀點,學習南懷瑾老師如何發掘儒家、佛家、道家學說裡的文化價值和現代意義,並概括性地介紹南懷瑾老師對中國歷史文化、對教育、對人生修養等方面的獨特看法。
  • 先生南懷瑾之最後:人生不是一張文憑一個學位
    許多聽過南懷瑾課的人,對這些說法毫不奇怪。人大國學院的博士生小王曾經因為學校組織的遊學來到太湖大學堂,「我們目前的正統學院派未必願意接受自學成才、沒有學術論文發表的南懷瑾,南懷瑾對於儒釋道自有一番理解,也未必願意受到正統主流的約束。」  一名上海女企業家也曾由朋友帶進太湖大學堂見過南懷瑾。
  • 南懷瑾先生:樂觀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南懷瑾先生:樂觀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2020-05-05 0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懷瑾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活動」 在上海舉行
    活動海報(圖片來源: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3月17日,在恆南書院舉辦了「南懷瑾先生著述版本展、南懷瑾先生墨寶展暨南師墨寶館開館儀式」,中共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全國工商聯原黨組書記胡德平先生,甘肅省委原常委、甘肅省軍區原司令員陳知庶先生